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却已经迫不及待的立刻开宴了,他宴请的确实淮安各大富商。
王潇得意至极,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早就知道,他的兄弟杨潮能够打一个大胜仗,所以就一直在淮安等着。
其实王潇留在淮安的唯一任务,还是拉拢巴结史可法,但是史可法一直不怎么跟商贾打交道,这让王潇根本没法沟通。
此前准备的一些说辞,也只能在这些富商身上用用了,告诉这些本来就有些交情的地头蛇们,王家手里面的强悍实力。
王潇早在杨潮主动救援海州后,他就开始打出杨潮的旗帜了,大肆宣扬杨潮的勇武,却并不是想为杨潮扬名,而是想用杨潮的勇武来抬升他们王家的声望。
他明确的告诉淮安的富商们,他王家运河沿岸十几家大铺子,这次全力以赴替杨潮筹集军饷,调集运转军粮。
目的就是告诉这些淮安的地头蛇商人们,王家跟杨潮是有深厚关系的,而杨潮则是天下少有的勇将。
普通百姓们或许不知道,但是这些商贾们可是太知道,在现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能够靠的上一股强大的武力是多么大的本钱,这些年谁家的货没有给抢过,谁家的生意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有了强大武力的保护,他们的生意就能做的安稳,才能够做的长久。
所以王潇很快就跟淮安大大小小的富商群体勾结上了,反正王家本来就在淮安经营很深,只是碍于是外地豪商,在某些领域,总是被当地商人们排挤,因此王家就一直只能靠着运河的关系,经营船队和漕粮贸易,一直无法打进淮安最核心的食盐生意。
所以在巴结史可法无果后,王潇就转而求其次,希望能够结交上盐商,掺和进盐业买卖中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节杨潮的消息
借助杨潮的声威,王潇成功跟几个盐商建立起相当融洽的关系,只是还没有彻底打进盐商圈子,没法享受盐业的丰厚利润罢了。
这次杨潮打了大胜仗,击溃虏兵三百多,阵斩两百多的战绩一传开,王潇立刻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宴豪商们,打算一举融入盐商圈子。
大明中期以后,江南海岸线被夺淮入海的黄河泥沙朝大海之中推进了许多,海水中的盐分降低。因此产盐中心北移,从淮南发展到了淮北,海州湾附近海水盐分高,又比北方日照时间长,更成了产盐中心。
海州遭遇虏兵,盐商就得不到足够的食盐供给,虽然不至于破产,但确实是损失惨重。
因此这次杨潮去救援海州,所有的盐商都是支持的,所以他们才愿意跟打着杨潮大旗的王潇交往,但是真以为杨潮能够打败虏兵,能够一举解了海州之围的,却没有几个,最乐观的,也只是希望杨潮能够帮忙守住海州城,不要让虏兵攻进海州,将哪里的百姓洗掠一空,那样海州可就不仅仅是一年半载运不出盐来,而是盐业生产彻底被摧毁。
因此王潇玩命的宣扬,以前也不过是让这些豪商相信,王家能够靠上杨潮这个勇将,仅此而已。
至于杨潮是不是吹嘘的那么厉害,是战无不胜的勇将,就真没有几个人相信了,甚至还有人觉得杨潮会一去不回战死沙场,跟打着杨潮旗号的王家保持关系不过是出于一种同情罢了。
但是大胜的消息一到,不但让这些盐商震惊,而且生出了其他的心思来。
海州是盐业中心,海州被围困,杨潮救援海州。一举解了海州之围,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实在是太有想象空间了。
无数人会想。王家会不会借助这个机会,跟海州的产盐户。跟海州的官府结成密切的关系;王家会不会借助这个机会,打入海州的产盐行业。
以这些盐商对王家实力的了解,他们不认为这是什么难事,虽然食盐专卖制度之下,利润最丰厚的并不是产盐,而是贩运食盐环节。
可是海州被围困这么长时间,即便打通后,也不可能立刻就生产出大量的食盐。到时候盐价必然高涨,而王家打通了产盐关系,就值得他们拉拢了,别的不说,单说优先给谁供应食盐,这就足以让谁在盐价高涨的好行情下第一个赚到暴利。
所以几个大盐商很快就接纳了王潇,答应王家可以参与到江淮盐运中来。
当然也只是盐运而已,反正王家本来就是搞运输的,又跟产盐地有了关系,做盐运合情合理。至于向各地出售食盐的核心利益,这些盐商那是绝对不会让出来的,因为售盐不但是一门生意。而且是一项权力,不是谁都有权力卖盐的,没有几辈子跟官府建立的关系,跟各个关节形成的人脉,这门生意是做不成的,王家想这么容易挤入,依然是不可能的。
但仅仅是从海州往淮安运盐的生意,也足以让王潇笑道醒了,要知道淮安近百年来之所以能成为运河上四大城市。隐隐跟扬州分庭抗礼,正是因为江淮盐业从淮南转移到了淮北。准确的说就是以海州为中心的沿海。
而海州的运河是直通淮安的,因此淮北的盐基本上都要经过淮安。然后往江南各地运转,这才造就了淮安的地位,否则凭什么一个明初的小城,能够跟扬州这样的千年商业传统城市竞争。
想想造就了淮安地位的盐业中的最重要环节,从海州到淮安的食盐运输,以后他们王家可以经营了,那么王家的实力又可以有一个巨大的跨度,以后跻身于大明朝最顶层的富商群体,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虽然王家是杭州富商,家资数百万,可是比起那些吃食盐专卖,而且一吃几代人的大盐商,在实力上还是有差别的,起码王家在史可法的打击下,险些家破人亡了,可谁听过哪个盐商被大官扼杀?官府为了稳定,不会轻易动一个拥有食盐分销网络,关乎千万百姓吃盐和巨额盐税款项的盐商,老百姓更是因为食盐付出跟粮食相当的代价供养这些盐商,因此这些盐商是商人中真正的权贵阶层,哪个富商家族,不想成为盐商这样,官府和百姓都不能得罪的群体呢。
所以王潇可谓又给王家立了一个大功。
只是打着杨潮的旗号似乎有些不地道,毕竟杨潮跟王潇还是朋友关系。
但这就是商人,朋友处于危难中,他也会关心,但是能利用的时候也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不过王潇到底还是有些义气,他利用杨潮的同时,也是真心希望杨潮能够平安归来的,打不打胜仗其实都无所谓,他不过是用大胜仗来忽悠那些盐商的。
所以杨潮打胜仗的消息传来,王潇除了终于搞定了那些盐商之外,他自己也很高兴,同时没有忘记派人立刻将这个消息送回南京,告诉杨潮的家人知道。
这一点上,王潇这个商人,又做的让人很舒服,商人之所以能够在被官府打压千年,依然是社会上一个活跃的阶层,跟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他总能让人舒服,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官府还是客户,都能相处愉快的时候,他们不发财就没道理了。
王潇的消息通过快马,比官府的塘报更快,先是从淮安用快马走管道直接走到江浦,度过浦子口就到了新江口大营,陆路飞马确实比从运河南下在往西边折返来的速度快,可是也要了三天时间。
但是王潇的消息比飞马提前一天就到了,因为他除了用飞马,还用了飞鸽。
没错就是信鸽,王家作为一个经营运输生意的豪商,各地信息对他们是很重要的,因此拥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养信鸽也是其中一种方式,只是这是一种最不靠谱的方式,信鸽飞着飞着往往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这都怪生态太好的缘故。明代的荒山野岭还是很多的,没有一个山头不是绿意盎然。没有一处山林没有飞禽走兽,信鸽要在这样原始的环境下传递消息,确实很难为这群邮递员,竟然飞着飞着,飞过一座美丽的山林,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的一头恶鹰给残忍的杀害了,好吧。其实不需要一只鹰,一只瑶子就足够了。
总是鸽子传递消息,除了自身失误迷路之外,被猛禽吃掉的几率很大,因此传递消息很不靠谱,但是速度确实快,所以王家还是养了不少信鸽,但是只在最需要时间的时候才会放飞信鸽,同时也会派出快马或者快船,来对信鸽做一个备份。
这次运气很好。鸽子飞了一天,不知道打了几个圈后,就落到了南京。落到了王义和杂货铺的鸽棚里,咕咕叫着要求主人
给它喝水、吃食。
接着这消息就迅速传到了杨家。
杨家破例摆了一桌好酒好菜,杨勇难得的喝了一顿酒,杨月则难得的吃了一顿肉,这大半年来,杨家主母赵兰就好像一头暴躁的母老虎一样,压在杨家父女头上,让他们喘都喘不过气来。
喝酒?吃肉?
谁敢!
儿子在战场生死未卜,这个时候还要享乐。那真是不想活了,杨勇和杨月这些天在家里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杨潮打胜仗的消息传来。赵兰阴沉了几个月的脸总算是雨过天晴,吆五喝六的让下人买酒买肉。同时还让人在门口放了一大挂鞭炮。
其实赵兰不是因为儿子大胜仗,而是因为儿子本身,打胜仗那就证明儿子自身安全。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袁诺) 创世VIP完结:2015-06-15袁阳永远记得曾经有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力量能让人变得强大,一种叫...
-
烈明 (睿士) 起点VIP2015-12-11 两宋元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皇室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