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在朝会之前得到一个好消息,崇祯顿时轻松了不少,指着王承恩笑道:“你这个老货,偏在朕的面前也要卖上关子,好,且容你放肆一回。”
崇祯站起身,整整身上明黄色的龙袍,“天津和威海卫的事情一了,朕总算可以放下心思来处理国事了,能让朕没有后顾之忧的,除了你王承恩,还有谁啊!”
崇祯站在暖阁的门口,忽然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又是向天哈哈大笑几声,这才迈步走进乾清宫的大殿。
这一番话,倒是让王承恩愣在了当场,好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心中忍不住一酸,赶忙也跟了出来。
刚出来,就看到怀德站在大殿门口,不住的向自己使眼色。
王承恩走过来,忍不住训斥怀德两句,“做什么,不知道今天是朝会的大日子吗?有什么事情不能晚点说!”
怀德一脸苦笑,“干爹,儿子也是替人传话,要是能躲得开的,儿子岂敢在这个时候来打扰您老人家!”
王承恩一跺脚,这才跟着怀德走出大殿,径直下了台阶,又转到大殿的后边,还没开口,面前却忽然跳出一个娇俏的身影。
王承恩一愣,看清了那人的模样,连忙躬身施礼。“长公主安好,老奴王承恩有礼!”
朱媺娖连忙扶住王承恩将要下拜的身躯,“王公公说哪里话了,您可是父皇身前最得用的人,又是看着本宫和太子殿下一起长大的,本宫如何当得起这样的大礼!”
说起来,王承恩倒是与这位长公主殿下朱媺娖甚是投缘,朱媺娖虽是出身于深宫,但却生来一副豪迈的个性,对待崇祯身边的内官都是亲和有加,尤其是王承恩,更是打骨子里亲近,究其原因,便是王承恩与世无争的个性使然。
“殿下此来是……?”王承恩也不和朱媺娖过分客气,加之今天是朝会的大日子,崇祯皇帝身边不能没有人伺候,因此便直截了当的问朱媺娖此来何意。
“那个……!”朱媺娖倒是一下子拘谨起来,眼神游移不定,不住的瞥向远处的宫墙,王承恩顺着她的眼神看去,却见一个淡青色的身影一闪而逝。
“怎么是这丫头!”王承恩的心头一动,心思飞转之下,便已经明白了其中的蹊跷所在。
“本宫听说今日朝会,太子哥哥被父皇召见参与,本宫久居深宫,无缘得见此等盛事,这个,这个,也想进殿去开开眼界!”
王承恩的眉头立刻拧成一个疙瘩,“殿下,这朝会是何等样事,一旦被皇爷发现,奴才一介奴婢倒是无所谓,而您是要承担罪责的啊!”
“王公公!”朱媺娖一计不成,顿时使出了杀手锏,双手拽住王承恩的胳膊便不撒手,一副撒娇的模样。
王承恩哭笑不得,虽然明知道她最后会来这么一出,但这等招式实在是无可抵御。况且,看清楚了刚刚躲开那人的模样,王承恩立刻便猜到了朱媺娖此举的意义。
第九十章聋相发难
阴世纲和曹无伤刚刚来到京城,王承恩便已经得到了怀德的通报,曹无伤找到木语菱的事情,王承恩也是心中有数,这些天,更是晓得木语菱这丫头利用自己入宫讲学的父亲以及长公主朱媺娖来打探朝堂的消息,猜的没错的话,十有**是通过曹无伤传递给朱平安的。
王承恩不觉很是欣慰,当年的小儿女如今终于长大成人了,难能可贵的是虽远隔千里,心中却始终装着彼此,尽一切最大的努力来为对方分忧,这让王承恩感触良多,但一想到自己那位脾气执拗的老友木严梓,王承恩却是一阵气堵。
朱媺娖既然开了口,背后还有木语菱那丫头的助力,王承恩自然不会等闲视之,当下苦笑连连的点头同意,命怀德带着朱媺娖去换了一身小宦官的衣服,又千叮咛万嘱咐,这才将朱媺娖领入了乾清宫大殿。
大殿中文武官员已经齐备,山呼万岁之后,便开始议事。王承恩将朱媺娖安排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中,这才悄悄的回归本位。
内阁首辅刘宇亮外出督军,如今的文官首位便是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掌兵部事的杨嗣昌,一身大红的绯袍,顾盼左右,不怒自威。
今日的朝会气氛略有些压抑,杨嗣昌不免有些焦躁。得崇祯帝信任有加,更主要的则是杨嗣昌献上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方略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杨嗣昌推荐的熊文灿总督五省军务,连战连捷。将李自成的残部逼进商洛山中,只是由于地势复杂,如今还迟迟未能抓到李自成等一干匪首。而张献忠、罗汝才之流已经不得不向熊文灿投降归顺,这样一来,身处朝堂之上的杨嗣昌自然有了底气,一时风头无两。
居庙堂之高,自然要深谋远虑,好不容易稳住了平乱的局势,朝中的反对声音一下子减弱了很多,但杨嗣昌却不敢掉以轻心。文官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自仁宗朝时起,内阁是英雄地,也是英雄冢,多少名臣在此折戟沉沙。到了崇祯朝。内阁的更换更像是走马灯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必须要拿出更为显赫的政绩来。
于是乎。杨嗣昌决心走一步险棋。先集中一切资源平定流贼之乱,与关外满清秘密议和,然后养精蓄锐,争取一战而定辽东。如此一来,还有谁能撼动他杨嗣昌的“中兴名臣”的地位。
很幸运的是,他终于找到了两个最重要的盟友,崇祯皇帝和掌管御马监亲军、监督天下兵马的高启潜。有了这两个人的支持,杨嗣昌感觉自己完全能做成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是最近,在京师的市井之间,却忽然出现了一些诡异的消息。高启潜和辽东巡抚方一藻派出的使者周元忠的消息忽然传遍了大街小巷,一时间众说纷纭,言官御史和士子文人更是蠢蠢欲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这令杨嗣昌不禁忧惧万分。议和一事,崇祯早已应允,但到了实际表态的时候,却怎么也不肯吐口。这样一来,便将杨嗣昌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半年前开始的和议,直到如今也没商量出一个给关外满清的回复,满清则是干脆直接的兴兵入寇,两路大军横扫北直隶河北之地,这些天,杨嗣昌多次秘密进宫面圣,希望崇祯“圣鉴允行”,早下决断,颁布旨意,哪怕是密旨也可,尽快与满清达成协议,好腾出手来全力剿灭流寇残余。袁崇焕前车之鉴,杨嗣昌可不想落得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
可崇祯皇帝依然是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朝会,崇祯皇帝打算再试探一下百官的意思,然后再下决断。杨嗣昌眯着眼睛思忖了好一会,这才打定了主意。北直隶之地如今力主死战的只有卢象昇的宣大军团,崇祯之所以犹豫不决,便是寄希望于卢象昇能顺利击退清军,好摆脱不得不和满清议和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崇祯还在等卢象昇的消息。
这就说明,杨嗣昌如果要说服崇祯坚持和议,就必须先解决掉卢象昇这个不稳定因素。想明白了这一点,杨嗣昌顿时有了主意。
等到崇祯剪短的开场白一讲完,杨嗣昌便赶忙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话要说!”
朝堂之上静悄悄的一片,谁都知道杨嗣昌目前虽尚未正式入阁,但却担着首辅的权位,他既然站出来,谁也不会说什么。
“宣大总督卢象昇率兵与入寇鞑虏决战,于庆都三战三败,之后屯兵于真定,臣朝会前刚刚收到鸡泽驻军送来的急报,卢象昇竟然擅自率军向广平、顺德一带后撤。臣以为卢象昇这是畏敌如虎,意欲拥兵自保,臣请朝廷降旨,撤换卢象昇至京师有司衙门治罪,并以干员替之!”
一语既出,满堂哗然,就连崇祯皇帝也是一愣。“居然有这等事情?可属实?”
“千真万确!料想战报在今日之内也必将到达京师,呈览御前!”
“卢象昇大胆!”一身冕服的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卢象昇出京之时,曾在御前指天发誓将万死以报朝廷,却想不到,如今坐拥数万大军竟然不战而走,崇祯皇帝如何能够接受!
“骆养性何在?”
骆养性一个激灵,慌忙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臣在!”
“命锦衣卫速速……!”
崇祯皇帝正欲命骆养性即刻派出缇骑前往河北捉拿卢象昇入京问罪。文官队列中却忽然传出一个声音,“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殿中文武众人都是一愣,谁也没想到居然有人敢在崇祯盛怒的时候出言打断,因此都好奇的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探寻。
人群中,慢慢走出一位同样是绯袍的文官来,约莫五十多岁的年纪,一把长须已然是白多黑少,身躯胖大,步伐移动的不疾不徐。
看清了出声的为何人,崇祯、杨嗣昌,包括众文武都是一愣。
绯袍老者便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御阶前,在杨嗣昌的身边站定,气定神闲的躬身施礼。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看看崇祯,发现崇祯并没有因为此人的出现而变得愈发震怒,相反,反倒是刻意压下了怒火,向着自己点点头。
王承恩马上撩起袍子,小跑着下了御阶来到那绯袍老者的面前,凑近他的耳边,大声喊道:“贺阁老,您老可好,皇上问您有何本章要奏,尽管奏来便是!”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悍刀行 (君子无醉) 起点VIP2015-11-17 两宋元明 为了营救美女科学家,梁鸿在微观虫洞的作用下,意外魂穿了。 这里不是现实意义...
-
特战狙击手 (炫龙) 逐浪VIP2015-10-29 历史军事曾经 他是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 他重生在倭寇侵华的那天从此 日本怕了 美国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