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金主 (美味罗宋汤)



在跌落谷底之前,郑岳终于长吸一口气:“废字多了。”

明朝的八股文还没有字数要求,纯粹是看文章。不过考生也不该挑战主流的文学审美,比如徐渭徐文长,第一次考试写了不到一页纸。

文章是漂亮,但你写这么短算什么态度呢?

于是考官黜落。

第二次,徐渭写了密密麻麻数千字,纸用完了之后还写在桌板上,交卷的时候硬要扛着桌板去,还道:“你不是嫌我写得短么?如今还短么?”

换个胆子小的考官,肯定要考虑这桌板砸身上的感觉,说不定就让他过了。不过正好这位考官正好胆子大,以“扰乱考场秩序”为由再次将他黜落。

徐元佐心中暗道:昨晚文思泉涌如同尿崩,根本停不下来啊!不过就五百来字,也算多么?他连忙道:“请恩师斧正。”

郑岳拾笔,在承题和束股上划了两三句出来。

徐元佐暗道:这能少几个字?

“就这两句还行,其他都是废字。”郑岳长叹一声:“你以前不曾开笔写文,能有这么两句已经不错了。”

徐元佐仿佛周身被寒风吹过。冻成一块冰雕。

郑岳道:“你这破题算是平平,虽然不起眼,却也不算差,只是太过于俗套。承题可取,能抓住气口也是你昨日所学没有忘了。”他顿了顿又道:“一入口气,你这文章就全然没得看了。”

“老师指点。”徐元佐慌忙道。

“先说文字。”郑岳道:“刘步兵所谓:理资配主。辞忌失朋。你这入手之中,理义孤独,辞藻堆砌,无配无朋,首先便落了下乘。”

徐元佐额头微微冷汗。

“再看你这后面四股。”郑岳道:“仍旧是《文心雕龙》里所言: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先,事对为末;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你这四股虽然看起来都对上了,却是言对事不对。通篇正对。这与你《幼学抄记》中所写的都要弱了不止一筹啊!”

徐元佐垂下头,只能像小学生一样听训。任何一门学问学到后面都是可以管中窥豹的,只从这里,就暴露了徐元佐的真实行文水平。不过《幼学抄记》重点在“抄记”两字,而这篇文章却是徐元佐的原创处女作,所以郑岳虽然看出了水平差距,却没有怀疑其他。

“再说主旨。”郑岳道:“昨日为师与你说太祖皇帝时候制艺是仿宋人经义之形,那么神意何来呢?”

“学生不知。”徐元佐老实道。

“代圣人立言。神意自然在于经论!”郑岳有些急了,道:“你看文恪公的范文。通篇立论清晰,神意只在‘藏富于民’四字,进退有据,不离此根脚。你这篇讲述用人之道在重德行,初看不错,细读之下却仿佛有申韩的流毒。申韩唯才是举。你这里是唯德有才,岂非一丘之貉。”

徐元佐轻轻抹了抹额头:“学生读书不求甚解,恐怕走偏了。”

郑岳一副理所当然早有预见的表情,又道:“孔子使漆雕开仕,漆雕开以为自己学不有余。未能出仕,因此孔子悦。这是全章,主旨是在于孔子用人以德行么?”

“是学人有自知之明。”徐元佐道。

“你这是孔圣所谓‘毋我’。也只是略好些。”郑岳道:“然而考官要看的妙论,则是在‘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徐元佐细细品味,方才怯怯道:“圣人用人之机宜,在学而有余,贤良自知其能,而不为稻粱谋。”

郑岳缓缓点头,将自己摘到一边,仿佛外人道:“县试是择可教之才入学之试,尚且称不上‘抡才’。考官出题,更是教未冠者修身治学之道。这是题目之外的功夫,却也是科场上断断少不了的揣摩。”

徐元佐恍然大悟:人都说要对症施治,了解考官才能了解考题考的是什么,原来并非说是押题,而是卷子里反映出来的思想!

童生试是入学资格考试,尚且以知识为主,可以算是考语文。若是到了乡试、会试,那就非但是考语文,考语文的外衣之下重点是考政治和哲学了。

郑岳却是眉头紧皱:光教开笔制艺已经很吃紧了,如今看来是连四书经义都得重教一遍,非五七年不可得。真是乡墅村儒荒废了好种子。

徐元佐却暗道:原来何老师叫我重抄《论语》章句的用意就在这里!由一章而联系全篇,虽然文字不犯牵连,但是语义却是相通,作文立论自然就贴近考官了。

何老师强调立意,而后教文章写作;郑老师是由文章入手,然后才讲到经义。两者就像是对面挖掘的隧道,终于在一个点上碰撞一起,令徐元佐茅塞顿开。

徐元佐只感觉白光一道道笼罩周身,空中传来“升级”、“又升级”、“再升级”的背景音,郑岳却是十分尴尬。

光是泄露考题都不能保证这学生考中啊!

而且这才是第一篇,照例说后面还有一篇时文,到了府试起码又有两篇,院试再少也有一篇。

自己可以泄露县试考题,难道府试和院试也能泄露?

明明报了神童,却在府取被卡住,知府丢了颜面,自己更是连亵裤都丢了!

一念及此,郑岳就连给徐元佐讲课的心思都淡了许多,甚至有些希望徐元佐临难而退,再读个五七年的书,等十**岁二十岁上再下场,文章大约也就能看了。

不过若是那样,如何好意思沾染人家神童作《幼学》的利益呢?(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各种支援~~~!

一二零修改决定水准

李文明是郑岳私人聘请的幕僚,拿的是郑岳给的薪金,自然只需要站在东主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放在早些年大约春秋战国时候吧,这叫家臣,除了主公之外不鸟任何人。

见郑岳面带忧色,李文明适时上前,问道:“东翁似有难以决断之事,可告知一二否?”

郑岳长叹一口气,道:“此子是读书种子,只是不该亟亟赴考。”说罢,他将徐元佐的作文拿给李文明看。

李文明虽然只是个生员,但生员与生员之间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科考大省浙江的生员,他起码能够轻而易举看出这篇作文实在很难在众童生之中脱颖而出。

“这若是在府取里,黄堂老爷也会迟疑吧。”李文明婉转道。

“他编纂《抄记》水准不差,但是这作文就有些稚嫩了。”郑岳道:“不过也难怪他年幼,会读书已经难能可贵了。”

李文明道:“正是如此。东翁只需县试取了他,自然是尽到了师徒之情,后面的路也只有他自己走了。”

郑岳摇头道:“我将书进与洪溪公,洪溪公看后说:大可直达学院。本以为元佐有徐氏家学,即便不能时文,古文亦可。可如今看这文章却令人有些灰心。”

李文明收了徐元佐的银子,早就已经想好了对策,此时假意琢磨,良久方道:“东翁,堂皇之策,便是叫徐公子能够在两月之间练出府考的文字来。”

郑岳摇了摇头:“此子悟性不差,但尚不足以两月之内积人十年之功。”

元人《琵琶记》里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此言流传甚广。让后人误以为十年寒窗就有了金榜题名的资格。

其实寻常少年六七岁开蒙识字,二三年后始读《三百千》。若是资质尚可,再二三年可依次读《四书》,然后选《五经》中的一部为本经加以研读,如此顺利的话十六七岁便能参加童子试了。

寻常人需要读十年书。才踏上漫漫科举之路。神童只取十五岁以下者,正是因为领先别人一两年不算什么,领先两三年却等于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可谓神童了。

徐元佐以“十四岁”应童子试,也很值得骄傲了。

只是要拿出真才实学战胜那些读了十年书的童生,郑岳却觉得机会略有渺茫。

“既然堂皇之策不足以征。”李文明低声道,“学生还有一个剑走偏锋之策。”

“说来听听。”郑岳侧耳。

“莫若给个案。”李文明道。

郑岳哑然失笑,干咳一声方才道:“我现在送他去府关都有些心惊,哪里还敢给他案?”

李文明道:“东翁,若非案。徐公子便只能与其他童生一样,府试作文两篇,而后入学院试。然后院试三篇,挣个入学名额……此乃正途,咱们已经说了走不通。

“而给他一个案,府取可以不考,直接送达大宗师面前,再以伤了手腕为由。请求面试……”

郑岳一个激灵:“你说的这个偏锋之策,似有可行之处啊!”

李文明道:“东翁,宗师直点入学的典故也在前头。更何况他有县案傍身。府尊亲送,断不会不取的。说起来,如今真正难过的是府关,至于直达学院讨副衣冠,这是黄堂所许诺的,东翁何必操心过甚?”

郑岳有纠结。正是因为还要颜面,否则他怕什么?

县令直接送学生去府试的个案都不少。最出名的丁元复十二岁就直接参加府试、院试,还得了双案。

他道:“只是徐元佐在我门下受业。过县试已然怕人闲话,再给个案……”

“只要案文章镇得住人,怕什么!”李文明正色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