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老崔052)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老崔052
- 入库:04.13
无论是北方的商人,还是江南的商人,在复兴会进行采购的时候,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他们是没有办法使用手中的白银,直接采购复兴会的产品的。他们必须拿着自己手中的白银到复兴会的银行中兑换复兴会的银元和钢镚。用这些银元和钢镚,他们才能够采购商品和缴纳商税(复兴会制定的税收)。
因为白银的纯度问题,一般情况下,十两白银才能在复兴会银行兑换八枚银元。也就是说,虽然在复兴会的工厂里,他们能够用一枚银元买到一两银子的货物,可是他们还要承担“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额外成本。
当然了,即使这样,复兴会的产品,仍旧比那些小手工业者和初级工坊的产品,质量好的同时,价格也低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单纯通过铸币和货币兑换这一个手段,复兴会就积累了大量的白银。
与此同时,复兴会还向湖广境内的所有地主们开放了工业信贷政策。只要他们把手中土地置换给复兴会,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土地的多少,从复兴会的银行里,获得数量不同,程度不同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帮助。在这之后,复兴会还会派遣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建设兵团,帮助该地主进行建设,指导他们的生产。
不过,目前这项政策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复兴会控制的复兴区内,地主们大都因为抗拒土地改革,被镇压和审判了。只有少数实力不强的中小地主,在土改中看清了形势,生存了下来。他们在枝江商盟的拉拢下,加入了该团体。用自己的土地置换了资金和技术,从地主转化为工业资本家。
倒是距离复兴区最近的荆州府地区,甚至包括一些武昌府地区的一些商业化意识很强的地主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动的和复兴会接洽。他们用自己在荆州和武昌地区的土地,从复兴会手中换取了资金和技术,在荆州和武昌,分别建立了一些规模中等的纺织厂和印刷厂。
甚至有个武昌府的船厂所有者,用现银和船厂一半的股份,向复兴会申请技术支持,希望建立合资船厂的。目前,合资武昌造船厂生产的长江牌蒸汽明轮船,已经在江南地区打开了市场。
复兴会的松滋银行和枝江银行内部都是一样的规格。整个银行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专门负责中小货币兑换业务的窗口。一部分是负责大额货币兑换业务的接待室。一部分是负责土地置换业务的接待室。
因为复兴会在松滋地区利用大灾之年的机会,消灭了所有的地主,并对整个松滋县的农业进行了全面的农场化改造。所以,复兴会在松滋地区的银行,没有农村信贷业务。
倒是复兴会的起家之地枝江县,因为复兴会进行土地改革后,只建立了几个农场和养殖场,没有进行全面农场化建设。所以,当地仍旧存在大量的自耕农。枝江县的复兴会银行,除货币兑换和土地置换业务之外,还有一项专门针对自耕农的低息贷款业务。
杨守业进了银行之后,才发现了不识字的坏处。铁丝网墙在复兴区的使用真的是非常的多。松滋银行里也被用铁丝网墙分割成三个部分。虽然每个窗口上都标着文字,但是,杨守业却不知道自己换钱应该到哪个窗口去。
好在,一个负责银行安保工作的复兴军的战士,发觉了杨守业的情况。他主动上前,向杨守业详细的解释了各个窗口的业务。
...
第179章杨守业的新生活5
“马铃薯这个原产自南美洲的不起眼作物,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被聪明的中国人改造成了一种平均亩产两千斤的怪物。就这样,到了十七世纪末,中国的人口从九千万膨胀到三个亿。”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从北冰洋到南极洲,从美洲到亚洲,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农民驾驶着农业机械,耕种和收获着马铃薯。”
“是的,历史上,蒸汽机或者让复兴会统治了中国。但是,马铃薯让中国人统治了世界。”
——1955年·礼约瑟·《马铃薯帝国》
虽然知道这些银元和钢镚很值钱。但是,摸着口袋里的银元和钢镚,杨守业的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鬼使神差之下,杨守业就那么走到了一个巨大的却很冷清的建筑门前。
这座巨大的有两层楼高的建筑,是复兴会松滋粮食局。杨守业在毛二毛的指点下已经知道了,这个像个大衙门一样的建筑,就是负责整个松滋县的粮食管理的单位。整个松滋县的粮食买卖,都必须在这个大衙门里进行。
当然了,目前松滋地区的老百姓,只见过粮食局不断把陈粮发卖给其他的单位,还从来没见过粮食局从什么地方买粮呢。
虽然搞不清楚,生意并不好的粮食局为什么建设的这么庞大。但是,杨守业还是希望看看自己手中的复兴会货币是不是真的能够买到足够的粮食。
粮食局的大厅非常的巨大。规模看起来比杨守业中午去过的松滋食堂还要大一些。不过,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建筑里,只有一个柜台上有人值守。
杨守业一进粮食局,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不是那个有人守着的不起眼的柜台。而是一大排在墙边摆着的,装满了各种粮食的货柜。
那些在杨守业眼里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各种粮食,就那么无人看管的摆在那里。几个妇女正在用布袋子,从那些粮食柜里,盛装着粮食。
说起来也真是凑巧了,正在买粮食的妇女中,有一个刚好是毛二毛的老婆毛张氏。
毛张氏今年四十多岁,也是杭州卫的军户家庭出身。正好是当年毛二毛被调到杨守业祖父的那个新的百户所的时候,她嫁给了变成了正兵的毛二毛的。杨守业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这位毛二婶。这个妇女可以说是整个百户所里性情最泼辣的妇人了。
当年,因为百户所发不出正兵的粮饷来,这位毛二婶可是先后的骂过杨家三代人的。不仅杨守业做了百户的时候,被她指桑骂槐的骂过,就是他的父亲和祖父,也都被这位毛二婶骂过。
不过,因为杨家人虽然是个百户,可是既不能争又不会抢,日子过的比普通军户强点儿也有限。所以,大家倒是也能理解杨家的窝囊和无能。除了这位毛二婶以外,倒还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人那么明目张胆的骂过他家。
杨守业一发现毛张氏的身影,就下意识的想要躲藏起来。可是他还是被眼光犀利的毛二婶给发现了。
没办法,杨守业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和毛二婶打了声招呼。
从正月到五月,不过是三个月左右的功夫,毛二婶就大变样了。过去那个蓬头垢面张牙舞爪的农妇,如今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劳动布衣裙,脚上穿着一双同样颜色和布料的布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洗的干干净净,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毛张氏是今年二月末乘坐蒸汽船到的松滋县。一进了工厂给毛二毛分的三居室的屋子,毛张氏就大骂毛二毛没良心。说毛二毛自己在松滋过着皇帝老儿似的好日子,却让老婆和孩子在杭州卫那个活地狱里苦熬。
毛二毛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九岁,被分配到工业学校读书。二儿子和小儿子被安排到正规学校里念小学。毛张氏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和学习,被安排到服装厂上班,专门用缝纫机制作各种劳动布的衣服。
复兴会所有的学校都是封闭式的。学生每个月只有一天的探亲假。而复兴会的工厂,每天为工人提供两顿饭,午饭和晚饭。因为早上起来还有一个军操的环节,所以即使是自家做的早饭,也必须丰盛些。
毛张氏就是因为家里的粮食吃光了,这才赶着休息日到粮食局来买粮食,刚好碰到了杨守业。
复兴会的企业,全部都是那种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现代中国前三十年的那种国有企业模式。管吃饭,管穿衣,管住房,管看病,管上学,管养老,管下葬。虽然因为目前复兴会的工人还都只是第一代工人,养老和下葬的还没有几个。可是,衣食住行,看病上学这些,复兴会的企业已经全面的管了起来了。
不过,刚刚到松滋县几个月的毛二婶,对于这种吃饭穿衣都由企业来管,连回家睡觉之前的洗澡也有人看着的生活,还不是非常的适应。对于给自己家买粮食,她还非常的热衷。其实,大部分人家的早饭,都是在量大廉价,方便快捷的大食堂里解决的。
女人一旦能够赚钱了,对于她的整个人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现在毛二婶每个月能赚两个银元的工资。虽然不到自己老公的一半儿,可是毛二婶的做事为人的底气也变得非常的充足了。
比如说,对于杨守业这个前大明朝的六品武官。以前的时候,她虽然敢于指桑骂槐的骂他,可是在面对面的时候,即使杨守业被革职了,她还是不敢和他高声说话的。现在,挣了工资的毛二婶就不再对杨守业有着任何的畏惧心理了。她一口一个杨家侄子,叫的那叫一个响亮坚定。
看到已经大变样的毛二婶虽然意气风发,但是丝毫没有对他撒泼的意思,对待他还非常的热情,杨守业一方面松了一口气,一方面正好借机向毛二婶请教粮食该怎么买才好。
相似小说推荐
-
汉墙 (炮王) 创世VIP2015-12-31 秦汉三国那一年,刘备还是个忧国忧民的个体户;那一年,曹操还是个忠心为汉的有志青年;那一年,刘...
-
大明亲王 (宗辰) 创世VIP2016-02-21 两宋元明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