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根基,又有来自西方的科学观念,形成了一种思想风潮。

科学派认为在极度缺乏近代科学理性的中国,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并在这种基础上确立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绝对必要的。

玄学派在中国必须改造、必须进步、需要近代科技、需要富国强兵等认识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

他们倾向于在这之前更需要一种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的确立,以指导和规范这种近代化的社会转型。

陈独绣则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科学派和玄学派都是唯心主义。

各方几乎无法沟通,论战变成了混战。

有意思的是,在不久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出版了《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收入二十九篇论战文章,分别请陈独绣和胡拾作序。

陈独绣的序言把论战中各家的观点逐一点评批驳。

胡拾看罢,也写了序言,开始批驳陈独绣的论点,陈独绣不满意,又开始批评胡拾。

由此可见,当时论战的激烈程度。

当初,陈独绣、胡拾和鲁讯编辑《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的浪潮,如今,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很多人从亲密的战友变得形同陌路。

这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这个问题在上海的林子轩也没能躲得过去,在上海大学上课的时候被学生问了出来。

说实话,他对这种争论没什么兴趣,便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等哪一天想明白了再告诉你们。

这倒不是逃避,而是实话,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在后世都没有结束。

在三月份,他陪着冯程程参加了一次慈善活动,是由上海儿童劳工委员会发起的,活动的重点是工厂中的童工问题。

宋家三小姐就在这个部门工作。

上海的工厂中使用童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初步统计应该有超过2万名童工。

1919年,国际劳动会议规定未满十四岁者为童工。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农商部暂行工厂规则》规定:男子未满十岁,女子未满十二岁,工厂不得雇佣。

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照样在工厂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报酬极低,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只有两角钱的薪酬。

童工分布在各个行业,以纺织行业的童工最为严重,有一半以上的童工在纱厂工作。

其次是印刷厂和火柴厂,机械和食品行业也有童工。

林子轩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林家的纱厂里就有童工。

这是整个社会造成的,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你不使用童工,这些童工也要想办法生存下去,只是换一家工厂而已。

在中国人的工厂还好一些,至少都是中国人,不会过分的压榨。

在日本人的纱厂里就要严酷很多。

此时,日本国内产能过剩,朝中国大量的倾销各类商品,以纺织品为主。

他们在中国各地建立纱厂,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冲击中国的纺织行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外国列强顾不上在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如今,战争结束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次慈善活动主要是为童工们捐款,改善童工们的生活条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儿童的福利问题,就算是政府也没办法完全杜绝童工。

活动结束,回到家里,林子轩想了想,和林伯清商量一番。

几日后,林家下面的纱厂宣布自4月1日起不得雇佣12岁以下的男女幼工,并在上海纺织行业内部推行这项规定。

林家是上海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表率作用,不少企业纷纷响应。

然而,日本的纱厂却反对这一规定,依旧我行我素。

林子轩发动舆论攻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纱厂是血汗工厂,并披露了日本纱厂内部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这个时代没有针孔摄像机,否则他会派人潜入纱厂进行偷拍。

他有这个打算,但无法实现,因为日本纱厂管理严格,工人出入都会进行搜身,防止工人偷盗纱厂的财物。

不过,林子轩懂得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不夸张,那还叫做新闻么?

只要把日本纱厂的工人工作环境说的凄惨一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仅累死累活的干活,还要忍受侮辱和鞭打,简直是人间地狱。

其实,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根据纱厂工人的口述进行稍许的艺术加工。

果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日本纱厂停止使用童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禁止辱骂和殴打中国工人。

中国的纺织企业也站出来声讨日本纱厂,并全体通过了禁止雇佣十二岁以下童工的声明。

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强硬。

他们以日本工厂要按照日本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为由,拒绝外来干涉。

林子轩则提出了“抵制日货,救援华工”的口号,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

这是他和日本人的第二次交锋了。

这件事的起因或许是因为童工,实际上是中国纺织行业和日本纺织业的一场较量。

通过这一次的曝光,上海纺织行业内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廉。

比如,上海的丝蚕女工就发出呼吁,上海市的丝业女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工资是4角,还要被扣除2角,仅仅够吃饭罢了。

这些问题让那些整日空谈社会改造的学者们震惊不已。

相比较而言,在北平的那场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只是学者们的游戏,而不能真切的改变目前社会的现状。

林子轩也没有办法立刻改变这种现状,他不是上帝,只能借助于政府和民间的救助机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九章经济绝交

林子轩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起对日本纱厂的攻击,和目前中国对日本的态度有关。

在无锡老宅的时候,他听三叔林伯仁谈起了北平的时局,其中有一条就是北洋政府准备从日本人手中收回大连和旅顺。

大连和旅顺两地是由俄国在1898年强租的,租借期限为25年,正好在1923年到期。

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了俄国,继承了这个租约。

但是,对于25年的租期,日本人并不满意,他们希望永久持有这两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军港城市。

1915年,日本逼迫袁时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遭到袁时凯巧妙地拖延。

在国际压力下,日本放弃了部分要求,最终以武力为后盾,逼迫袁时凯政府签订了条约,这就是所谓的“民四条约”。

其中规定“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延长为99年”。

对于刺刀威逼下签订的“民四条约”,从袁时凯开始,中国历届政府都坚决不承认其具备法律效力。

1922年年底,在旅大租期即将届满之前,中国众议院、参议院先后通过议案,重申“民四条约”无效,得到无数民间团体支持,要求北洋政府尽快对日交涉,收回旅大。

林子轩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历史进程,但他知道日本人绝不会放弃大连和旅顺。

这个交涉很可能造成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大爆发。

果不其然,1923年3月10日,中国外交部照会日本外务省及驻华公使,声明取消“民四条约”,并接洽收回租期届满之旅大,但遭到日本拒绝。

全国一片哗然。

1923年3月17日,上海各界著名人士成立了“国民对日外交大会”,宣告“日本犹固执不逊,即实行经济断交”。

3月24日,又成立了一家“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由各路商界联合会、上海总商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工会等21个团体组成。

通电全国,在未收回旅大前,全国对日经济绝交。

林子轩因为先前对日本的强硬态度,被推选为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的委员。

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发出对日本经济绝交的宣言。

由此,对日经济绝交逐渐席卷全国,在上海、北平、济南、合肥、武汉、长沙、厦门等地相继推行,规模日益庞大。

这个经济绝交不仅是抵制日货,还包括和日本人断绝一切经济来往。

“则凡日人在华所营之事业,吾人皆应与彼脱离关系。如不受日本公司雇聘,不登广告于日本新闻,不载货于日本商船,不向日本公司保险,不向日本银行存款,不收受日本纸币,不往日本医院治病均是也。”

如此一来,上海虹口区的日本人聚居地成为了隔离区。

原本热闹的虹口冷清下来,犹如鬼域,日本人躲在公共租界内,不敢进入华界。

林子轩明白,就算这样日本也不会归还大连和旅顺,但至少让中国民众意识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3月28日,日本议员、商人、大学教员等各界代表组成对华国民同盟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