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入库:04.13
“老夫马上就要走了,走了也好,一了百了,很多事情不用去考虑去操心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孙承宗的脸色更加苍白,接连咳嗽了几下。
郑勋睿连忙轻拍孙承宗的背。
“老先生,歇息一下。”
孙承宗微微摆手。
一缕的精光从孙承宗的眼睛里面射出去,包含着威严和不屈,刹那间,孙承宗整个人看上去精神都变得很不错了。
郑勋睿的内心颤抖了一下,他很清楚孙承宗的生命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这是典型的回光返照,一旦这股气泻下去,那就是生命终点的到来。
孙承宗毕竟是皇上敕封的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其威严还是存在的,回光返照的时刻,他展现出来的气势完全不一样了,让人仰视。
“郑大人,老夫知晓你的心思,这些年以来,老夫非常的犹豫,觉得大明失去了希望,眼看着就要坍塌,老夫竭尽全力想着挽救大明之江山,可惜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老夫曾经以为你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最终能够力挽狂澜,可老夫还是看错了,大明之江山,恐怕最终还是要终结在你的手中。”
“老夫刚刚说过,闭眼之后一了百了,管不到那么多了,不过咽气之前,老夫还是要将内心所想说出来。”
“男人顶天立地,要做就做的干脆利落,你依托南直隶发展,这条道路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不过老夫以为你不够心狠手辣,特别是在面对东林党人的时候,东林党人是读书人之代表,也得到了诸多士大夫和商贾的拥护,你若是不能够彻底的收复他们,那就要彻底的消灭他们,又想着得到道义上的支持,又想着能够夺取天下,这是不可能的。”
“譬如说老夫,一旦郑大人决定要夺取天下,老夫最终的选择还是效忠大明王朝,不会追随在大人的身边,如同老夫这样的人,大人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之中,不应该表现出来仁慈,历史上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就说我大明王朝,明成祖夺取建文帝皇位的时候,诛杀了不知道多少人,其中的方孝孺就是典型的代表。”
“老夫从不相面,也不相信那些相面之话语,不过老夫见到大人的第一次,感觉就非常的奇特,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老夫对大人之感觉,不敢用言语说出来。”
“老夫期盼大人能够善待百姓,让我大明江山更加强盛。。。”
郑勋睿的心被震撼了,他想不到临终之前的孙承宗,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会说出来这么多如此的话语,在孙承宗老人的面前,解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也不需要解释,人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霜,什么事情看不出来。
孙承宗在临终之前能够推心置腹,其实就说明了一件事情,这大明皇室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就算是郑勋睿不出面,也会有后金鞑子或者是流寇推翻大明王朝,相比较来说,郑勋睿站出来,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全汉人的利益,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不过孙承宗这样的人,是不会真正投靠过来的,当年明成祖朱棣谋取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都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就更不用说他这个大明朝廷的臣子了。
孙承宗的话语一针见血,就是告诫郑勋睿,做大事情者不拘小节,做**立牌坊的事情不要做,那样反而让自身的形象遭受到损失,该要造反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做。
还在郑勋睿沉思的时候,床上的孙承宗已经没有了气息。
猛地清醒过来的郑勋睿,连忙握住了孙承宗的手,手已经冰凉,他顺着手往上摸,发现孙承宗的身体已经变得冰凉。
孙承宗的一双眼睛没有闭上,显然是死不瞑目。
“孙老先生,您放心,我不会加害朱家的子弟,郑家军一定要彻底剿灭流寇、打败后金鞑子,让老百姓过上安稳平静的日子。”
说完这些话,郑勋睿抚平孙承宗的双眼。
孙承宗的双眼奇迹般的闭上了。
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七,少师、太子太师、原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关宁锦防线的开拓者孙承宗在南京病逝。
消息很快传到京城,皇上下旨,追赠孙承宗为太师,谥号文忠。
郑勋睿亲自为孙承宗守灵,在山东担任知县的孙承宗的长子孙铨,赶赴南京之后,押送孙承宗的灵柩回到保定高阳县。
徐望华等人发现,孙承宗去世之后,郑勋睿的性情出现了些许的改变,那就是做事情更加的果断,对于某些迂腐的读书人,也没有那么客气了,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能够创建一个崭新的王朝。
尽管徐望华等人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因,但他们相信这一切一定与刚刚去世的孙承宗有着莫大的关系,要知道孙承宗可以算是大明朝廷之中资历威望最高之人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屋漏偏逢连夜雨
辽西的局势突然开始紧张,皇太极麾下的汗八旗,终于在正月十五对锦州城发起了进攻。
谁都知道后金鞑子攻城拔寨的能力很弱,但谁也没有想到,此番攻打锦州城的是汗八旗,汗八旗的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有汉人组成,且不少是投降后金的明军,这些军士经过了严酷的训练,其战斗力大大的提升,同时他们拥有令守卫城池军士最为畏惧的武器,那就是火炮。
孔有德麾下的汉军,基本都编入到汗八旗之中,这些军士曾经专门在登州和莱州训练,其训练的重点之一就是火器的操作,他们对火器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守卫城池的军士。
这就让锦州和宁远的守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皇太极率领大军抵达辽西之后,没有着急展开进攻,而是与明军相持了一段时间,等到增援的明军大量进入到锦州和宁远之后,才展开行动,率领大军一举拿下了锦州和宁远外围的地方,让锦州和宁远以及部分的军堡成为了孤城或者孤堡。
期间皇太极率领八旗军拿下了不少的军堡,没有引发太大的注意。
一直到皇太极正式准备对锦州城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蓟辽总督洪承畴才发现了皇太极的打算,这一次后金鞑子的进攻,不仅仅是准备拿下辽西的锦州和宁远等城池,而且还要大量的消灭朝廷大军,让朝廷从此以后无法在辽西立足,只能够苦守山海关。
一旦山海关失守,那么大明的京城将面临灭顶之灾。
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之后,洪承畴高度紧张了,可惜他率领的大军驻守在宁远城池。距离锦州还有一百多里地,短时间之内无法增援,当然洪承畴也知道,后金鞑子一旦开始了全力进攻锦州,对于锦州和宁远城外的诸多地方,就不可能牢牢掌控了。
锦州这座城池。有着其自身的辉煌,当年皇太极率领大军猛攻锦州,最终没有能够拿下,无奈率领大军撤离,现如今驻守锦州的是山海关总兵祖大寿,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牢牢死守,按说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可洪承畴的内心有疙瘩,那就是汗八旗之中正黄旗的旗主祖泽润是祖大寿的儿子。虽说祖大寿祖咒发誓,没有祖泽润这个儿子,但父子连心,谁知道汗八旗进攻锦州城池的时候,祖大寿会不会考虑到儿子祖泽润。
洪承畴让祖大寿驻守锦州城池,也是无奈之举,他麾下的军官,不管是能力还是勇气方面。都无法和祖大寿比较,而且普遍都带有恐金症。
就在八旗军开始进攻锦州城的消息传来之后。洪承畴做出了一个决定,关键的时候,率领大军驰援锦州城,后金鞑子是人不是神,面临前后夹击,总是要疲于应对的。当然大军出击需要把握最好的机会,否则当年大凌河之战的一幕就很有可能重演。
洪承畴迅速给朝廷写去了奏折,禀报后金鞑子开始全力进攻锦州城池了,同时也将自己排兵布阵的情形禀报朝廷,期盼得到皇上和朝廷更大的支持。
李自成率领的流寇。很快拿下了泽州全部的地盘,驻扎在泽州的宁山卫军士,被迫完全撤离,几乎是逃命一般的朝着潞州的方向撤离,正是正月的时间,本以为李自成会偃旗息鼓,至少等到正月之后再行发动进攻,谁知道李自成根本不歇息,命令刘宗敏率领大军继续朝着潞州的方向杀过去,潞州卫的军士和驻扎在潞州的沈阳中护卫的军士,被迫开始迎击流寇。
联合起来对付流寇的军队有潞州卫、沈阳中护卫以及宁山卫,三路大军的总人数超过两万人,只可惜战斗实在不行,就算是驻守在城池之中,都没有多少的斗志。
潞州知州以及山西巡抚知道凭借自身的力量,是难以真正抵抗流寇侵袭的,故而给朝廷写去奏折,恳求朝廷调派大同的边军驰援,不说打败流寇,至少护卫住太原府,要知道流寇一旦拿下了潞州,就可以沿着太谷的方向,长驱直入进攻太原府城了。
没有说怀疑流寇的战斗力,他们既然能够拿下开封府城,也就可以拿下太原府城。
驻扎在郧阳的张献忠,此刻也开始不安分了,他亲率大军,朝着四川挺进,在夔州与白杆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尽管马祥麟很是骁勇,白杆兵的战斗力也很是强悍,可惜在人数上面远不能够与流寇比较,他们拼尽全力的厮杀,也不能够阻挡流寇前进的步伐,一直到流寇陈兵夔州府城的时候,秦良玉和马祥麟才被迫给朝廷写去奏折,恳请得到驰援。
相似小说推荐
-
南洋霸主 (且听沧海) 17KVIP2016-02-28 战争幻想从弹丸之地到泱泱上国!从大刀长矛到军舰战机!特种战士林飞,重回甲午战争!虎踞南洋,龙...
-
大唐之逍遥王 (晋城) 创世VIP2015-12-26 架空历史一位平凡的大学生重生唐朝,在混乱的时代中做出不平凡的故事,枭雄,名臣大将均是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