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砍野人不犯王法!?这真是国人?不是小爱那娘们手下的天道武士?
“当场斩杀?这也太凶了吧?”这时跟在陈德兴身后的杨婆儿插了句话——她有插话的资格,她现在已经升任了益都女郡公,还是益都杨家的族长。
李彦国苦笑道:“表姐啊,你有所不知,这南番土著素来凶蛮,不服王化,喜欢好勇斗狠,又不喜生产,全都是刁民,而且人数众多!若是国人没有砍杀他们的大权,这些刁民定会恃众斗狠,不怕咱们啊!”
是啊,堂堂征服者,怎么能不叫人害怕?要是人家不怕,三十万人能统治三百万人?这砍人权仿佛也没有什么不对!
而且,汉人的脾气秉性终究比较温和。是不能和日本武士相比的,在这些土著眼里,或许讲理就是好欺负,温和就是软弱!如果动不动就拔刀斩人,那才是高高在上不可冒犯……
陈德兴心里面盘算一番,也觉得李彦国怎么做是有道理的。南唐是藩国,不是大明的行省。南唐国人能不能砍杀野人,这事儿用不着陈德兴操心。
想到这里,陈德兴点点头,轻声道:“国人是该有国人的威风!他们离开母国,远涉重洋到此,人生地不熟,周遭又尽是土著。若是不凶一点,如何压服野人,保住自己的家国?这南唐锦绣江山,得靠这三十万国人自己保,不凶狠一些怎么能行?”
听着他的这番话,李彦国脸色一松。沉默了一下,接着又道:“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唐国的国人还有议政之权。一国之政,国人皆可与闻,绝无妄议之说,而且男丁皆有推举城议员之权。”
人以稀为贵嘛!李彦国在山东时并不觉得汉人有多值钱,跑到南番建国后才觉得国人太精贵了。诺大一国才三十万,其中男丁不过十二三万。而且,这三十万国人还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周遭可有不少和南唐一样的华夏国家,都敞开大门要吸引“国人”去那里定居呢!
李彦国又道:“圣人,其实这国人之权,也并非南唐独有。南面的南夏(夏贵家族的国),东面的吕宋和南荆(占有婆罗洲大部,高达家族的封国),西面的……理宋,都是这个规矩。”
不讲道理的人还有许多啊!其中居然还有大宋朝的两个余脉——无论是理宋还是吕宋,如今都是“武当派”,以武当家!都把少数国人当个宝,都允许国人斩杀无礼的野人……野人冒犯国人就是有罪,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刀砍杀了就是!不敢砍人?连砍人都不敢还当什么国人,回大明去老老实实种地吧!
李彦国仿佛也觉得用这样的高压进行统治有点不好,轻轻叹息:“圣人,咱们几国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咱们都是以寡临众,而且还要绝人文化,断人传承,灭人宗教,易人风俗。所行之政,都无法称善。若是不严加镇压,恐怕灭国之祸就在眼前了。”
他的话说得有些重,一方面是在解释,一方面也有诉苦的意思。海外开国,长远来说当然是好的。不过那是对李家子孙的好,对李彦国来说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都不为过。
陈德兴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只是看着象林繁华的港口:“这样很好啊,你们可以在华夏之外开国建政,这样的事情已经快有千年没有发生了。而且你们这次海外开国,还不失华夏本色。没有入乡随俗,而是要移风易俗,要以华夏之礼教化蛮夷。砍几个野人算什么?只要能将南番这么一大片土地变成华夏天下的一部分,就是砍光了几百万野人,也没有什么。
南山,让你的人放心大胆的去砍!如果那些野人真能闹出什么大事,朕就派大军来相助!”
他顿了下,回头认真地看着李彦国,“你的手不要软!就在你我有生之年,把该砍的人都砍了!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尸山血海出来的,根本不怕砍人!所以,这事儿不要留给子孙了,就咱们把它都做了吧。”
李彦国向陈德兴拱了拱手:“有圣人这句话,臣就放心了!臣有生之年,总要叫南唐数千里地尽入华夏,绝不会让野人有翻身的机会……永远都不会有!”
到底是见过无数杀戮的人物,无论是陈德兴还是李彦国,都不是太在乎人命的。这南番人民遇上他们,算是倒了大霉了!
“真是陈圣人来了!”
此时此刻,就在距离陈德兴下船的南洋舰队军用码头不到三里的地方。一座酒楼的二层窗口旁,文天祥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轻声嘀咕了一句。
看他现在的打扮,大概就能知道如今“理宋”的士大夫是怎么讲理的了。身为士大夫,一身儒服是少不了的,脑袋上也有幞头。仿佛和昔日在临安当才子时候差不多,不过腰带上却挂着一把三尺长剑!看见柄和剑鞘的磨损程度,就知道这把剑是经常被拔出来耍弄的——文大状元现在也不是“笔如刀”而是“怀宝剑”了。除了宝剑,他的腰带上还别着一把火绳手枪、一个火药罐和一个子弹盒……宝剑加手枪就是眼下“理宋”士大夫出行必备的东西。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理宋”的地盘上汉人也是以寡临众。而且“理宋”开疆辟土的手段相当暴烈,不仅杀人无数,还绝人文化,断人传承。焚书坑儒杀和尚圈占野人土地的事情,从西迁大理至今就没有停过!
别说“理宋”治下的野人,就是文天祥这个大宋的忠臣看来,实在也有些过头了。为此还和自己的老师江万里发生过争执,可是江万里哪里听得进文天祥的“书生之见”。在江万里看来,如今的“理宋”和昔日的女真、蒙古并无什么区别,都是夺了他人的江山,以少民御大国,就不要想什么仁义道德了,用刀剑和火枪去教化蛮夷才是正理。
叫人心服口服的事情就不必妄想了,让蛮夷野人害怕上国之民才是比较现实的路子。而另一条让“理宋”可以安然存在下去的路线,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和大明帝国的关系。
既然“理宋”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压制内部的野人上面,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什么力量再去对抗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了。
向大明求和称臣就是必然之选!这也是文天祥前来象林港的目的。江万里想让文天祥当一回说客,去说服陈德兴放“理宋”一条生路。
“文山兄,可有把握?”文天祥不是一个人来的,江万里的儿子江镐也和他一块儿化妆成商人,微服来了象林港。
“如何没有?”文天祥回头看了眼正在摇着纸扇子,也不知道是要驱散周遭的闷热还是舒缓一下烦躁心情的江镐,“仿箕子国旧例而已,陈德兴那么多国都封了,哪里还会在乎一个‘理宋’?”
“可是咱们的大宋毕竟是天下正统……”
“只要称了臣就不是了,”文天祥摇摇头,叹了口气,“西周时会有人把宋国和箕子朝鲜当正统?义斋(江镐的号),走,咱们这就去求见陈德兴!早一点把事儿办好了,小弟就能再去周游列国了。”
第858章总有百年太平
小西洋的海面,和南番的海面相比,简直可以用辽阔无垠来形容。这里没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极目四望,只看见蓝得如同一张闪闪发亮的毯子一边的海水,一层层的涌浪滚动,仿佛蓝天之下就是一层蓝色毯子在缓缓起伏。阳光一照,满眼都是光芒闪动。
又看到这一幕,陈德兴仿佛又回到了前世还在担当海员的时代,在想想如今,真有一种如在梦幻中的不真实感觉。
随他一起西巡的文武官员和妃嫔,多是跟着他出过海的,对海上的生活也算适应。不过他们大多没有到过小西洋,这几日连着都在望不到陆地的大洋上漂浮,难免有些烦闷,自然不愿意在闷热的船舱内呆着,一有机会就到甲板上来转悠,哪怕没有什么景色可以看,吹吹海风也是好的。
陈德兴现在也没有什么公务朝政要处理,国家大事都由留守北京的李翠仙处理,他倒乐得当个甩手掌柜。这些日子,要不就和大探险家文天祥聊天,是着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要不就信口开河的同自己的徒弟忽秃伦说着宗教上的事情。
忽秃伦那小丫头年纪渐长,已经十三岁快十四岁了,居然出落得越来越水灵,连身材都长开了,胸脯开始渐渐隆起,瞧着就讨人喜欢。可是却应了一句老古话——胸大无脑!这小丫头人越长越漂亮,脑子却越来越糊涂!成了个坚定的有神仙论者……这也不是什么问题,这年头无神论者真心不多,可问题是忽秃伦坚决相信陈德兴拥有神仙的灵魂,是人世间最接近神的存在。
用忽秃伦自己的话说:“圣人是无限接近于神的……”
这种话要是让个真懂宗教学的神棍听见一定会上纲上线的!因为忽秃伦的这些话,正在背离《太一光明经》,如果考虑到忽秃伦的特殊身份——明王亲传弟子,这是非常危险的!
可是陈德兴这个神棍根本就是业余的,对这个越长越漂亮的女徒弟更是宠爱有加,根本不舍得责骂……而且,陈德兴早就把这个女孩子当成了“自己人”,就等她再长大些便要收入宫中。压根就没想过让她去当什么神棍,更没有把她的“明王弟子”身份当一回事儿。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亲王 (宗辰) 创世VIP2016-02-21 两宋元明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
-
神捕乱宋 (理查德唐僧) 起点VIP2015-12-21 架空历史 一个无辜的21世纪网络宅男,在家上网的时候,错点了[确定],携带着一个牛B的系统,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