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遇打算给顾肇迹写封信说明一下,他必须站出来,否则这个死结就解不开了,那些书生很多都是不回家过年的,因为明年开春就是科举,很多书生就是远道而来考试的,比如四公子肯定都是不回家的。
他们不回家,熊明遇还想过个好年,过个清静年呢,皇帝也想过个好年,让皇帝这年过不好了,熊明遇可吃不了兜着走,因为皇帝已经下严令,让他尽快解决此事的。
熊明遇因此必须尽快解决,但是他却绝不会冒险派兵,宁可丢官也不能冒险让士兵跟书生冲突,死一个书生都是千古的骂名,老了老了熊明遇不想背这样一个名声,他可以无所谓了,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可还得继续读书科举呢,杀读书人的名声背上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都洗不清这个污名。
所以哪怕是皇帝严令,熊明遇也绝对不会派兵,再说了皇帝的中指中本就没有让他派兵的指示,就算有熊明遇也打算驳回这个中指,皇帝没说让派兵,自己派兵做好了没事,做坏了,以崇祯皇帝的德行杀他都与可能。
顾肇迹的态度依然很明显,就是要整死杨潮的架势。
甚至不惜威胁要将官司打到北京去,让皇帝去定夺。
如果捅到皇帝哪里,很显然仅仅是一个私自调兵,就足以让多疑的崇祯下狠手收拾杨潮了。
一个把总闹到皇帝哪里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罪了,不死也得扒一层皮,谁都保不了。
熊明遇不由有些退缩,为了保一个小小把总,跟顾肇迹这样的勋臣撕破脸,到底值不值啊。
第二天,熊明遇刚刚睡醒,一封从无锡来的公函送到了他的案头,熊明遇一看大惊。
当即在没有妥协:“来人,拟一份公文,责令新江口中部左司把总杨潮清剿江匪。”
熊明遇打算彻底介入了,既然顾肇迹咬定杨潮私自调兵,调兵权是兵部的。这是他熊明遇说了算,顾肇迹虽然是侯爵,但也只有掌兵权。没有兵部行文,就是他顾肇迹也不能随意调兵的。
补一封调兵公函。告诉顾肇迹,杨潮出击是执行兵部的命令,虽然绕过操江提督衙门,程序上似乎不太严格,但是打官司打到皇帝哪里去,也不会输了。大不了到时候多咬一咬,说之所以这么调兵,是为了保密。真跟顾肇迹撕破脸了,就表示兵部怀疑操江提督衙门里有江匪的内应,因此不放心。
这样坐实杨潮的军功,让皇帝也挑不出毛病来,杨潮杀的人头越多,更显得兵部行事果断正确,绕过操江提督就取得了战绩,不绕过操江提督,江匪就越闹越凶,这样的实情将来打官司的时候。不但打的赢,而且要让顾肇迹很狼狈。
但这样一来,也算是跟顾肇迹撕破脸了。为了一个把总,跟一个侯爷撕破脸,这事情放在以前的熊明遇身上,绝对不可能发生,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这么做了,就因为无锡传来的那份公文。
这段时间受到南京书生哄闹的影响,整个江南的读书人都有些不稳。
但以无锡闹的最凶,最近无锡的生员更是将无锡县令驱逐出了无锡县。
取得秀才功名的生员,按照规定可以减免五钱税粮银子。但是不是每个书生家里都有田地,也不是每个书生都将自己的免税额度卖出去了。
有的书生既无田。也没有投充,这种情况朝廷也有规定。若无田需免,可直接在官府领取银子,这种银子称为“扣散米”。
现在已近年底,但是无锡县还有许多生员没有从县衙领取到扣散米,过年都成了问题。
这情况这几年很常见,朝廷缺钱严重,各个衙门也都缺钱严重,缺额非常大,迟滞书生的散米钱,也成了一种救急的行为。
但是在无锡书生中已经积攒了相当多的愤怒。
结果南京书生哄闹的事情传到无锡后,无锡书生也闹腾了起来,围攻县衙要求发米。
要求未遂之后,昨天生员终于怒不可遏打进了县衙,打碎了堂上的纱橱,知县庞昌胤惊吓之余逃走了。
无锡生员已经完全失控,县龙教谕官以自己管理一县学政的身份,正好管着书生,喝令闯入大堂的生员下跪认错,可是最后生员反而迫令教谕下了跪。
更有一些看热闹的百姓跟着起哄,将县令轿伞、执器等代表官员身份的东西都打碎了。
庞县令没有车马轿子只得步行到了无锡西门,坐船出城,极为狼狈。
无锡有一个习俗,因为往往只有辞官、调任或者致仕、死亡的县令离开无锡时候才走西门,所以有无锡县令出西门,不得复入的陈规。
当时庞县令急切之下根本就顾及不到这个陈规,只想着逃走,因此才慌不择路从西门跑了。
县令的逃跑让带头的生员们更是气势嚣张,写大字一封“逐出无锡知县一名庞昌胤,不许复入。”还用朱笔傍竖,粘于芦席上,作为牌子高擎,并将县衙吏役笞散。
庞昌胤出城后,城门即关闭。
庞县令后来悄悄入城,写下文书上报,结果第二日秀才又哄闹县堂。
庞昌胤哭诉于巡抚,巡抚将此事加急上报到了南京来,转到了熊明遇案头。
————————————
最近外篇写的比较多,外篇其实也是剧情,只是我的定义是,在主角之外又是同时发生的剧情,相当于平行剧情。之所以写这么多外篇,是想把具体的情况呈现出来,因为最近的事件确实比较复杂,如果不好好交代,很容易让人混乱。所以大家是可以将外篇当做剧情来看的,可以忽略那两个字就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节审讯
不怪熊明遇这时候力挺杨潮了。
因为无锡书生闹事的性质已变,从单纯的书生哄闹,变成了有刁民参加的暴乱。
按照无锡县令来报,书生和刁民手持木棍,进入县衙大肆打砸,打伤多位衙役,县衙已经被占,县令逃跑,衙役逃散,无锡县已经彻底失控了。
熊明遇不担心书生哄闹,却很担心刁民借故生事,甚至是恐惧民乱。
南京书生哄闹的规模显然远超无锡,无锡不过几十个生员而已,可南京现在聚集的书生成百上千,仅仅是有功名的生员就不下五百,真要闹起来,根本就制止不住了。
但是无锡的事情更是坚定了熊明遇不自己出面的决心,不是他怕镇压不下去,而是怕惹火烧身。
熊明遇不由记起万历十五年的一件事来,当时也是“南京兵部尚书的太仓人凌云翼因家居骄纵,殴打诸生,群情激愤,三吴士子进京伏阙诉冤,给事中、御史连章弹劾,朝廷下旨逮系鞫治,凌被削职夺衔,行凶者其义子遣戍,人心大快。”
凌云翼乃堂堂南京兵部尚书,因为义子在家乡打了一个生员,结果生员勾连同学、同年、师长等闹了起来,跑去京城告御状,京城中的言官借机弹劾打压凌云翼,最后的结果是凌云翼被贬为庶民,而他的义子则被流放。
有前科摆在面前,熊明遇是绝对不会出兵镇压的,这已经不是名声的问题,而是牵扯到身家性命的问题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解决书生哄闹,极有可能闹出民变。出兵弹压的话,最后肯定自己要负全责。
书生哄闹那属于礼部,属于提学的事情。如果民变,可就是他熊明遇的事情。如果书生哄闹跟民变结合在一起,可就完全无法收拾了,到时候熊明遇镇压了是死,不镇压也是死。
熊明遇不能等到那时候,所以得今早的解决这件事。
又不能用强硬手段解决此事,那就得请出杨朝来。
熊明遇不由后悔,自己或许早该力挺杨潮了,书生哄闹早点结束。就没有现在这么焦头烂额了。
只能希望无锡的事情不要影响到南京,如果南京的书生一个个也打砸衙门,就控制不住了。
熊明遇立刻就给杨潮写了一封信,很长、很诚恳的信,同时告诉杨潮不是自己不帮杨潮办事,而是顾肇迹极力打压杨潮,告诉杨潮自己今晚会再次夜宴顾肇迹,如果杨潮敢跟顾肇迹当堂对峙就来,熊明遇一定站在杨潮一边,如果不敢熊明遇也会帮他争取到底。最少也会保杨潮性命。
杨潮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心中不由一叹,这老狐狸终于着急了。
但是杨潮却有些疑惑。怎么突然间熊明遇积极起来了。
杨潮不知道皇帝斥责熊明遇,更不知道无锡发生了让这些当官的最恐惧的事情。
熊三送信来的时候,杨潮还躺在床上呢,已经两天了,头还时常晕眩,杨潮知道自己是失血过多,但是还好不危及生命,总比那两个伤了脖子的伤病强多了,那两个伤病已经清醒过来。比杨潮情况还惨,他们根本就没力气运动。
让杨潮感动的是。两个连站都站不起来的伤病,醒来后第一件事竟然是邀请好友背着他们来给杨潮磕头。谢杨潮救命之恩,当时伏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两人更是商量好一般,要认杨潮当干爹。
杨潮自然没敢认,开玩笑两个兵比杨潮年纪都大,杨潮今年不过十五岁,两个兵都是十七岁了。
“大人,那个熊三死活都不走,非得要见您!”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袁诺) 创世VIP完结:2015-06-15袁阳永远记得曾经有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力量能让人变得强大,一种叫...
-
烈明 (睿士) 起点VIP2015-12-11 两宋元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皇室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