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1879 (狼途)



杰曼丝的工作,是舞女,并在当地一家夜总会当兼职,只要有男人出足够的钱,她是可以陪着过夜的。那天亨利用眼角偷偷打量杰曼丝的上班装束:涂脂抹粉的面孔、鲜红的双唇、裸露的双腿;式样精美、颜色花哨的帽子、不穿内衣的裙子,她截住他贪婪的目光。

他们当晚就在亨利租住的地下室里发生了关系。事后,杰曼丝不容反驳地对亨利说,“以后,我的工作是挣钱,你的工作是写作。”

此后一个星期,每天晚上,亨利坐在打字机前,佯装创作激情燃烧。然后,两人享受着欢快的床上运动。比亨利年长十七岁的杰曼丝,嗓音柔和、鼻音浓重,说话有催眠般的魔力。十九岁的亨利自己也不明白,那一天怎么突然和杰曼丝对上了眼。不得不说明,当年龄比自己几乎大一倍的女人的情人,很合亨利的口味,但他也为这种关系感到羞愧,却又无力与杰曼丝了断。

为了中止这种关系,他去找了另一个妓女玛丽格格,和他差不多年纪。两人发生了一段关系。之后,亨利去找杰曼丝,临分手前,在小黑屋子里。光线昏暗,杰曼丝脱下了裙子,亨利看着杰曼丝,靠在她的胸前,他幡然醒悟:他根本无力挣脱她的怀抱。他就此留了下来。不管将来会怎样,他喃喃自语,写下了这么两句:“上帝已死!每个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请用自由之心度过此生。”

杰曼丝说,这是亨利写的东西里,最有意思的话。

玛丽格在巴黎,很孤单寂寞。她很瘦弱,走路脚步很不稳当,她总是踩空,总是差点跌倒在泥地,让纯白的蕾丝裙沾上灰尘。她甚至神经质地觉得,这件衣服好像在保护着她。不让她受伤,就像脸上涂抹的厚重如面具的石膏粉。

战后,巴黎的街道,一如战前那样人来人往。玛丽格已记不清自己是十八岁还是十九岁。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一位客人。她的背有点驼了,但她永远挺直胸膛。她随身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衣服寄存在别处。她的脸。有优雅的轮廓,带着眼镜,穿着高跟鞋和白纱裙,配长长的白手套,拿一把长手柄的白色阳伞。

德军的大炮轰炸,让巴黎有些旧的街道变得破败不堪。极目望去,尽是混凝土的残骸,还有扭曲的、犹如怪物般的钢筋骨架。有时还能发现一些血肉模糊的东西——那已经不能被称作尸体了。迎面而来的风中,只有呛鼻的粉尘,以及法国人绝望的心情。

玛丽格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战乱中死去的父亲和哥哥,以及亲人的离去,让她很寒心。战争还没结束,法国的男人们却在战场上败得稀里哗啦,女人们不得不在巴黎战斗。

“做新女性——涉外俱乐部招聘女*务员,包吃住服装,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岁女性。”一则德国占领军司令部的广告攫住了她的目光,战后的家园满目疮痍,当时的巴黎,连男人和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是没多少文化的女人。一看见有招工的广告,失业者们立刻一拥而上。当天,就有几千人来报名,玛丽格就是其中一个。

玛丽格并不知道这则广告要她做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咋一看这跟普通招工广告并没什么区别。但是,发放这则广告的,是德军特殊慰安设施协会。从此,没日没夜,德国大兵在外面排队等候,女人们在屋子里形同牲畜,根本没有拒绝的自由,最高的一天,玛丽格接客35个德国大兵,干那事,属于人的感觉,基本上没有了。

但是,由于英美国家报纸的舆论批评和德国大兵日益泛滥的花柳病,德国占领军司令部以“公然招女性陪睡是对文明的背叛”为由,关闭各处慰安所。

于是,玛丽格等失足妇女带着满身的疮痍,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被赶到了街上。或许,从踏入这一行开始,上帝就已背弃了她们,让她们自己在地狱里慢慢地沉沦、静静地自生自灭。

这些丧失生活成本、没有谋生能力的女人,只能继续从事*行业。她们站在巴黎的街道两侧,嘴上抹着廉价浓重的口红,穿着暴露的裙子,摆出各种妖娆的表情,出卖色相,只为了一点微薄的收入。她们用身体和眼泪,替战败的男人和自己的国家还债。

玛丽格上中学时,德文好,会画画,会弹琴。她从来都是选择她的客人——多数时候,她只做军官的生意,特别是那种富态的军官,那意味着生活安逸。玛丽格不与人说话,走路总是抬着头,穿着巴黎复古的裙装。

玛丽格一直行走在巴黎街头,永远打扮得像贵族小姐,亨利第一眼看到玛丽格,被她无辜的眼神感动,他掏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才能和她一起做一次。他甚至连去住旅馆的钱都没有了,两人就在巴黎的街头迎风起舞。两人做完运动,还聊了一会天,亨利被玛丽格的故事感动,满头大汗的他想把这样的女人编进他苦情奇情艳情的故事里。接完亨利的活,玛丽格仍然站在繁华的街头,白色的长裙和她招牌似的白脸从未改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年头谁管你啊,谁养活你啊?人总得活下去,管别人怎么说,只要心是干净的就好。”玛丽格对亨利感叹道。

但玛丽格有点扎眼,很多人见了她会害怕,会嫌弃。在那些高贵的人眼中,玛丽格被视为耻辱,没有人愿意碰玛丽格用过的东西。她也没钱进饭店吃饭,通常就在街头吃生硬的面包。她每天会在一个固定的街角游荡。累了在一家废弃的公园里休息,那里有一把属于她的破椅子。晚上,她就睡在长椅子上,脚放在她的包上。在那里,没有人驱逐她。只是不太安全,有很多浑身长满跳蚤的流浪汉,也会去那里过夜。

有一些摄影师为她拍照,对玛丽格充满同情和敬意。每一张照片她可以换一块面包,各种姿势,她都愿意配合,有时是迎着风撩起裙角。

玛丽格写信,传说还写自传,她的字非常清秀工整,在给乡下的外婆信中,她说自己来大城市却一事无成,让外婆失望了,总有一天,她出人头地了,会好好地回去。

在巴黎,同玛丽格关系最近的人,就是亨利了。还有一个人叫路易康,他会德语,在一家酒吧唱歌。每天,路易康都仔仔细细梳理好自己的卷发,上台唱一些类似爵士味道的歌。

在战后,法国男性劳力大量短缺,大量商店关门,法国妇女便靠从事最卑微的职业来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其中也包括了路易康的母亲。

路易康对玛丽说过他母亲的故事:“母亲有了一个相好的德国的军官,我嫉妒母亲看那男人的眼神,就大叫她妓女。母亲也急了,她骂完我后满脸泪水,然后自杀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如果母亲还在就好了,我看到玛丽格小姐你的时候,就觉得你像我母亲,真想为你尽点绵力,无法把你视作陌路。可惜我的钱也不多。”

玛丽对路易康说:”谢谢,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很感激你。”

玛丽后来跟亨利两人也很投缘,有说不完的话。她慢慢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亨利听,亨利总是很认真和她探讨每一个细节,当然,是为了创作需要。

在一次晚餐过后,亨利问玛丽格,道:“你有过爱人吗?”

“当然,是一个德国的军官。他曾送给我一枚翡翠戒指。送别的时候,我们还在火车站拥吻。”玛丽格回忆说,“他的样子很帅,高高的鹰钩鼻,右眉上还有一颗小痣。”

亨利认为玛丽格是骗他的,问道:“戒指呢?”

玛丽格用颤微的左手,从怀里掏出一枚翡翠戒指,在黑暗闪闪发亮。这枚戒指看上去很普通,玛丽格却视若珍宝。

亨利说:“那位德国的军官还会回来找你吗?”

玛丽格的目光凝视着翡翠戒指,说:“说实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活着回来找我,尽管他答应过我。”

亨利将自己的这些情感经历和生活阅历,写成了小说,变成了畅销书,整个堕落的欧洲文明,在他的笔下像电影画面一样清晰。

面对整个堕落的欧洲,李经述开始审视起中国的传统文明的价值。这些年,社会改革实施以后,加上此前洋务运动的工业积累和欧洲战争刺激的需求,中国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确实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中华帝国确定市场经济之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也没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搞技术封锁,中国积极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还有顶尖人才,经济多年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各地迅速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和铁路不断延伸。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都从古老的小城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富人和中产阶级的吃穿用度几乎与欧美国家无异,但是,物质的增长进步让很多人迷失了对文明的信仰,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这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欧洲文明并不能给中国人提供良方。

第247章新世界的梦想

北京和会之后,斯大林被判处绞刑,欧洲文明堕落,挪威的诺贝尔委员会宣布,把诺贝尔和平大奖授予中国总统李经述和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以表彰他们在调停欧洲战争,建立联合国组织,遏制斯大林主义在世界蔓延的巨大贡献,这在欧洲引起了巨大争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