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退一步说,皇上的决策是尽最大可能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如今的形势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一旦八旗军在辽西大败明军,我大清国的目的以及达到。”

“不管如何,皇上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

多尔衮频频点头,多铎没有开口说话。

范文程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的解释,诸位都听见了,这段时间以来,朕一直都在思索,究竟是全力进攻锦州城池,还是最大限度的消耗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反复思索之后,朕以为还是应该削弱大明朝廷的有生力量,占领城池和底盘的多少是其次的。”

话说到这里,皇太极的心思和想法基本透露出来了。

接下来,皇太极的神色变得更加的严肃。

“十四弟,派遣斥候日夜监视宁远和山海关明军的动静,务必准确掌握其动向,此举关乎到我辽西战斗的部署和规划,十五弟,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需要加大力度,从明日开始,进攻要更加猛烈一些,不要以为洪承畴在宁远睡大觉,他同样会派遣斥候前来侦查。”

“对宁远城池的包围,要做到外松内紧,朕决定采取的围城打援的战术,必须抓住时机,最好的决战和厮杀的地点,就是在松山。”

“这一次的战斗,不能够有任何的失误,谁贻误战机,朕杀谁的头。”

皇太极说完之后,一拳狠狠的打在了沙盘上面,他的这个动作,让多尔衮和多铎吃惊,自从登基以来,皇太极的表现都是温文尔雅,从未发过脾气,此番才是真性情的表露。

皇太极想的更多,郑家军占据了复州和金州等地,时刻威胁到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甚至威胁到辽阳,八旗军取得了辽西作战的胜利,可以奠定进军中原的基础,今后就算是盖州等地出现危险,也有辽西等地作为缓冲。

大清国以及皇太极都没有了退路,只能够一往无前,以占据中原、推翻大明王朝为己任,以振兴大清国为目的,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皇太极做出了太多的努力。

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都是摆在眼前的,有利的是大明朝廷处于内忧外困的局面,朝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管不顾朝廷江山,崇祯皇帝没有能力,就知道采取拉拢打压等方式来控制朝政,大明的流寇力量逐渐强大,让大明朝廷无法应对。

不利的因素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在皇太极看来,郑勋睿和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清国最大的威胁,郑勋睿可不是一般人,绝不会满足仅仅在南直隶等地称王称霸的,郑勋睿的目的应该是登上皇位,真正的掌控整个的大明江山,也包括大清国。

时不我待,皇太极必须抓住一切的机会,壮大大清国的实力,最终与郑勋睿巅峰对决。

第七百五十一章决定性的错误

陈新甲是带着一股子的怨气抵达宁远城池的,他本来是驻扎在山海关的,山海关距离宁远城池接近两百里地,按说在山海关遥控监督指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可蓟辽总督洪承畴不比已经阵亡的五省总督孙传庭,对陈新甲远距离的命令采取了拖延的战术,一直都没有部署驰援锦州城池的计划,这就迫使陈新甲冒着巨大的危险,前往宁远城池。

一路上,陈新甲还是非常注意观察的,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在辽西驻扎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攻克了很多的军堡,应该说朝廷大军的主要力量,悉数都驻扎在山海关、宁远城池和锦州城池之内,其余地方则基本是放弃了。

陈新甲重点关注的就是山海关到宁远城这段近两百里的范围之内,是不是有后金鞑子的力量,或者说后金鞑子是不是在这些地方实施了重点的防御,在陈新甲看来,后金鞑子既然对锦州城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就应该要预防朝廷大军的增援。

可陈新甲什么都没有发现,就连他一路上赶赴宁远城池,都很是顺利,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击,甚至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后金鞑子,这让陈新甲不敢相信。

进入宁远城,来到蓟辽总督府之后,陈新甲没有马上表明自身的观点,而是独自思索了两天的时间,这期间蓟辽总督洪承畴禀报了辽西的战局,已经斥候侦查到的所有情报,包括从宁远到锦州这一百多里地的范围之内,后金鞑子的防御都不是特别的严密,其大军几乎都集中到锦州去了。

这让陈新甲下定了决心,北方混乱的局势。迫使他必须尽快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部署。

蓟辽总督府,厢房。

陈新甲和洪承畴两人在厢房里面,没有任何其他人。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商议,决定朝廷大军下一步的行动该如何进行。

洪承畴的观点非常的明确,那就是按照既定的方针,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消耗后金鞑子的实力,毕竟后金鞑子是远道征伐,后勤保障方面异常吃力,朝廷大军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固守山海关、宁远和锦州等主要的城池,可以适当的放弃一些军堡,但锦州城、宁远城以及山海关是需要死守的,而且从三个城池的重要性来说,山海关是排列在第一位的。宁远城排列在第二位,锦州排列在第三位。

锦州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围攻,应该说存在很大的危险,不过洪承畴也有一定的把握,作为辽西最为重要的城池,锦州的城墙是异常厚重的,只要指挥作战的总兵祖大寿不出现重大的失误,城内的五万军士固守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祖大寿可不是一般的总兵。一辈子几乎都在辽西,多次与后金鞑子交战。骁勇方面是不用多说的,至于说祖大寿是不是有可能投降后金鞑子,洪承畴也是有一定把握的。

如此情况之下,让后金鞑子拼命的进攻锦州城池,驻扎在宁远和山海关的大军,除非是到了关键时刻。才有可能驰援锦州城。

总之,洪承畴的意思,就是与后金鞑子打消耗战,看谁能够持久。

洪承畴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战斗力方面来说。朝廷大军明显不如后金鞑子,尽管说在兵力上面占据微弱的优势,可这根本不值一提,曾经的大凌河之战,在人数上面占据绝对优势的朝廷援军,依旧败在了后金鞑子的马蹄之下。

不过朝廷大军最为熟悉的战斗模式,那就是固守城池的战斗,曾经的宁远保卫战、宁锦之战锻炼和磨砺了边军守卫城池的能力。

洪承畴的决策合情合理,陈新甲不可能完全驳倒,尽管陈新甲所站的位置不同,脑子里想到的事情更多,譬如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的流寇,譬如说郑家军等等,中原的局势已经不可能让洪承畴在辽西与后金鞑子对峙。

陈新甲明白,洪承畴是不会考虑这一切的,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一切。

两人之间的争论,倒也平和,毕竟陈新甲曾经在辽东多年,也参与了对流寇的作战,对于诸多的战术安排等等,内心还是有数的。

从公正的立场上来说,陈新甲和洪承畴两人都是没有错误的,两人都颇有能力,可惜的是两人站的角度不一样。

争论持续了接近两个时辰,陈新甲终于忍不住了。

陈新甲是代表皇上到辽西来督战的,从一定程度上面来说,他的意见就代表了圣旨,只不过洪承畴有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职衔,陈新甲不好说重话。

洪承畴毕竟是以兵部尚书衔兼任蓟辽总督的,那就更应该明白朝廷面对的乱局,如今的情形之下,朝廷根本不可能在辽西消耗全部的人力和物力,必须尽早从辽西脱身,哪怕是到了关键时刻,陈新甲亲自出面与后金的皇太极议和。

“洪大人,你身为蓟辽总督,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本官与你争论这么长的时间,就是想着让你明白朝廷所遭遇到的难题,河南、山西、湖广以及四川等地,已经是流寇遍地,朝廷若是不能够尽快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中原的局势就无法控制了,到时候就算是北直隶都处于万分危险之中。”

“洪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应该是知道这些情况的。”

“洪大人所提的战斗部署,本官认为是不错的,也是符合辽西实际情况的,可洪大人不应该仅仅是看着辽西这一块的地方,还要看看中原和南方的局势,洪大人若是想到了这些,就应该明白本官为什么提出来主动出击的战术了。”

“本官希望洪大人能够想明白,本官不愿意强压洪大人,更不愿意将你我之间的争执禀报皇上和朝廷,这一切还是请洪大人认真考虑吧。”

。。。

陈新甲的话语,说的很是柔和,但是里面的意思却是非常犀利的,若是洪承畴坚持之前的战术安排,所导致的后果很有可能是遭遇到皇上的训斥,甚至是御史的弹劾。

为官多年的洪承畴,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低着头,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

见到洪承畴的态度缓和了一些,陈新甲再次开口了。

“洪大人,其实本官也明白出击的危险性,不过这一路本官仔细观察过了,斥候也是侦查到了很多的情报,尽管此番的征伐,是后金的皇太极亲自率领,不过他们的兵力也不是特别的充裕,皇太极也没有办法兼顾到整个的辽西,本官认为,从宁远到锦州,这一百多里的地方,至少宁远到松山这一段是安全的,大军出击的时候,完全可以松山为依托,与后金鞑子展开周旋,正在进攻锦州城的后金鞑子,遭遇到背后的攻击,其士气也不可能一直高昂,本官的意思,此番出击并非是彻底打败后金鞑子,只要让后金的皇太极感觉到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城池,这就足够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