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金主 (美味罗宋汤)



徐阶最近仍旧在编书,因为春闱的缘故,浙江俊杰们纷纷北上,书堂中冷清了不少。说来也怪,人少之后,进度倒是上去了,可见人多话多,缺乏管理只会拖后腿。徐元佐去打了个招呼,帮着翻了一会儿书,便告辞出来,去见了徐璠。

徐璠是徐家产业名义上的掌管者,对外应酬,与江南士林往来,保证徐家在公共事务上的露脸频率,宣告存在感,这是徐璠的主要工作。正是因为徐璠承担了这些事务,徐元佐才能将精力放在更加细致的人才储备、业务发展、战略安排上。两人就像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工,徐璠给徐元佐铺路,徐元佐给徐璠赚钱,合作无间,十分完美。

即便再三提醒自己不要涉足经营管理,听说徐元佐要在征收秋粮时候远赴闽粤,徐璠还是十分担心。上半年收夏税的时候,他就有种感觉:若是徐元佐坐镇华亭,收入恐怕还能更高。

徐元佐道:“父亲放心,仁寿堂上下已经有了经验,规章制度也已经成型,只要照章办事,断不会有差。”

仁寿堂在徐元佐接手之前就是包揽赋税的大户,只是包揽的不多,所以收益也不多,更像是为了给自家逃税而开创的业务。

徐元佐接手之后,仁寿堂真正见识了包揽赋税的暴利,不过去年是跟着县衙书办和公差去收的,算是学徒工。今年寿堂已经能够在没有公差的情况下收拢夏粮丝税。照徐元佐稳扎稳打的布局。十月份就能进一步独立收取秋粮,扩大税源,减轻对衙门的依赖。而这项工作的进度,完全取决于仁寿堂对华亭田亩归属的了解。换言之。仁寿堂必须制作更精准的鱼鳞黄册。

“若是什么都要我坐镇,就怕手下人锻炼太少,依赖太大。”徐元佐道。他属于平日盯得紧,遇事放得开,强调事后总结提升。遇到问题并不怕。损失一些银两也不可能伤他的筋骨——光是这回大闹泗泾,从艾家院子里就收获了五千两,牛大力接手银钩赌坊之后也自觉地给了五千两。

徐璠虽然不能接受这种说辞,但是从结果来看,已经没人能做得比徐元佐更好了——这或许说明徐元佐这套剑走偏锋的手段,颇有常人不能理解的妙用。

“闽粤也实在太远了,莫非就不能找别人去?”徐璠皱眉道:“再说,海途凶险,走陆路不好么?”

——陆路实在太折腾了。

徐元佐宁可乘船,好歹海船的生活空间更宽敞。而且各种设施也要比陆路完善。至于人们最害怕的海难,徐元佐并非不知道,只是提不起恐惧之心。

“父亲,天地如一鸡子,地海如蛋黄居中。其中土地与海洋又是三七分开的。”徐元佐道:“所占越大,获益越丰。海洋比土地大,自然要大力着眼海洋。若不是因为手段不够,我还想上天看看呢,说起来天空比海洋更大。”

陆权时代,谁的陆军厉害谁说了算;海权时代。谁家的舰队强大谁说了算;天空时代,谁家的战机先进谁说了算;等到进入宇宙时代,谁家航天技术发达,谁说了算——甚至可能自己移民外星一走了之。扔下个污染严重满目疮痍的地球叫别人去抢。

总而言之,这个思路就是哪里更广阔,就往哪里去,落后于人就得吃亏。从这点上来说,大明的确落后于欧洲,只是还没到被人欺负的地步。

“我从海上走。也是想看看,如何帮助家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徐元佐道。

徐璠听了心生感动。在他看来,海上风波险恶,能够做供货商的人家绝不会自己去航海当海商。这本是稳妥老成之策,徐元佐却带来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既然他已经这般说了,作为义父还能怎么劝呢?

“尽量做好万全准备。”徐璠道:“你既然是去考察,就不用考虑商货,尽量用大船装备粮食蔬菜,时常靠港,别伤了身体。”

徐元佐承徐璠的情,道:“儿子明白。”

“医生也要带上,听说那边瘴疠横行。”徐璠又关照道。

闽粤之地的瘴疠对于当地人而言或许“不过如此”,尤其是城市,基本不会觉得困扰。可是对于北面诸省而言,瘴疠已经到了被妖魔化的程度。其实就算是广东最南面的琼州府(海南岛),宋朝时还是发配的死地,如今已经成了三州十县、拥有十数万户的熟地,环岛土地基本开垦完了。琼州府尚且如此,更别说广州那样的大都市,每年还有澳门的葡萄人进城进行贸易——广交会的历史悠久绵长。

徐元佐在这点上却是十分郑重:“儿子这回请了十位名医随行,到了福建还会雇些当地的名医随船。”

徐璠听了好笑:“你这也太过了些吧。有用的医生,两三位就足够了。”

“儿子要去台湾。”徐元佐说完,突然想到自己有些不够严谨:要到万历年间,朝廷才正式确认“台湾”作为官方名称。现在应该是叫“鸡笼”、“北港”、“大员”之类的。

徐璠对此没什么概念,连蒙带猜道:“就是倭寇盘踞的福建外岛?你去那儿干嘛?”

“考察。”徐元佐道:“虽说是倭寇,不过那些人也是认钱的,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银子,并不会胡来。反倒是那边瘟疫横行,疟疾肆虐,许多病恐怕还没法医治,多带点医生,群策群力看看如何防治,日后族中在那边买地垦殖也有个预备。”

徐璠笑道:“江南的地都买完了么?要去那种蛮荒之地垦殖。照你说的,高拱去相也是必然之事。只要张江陵登上首辅之位,我家也就不用担心了吧。”

徐元佐道:“主要是江南不适合甘蔗生长。”

“你要去台湾种甘蔗?”

“蔗糖是抢手货,利润极厚,考其生长所需水热土壤。台湾恐怕比闽粤更胜一筹。反正现在台岛上就一些海寇,他们只需要港口,不要土地,此时不占更待何时?”徐元佐道。

如今台湾还没有人种植甘蔗,大明的白糖出口全靠广东和福建。开发台湾的最大难度并不在当地的猎头土著。而是以疟疾为首的各种热带病。徐元佐并不相信中医无所不能,但是现在除了中国有医术之外,全世界都没医术啊!好歹道士们已经将对疟疾有效的药物范围缩小到了一定程度,具体该怎么用,只有进行人体试用才知道了。

一念及此,徐元佐又在想:是否要把李腾那个炼丹士带上呢?不过考虑到李腾肩负着理化启蒙的重任,还是多带点医生,以数量进行弥补吧。好在明朝的医生已经不是唐宋那样的纯传统医生了。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的时候,阿拉伯医术也流入了中国,虽然影响不大。但是给明朝的医生们带来了新的视野。虽然华佗时代就有外科手术,甚至开颅的传说,但是分门别类进行外科手术阐释的《外科正宗》出现在明朝,并非偶然。

如今写出《外科正宗》的陈实功才十六岁,还在学习阶段,显然靠不上。

徐璠不知道短短几息的功夫,徐元佐已经想了那么多事。他还在考虑台湾垦殖的问题,道:“你在辽东也铺设了产业,马上又要想着开垦台湾,这一北一南也差得太远了吧。”

“父亲。开垦辽东并不难,只要银子撒下去,山东人口就能涌入辽东。最多不过是三五年的事。而台湾开荒却是要靠人命和时间填进去的,即便现在就去勘探。等到设村立寨站住脚跟,最少也要五年。要真正成亩成顷地垦殖甘蔗,榨糖盈利,恐怕得以十年为期。”徐元佐补了一句:“若是生产手段未能改进的话。”

如果十年里能够造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蒸汽机,哪怕是最古老的瓦特原型机,带来的技术进步也能大大提高开垦速度。

蒸汽机又是一件让徐元佐叹息的事。他并不认为理工科出身的人能做得比他现在更好。不过穿越时若是带个知识广博的工程师,那真是能解决很大问题。起码不用为了一个“多胀式”的名词苦思冥想——那到底是什么。

徐璠觉得徐元佐真是步步为营,一步接着一步走,让人有种永远都追不上的感觉。他知道没人能够改变徐元佐的主意,只好表示支持。他想了想,道:“敬琏,如今局面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高,你可有什么想法?”

徐元佐道:“不知父亲为何突然这么说。”

徐璠道:“等春哥儿春闱回来,也该成家了。当初说要你过继,如今看来也不能急于一时,到底高拱一日未去,我们便一日不能松懈,你以族亲之身在外游走都已经略显张扬了。”

徐元佐知道徐璠这是要对产权进行分割,静静听着,并不说话。

徐璠继续道:“这两年只给你每月五十两的例钱,实在有些委屈你。我想着,直接从仁寿堂里析出两成股份给你,如何?”

徐元佐有些不好意思,羞涩笑了笑:虽然徐家给的月薪不足一提,但是自己狐假虎威,赚取的银两也不少。不过天赐弗取,必受其咎,徐璠要给股份那是更紧密的联系,硬推实在显得太过虚伪。

这可是一年六七万两银子的收入啊!

徐元佐道:“父亲的心意儿子自然明了。不过此事说易行难,还得看看大父意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