首席国士 (江山与美人)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江山与美人
- 入库:04.13
“清风书院的信鸽倒是能交给秦夫子.可其他地方的站点却不属于清风书院.归拢起來倒是有些麻烦.”方子长面带为难之色.又不好拒绝秦百川.发问道:“难道这些信鸽和解决清风学子日后去向问題息息相关.”
“的确有关系.”秦百川正色点头.其实什么信鸽.什么站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來说根本不需要.秦百川故意提出这事儿.无非是因为上次想要传书到北郡还出现了一些小麻烦.现在正好借助清风书院的资源.自己建立一下通讯方式罢了.
“不过这件事倒也不急.先说正事儿.”秦百川笑道:“其实解决清风书院学子就业率的办法也很简单.老院士只需见吕大人一面.跟官府合作.成立一个报社即可.”
“报社.这又是什么新花样.”很早之前方子长就感觉到了.秦百川说的都是大颂话.这些字单个拆出來他也懂.可组合起來却是无比的怪异.他根本参不透其中的意思.
“老院士想知道.”秦百川挑了挑眉头.脸上露出一副商贾的模样.
“臭小子.故意吊老夫胃口.又是想要打劫银子吧.”方子长看透了秦百川.哼道:“老规矩.只要能赚到银子.你又愿意按照约定建立清风战队.五五分成.”
“这回不行.三七分.你三.我七.”秦百川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老实说.这个点子秦某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忙着其他事情.沒有时间去逐步实践.清风书院要解决的是就业率的问題.秦某想要的是银子.其实就算三成也是多了.”
秦百川说的认真.而且又事关清风学子日后就业的问題.方子长也不得不重视.皱眉道:“你先说说看.如果合理老夫便答应你.”
“老院士今天出手帮百花工坊.秦某用借读生、补习班两个点子回馈.也算是两清了.如果老院士对成立报社沒什么兴趣.那我这便回去.我家大庄主还有事儿找我商量.”秦百川站起身.抱拳似要告辞.
“又來这套.”方子长恨得压根发痒.哼道:“哼哼.别把话说的那么冠冕堂皇.什么你事情多.沒时间去逐步实践.最终还不是你沒有可利用的资源.三七太低了.清风书院怎么说也是大颂第一大书院.至少四六.能谈便谈.不能谈……日后清风书院要真出了乱子.我请不动你.便让吕大人去请.吕大人请不动.便让皇上下一道圣旨.”
“老爷子.不过就是一点小事.犯得着惊动皇上吗.”四六分原本也是秦百川的底线.他重新坐下.故意装出懊恼之色.苦笑道:“行行行.四六分就四六分……秦某这回就当亏了……不过.秦某需要有对报社的绝对管理权.”
“不影响书院声誉.依你.”老院士这回倒是沒犹豫.
“老院士消消气.那我可说了啊.”跟老院士这种一言九鼎之人谈事情无须立什么合约.秦百川得到自己想要的股份之后.这才缓缓开口:“报社就是社团的一种表现形式.以采集、编辑和出版报纸为主要工作内容.并以报纸作为传播媒介.向一定区域的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大众传播机构.”
“报纸.”三个人显然还不太理解报纸真正的意思.秦百川将茶杯拿到一旁.用手指边画边解释.道:“报纸就是一张大幅的公文.大概这么长.这么宽.具体的规格倒是无所谓.随我们制定.一般朝廷或者官府的公文都是张贴在人流密集之地.我们的报纸则是有偿发送到客户手里.方便快捷.”
“大幅的公文……便是报纸.”秦百川的说法只能让方子长如此理解.他摸了摸胡须.似懂非懂.
“大概便是这样.可里面还有许多细节问題.”秦百川继续道:“报纸类似公文.却与公文不同.毕竟朝廷也好、官府也罢.不可能每天都有新的政令要公告民众.所以在报纸发行之初.我们需要根据受众人群不同.具体划分出几个板块.比如说吧.秦某对锦绣商法课程非常有兴趣.可却沒有足够的银子进入清风书院学习.针对这部分人群.我们便可以开设出一个商业板块.专门提供一些商法理论课程;有人喜欢秦某的《神雕侠侣》.那便可以开设一个小说故事连载板块.每天一期;再比如.有些人敬仰方院士.可却始终无缘一见.那老院士不妨在报纸上写一点自传.或者鼓励读书人的言语.也是造福一方.”
秦百川停顿了一下.待等到他们吸收理解之后.又说道:“板块的设立需要颇废一些心思.在集合我们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另外培训一批记者……所谓的记者就是‘打听’.四处去打听江陵发生的新鲜事.比如江陵哪里发现了什么不明女尸.比如哪哪个恶霸欺男霸女等等等.总之是有能够引起关注的事件.我们都可以先派人去打听清楚.回來之后再由编辑进行整理.美工进行编排后正式发行.如此一來.从某种程度上说.报纸并不是诉讼状.但可以将平时老百姓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难題公布出來.引起全民关注.利用舆论给官府施压.进而促使官府尽快调查.这也是一种维护政治清明的手段.”
秦百川浪费了许多唇舌.将报纸的功效性基本解释清楚后.老院士三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这个办法好.若是真能执行下去.不仅能解决清风书院学子日后的出路.还能提供一个为名请命的平台.这倒是好事一件.”
“不仅是好事.对清风书院的声望也是一个提升的契机.”秦百川笑道:“大颂的首个报纸.秦某便是打算将自己的构想与清风书院的严谨、威信结合.再需要就是官府的大力支持.任何人、任何机构不得仿造.只要这些条件都具备.用不了多久报纸便会成为江陵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到时候.全国各地我们都可以增开分社.由清风书院派遣记者、编辑过去.运作得当的话.我们的报纸就是这个时代主要的舆论导向.说不定清风书院的名头会牢牢压制国子监.”
“压制国子监.”方子长和朱天翼脸上俱都是露出振奋之色.地方书院压制国子监.这对他们來说也是多少银子都买不來的诱惑.
第461章都有哪些难题
“秦大哥,”两个老院士已被秦百川的报社创意完全吸引,甚至都已经失去了具体的辨别能力,薛诗涵倒是还能保持冷静,开口道:“我有几个问題,不知道秦大哥能否解决,若是能够解决,这创建报社的想法自然可行,但若是解决不了……”
“你说说看,”薛诗涵似乎有些怕秦百川不高兴,可秦百川却摆了摆手,不怕有问題,有问題解决了就是,
“我大概总结了几点……第一是你们今天谈论的重点,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題……如果按照秦大哥的说法,必将要投入大批的人力,这些人的薪俸从何处得來,是清风书院,还是官府,”薛诗涵首先问道,
“客观來说,这件事需要吕大人上报给皇上,唯有皇上下了圣旨才可以支持报纸的合法性……你觉得……让皇上出银子给咱们的人,可能吗,”秦百川反问,
“不太可能,”薛诗涵又道:“那现在问題就來了,秦大哥的意思是说由清风书院承担薪俸,那我们的收益又从何处得來,秦大哥可要知道……报纸这种文字性的东西可不是寻秦记,大家天天都要吃饭,不需要识字,”
“这的确是个问題,”方子长稍微冷静了下來,看着秦百川道:“清风书院能从朝廷得到一些资源,在纸张方面有些补贴,可按照你的规格來说,每一张纸成本可能就需要三文钱,若算上印刷、人力,只怕卖出一份报纸便要亏一份的钱,不过……有你前面借读生和补习班的点子,办报社的盈利与否,却也不是那么重要,”
方子长笑容里稍微带着一些奸诈,他甚至都觉得清风书院占四成股份都有些多了,原因就在于……哈,一旦亏损可是要按照比例往里面投钱啊,
“老院士,秦某是生意人,只赔不赚的买卖又岂能去做,”秦百川扯掉因说太多话嘴唇上的一块白皮,心里也是颇有些无奈,报纸这种新生形式他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受到百姓的追捧,可最终还是忽略了现实问題,这时代大多数百姓都不识字,这样一來,每天发行几十万的构想目前不太可能实现,
“看來你有解决的办法,”方子长满心期待的问道,
“秦某之前说的的确有些考虑不周,老百姓不识字这是制约报纸影响力的客观因素,可只须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报纸的针对人群,以及发行途径,提升报纸的附加价值,也不是沒有办法解决,”秦百川抬头说道:“之前我异想天开,想办综合报纸,现在倒是不妨将一些特别的板块提炼出來,比如说,秦某在经商上有些点子已被江陵商贾吸收、模仿、采用,那我不妨每月推出商报,就是所谓的月刊,刊登的都是秦某的一些经典案例、营销手法,如果我们一份报纸的成本是十个铜板,秦某将价格定在一两银子如何,”
“成本十个铜板,定价一两银子,”方子长和朱天翼全都哆嗦了一下,我去,要不要这么黑,
“或许切实可行,”薛诗涵想了想,道:“这样一來,秦大哥贩卖的便不是报纸,而是生财之道……试想,花费一两银子说不定便能赚來十两,二十两,而且每月才一期,便是物以稀为贵,相信必定被商贾接受,,毕竟,秦大哥的本事在那摆着,”
“好像有些道理……”经薛诗涵这么一说,方子长也有点茅塞顿开:“那是不是说,薛夫子也可以每七天开设一个诗词、韵律专刊,那些仰慕咱们清风书院第一才女之名的才子,只怕要视若珍宝了,若是在报纸上能增加一些薛夫子的画像,只怕最终的定价也不会低于一两,”
相似小说推荐
-
北宋闲王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16-04-15 两宋元明 闲王非贤王,赵颜穿越成为北宋英宗的第三子,本来声名狼藉的他也没什么争名夺利的...
-
开个飞机去明朝 (我是钢筋工) 起点VIP2016-04-30 两宋元明 皇后娘娘寿辰到了,没有珠宝送什么?送张照片啊。 皇太极十万骑兵寇掠辽东,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