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林子轩用这句话作为结尾。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第三百二十六章作家的联合国

林子轩和丁闻江联合署名的文章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他们大多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少国学研究者也表示支持,愿意出力。

但在社会上反响并不热烈,民众对文物的概念相当模糊,他们不认为文物能值什么钱,经文书卷还不如大洋在手里安稳。

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活命已经不错了,谁还管那些文物啊!

即便林子轩写的《莫高窟》再煽情,把敦煌文化说的再精彩,也只能在学术圈子里引起反响,读者并不怎么感兴趣。

有些读者看了之后心有所感,痛骂几句,也做不了什么。

现实就是如此,国家衰弱,强盗欺凌。

圆明园都被抢掠一空了,莫高窟还能比圆明园重要,外国人想抢,那也没办法阻拦。

这是普通读者的想法。

林子轩提出的敦煌文化在史学家那里得到了回应,一些学者准备到莫高窟考察来判断莫高窟内文化的价值。

敦煌文化从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开始,已经过去了26年。

在这26年间,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

1909年,清廷学部获悉敦煌石室文物流散消息后,电令甘肃藩司将剩余经卷运京保管,等运到京城只剩下八千多卷,随后保存于京师图书馆。

除了经卷和文物,敦煌最有价值的便是洞窟内的壁画了。

有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然而,这些壁画在这段时期同样惨遭损毁。

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林子轩在文章中提出了保护敦煌文化的倡议,得到了国学界的支持。

其中以清华研究院导师陈寅格最为热心,他写文章支持林子轩提出的把敦煌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也就是“敦煌学”。

他认真研究了京师图书馆所藏的八千余卷敦煌写本。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

即摩尼教经、唐代史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字、佛经旧译别本、学术之考证等。

他认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并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林子轩成为第一个提出“敦煌学”这个概念的人,陈寅格对此做出了界定和补充。

不过林子轩自己知道,和讲解《红楼梦》一样。他只是按照后世的观点照本宣科,陈寅格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所以,他写信给陈寅格,不敢居功,并盛赞了那些研究敦煌文化的学者。

比如中国考古学家罗震玉可以说是敦煌学的奠基人,正是他上书清政府把莫高窟残存的经卷运送到京城保存。

他早在1909年就发表了《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

在后世,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二十世纪的三大显学分别是红学,甲骨学和敦煌学。

其中,敦煌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丁闻江的行动很快,中华文物救助会的批文下来了,说明这个机构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机构,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孙传方只是地方军阀,并没有被北洋政府认可。

目前,中国名义上的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只是被张座霖等人霸占了。

丁闻江从财政划拨了五万元,林子轩同样拿出五万元,有了十万大洋打底,中华文物救助会算是成立了。同时有八位上海各大院校的史学家加入进来。

有了钱就好办事,比如可以资助学者到敦煌考察,可以派人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

先把事情做起来,以后慢慢的完善。

林子轩以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钱真的不够用,他有两个基金会,一个是希望工程,加上这个救助文物,再多的钱都能用完。

看来还是要继续赚钱,最好是赚外国人的钱。

他刚想到外国人。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件,这封信来自英国的国际笔会。

这个笔会邀请林子轩加入,他的介绍人竟然是萧伯纳。

国际笔会,即国际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文学编辑和小说家的协会,成立于1921年,创始人是英国女作家道森司各特。

它的总部设在伦敦,第一任主席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在后世,国际笔会被称为作家的联合国,在世界上99个国家里成立了141个分会。

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非政治、非政府作家组织,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类地位。

其宗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作家间的友谊与智力合作,无论其政治或观点如何,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积极保护作家免受政治的压迫。

萧伯纳是国际笔会的早期会员。

在1926年,国际笔会的成员以英国和法国的作家为主,还包括欧美其他国家的作家,亚洲作家极少。

林子轩之所以接到邀请,一个是萧伯纳的推荐,一个是《蝇王》这本小说在英国的畅销。

《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怎么合英国人的口味,《蝇王》这种颠覆性的荒岛文学让英国读者痴迷不已。

从而奠定了林子轩在欧美文学界的地位。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情,他成为国际笔会的会员后,就可以在中国设立国际笔会的分会,更好的把中国作家介绍到国外去。

而且,国际笔会有资格向诺贝尔委员会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要做的就是填写个人资料,把自己的作品邮寄过去,成为会员后争取获得推荐名额。

其实,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也可以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比如萧伯纳。

只是林子轩觉得自己和他不熟,没必要提出这个要求,还是依靠作品说话的好,否则会被人看轻,更何况候选人并不一定会得奖。

有些作家被提名无数次还是没有得奖,他还年轻,以后多写几部名著,总能等到机会。

就这样,林子轩成为第一个加入国际笔会的中国作家。

第三百二十七章挖帝国主义墙角

1926年5月17日,上海到无锡和苏州两地的长途电话开通。

林子轩试着打了一个到无锡林家老宅的电话,虽然要经过电话局的转接,还要等上不少时间,信号却很不错,声音非常清晰。

这让他颇为感慨,穿越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在后世,手机全球通,互联网普及,信息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快捷便利。

而在民国时期,老百姓主要的联系方式还是依靠信件,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安装电话。

林子轩经过好长时间才适应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以后还会开通到南京、到北平、到广州的长途电话,距离不再成为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等来的消息,现在几分钟就知道了,会对中国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叫做科技改变生活。

然而,长途电话并不能解决林子轩面临的问题,他的问题是缺钱。

也不是眼下缺钱,而是将来很缺钱。

在这个社会,想要真正的办点实事没有钱不行,他旗下的产业大多是慢热型,讲的是细水长流,只有电影行业算得上暴利。

但即便是每年拍摄的电影都能大卖,这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想要一夜暴富,只能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了。

林子轩琢磨的不是上海的金融市场,而是美国的金融市场。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说的就是美国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此后蔓延到全球,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林子轩虽然学的是经济学,不过对于股票市场的运作并不精通。

他在后世的电视剧里看到过股灾,比如那部香港经典的电视剧《大时代》,还有不少重生类网文中重生者利用股灾牟取暴利的情节。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在股市呼风唤雨的情景。

只是现实比较残酷,这是在民国时期,没有全球联网的电脑,交易所的一切交易都需要通过人来手写。资金的转账也没有那么方便。

一切都是那么原始。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美国,对华人投资有着严格的限制。

他的资金怎么进入美国市场,如何操作,赚钱后怎么把钱洗干净,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钱转回国内。这都需要仔细的筹划。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