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攻击他的人大多是以往论战的敌人,其中攻击最凶的正是郭沫偌。
这段时间郭沫偌在上海非常活跃,带着一批人写了不少文章,和各方论战。
正当他熬夜又写好一篇批判林子轩的文章时,却看到了刚刚出版的报纸。
上面是林子轩在英国的演讲,以及那首《我爱这土地》。
郭沫偌没想到,当他还在国内写着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力的文章时,林子轩已经跑到敌人的老巢去发动攻击了。
不论这种攻击有没有作用,两人所站的高度就不一样。
国内媒体对于林子轩孤身一人在英国和英国政府据理力争的行为给予了一致的称赞。
认为林子轩不愧是世界级的文学家,利用自身在西方的影响力发出声音,为中国争取公正的待遇,表现了中国人的尊严。
至于那些攻击林子轩的人,这一巴掌狠狠的打在他们脸上。
林子轩对这些事情仍然不知情,正是这种不知情,才让那些人更为受伤,无论你们怎么攻击,人家根本就不在乎,还能在不经意间发出致命的反击。
这正是无招胜有招。
此时的林子轩正在伦敦和英国的戏剧家萧伯纳会面。
第二百八十九章对待诺奖的态度
萧伯纳是英国着名的现实主义戏剧家。
民国初年,对中国话剧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戏剧家就是易卜生和萧伯纳,他们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问题,针砭时弊,受到观众广泛的欢迎。
这种戏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比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都曾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上演,中国的社会问题话剧大抵由此而来。
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话剧的洪慎就是萧伯纳的信徒之一。
萧伯纳还是一位政治人物,是英国着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政论家。
萧伯纳于1884年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他是费边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费边主义是一种渐进的社会主义,提倡阶级合作、社会和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虽然都是社会主义,但和苏联的暴力革命不同,他们倾向于成立政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获得执政权,推行国有化,逐渐实现社会主义。
这种方式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类似,不过费边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者帮助成立了英国工党。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称为劳工代表委员会,是英国的执政党之一,和英国的保守党轮流执政,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就是费边社会主义。
1925年,英国是保守党执政,工党属于在野党。
正是工党利用在中国发生的乱局指责英国保守党对外政策的失误,通过媒体宣传林子轩的演讲,林子轩和萧伯纳的会面同样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他们认为如此会增强这件事的影响力,引起英国民众的关注。
林子轩不知道萧伯纳是怎么想的,或许这位英国的戏剧家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颇为同情。
1925年6月5日,萧伯纳、蔡特金等国际人士就曾组织救济会援助五卅惨案后在中国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
对于那些支持和帮助过中国的外国人。林子轩心怀敬意。
他接到了萧伯纳的邀请,前往萧伯纳在伦敦的住所前去拜访,给萧伯纳带去的礼物正是一套中国新文学丛书。
他时刻不忘宣传中国文化,算是非常尽责了。
这一年。萧伯纳接近七十岁,但精神不错,谈吐风趣幽默。
他曾经是一位演说家,在12年里依靠演讲为生。
萧伯纳对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事情非常关注,包括苏联爆发的暴力革命。他还知道苏联正在和中国的一些势力合作。
他对苏联颇为感兴趣,有前往参观的打算,想看看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样子。
两人谈论的大多是此类话题,至于文学倒是没有聊什么。
林子轩对萧伯纳支持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行动表示感谢,着重介绍了中国正在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整个民族正在觉醒,未来的反抗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那么中国会走上苏联的道路么?”萧伯纳想了一下,询问道。
“如果其他道路都走不通的话,我想会的。”林子轩如此答道。
萧伯纳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不赞成暴力革命,却也知道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都不同。
在英国,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获得执政权从而进行社会改革是可行的,但在其他国家或许就行不通,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你为什么要写西方背景的小说?”后来,萧伯纳饶有兴趣的问道。
“因为西方读者不爱看东方式的小说。”林子轩回答道,“只有写了西方式的小说,让西方的读者了解我,才能让他们接受我写的东方式的小说。”
“很有趣的方式。”萧伯纳评价道。
两人的交谈较为轻松,萧伯纳很好的控制了谈话的节奏。林子轩大部分时间都在作答。
正在这时,有人拿着一封电报走了过来,向着萧伯纳报喜。
这封电报来自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委员会通知萧伯纳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萧伯纳的获奖作品是他在19年写作的大型历史戏剧《圣女贞德》。
在英国的文学评论界。不少评论家认为萧伯纳已经过了创作的辉煌时期,走到了尽头。
他创作的辉煌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之后创作的戏剧频频遭遇失败。
《圣女贞德》被普遍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戏剧,是萧伯纳恢复水准的作品。
瑞典文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萧伯纳的理由是“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型讽刺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林子轩起身向萧伯纳祝贺,在文学界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错过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常引以为憾。
但萧伯纳却露出了苦笑。对林子轩摇了摇头。
“他们一定是因为我这个时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以为我以后也不会写出好作品了,这个奖只不过是抛给那些已经渡过苦海的人们的救生圈而已。”他自嘲的说道。
萧伯纳似乎觉得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安慰奖,类似于终身成就奖。
林子轩刚刚和萧伯纳接触,不了解他的为人,分不清这是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过,在随后几天,就有传言说萧伯纳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开始颁发以来,已经成为了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奖项,这不仅是个人的奖项,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种荣誉。
于是,英国的媒体纷纷对这件事发表看法。
有人认为萧伯纳是故作清高,有人觉得萧伯纳是淡泊名利,也有人劝说萧伯纳不应该如此固执,应该放弃这种想法,前去领奖。
他的亲属朋友也进行劝说,甚至连英国皇室都出面调解,闹的沸沸扬扬。
林子轩想着后世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盼,在西方社会其实也差不多,这毕竟是一项世界性的殊荣,能够拒绝的没有几个人。
事实上,萧伯纳最终还是到瑞典出席了颁奖仪式,领回了那张奖状。
只是领回来以后他就把奖状挂在了住宅墙上最不显眼的角落里。
他把获得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文化基金会,以褒奖和扶持年轻的作家们。
第二百九十章你们在法国受苦了
林子轩没有忘掉他前来欧洲是为了推销电影,为此特意走访了英国的电影产业。
英国电影早期蓬勃发展,在拍摄手法和技术革新上有较大贡献。
但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导致英国电影产量锐减。
1916年,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造成严重打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百分之五,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
英国的电影产业可以说异常萧条,不少电影公司都关门大吉。
这和中国的电影行业类似,在美国和法国电影的冲击下,国产电影的生存并不容易。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即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1925年,国产长片有六十部左右,1924年只有二十五部,虽然电影质量良莠不齐,但在数量上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
林子轩为了卖掉自己的电影拷贝,找到了伦敦的电影经销商,这些人其实就是二道贩子。
没办法,他在英国电影圈没有熟人,只能找中间商做生意。
电影经销商购买拷贝转手卖给电影院,或者自身就控制着数家电影院,由他们决定什么电影在影院放映。
林子轩拿出了杀手李昂在美国放映时的票房成绩和媒体评价。
虽然票房数据不是太漂亮,但作为一部东方电影算是很不错了,影片有了在美国放映的经历,电影经销商伍尔夫很爽快的购买了拷贝。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