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庆祝的同时,赵兰还没忘了将消息告诉娘家人知道,兄嫂家也着急儿子赵康呢。
消息又传到了金钗楼,接着整个南京青楼圈子都知道了。
听说还有几个姑娘为此特意聚在一起办了场诗会,是关于金戈铁马的边塞诗的诗会,不得不说杨潮在青楼圈里已经混起来了。
当然还传到了官场上,结果又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
先是熊明遇拒绝了镇远侯顾肇迹谋求他小舅子复起,再次担任水营副将的和解,生硬的回绝了。
最后是,这一段时间跟锦衣卫千户许仲孝打的火热的南京锦衣卫镇抚使冯可宗,突然改了心性,狠心拒绝了许千户多次喝花酒的邀请。
另外还有几个正在谋求杨潮北上后,留下的新江口大营中部千总缺额的几个武官,当即收敛了起来,对人决口不提想要升官的打算了。
其实杨潮不知道的是,他在官场的能量,其实也已经不容小觑了,尤其是在南京官场上,已经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而且是别人都不怎么能摸得透的人物。
当然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商场上。
杨潮在的时候,南京附近一段水道上的货运定价都是他说了算,并且将定价明细通过金钗楼的交易场时刻公布,只接最优价格的货运单。
可是杨潮北上后,这个运价行情就开始波动起来,张大桅带着船队不但越来越难以控制住运价,反而遇到了不少竞争对手,很多竞争对手开始模仿杨潮的船队,搞护航业务,其中有其他水营官兵,有南京一带的镖行等。
造成的结果是杨潮走这半年时间,长江上的货运业务十分混乱,张大桅赚到的运费,还不到杨潮在的时候的一半。
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后,很多常年在江面上户口的,包括那些镖行打手,竟然纷纷来拜会张大桅,表示希望大家有钱一起赚,运价商量着来,谁也不要恶意抢别人的生意。
杨潮的消息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反映,除了他已经拥有了一定分量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打了胜仗的关系。
这次东虏入寇,海州的杨潮不知道,可是其他地方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情况,比如官场上的人知道,东虏肆虐山东,周延儒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主动要求督师,结果带着大军赖在通州根本不南下,根本不去山东。
赖在通州整日间跟各级官员喝酒享乐不提,反而动不动就给皇帝报一个捷报。
全天下都知道周延儒的捷报是怎么回事,唯独皇帝不知道,各种赏赐、嘉奖,一点都不吝啬。
可是杨潮的军功,跟周延儒所报的那些所谓打退了几百上千的虏兵不一样,杨潮的军功是实打实的,每一个都有人头为证,而且还活捉了一大一小两个虏兵俘虏,其中一个还是带兵劫掠的虏酋,这意义可就太不一样了。
因此在官场上简直是让人震惊,外加侧目,基本上没有人怀疑杨潮会因为这个军功而飞黄腾达,只要杨潮一直这么能打,成长成下一个左良玉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这时候得罪杨潮是不明智的。
所以熊明遇本来已经打算跟镇远侯府和解,答应顾肇迹让他小舅子重新出山的事情了,这时候消息一来,熊明遇立刻就用南京兵部尚书的权力,将顾肇迹的保举给一句否定。
所以本来因为许仲孝非常会做人,在杨潮北上,认定杨潮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冯可宗早就没有了收拾许仲孝的心思,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享受许仲孝的种种孝敬,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冯可宗当即就打定主意跟许仲孝断交了。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冯可宗当时就吓了个半死,杨潮在南京时候的操作,实在是给冯可宗弱小的心灵上带来了太大的伤害,别人只是知道杨潮不好惹,冯可宗可一直把杨潮当做活阎王的。可是活阎王托付他的事情他不但没有办好,反而跟许仲孝勾勾搭搭,分享好处。
冯可宗顿时回忆起过去的感觉来,心中直骂自己愚蠢,杨潮去杀鞑子,怎么可能失败,杨潮怎么可能是那种冒失的人,怎么可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杨潮要去杀鞑子那肯定能杀的吗,谁还管鞑子满万不可敌的传说,冯可宗只知道,只要杨潮想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做不成,他要杀鞑子,鞑子就是低着头乖乖让他砍,冯可宗都不觉得奇怪了。
结果现在消息传来,让冯可宗顿时就手足无措,乱了分寸。
不过没几天,又一个关于杨潮的消息就在南京传开了,杨潮被十万大军死死包围在海州城!(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节又一个消息
海州城自从出现虏兵后,消息几乎就断绝了,哪怕开始只有三百来个虏兵,可是依然阻断了海州城和其他地方的消息。
没有人愿意去侦查虏兵的消息的,哪怕是上头下令,那些探马往往随便往哪个地方一钻,晃荡几天后,回来报告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而且添油加醋极为夸张。
一开始海州附近刚出现虏兵游骑,海州就敢派人来说千军万马一望无际。
之后杨潮救援后久无消息,史可法派出的探马不断的肯定这种说法,每每回报淮安说海州被千军万马死死包围,其实他们根本就没去海州,其实当时海州只有几百个虏兵跟杨潮对峙,而最后这股虏兵被杨潮直接揍死。
结果当杨潮打败了几百个虏兵,斩首几百人的消息传开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海州只有那么点人啊,这时候原本那些乱传什么千军万马的家伙,往往相视一笑,其中原因吗,嘿嘿,你懂得。
也没人追究这种事情。
随即盐商胆子就大了起来,原来只有那么点虏兵啊,原来是一伙来打秋风的强盗罢了,而且还被打残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损失了大半年生意,憋着一股劲想要立刻开张,把损失给补回来的盐商立刻就派船出发了,要知道他们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利润,这大半年虽然没有办法做生意,甚至还被官府明里暗里的要求捐输,正值的官员比如史可法这样的,强行让他们掏钱加固城防,打造兵器,那些不那么正派的官员,也不会因为盐商买卖没有开张。而不管盐商要该给的“常例”,所以盐商团体们这段时间可谓是坐吃山空,有再多的家财。心里也会慌张。
结果这第一批被盐商派出去开荒的船队,刚刚赶到海州附近。结果一看,尼玛,不是说几百个虏兵吗,不是说都被打死打残了吗,那这漫天遍野,把海州围的水泄不通的虏兵是他玛天上来的不成?
盐商的第一批船队仅仅是在海州附近远远的看了一眼,就不要命一样疯狂往回跑,生怕跑慢了被虏兵追上。
虏兵也看到了庞大的船队。可是第一他们正在围城,根本没有余力去追击,而且刚刚结束夜战,那次惨烈的夜战,偷袭蹬城得手后却硬生生被杨潮用大炮打下城墙,那种挫败是一种颠覆式的失败,对已经养成轻视明军,已经养成胜利习惯的军队的精神打击,反倒比经常失败的军队要大得多,因为他们的固有观念被颠覆了。短时间内肯定会经历迷茫。
所以这些虏兵对江南明军的战斗力产生了很大的忧虑,生怕江南明军都是杨潮这样生猛的家伙,因此也不想轻易招惹江南的明军。甚至他们看到庞大的船队的第一刻,想到的不是去追,而是逃跑,他们想当然以为这些盐商的庞大船队是明军的援军。
两拨人互相把对方吓了一跳之后,各自都有不同的反应,盐商的船队是没命的往回跑,而虏兵愣神了一刻之后,发现对方跑了,那这说明他们不是海州城里那些敢玩命的家伙。于是追吧,追出了十多里。结果毛都没追上,这些船队虽然不如城里的明军有战斗力。一个个跑路的本事却让虏兵都望尘莫及,加上他们还在围城期间,就只能放弃了。
盐商的船队有惊无险的跑回了淮安,而且创下了一个奇迹,原本至少十天左右的路程,他们硬是用了五天时间就回来了。
这些船队回来,自然带回来了海州的情况,而且带来了恐慌,因为他们的消息严重失实,由于过于恐慌他们将看到事情夸大成百上千倍的说出去,而且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是真实的,就连最稳重的人都告诉他们的东家,说海州外最少有十万虏兵。
史可法再三确认,甚至亲自单独审讯了十多个盐商家丁,得到的消息都差不多,史可法才相信,虏兵的大军将海州城包围了,而且最少有十万人。
十万这个数字就被当成确凿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从淮安发塘报到了各个地方,同时跟这个塘报一起的,是时刻发向各地的救兵请求。
史可法倒不是个没责任心的文官,于私,是他将杨潮送到了海州,结果被虏兵大军围困,陷入了死地,然后他不管的话,心里过意不去,于公,放任虏兵围困海州,对于江南实在是太危险了,要知道虏兵攻下了海州后,傻子都知道他们会沿着运河杀奔淮安,然后是扬州,然后是南京。
所以于公于私史可法都不能不管不顾,可是淮安的守军数量也不算多,而且那些个总兵副将们,一个个苦劝史可法要以淮安为重,或者说虏兵那么多军队围困海州却没有打下来肯定有鬼,肯定是围点打援之计,让史可法万万不可中计,史可法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却唯独少了决断力,大事之前容易犹豫,他也感觉这些兵将们说的有理,最后只能拼命的向其他地方发求援请求。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袁诺) 创世VIP完结:2015-06-15袁阳永远记得曾经有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力量能让人变得强大,一种叫...
-
烈明 (睿士) 起点VIP2015-12-11 两宋元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皇室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