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这一日,一位审查员拿起一家出版社递交上来的书稿。有英文和日文两份。

这家出版社还附上一份解释。

说明这是一位美国作家的小说书稿。已经翻译成了日文,内容较为敏感,希望文化厅给予可否出版的答复。

审查员有了好奇心,作为一位老资格的审查员,阅书无数,还没有见过美国作家的书稿。

他打开书稿,翻看起来。

他刚开始采用审查员模式。一目十行的扫描着,但似乎哪里不对,故事情节发生在美国,可怎么到处都是日本的东西。

紧接着,他被震惊了,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实在是太强大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和德国瓜分全世界,美国人都要对日本人卑躬屈膝,谄媚讨好。这种高大上的设定让审查员瞬间有了代入感。

这才是真正的好书啊!

《高堡奇人》这本小说如果从日本人的角度看,绝对是一部爽文,从美国人的视角看,就是一部虐主文。

审查员卸载了审查模式,进入读者模式,认真的阅读这本小说。

一天时间他什么都没干。光看小说了。而且看的很爽。

《高堡奇人》中虽然把日本人塑造成了反派,但其中也有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描写,很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可以作为意淫小说的典范。

此时的日本为了缓解国内的压力,急需要对外扩张,这本小说契合了日本民众的心声。

看完之后,审查员明白出版社的顾虑了。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技术,导致国力大增,在亚洲算是强国了。但和西方列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日本资源不足,人口不多,欺负弱国还可以,对付强国就显得底气不足。

亚洲的邻国才是日本的目标。

但这本小说的确不错,不出版实在是太可惜了。

审查员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里日本胜利了,一个世界里日本失败了,这恐怕也是出版社的顾虑。

一旦日本在战争中失败,就会落到和美国人一样的下场。

到那时,就是由美国人统治日本,轮到日本人对美国人卑躬屈膝,谄媚讨好了,那样的生活实在是太恐怖了。

审查员做不了主,按照程序把书稿呈递上去,让文化厅干事定夺。

这位干事同样无法决定,继续朝着上一级呈递,最终书稿被送到了日本天皇手里。

这和日本森严的社会等级有关,而且这种符合日本人意淫的小说可以用来取悦天皇。

这时候,他们以为这只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科幻小说。

自从关中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就悄悄的制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中国是日本的首要目标,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高堡奇人》中有关日本在未来的战争写了两点。

一点是和德国合作,另一点是空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从而占领了美国。

至于在亚洲的战争并没有提及,所以从这本小说看不出日本在亚洲如何进行布局。

日本天皇看完之后并没有归还给下属,而是束之高阁,放在了皇宫里,他内心里不认为一本美国人写的科幻小说会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当然,这本小说不宜出版,以免惹来不必要的外交纠纷。

还有一本《高堡奇人》的手稿被呈递给文化厅,那位审查员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看了之后觉得这才应该是日本的未来。

日本不仅要和德国瓜分世界,还要打败德国,最终独霸全球。

他把手稿交给了日本政府内倾向于军国主义的团伙,这些人大多是战争狂,把世界各国都不放在眼里,总是幻想着统治世界。

他们看到小说中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舰队,彻底瓦解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实力的作战策略,不由得为之叫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认真的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这批人大多隶属于日本军部,负责制定作战战略。

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

于是,在日本军部,有了不同的声音。

是先侵略中国还是先偷袭美国,什么时候偷袭美国才是最佳时机,两线作战的可行性,如果被美国知道了怎么办?

此时的日本军部还只是做着战争推演,战争还没有打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很可能是一部预言书的时候,他们一方面试图摧毁其他的书稿,一方面寻找着书稿的作者。

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到底要不要偷袭珍珠港?

很显然,美国政府手里也有书稿,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那么这个计划是就此搁置,还是提前进行?

未来已经改变,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去走。

第三百零一章觉醒之年

上海明月唱片公司,正在灌录唱片,这不是一张国语唱片,而是英文唱片。

林子轩和黎锦挥站在外边听着,黄榴霜的声音并不出彩,经过声乐培训后勉强达标。

反正又不是开演唱会,或者要到大剧院演出,只是拍电影的话足够了。

黄榴霜离开美国后并没有直接来上海,而是去了广东。

她的祖籍是广东台山,自从她祖父那一辈到美国淘金后就没有回来过,但书信往来不曾断绝,在老家还有亲人。

回乡祭祖和亲人团聚是应有之义。

黄榴霜的家人支持她的选择,与其在好莱坞出演那些伤风败俗的电影,不如回国发展。

她在台山老家呆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赶往上海,那时候浙奉两军正在上海激战。

在此期间,她了解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电影圈的信息。

黎民维的香港民新电影公司在广州设有制片厂,拍摄了大量的短片和纪录片,在广东和香港具有颇高的知名度。

但在黄榴霜眼里,这种规模只相当于好莱坞末流的电影公司。

她打听到黎民维正打算把电影公司迁往上海。

上海才是中国电影制作的中心,相当于美国的好莱坞,其中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则相当于好莱坞的派拉蒙,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坚定了她投奔林子轩的决心。

林子轩安排黄榴霜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声乐训练,把歌曲练熟,再出唱片。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拍摄起来难度不大,重点在于音乐。

他准备先把唱片制作出来,销售到欧美等国,相较于只能在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歌曲更容易传播,在西方家庭,留声机较为普及。

等到西方人接受了歌曲。再去宣传电影,想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让林子轩意识到灌录英文唱片也是一种赚钱的途径。

可惜在后世他不怎么听外国歌曲,只记得一些乡村歌曲和电影配乐,比如卡朋特的《昨日重现》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这类经典曲目。

至于布兰妮和艾薇儿这些都不是他的菜。

他在脑海里搜索一下。完整的英文歌曲也就几十首的样子,适合这个时代的只有十几首,足够灌录几张英文唱片了。

而且,保证每一首都是经典。

于是,他和黎锦挥商议打造英文金曲的计划。这个计划让黎锦挥异常兴奋。

作为音乐人,能够制作出一张响遍全球的唱片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对于中国的唱片行业来说也是一种突破。

虽然是英文歌曲,但却是由中国人创作和演唱,这代表着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

黎锦挥对林子轩非常信任,《音乐之声》这套唱片已经证明了林子轩创作英文歌曲的才华,这套唱片分为三张,总共十五首歌曲。

每一首都朗朗上口,相信会在西方社会广为流传。

明月唱片公司对首张打入西方社会的英文唱片极为重视,在制作上绝对是精益求精。并和上海的各家洋行签订了销售协议。

唯一不足的是黄榴霜的演唱不够完美,存在着瑕疵,她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对于这个英文金曲计划,黎锦挥有些迫不及待。

这一次,他要选择一位合适的演唱者,还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乐队,拉一批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入伙,争取把中西方音乐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经典唱片来。

林子轩不去管这些琐事,他只负责提供词曲。

在后世。他喜欢卡朋特那种乡村风格的曲子,还有带着爱尔兰色彩的神秘园乐队。

想想能把这些曲子写下来,录制成唱片,偶尔听一听。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赚外国人的钱,可以把这些资金用在国内的慈善事业上,做慈善永远缺钱,能赚一点就赚一点。

他这些日子捐出去不少钱,万象书局还要半价销售图书。和商务印书馆打价格战。

加上五卅惨案的影响,电影公司停顿了两个月,今年的拍片数量锐减,电影院关门歇业,同样没有收益,相比于去年的收入,不足一半。

不光是林子轩,上海的商人大抵如此。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在那种群情激昂的情况下,这是身为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