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1879 (狼途)



而且,《中国廉政局条例》明文规定:廉政专员只要认为自己所处理的廉政事务符合法律和程序,可以不服从上级不合法的干预,以保证廉政专员处理廉政事务的**性和中立性。可以依据法律赋予的**性规定、个人人格和职业荣誉拒绝司法部的不当干预。廉政专员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培训制度,评定考生作为国家法曹人的国家观、使命感、正义感等。

李经述知道,权力监督权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社会和民众的参与,以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另一种权力,反腐只会成为无意义的政治斗争,很难发现不同层次和各个领域的*现象。如果不把维护公民权益与反*结合起来,反*就没有任何意义,贪污*分子就永远抓不完。于是,李经述决定发动群众,让民众参与反*,把维护公民权益与反*结合起来,在廉政机构里设立国家公民维权委员会。建立群众参与反*的制度平台。让民众参与反*的最大好处和优势,在于民众是*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法律、法规不公正、制度和政策不合理及其后果的直接感受者、受害者和承担者。法律、法规不公正,制度、政策不合理,公共服务和程序的不透明正是*产生的制度漏洞和根源,而由此产生的权力与*又是与肆意侵犯公民权益和公民权益受损息息相关的。

李经述下令,廉政专员必须定期到公民维权委员会倾听民众的抱怨和投诉,以此发现*的犯罪行为,寻找*的制度漏洞和根源。由此修改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和机制。这样,国家各级公民维权委员会建立了一个让民众倾诉抱怨、悲情,接受涉及法律、制度、政策修改建议和受理公民权益受到侵犯投诉和对*嫌疑人和*行为检举机构场所,而且这个制度平台机构有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权力,并将处理结果通知讲述者本人。

李经述总统给中国廉政总局提出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保护公民权益和根除*和清廉社会的新中华帝国,他对此抱有极大的希望,他的大儿子李尚民那一年刚好大学毕业,也立即被安排去当最基层的廉政专员,李经述希望他能多了解一些国情。

李尚民的表现很出色,在正式成为廉政专员的那一天,作为廉政学员的代表,他穿着象征公平和正义的法袍,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上台郑重宣誓:“我李尚民,于此刻接受国家与人民的召唤,就任中华帝国光荣的廉政专员之职,作为公民利益的代表者,维护社会正义与人权,从消灭贪污*开始,守护我的邻居和民众,我接受这项重大的使命,我会作为挺身而出消除非正义黑暗的廉政专员而存在,照顾弱势群体,只追求真相和公正,让无力者前行,我将严于律已,成为正直而温暖的廉政专员,至始至终为人民服务,为国家鞠躬尽瘁,并以自身的名誉为之保证。”

李经述虽然很忙,但专门抽空去参加了廉政专员的结业典礼,在现场看到很像自己的儿子,浑身正气和充满朝气,李经述很欣慰。面对眼前这群优秀的廉政学员,李经述最后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你们年轻人有理想,有满腔热血,我希望你们若干年后,还不被社会大染缸污染。我用法律的形式,加大了你们的权力,这是对你们充分的信任。我在这里再次重申,你们不要怕任何职权部门,不要怕任何手里有权有后台的那些所谓大人物们!因为你们也有一个大后台,就是我,中华帝国的大总统!我的后台,是六万万中国人民,你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廉政局是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存在的!请你们向我承诺,除了追求真相和公正,你们别无他求!”

在场的廉政专员齐声高喊:“我们只追求真相和公正!”

李经述说:“最后,我再次希望你们记住,廉政总局还保留了内务调查局,你们的同事随时都盯着你们!这是我对你们的信任,我希望你们在抓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原来因为战争,国内反腐没有动真格,现在,是你们出场的时候了!相对于民不聊生,我更愿意看到官不聊生。”

在场的廉政学员们又挥舞着拳头高声喊:“我们要‘官不聊生’!”

接着,李经述下令放开了全国媒体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因为报纸和舆论常常能为廉政部门提供办案线索。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廉政风暴,就要席卷中华帝国官场的每一个角落!

第249章杨翠喜妓案(1)

在李经述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廉政局负责查办的第一案,就是轰动全国的“杨翠喜妓案”,这个案子和历史上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奴本是柔枝嫩条,

体比做墙花路草。

顾不得鸾雏燕娇,

你恣意儿鸾颠凤倒。

须记得或是忙,或是闲,

或是迟,或是早。

夜夜朝朝,何曾知道,这些笑窍,

春风一度,教我力怯魂销……”

天津卫,天仙茶园,夏夜的风,是燥热的。诺大的戏台之上,一位身穿大红戏服的少女,莺歌燕语。

她叫杨翠喜,是戏园子的名角,她一出场,总能牢牢吸引住台下男人们的目光。看戏人的心情,也都能随着杨翠喜的一颦一笑而上下起伏。

杨翠喜十五岁就出落得面如满月,扮相漂亮,身长玉立,走起台步来,似弱柳迎风。她一开口,更是嗓音甜润,唱腔也华丽婉转,将一位婀娜摇曳的痴情少女的神态,演得是入木三分,千娇百媚。正是:“舞步摇落天上月,一展歌喉倾人城!”

“好!”

“好!”

“好!”

一曲刚刚结束,台下三个男人几乎同时为她大声叫好。

第一个叫好的,是一位面目清秀、身穿长袍的少年,叫李叔同,时年二十四岁。他的声音不大,有点沙哑,几乎是声嘶力竭。

李叔同站起身来,手执一把纸扇,手里捏着一封亲笔信,信里写着一首他为杨翠喜填的词:“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李叔同打算这一晚就要把这封信送给自己的梦中情人,不知道是身上发热,还是心里发热,他额头和手心的汗珠都渗出来了。

第二位鼓掌叫好的,是天津一位中年盐商王益孙,天津“新八大家”中“益德王”家第三代,王益斋之孙。

王益孙的外貌,有点像矮脚虎王英,五短身材,挺着发福的肚子,坐在看台最前面的一张方桌上,喝着龙井茶,这里是戏园的贵宾区。他的身后,站着两位身着黑色短褂的家仆。他叫好的声音浑厚,其中也不乏对杨翠喜的羡慕之情。

第三位叫好的,是一身警察装扮的段芝贵,他是王益孙请来看戏的贵客,就坐在王益孙的旁边。他盯着杨翠喜那张妩媚的笑脸。也不禁笑了,他觉得眼前的尤物,将来肯定能助自己高升。

这时的段芝贵,还只是天津南段巡警总办,相当于今天天津一个区的公安局长。要知道,段芝贵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很年轻时就当了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他知道现在的直隶一把手曹锟是总统李经述的心腹,还特别喜欢看戏,经常请梅兰芳等名角到保定献艺。

段芝贵此时心想,如果能给曹锟买个戏子把玩,把杨翠喜献给曹锟侍寝,自己何愁不升官发财?

传统戏剧中,老戏骨认为女子登台有伤风化,是故中国坤伶很少,一般有女角,都是男扮女装。这杨翠喜,十四岁登台演出,戏演得好,所以她这女子,也算小有名气,在京津两地是尽人皆知的女伶。

杨翠喜一登台,整个天津都会沸腾,无数青年公子和中年富商奔走相告,争相一睹尤物的绝代风情,他们每晚守候在她的舞台下,只等着佳人一笑。对于李叔同、王益孙、段芝贵的喝彩,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继续专心演出。

杨翠喜是一位极其聪明的女子,她很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把一些奢靡的曲子唱得色而不**,《梵王宫》、《红梅阁》都是她的拿手杰作。看着杨翠喜诱人的姿色和精湛的技艺,看戏人心里都难免有一丝丝的躁动。

于是当晚,李叔同、王益孙、段芝贵都决定要把杨翠喜弄到手。

其实,杨翠喜是个命苦的人。她本姓陈,小名二妞儿,生于1888年。由于家道贫寒,生父无力抚养,更何况她是一个女孩,于是生父决定将她送人。在十二岁那年,二妞儿来到了养父杨茂尊的家里,杨茂尊给她取了另一个名字:杨翠喜。此时的杨茂尊,是天津一个戏班子的老板,经常往返于东北三省,过着卖笑卖艺的生活。在当时,自古以来都是子承父业,杨茂尊没有儿子,杨翠喜成了杨茂尊戏班子的接班人。

杨翠喜虽然是个女儿家,但长得聪明伶俐,只要杨茂尊教过一遍,她就能基本上记住。在学习之余,杨茂尊还带着杨翠喜往返于当时各大名角的场子之间,让杨翠喜吸取他们的精华,为己所用,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杨茂尊便带着杨翠喜登台表演,杨翠喜出道不久便小有名气。

每次夜深人静,杨翠喜还会想起小时候和父母逃荒的日子,那场罕见的大饥荒,饿死了不少人。她的父亲推着独轮车,也就是推着整个的家。她的母亲抱着她九岁的弟弟坐在独轮车的右边,左边是破棉被、破衣服、破锅碗和一些零七杂八的东西。她牵着骡子走在车子的前面,黑瘦的肩上套着一条粗绳。她的父亲就穿了一条裤衩,黑黑的皮肤,饿得嶙峋的骨头,都暴露在外面。这支逃荒的队伍,犹如独轮车下被辗压踩踏的野草,都在挣扎着顽强地活着。他们不断的分开走散,但又有人不断地加进来,各自奔向他们自认为能活命的地方。在路上,他们寻到一间破牛棚,就在里面挤着住下了。然后,她的父亲就拿着一只空碗出去要饭了。她还记得,那天她的父亲带回一个红竽和一碗棒子糊糊。她的母亲于是把那个红竽掰开来喂她的弟弟,她的弟弟几口就把它吃光了,接着又喝玉米糊糊。杨翠喜饿得两眼冒金星,最后接过她弟弟的碗底,舔了两下。那天晚上,杨翠喜的父亲怕她饿死,哭着把她送走了。她的母亲一句话也没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