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充满了溢美之词,他甚至认为这本小说因为成功描写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从而成为科幻小说的经典。
主编看到科尔的评语。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他了解科尔这个人,科尔的阅读兴趣和市场一向是背道而驰,也就是说科尔看重的书稿都是小众图书,受众面不广。
何况科幻小说更是小众中的小众,经典那里有那么容易写出来。
主编从科尔的介绍中大概了解了书籍的内容,写了未来世界日本和德国瓜分了美国,这种设定不容易被美国读者接受。
谁愿意看自己的国家被人占领啊,读者又没有受虐倾向。
看来科尔还是一如既往的看重这种没有市场潜力的图书,或许他并不适合出版行业。
主编随手把书稿和评语丢进垃圾桶里,拿出科尔前几天递交的辞职信,在上面签了名字。
科尔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高堡奇人》失去了一次被出版的机会。
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什么想法,在出版社这种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只是为那本书的作者感到惋惜,希望其他出版社能有人看好那本书。
科尔离开了出版社,投身到了如火如荼的金融行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在华尔街摸爬滚打,成功过,也失败过,最终赚取了数百万美元,成就了财富神话。
1929年,成为富翁的他在午夜梦回时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的那本科幻小说。
据说这一年美国经济会陷入大萧条。
科尔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把资金撤出了金融市场,从而在股市大崩盘之前脱身而出。
经历了这次的劫后重生,他已经分不清那本书中的记载是巧合还是预言了。
这时候,他把目光转到了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身上,如果那本书写的是真的,那么这位罗斯福先生会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
要不要赌一把呢?
在金融市场中浮沉多年,科尔深知投资的重要性,有什么比投资未来总统更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呢,就算书中写的是假的,也值得冒险一次。
此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寻求州长连任,科尔带着全部资产全力支持罗斯福。
在经济陷入大萧条的美国,科尔成为罗斯福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最大助力,两人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三年后,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科尔被媒体称为美国总统最信赖的那个人。
第二百八十二章书稿的不同命运
林子轩这次来到美国一共带了三十本《高堡奇人》的书稿。
他在中国的时候就把原稿和排版的大样给烧掉了,连印刷厂相关的稿纸和油墨一起处理,务必不留下任何痕迹。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三十本书稿了。
他取出十八本邮寄往美国各大城市的十八家出版社。
剩下的分为英国五本,苏联三本,日本二本,德国一本,中国一本。
这是因为他写作用的是英文,在英语系国家最容易出版,所以他把主要希望放在了美国和英国,至于苏联和日本等国,只是一种尝试。
这些书稿在各个国家经lì了不同的命运。
在美国的十八家出版社里,有十家没有过初选,直接在助理编辑手中出局了。
并不是每一位助理编辑都喜欢科幻小说,也不是所有的助理编辑都会认真看书稿。
有人看了开头,觉得文笔不行就放qì了,有人觉得科幻小说没前途就懒得看了,还有人因为心情不好,或者有急事,连看都没看就扔进了垃圾桶。
这种事情在出版社并不少见。
有八家出版社的主编看到了《高堡奇人》,其中六家主编给否决了。
理由大多是没有市场潜力,设定哗众取宠,读者接受度不高,总之就是各种不看好。
由此可见,新人作家想要投稿成功是多么的困难。
戈尔丁的《蝇王》可是被二十家出版社拒绝之后,才能最终出版。
最后两家出版社觉得书稿还行,关奸是林子轩的那个声明起到了作用。不要稿费和版税,可以随意出版。
其中一家出版社想让书稿的作者自费出版。还给林子轩写了封信。
林子轩留下的地址是假地址,自然收不到信件。
这家出版社就不了了之了。出版书籍也需要成本,出版社不愿yì为新人作家浪fèi资源。
唯一剩下的那家出版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印刷了一千册《高堡奇人》,可惜在印刷好后印刷厂的仓库意外起火,书籍付之一炬。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堡奇人》在美国就没有影响力了。
一家出版社清理废弃的书稿,垃圾车把书稿送到垃圾回收站,在垃圾回收站的一位工作人员无所事事,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稿看了起来。
几年后,此人在美国创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教派。
他把《高堡奇人》当成了预言书。并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上帝想要拯救世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上帝给了这个世界两种不同的未来,把选zé权交到了人类手里。
是获得拯救还是走向毁灭,都在人类的一念之间。
他以为所谓的城堡就是上帝居住的天堂,而高堡奇人指的就是上帝本人。
他的这个理论得到了不少狂热基督徒的支持,很多基督徒认为这是上帝存在的证据。
在寄往英国的五本书稿中有四本被出版社放qì,最后一家出版社属于激进势力。
他们觉得这本科幻小说对德国纳粹主义进行了夸张而辛辣的讽刺,还有其中对丘吉尔的描写。虽然不多,却把丘吉尔当做了一位独裁者。
英国人比较了解德国国内的状况,知道有这么一种思潮。
在这个时代,希特勒提出的纳粹主义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他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概念。
至于英国的财政大臣丘吉尔投靠了保守派,并不受到激进派的待见。
所以,这家出版社准备出版《高堡奇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正赶上1926年的英国大罢工。
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宣bù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在罢工中采取强硬立场。还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
因为印刷工人也加入到罢工行列中,报纸无法出版。丘吉尔下令由政府发行《英国公报》。
正是在这次罢工中,那家正准备印刷《高堡奇人》的印刷厂被搜查,《高堡奇人》的书稿也在搜查中不翼而飞。
邮寄到苏联的三本书稿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程序。
在1925年,美国和苏联并没有建立外交关xì。
虽然苏联在1922年宣bù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但一直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直到1933年美国才承认苏联,并与其建立外交关xì。
所以,对寄往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物品美国政府部门审查的较为严格。
他们最终没有没收这三本书稿,毕竟美国法律上有言论自由的条款,一本科幻小说并不能成为犯罪的证明。
这三本书稿进入了苏联境内。
苏联对于来自美国的物品更要严格审查,以防有煽动性的宣传文字,为此他们配备有精通英文的工作人员。
当这位苏联人看到书稿中苏联被德国攻占,德国在苏联施行种族灭绝政策,而伟大领袖斯大林被杀害的时候,吓得浑身发抖。
这是对伟大领袖的恶毒攻击,这是对苏联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这是一次西方国家恶yì的挑衅行为,这种书籍一定要就地销毁。
这就是《高堡奇人》在苏联的下场。
在日本,有两家出版社收到了书稿。
对于从美国邮寄来的书稿,日本出版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派人进行翻译,书稿中日本和德国明显是反派角色,残忍恶毒,泯灭人性。
但这个设定让日本人颇为感兴趣,德国和日本瓜分全世界,这是日本人的野望。
只是这样出版好么?
对待弱者,他们一向张狂,而对待强者,却会小心谨慎。
面对西方国家,日本出版社要考lǜ出版这本书的后果,虽然这是美国人写的,但公然出版这本书,会不会让美国政府以为日本有侵略美国的打算。
过早的暴露自身的野心不是明智之举。
出版社把书稿交给了日本政府的文化审查部门,等待着回信,却没有了下文。
寄往德国的书稿因为那家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一直被冷藏,直到几年后才被一名犹太人发现,那时候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炙手可热的人物。
那位犹太人起先并不相信书中的内容,没有当回事,然而事实让他悔恨不已。
那本书稿被犹太人团体偷偷保存下来,故事内容被犹太人口口相传。
几十年后,高堡奇人的故事在犹太人群体中成为了一种传说。
第二百八十三章寻找失落的世界
位于中国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同样收到了书稿。
有美国作家向中国出版社投稿,这让商务印书馆感到无上的荣耀,这说明商务印书馆被西方社会熟知,在世界上有了知名度。
这绝对是值得炫耀的好事,说出去也倍有面子。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