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老崔052)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老崔052
- 入库:04.13
对于王书辉来说,他倒是能够认同封建社会里苏秦的家人的做法。毕竟在现代社会里,一切事物都是在利益关系的维持下存在的。与此同时,他又认同一种观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亲娘亲,不如自己亲。如果一个人没有在世界上生存的能力,想要依靠别人生存下去,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在这种观点下,他知道朱由梓为什么吞吞吐吐的提到枝江王家和长阳王家的恩怨,而且也不认同朱由梓要向长阳王府求助的想法。至少求助长阳王府之前,要先把朱由梓家重新复兴起来才行。
想到这里,他就对朱由梓说,“小侄虽然自小在山中长大,但是对于世情倒是也有一些揣测。小侄幼年时随家师读书的时候看过《增广贤文》里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小侄看来,这世间的人情怕也是这般无二的。世叔既然说了,长阳王府与我枝江王府过去多有不睦之处,小侄又怎么忍心让世叔为了我的婚事,到长阳王府中受委屈呢。”
朱由梓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感动,觉得到底是选了个好女婿。虽然把女儿嫁出去有些心痛,但是这小子这么关心自己这个老丈人,倒是个有情有义的性情。
王书辉看着朱由梓好像接受了自己的说法,又继续对朱由梓说道,“小侄家中所传,先师所赠,倒是薄有些资财。我看不妨先将府上修缮一番,置办些田亩家产,聘雇些佣人仆妇。小侄也在世叔家附近购置些田亩,建造些宅邸。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再稳稳当当的操办婚事,这才比较妥当吧。”
朱由梓听了这话,急忙对王书辉说道,“贤婿何必要另置家产,为父只有独女一人,这偌大的枝江王别院,以后还不都是贤婿你的啊。”
王书辉听了这话,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本来他就没准备搬出枝江外别院去。要知道穿越两个时空的光门,可就在枝江王别园的后花园里呢。可是他想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如果自己住在枝江王别园里,自己不就成了倒插门的上门女婿了吗。
想到这些,王书辉觉得有些麻烦了。他如果搬出枝江王别院,穿越门就有暴露的危险。但是如果一直住在这里,以后开展起计划来,又要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一时间他不禁犹豫不决起来。
第12章婚事4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置业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中国人常说的“成家立业”,把家庭的建立和事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虽然让人感到有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的色彩,但是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事业的看法是对等的。
从“成家立业”这四个字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成功的事业,就不会有成功的家庭。这种观点无论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很现实很合理的观点。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用历史的经验总结出深刻的智慧来,这个智慧就是幸福的婚姻要有牢固的经济基础。王书辉觉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婚姻关系几千年来的金科玉律。
王书辉一向坚定的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他也相信,有一些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无需验证的道理,是不需要怀疑的。
万里四十七年冬天,枝江县城几里地外,一直荒无人烟,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枝江王别园,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重新热闹了起来。几百名原来从北方逃荒到枝江县,一直被枝江县视为麻烦的流民,被召集到枝江王别园这里。
一个面目黝黑,有些瘦,但是明显骨肉强健结实,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头,穿着一身非常奇怪的衣服,指挥着几个同样穿着的人,架着几口大锅熬着粥。大约两百多个操着山陕口音的男女老少,排成五条长队正在等着领粥喝。
王书辉既然决定了要帮助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振兴家业,他就立即开始动手做了起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枝江王别园,这个占地颇广,却又破败不堪的建筑群落,重新整理修缮起来。他在朱由梓的陪同下仔细的查看了枝江王别园的状况。
枝江王别园的修建历史是颇长的。大约在一百八十多年前,辽王朱植的第十六子朱贵熠,被封为枝江王,那还是宣德年间的事情。当时的皇帝是宣宗皇帝朱瞻基,还属于明初的帝王。
作为成祖皇帝的孙子,宣宗皇帝当然没有自己的爷爷那么了不起,但是和后代的明朝帝王比起来,就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宣宗皇帝继位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祖皇帝时期的那些藩王们。他们虽然被成祖皇帝削掉了很多权力,但是成祖皇帝的儿子们,宣宗皇帝的叔叔们却是手握实权的。虽然最终威胁宣宗皇帝皇位稳定的汉王和赵王都没有造反成功,但是他们的那些异动也让宣宗皇帝对于藩王们特别的顾忌。
作为辽王朱植的庶子,初代枝江王好听点说是守成老实的人物,实际上就是个胸无大志享乐无度的皇亲国戚而已。不过,因为他的这种老实享乐的风格,倒是在宣德年间没怎么被收拾过。
虽然在政治上老老实实,但是作为皇帝的亲戚,在享乐方面倒是一点都没放松。初代枝江王除了在枝江县内有富贵堂皇的郡王府邸,为了打猎方便,在枝江城外的小山附近也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枝江王府别园。
王书辉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这座枝江王别园里里外外的查看了一遍。从地理位置上看,枝江王别园距离枝江县城大约有五里地左右。距离长江也不怎么远,大约也是五里地左右。背靠一座规模不算太小的山峰,山上树木繁茂。要是作为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能够在这个地方有这么一座规模庞大的庄园,真得说是很美好的享受。
不过作为已经没落的王族之后,朱由梓家之所以能够保留这么个住所,倒不是什么朝廷的优待。
枝江王别园虽然依山靠水,但是周围的地势却并不平坦。别园周边的土地又都是比较贫瘠的土地。虽然靠着长江,但是在古代的技术手段之下,想要从江中引水浇灌又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没有什么耕种价值的土地,自然是一片荒芜,长满了各种杂树野草。王府别园周边五六里地,除了一个小小的渔村住了些打鱼的渔民和打猎的猎人之外,完全没有什么人烟。
枝江王别园虽然占地庞大,建筑繁多,但是在枝江王爵位被除之后,这所别园因为没人修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完全破败了。上百座房屋和亭台各式建筑,全都不是没了房顶就是完全倒塌的状态。也不怪王书辉穿越到后花园中的时候,朱由梓父女两人完全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园子,各处房屋又都破败不堪,父女俩谁会没事干了,跑到最后边靠着山的后花园里转悠呢。
王书辉作为现代人,有比较明确的产权意识。通过和朱由梓的交流,他发现,朱由梓父女实际上也不是这座枝江王别园真正的主人。别园的所有权是属于枝江县县衙的,他们父女俩根本就没有枝江王别园的产权。
王书辉知道,枝江县县衙之所以把这座别园送给朱由梓家居住,原因就是这种规模的房屋,又全都破败不堪,又是地处荒村野店的位置,周边的土地有又没有耕种价值,想要发卖也没有那个冤大头会花钱去买。但是一旦他出钱出力,把枝江王别园重新修缮起来。以封建官僚贪腐成性的作风来看,他们肯定会把修缮好的别园夺走。所以,王书辉决定,出钱把枝江王别园和附近的荒地买下来之后,再开始进行建设。
所以,王书辉和朱由梓翁婿两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到枝江县衙走一趟,把王书辉的落籍问题和枝江王别园的产权问题落实下来。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出门办事都是要讲究个排场的。作为现代人的王书辉认为,排场就应该是香车美女这类东西,而作为明代人的朱由梓看来,排场是靠人的多少来支撑的。朱由梓活得虽然落魄,但是小的时候见过自己的祖父末代枝江王的排场。即使是自己的父亲,没有继承到王爵的枝江王世子,也是有很大的排场的。当然,朱由梓家现在的落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排场造成的。
王书辉和朱由梓都知道,想要到政府机关里去办事情,没有一定的排场,是压不住阵势的。所谓落地凤凰不如鸡,别说朱由梓只是个空筒子没爵位的王族,那些正经的藩王们,要是没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力支撑,又有哪个当官的会放在眼里呢。
在翁婿两人达成了共识之后,搞排场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开展起来。
朱由梓也不是完全没有亲戚的。朱微妏的母亲一家,原本是枝江王府的世仆,枝江王除爵之后,老家人一家还一直不离不弃。后来也是老家人去世,嫁给朱由梓的老家人的孙女也去世了,朱由梓家完全破败,没有财力维持那些家人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朱微妏的那些舅舅外祖之类的亲戚才全都离开朱由梓家,到别处去谋求生计去了。
朱微妏的母亲有兄弟七人,她是她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朱由梓的这七个大舅哥,全都在附近的渔村生活,做渔民的也有,做猎人的也有,教书的也有,做账房的也有。虽然也经常接济朱由梓父女,但是因为生存压力巨大,也是有心无力。他们这七家人也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好在朱由梓掏上了个有钱的女婿,在准备排场的第一时间里,朱由梓就想到了自己的七个大舅哥。
相似小说推荐
-
汉墙 (炮王) 创世VIP2015-12-31 秦汉三国那一年,刘备还是个忧国忧民的个体户;那一年,曹操还是个忠心为汉的有志青年;那一年,刘...
-
大明亲王 (宗辰) 创世VIP2016-02-21 两宋元明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