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入库:04.13
师资缺乏的问题,各级官府想办法解决,初始阶段,朝廷想方设法招纳此方面的人才,帮助地方上予以补充,地方上也要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将数学和地理两个科目纳入到科举考试之中,这是最为厉害的一招,几乎不需要其他过多的动员,读书人自然是要拼命学习的。
大明这方面的人才的确不是很多,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对于数学和地理等科目一窍不通,这就促使吏部和礼部大规模的从海外招纳人才,甚至将诸多金发碧眼的海外之人直接送到省府州县各级学堂之中去教书。
科举考试的变革大幕瞬间拉开。
郑勋睿非常重视有关科举考试变革的事宜,很多时候亲自过问进展的情况。
礼部尚书杨廷枢回到京城之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的变革之中,按照皇上的要求,瑞元二年开始的科举考试,在瑞元三年的六月之前全部都要结束,时间的安排上面,瑞元二年年底之前,县试、府试和院试全部结束,瑞元三年的三月举行乡试,六月举行会试和殿试,七月份的时候,此次的科举考试全部结束。
今后的科举考试,还是每三年进行一次,但必须在一年之内全部完成,考试的科目包括数学和地理。
这就意味着吏部和礼部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教材的编写、省府州县学堂大规模的改革,以及师资力量的补充等等事宜,都需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完成。
圣旨下发到省府州县之后,争论在下面也展开了,不过这些争论不可能扩充开来,各地官府的主官都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各省的巡抚都是皇上最为信任的官员,府州县的主官全部都参加过培训,知道朝廷做事情的风格。
吏部和礼部更是派遣大量的官吏,赶赴各地指导,一些地方的巡抚亲自赶赴京城,找到杨廷枢和吏部尚书文坤,请求朝廷更多的支援教授数学和地理科目的先生。
都察院同样的忙碌,文震亨在春节之前就赶赴各地,督察地方上是不是按照圣旨以及朝廷的要求完成学堂设置等事宜。
郑勋睿更是高度关心,时时刻刻询问情况,他很清楚,科举考试的改革,关乎到大明王朝的未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不断的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培养出来复合型的人才,大明王朝将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人才,更是需要自然科学以及商贸方面的人才。
其实郑勋睿想着将商贸专门纳入到科举考试之中的,只不过这样做可能会遭受到巨大的阻力,所以他暂时没有行动,但如何的管理商贸事宜,以及将商贸专门纳入到学习的科目之中,这是关乎商贸兴旺发达以及逐步走上正轨的最好办法。
万事开头难,只要启动了科举考试的改革,今后一系列的改革,就可以逐渐的铺开了,目前的情况之下,很多的改革还是需要采取强制的手段推行,这样才能够保证效果。
春节的时候,郑勋睿依旧在关心科举考试改革的事宜,礼部诸多的官吏也不能够很好的歇息,必须要开始准备三月份会试和四月份殿试的事宜,此时郑勋睿做出的一个决定,再次让众人震惊,那就是皇贵妃朱徽娖进入到大明皇家理论政策研究院做事情,要知道朱徽娖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毕竟是先皇的女儿,其进入大明皇家理论政策研究院做事情,必定是引发震荡的。
第九百三十七章范文程的颓废
辽东暂时稳定下来,这是皇太极没有想到的,当初代善代表他和大清国前往锦州去议和,在皇太极看来不过是缓兵之计,依照他对郑勋睿的判断,认为此次的议和没有多大的效果,大明的军队还是会陈兵辽河,直接对沈阳等地构成威胁的,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大明军队没有任何的表现,只是驻扎在广宁和西平堡等城池和城堡里面。
出现这样的情形,让皇太极有些喜出望外,毕竟八旗军在辽东的失败,对大清国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至于说大明朝廷禁止辽东所有的交易,断绝了与大清国的互市,这倒是可以理解的,现如大清国的主要任务,已经变成了想方设法购买更多的粮食。
八旗军屯兵辽河,虎视眈眈,随时都盯着辽河以西的大明军队,警戒的时间太长了,军士疲惫的同时,皇太极也觉得难以承受,毕竟驻守辽河的八旗军,消耗是很大的。
春节临近的时候,皇太极终于稍稍放松了戒备,要求负责驻守辽河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可以适当的撤离一部分的八旗军。
皇太极不满意的事情也是有的,那就是范文程看上去很是颓废了,尽管说近段时间以来,范文程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可皇太极也想办法缓解压力,让满人权贵不敢公开的仇视和对付汉人,应该说范文程承受的公开的压力小了很多。
皇太极还是有些倚重范文程的,辽东战败,让皇太极想起了自缢身亡的洪承畴,应该说当初洪承畴就发现了问题,建议八旗军收缩防守,时刻注意辽东的局势。可惜皇太极没有顾及到那么多,加之对洪承畴不是特别的信任,结果导致了八旗军在辽东的惨败,饶余郡王阿巴泰是第一个与大明军队厮杀阵亡的大清国满人权贵。
从谋略方面来说,汉人的确是强于满人的,可惜的是。满人从骨子里是不相信和不信任汉人的,若不是皇太极的坚持,范文程在大清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地位。
最近一段时间,范文程很少开口说话,满人权贵对范文程的意见还是很大的。
这一点皇太极无可奈何,他不可能左右满人权贵的思想,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打压满人权贵公开的对汉人的攻击,皇太极也希望范文程能够振作起来。和以前一样。
内心深处,皇太极是有些恼怒的,他认为范文程是不是对大清国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了,故而变得颓废了。
范文程的确变得颓废和小心翼翼了。
满八旗在辽东的惨败,以及洪承畴在宁远城自缢身亡,让他看到了自身最终的归宿,大明王朝的强悍,以及郑家军的骁勇。这些都是大清国无法抵御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王朝将愈发的繁荣富裕,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格继续维持下去。
范文程与其他人不一样,就算是如今在大清国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汉人,到时候也许能够得到大明朝廷的原谅,至少能够舒服的活下去。可是他不行,因为他的身份过于的特殊,一直都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谋士,而且为大清国的兴盛呕心沥血,这不可能得到原谅。
其实做出效忠皇太极以及大清国的决定。范文程也不是特别的后悔,这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后悔也没有多大的作用,范文程最为寒心的,还是满人权贵对他的态度。
当初豫亲王多铎抢夺他的夫人,就已经敲响了警钟,尽管他范文程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汉人谋士,可是在满人权贵的眼里,他依旧是奴才,人家可以随意的处置他,不管他范文程如何的卖命,如何的卑颜屈膝,依旧不可能融入到满人权贵的集团之中。
皇太极的信任是范文程最大的依靠,可现如今的皇太极,身体根本不好,且如此的操心劳累,万一有一天皇太极突然离去了,依照大清国如此的氛围,他范文程不可能有好下场。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为自身的将来考虑。
范文程同样是如此,他不仅仅要自身的将来考虑,更是要为家人的未来考虑,可目前的情况之下,范文程看不见任何的希望,不仅他自身未来黯淡无光,家族也没有希望。
混到了这一步,范文程是万万想不到的,看不到希望的他,自然是无法打起精神来的。
大明军队占领了辽河以西所有地方之后,被八旗军劫掠的汉人,很多都趁着这个时机冒死渡过辽河,后来皇太极发现情况不对,加强了对辽河的控制,才勉强制止了汉人继续的逃往,辽河暂时稳定下来。
大明军队没有展开进攻,表面上看是按照议和的事宜执行的,可从辽东反馈的情况,范文程内心发凉,他感受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大明皇上,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
辽河暂时稳定下来了,不过互市也被彻底的封闭了,不仅仅是辽河的封闭,草原上也是一样,大明朝廷的要求非常的明确,草原部落之中,只有效忠和服从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才允许与大明互市,其余部落一律不准从大明购买任何的货物。
采用互市的办法围堵大清国,这等于是杀人不见血。
大清国地处极北之地,气候严寒,粮食产量很低,想要维持生计有很大的困难,加之这些年以来,八旗军入关劫掠,每一次都劫掠大量的汉人,进攻朝鲜的时候,更是劫掠了几十万的朝鲜人,让大清国的人口空前的膨胀,可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大清国的四周几乎被全部封闭起来,辽南大部分地方被大明军队占领,大清国与朝鲜的联系被完全切断,辽河以西同样被大明军队占领,这里已经成为大清国的禁区,大清国的北方是草原和白山黑水,大都是贫瘠之地,也就是说,大清国与周遭的联系,除开草原上部分的部落,其余全部都不存在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南洋霸主 (且听沧海) 17KVIP2016-02-28 战争幻想从弹丸之地到泱泱上国!从大刀长矛到军舰战机!特种战士林飞,重回甲午战争!虎踞南洋,龙...
-
大唐之逍遥王 (晋城) 创世VIP2015-12-26 架空历史一位平凡的大学生重生唐朝,在混乱的时代中做出不平凡的故事,枭雄,名臣大将均是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