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王承恩说完之后,高起潜也跟着开口了。

作为内侍,高起潜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可以帮助皇上处理诸多的奏折。

高起潜开口,说及皇上敕封李自成的事宜,圣旨是他亲自起草的,并非是杨嗣昌做出的决定,杨嗣昌只不过是建议,锦衣卫和东厂侦查到的情报,流寇的确在潼关发动了进攻,此番流寇转头进攻朝廷大军,可能是在潼关遭遇到了惨败。

高起潜认为杨嗣昌率领大军撤离到保定府,那是部署的需要,绝非是退却,更不是勾结流寇的罪证。

在杨嗣昌的问题上面,司礼监与内阁产生了直接的对撞。

其实司礼监与内阁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就表现的很是突出了,天启年间,司礼监完全压制了内阁,崇祯初年,内阁完全压制了司礼监,现在司礼监慢慢开始抬头,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不说完全压制内阁,至少与内阁分庭抗礼了。

司礼监与内阁之间的争议,最终还是需要皇上拍板。

其实王承恩开口为杨嗣昌辩护的时候,众人就知道最终结局如何了,王承恩时刻都跟随在皇上的身边,其开口说出来的话语,肯定是代表了皇上的意思,如今的情况之下,内阁已经没有办法与司礼监抗衡了。

内阁首辅钱士升,几个月之前就失去了皇上彻底的信任,特别是杨嗣昌出任内阁次辅之后,而此番钱士升不遗余力的弹劾,怕也是想除去内阁之中的阻碍。

朱由检终于开口了,这一次他非常的干脆,毫不留情的驳斥了钱士升的弹劾,认为杨嗣昌忠心耿耿,完全值得信任,此番的弹劾乃是亲者痛仇者尽快的举措,日后不要提及。

朱由检还当场宣布,敕封杨嗣昌为太子太师,率领朝廷大军抗击流寇。

朱由检开口的时候,钱士升一直都是低着头,本来想着反驳的他,没有开口,不知道内心在想些什么。

早朝结束之后,朝中的议论很快出现,此番的议论对钱士升很是不利,众人认为皇上已经开始完全信任司礼监以及内阁次辅杨嗣昌,排斥内阁首辅钱士升,或许不长时间之后,内阁首辅就要调整人选了。

杨嗣昌面临的局势,也是非常不利的,以十五万大军抵御近百万的流寇,想要获取胜利太困难,能够让流寇知难而退,回到山西与河南去就很不错了。

没有人认为杨嗣昌能够真正获取战斗的胜利。

第八百四十三章大跌眼镜的战局

“朝廷大军没有那么容易垮掉,杨嗣昌一定能够获取重大的胜利。”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周延儒和郑锦宏等人不明白,在他们看来,杨嗣昌本就是文官出身,真正指挥打战的事情很少做,或者可以说没有直接做过,这样的人指挥生死攸关的战斗,想要获取胜利是不可能的,能够不被流寇全歼就算是不错了。

看见众人吃惊的神情,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流寇的战斗力不强,诸位都是知道的,单单从战斗力方面来说,流寇是比不上朝廷大军的,只不过占据了人数上面的绝对优势,同时朝廷大军经历了松山之战的惨败之后,士气不振,故而普遍不被看好,不过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杨嗣昌的决心。”

“杨嗣昌建议让流寇攻打陕西,结果未能得逞,按照以前的处置办法,杨嗣昌必定遭遇到数不清的弹劾,轻者丢官罢爵,重者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不过现如今杨嗣昌依旧指挥大军作战,什么事情都没有,而且还被敕封为太子太师,如此情况之下,杨嗣昌岂会不拼死效命,主帅拿出来非同一般的勇气,下面的军士自然是受到鼓励的。”

“杨嗣昌麾下的左良玉和贺人龙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骁将,多次与流寇作战,既有重大的胜利,也有惨不忍睹的失败,他们知道流寇的弱点是什么,必然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发挥出来最大的能力。”

“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役大败,瓦剌的也先擒获了英宗皇帝,那个时候朝廷大军的精锐全部在战斗之中被消灭。也先逼近京城的时候,面对的是老弱妇孺,名相于谦站出来了,组织城内的老弱妇孺,硬是打败了强悍的也先,当时的京城保卫战。恐怕没有谁认为于谦能够获取胜利,偏偏战斗结局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京城保卫战的关键,就是于谦的勇气和胆识,当年于谦面对的局势,和如今的杨嗣昌面对的局势有些相似,只要杨嗣昌拿出来足够的勇气,这场战斗结局真的不好说。”

郑勋睿的分析有理有据,让众人信服,不过众人也感觉到奇怪。郑勋睿之前不是说过,朝廷必然面临失败的局面,北方必将陷入到大乱的局面之中,郑家军正在整合之中,准备开进北方收拾残局了,为什么又说杨嗣昌能够获取重大的胜利。

如此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郑勋睿没有解释其中的缘由,流寇的势力进入到河间府,漕运已经停止。京城和北方已经陷入到缺粮的境地,北直隶惨遭后金鞑子的蹂躏。秋收季节根本没有收获到什么粮食,山西与河南等地的粮食,悉数被流寇得到,朝廷缺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缺粮必将导致京城的大变,杨嗣昌不管如何的勇猛,也许能够稳住一时的局面。但不可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朝廷。

还有一件事情,让郑勋睿感受到了老天的捉弄,那就是皇太极还是好生生的,没有任何的问题,八月份已经过去。其没有暴病身亡。

稍稍停顿了一下,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福建的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徐望华呕心沥血,大致稳定了局面,郑芝龙麾下水师的整编也基本完成,我看徐望华还是要回到南京来了,凤阳巡抚之职务撤销之后,史可法回到了南京,我看就让史可法出任福建巡抚。”

郑勋睿考虑的是实际情况,徐望华责任重大,不可能总是兼任福建巡抚,按照郑家军整合的安排,福建、广东和广西为一片,郑家军一万将士重点驻扎在福建和广东两地,其地方上的稳定是不存在多大问题的。

郑勋睿预测的北方的大乱即将出现,南京六部已经陷入到一片忙碌之中,很多的事情需要筹备,户部又是特别重要的部门,户部左侍郎熊文灿虽说也有能力,但在南京的影响力不足,不可能与徐望华的威望比较,郑勋睿自身需要统筹考虑所有事情,不可能长期兼顾户部的事宜,故而徐望华必须要尽快回到南京。

史可法很有能力,早就体现出来了,出任福建巡抚没有任何的问题。

李自成亲率大军逼近了保定府城,其麾下义军总是达到了三十万人。

在李自成看来,此番战斗获取胜利没有任何的悬念,朝廷大军士气不振,从真定府匆忙退往保定府,本就是无心恋战,义军已经占领了真定府、大名府以及河间府部分的地方,接下来就是乘胜前进,打败杨嗣昌及其麾下的朝廷大军,兵锋直指京城了。

得到斥候禀报,说是朝廷大军在保定府城之外排兵布阵的时候,李自成仰头哈哈大笑了,他早就听说杨嗣昌只是文官,虽说在战术部署方面有着很不错的能力,可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如今看来果不其然,杨嗣昌若是率领朝廷大军死守保定府城,义军想要攻克保定府城,尚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会付出较大的代价,现在杨嗣昌抛却了占据的优势,与义军面对面厮杀,如此岂不是给与了义军机会。

李自成马上命令斥候告知在河间府的刘宗敏,率领大军速速赶赴保定府。

义军在人数上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打败朝廷大军只在眨眼之间。

杨嗣昌的确是拼了。

京城之中发生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内阁首辅钱士升带头弹劾,被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挡下了,且皇上敕封他杨嗣昌为太子太师,这是皇上的绝对信任。

肩负重任的杨嗣昌,内心是有愧的,两次给皇上出主意,结果两次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次是要求郑家军剿灭流寇张献忠,结果郑家军趁机占据了四川与湖广两地,这一次诱使流寇进攻陕西,结果流寇调转枪头对准了朝廷大军。

皇上敕封李自成为都督同知的圣旨,同样成为了笑话,这等于是**裸的打脸。

如此的情况之下,杨嗣昌不管提出这些建议是什么想法,都不能够免却罪过,但皇上根本就没有责罚,而是完全信任,让他继续掌控大军,抵御流寇的进攻。

这等的信任,一般人怎么可能得到。

在杨嗣昌看来,他若是不能够彻底打败流寇,就无颜面对皇上,甚至无颜面对天下人了。

李自成亲率流寇前往保定府城的时候,杨嗣昌神色严肃的与军中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谈话,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此番的战斗已经是破釜沉舟,一旦失败,所有人都不要想着能够幸免,特别是这些将军,其亲人日后也要遭遇到流寇的蹂躏,这是一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战斗厮杀,这是一场关乎所有人身家性命的战斗厮杀。

战斗部署方面,杨嗣昌坚决反对固守城池,那样十余万的大军就失去了活动的空间,将被流寇死死的困在保定府城,他们没有增援,没有补给的粮食,最终流寇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城池之中的大军就要彻底崩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