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另外,冤魂之类飞来飞去的还可以使用跷车。

台上整个儿是黑台,什么灯都闭了,先用镁粉烧,弄出到处是鬼火的模样,演员穿着骷髅衣站在跷车上,那跷车就好比翘翘板一样。

其实就是杠杆原理,杆儿下半部一按,那头儿就起来了,这鬼就腾空而起了。

还有神话剧《剑侠传》里的妖怪山魈,书中描述的是一个起码有六个人身、凶悍威猛、叫声如雷的巨兽。

那么在台上呢,山魈用两只爪子抓起侠女,往嘴里送。

看起来很真实,实质上这个山魈只有半个身子,窝在布景里头,山魈的双爪有钢丝操控,可以活动。

右爪的掌上安了一个吊环,当左爪移向胸前,右爪去抓人的时候,侠女就拉住这个吊环随着右手活动,吊到山魈的嘴里,当人进口中之时落幕。

它这个嘴也是可以活动的,里边都是线绳儿,张开、闭合都是可操控的,口腔里再安装上扩音喇叭。

本来巨大的怪兽就很可怕了,又拼命大吼,张开血盆大口,抓人、吃人,整个舞台氛围把那些假的、虚的东西都被观众主观地掩盖掉了。

这和后世好莱坞制作恐龙模型是一个道理。

机关布景说破了,都没什么花招,也就是用了化学、物理等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还是戏曲从业人员紧跟潮流的创新精神,编演了这些安排有无数繁难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特效技巧。

机关布景戏兴起于民国初年,在二十年代获得长足发展,三四十年代极为兴盛,到了五十年代就被禁止演出了。

一方面是因为演出的内容不好,都是武侠神怪之类,另一方面是滥用机关布景,弱化了表演艺术。

这也是后世在京剧舞台上看不到机关布景戏的主要原因。

在三四十年代里,《西游记》是演出最多的一出连台本戏。

孙悟空腾云驾雾,七十二变,最适合利用魔术中的机关道具大变活人。

在这些神话剧中,正确地运用布景、灯光特技,可以创造出种种优美而又神奇的景象。

在此时的上海,机关布景戏的行家是上海新舞台。

新舞台的老板是梨园行的潘约樵,这是郑证秋的老朋友了,和林子轩也是相熟,上次欧阳予仟编排的《雷雨》就是在新舞台首演。

林子轩还把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洪慎介绍到了新舞台,和欧阳予仟合作,排演《日出》。

新舞台设有机械转台、灯光、布景,为国人自建的第一座仿欧洲、日本的新式剧场。

曾经上演时装新戏《新茶花女》,共演20大本,采用光学机关布景,久演不衰,卖座最盛,其后还排演了《济公活佛》等神话剧,轰动一时,获利颇丰。

林子轩想要从新舞台借走一批设计机关布景的技术人员。

大家都是朋友,谈不上挖角,谈好薪酬即可。

新舞台这些年的发展不大顺利,虽然凭着《雷雨》火爆了一把,但整个话剧市场都不景气,只能勉强度日而已。

《大闹天宫》这部电影分为石猴出世、水帘洞、拜师学艺、闹龙宫、闯地府、弼马温、蟠桃会、大战二郎神、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等诸多剧情。

这和海派京剧中的《西游记》大抵相似。

想要吸引观众,必须要在武打场景和机关布景上下功夫,因为拍摄场地不局限于舞台之上,让技术人员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孙悟空可变大变小,小的孙悟空就可以用剪纸来代替,这是从皮影戏里得到的启发。

只要把剪纸拍出立体的感觉就可以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景,也可以同样处理。

在后世,86版的《西游记》,里面的特效同样不好,一旦人物飞起来,拍出来的人物有纸片的感觉,不够立体。

还有演员身上绳子的问题,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不能人工抹去绳子的痕迹,那就给绳子上色,让绳子和背景同一个颜色,看起来较为透明,不易被发现。

神话剧中最关键的是烟雾。

在这个时代不要想着液氮或者干冰,舞台上一般用的是锯末和硫磺在干燥的环境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烟雾。

第九十五章女性文学的启蒙者

在林子轩筹备新电影的时候,上海的报纸上开始了一股讨论这个时代爱情观的热潮。

起因就是他的那本武侠小说《白马啸西风》。

林子轩把稿子交给严独贺后就没有注意,这毕竟只是一部中篇小说,还不到七万字。

严独贺看完之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特别的怪异。

第一个怪异在于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武侠小说。

在《白马啸西风》里,最重要的人物当然便是李文秀这个女孩子。

全篇故事都是围绕着她发展,她目中所见,心中所思,全成为故事的情节。

在中国这种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不能说没有以女性角色为主的文学作品,但极为少见。

在戏曲上有《杨门女将》,诗歌上有《木兰辞》,更有无数描述闺怨的词作。

也出现过如李清照和朱淑真这类词坛名家。

但女性文学从来都不是文学创作的主流,甚至是偏的不能再偏的冷门。

在十里洋场,有些末流的作者为了勾起男性读者的好奇心,特意用女性的视角和语气写艳情小说,这在文坛属于不入流的手段。

严独贺不相信林子轩会采取这种方式来吸引读者,他想到了林子轩的《乱世佳人》,也是以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这难道是小说未来的创作趋势?

他不知道的是,自从民国开始,西学东渐、兴办女学、大学开女禁,女子能够入学,甚至是到国外留学,这让女子增进了学识,开阔了视野。

由此培养了一批思想独立的女性文学家。

她们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以细腻而温婉的笔触写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女性文学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潮流。

女性文学和女性解放是相伴而生的。

早期的女作家,如庐音、石评眉、冯沅珺的作品里那种浓得化不开的迷惘、徘徊、悲凉之气,便源于这种女性解放的理想与封建古国沉闷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后来的张爱灵和萧虹,更多的是对自我的生活,对社会的探寻。

至于后世的女性文学,更是触及到了心灵和身体的层面,争取彻底的解放。

林子轩的《乱世佳人》和《白马啸西风》恰巧出现在了这个时间点上,又恰巧以女性为主角,可以说是一种巧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必然。

这是中国女性文学萌芽和觉醒的阶段。

林子轩一不小心扮演了女性文学启蒙者的角色。

当然,就算没有林子轩,也会有其他人扮演这个角色,女性文学的觉醒是时代大环境造成的,正如白话文的出现一样。

胡拾和鲁讯也只是时代的选择。

这两部小说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她们喜欢思嘉身上西方女人的直爽,也喜欢李文秀身上东方女人的含蓄。

她们从这两个女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思嘉和李文秀一样,都是有独立思想的女人,不过对于得不到的爱情,思嘉选择了争取,李文秀则选择了放手。

这就是西方女性和东方女性的区别。

上海的女人更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更为大胆,有些女人甚至给林子轩写信,想要和他谈谈人生和理想。

这其中不乏上海交际圈子里的名媛们。

这些名媛们的生活较为丰富,但内心颇为空虚,她们把林子轩当成了知音,认为他最懂得女人的心,否则写不出如此让人动情的人物来。

这些信件成了林晓玲和冯程程取笑林子轩的证据。

在冯程程看来,林子轩真不怎么懂得女人的心思,在和女人的交往中,有时候甚至是有些笨拙,不知道怎么应付。

这和上海滩那些周游在美女圈子里的公子哥们截然不同。

这也是让冯程程放心的地方。

不过她不知道,林子轩只是继承了后世的性格特点,骨子里想入非非,表面上道貌岸然,典型的有贼心没贼胆。

严独贺认为第二个怪异之处在于《白马啸西风》不像是武侠小说,更像是言情小说,而且是那种虐主的言情小说。

因为它提到了一个命题。

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你该怎么办?

这就是引发上海报纸大讨论的主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爱情观。

在这个时代,包办婚姻还是主流,能够追求自由婚姻的毕竟是少数。

在民国时期,法律上规定了是一夫一妻制度,想要再娶,必须要和原来的妻子离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很多名人都有离婚的历史,比如鲁讯和徐至摩。

同样也能看到很多女性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个思想解放而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旧思想和新思想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从而造就了无数人的悲剧。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是小心的维护旧有的婚姻,还是追求自己的幸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