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形成共识的众文武纷纷附和,早就想北上冀州安抚公孙瓒、然后悄然西行了却另一大心愿的刘存从善如流,当即决定明日一早便即动身。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求全赞支持!
第二一三章北上(下)
会议结束已是午时,众文武纷纷离去落实各项对策,刘存把赵溶、陆九和负责冀州战区的大将太史慈留了下来,商议幽州之行的各项事宜。
刘存与三名心腹将所有问题考虑清楚并责成赵溶做出应变预案后,终于向陆九问起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你觉得赵子龙守孝期满之后,会不会再次回到公孙伯圭将军麾下?”
陆九自信地回答:“不会,得知赵雄兄弟病逝的噩耗,属下立即赶赴常山祭奠,以主公之名送上诸多礼物和吊唁物品,子龙贤弟知道属下数年来与其兄长相交甚好,多次通过其兄长为主公招揽他,所以对属下非常客气……”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子龙贤弟自幼失去双亲,是兄长和嫂嫂将他一手养大,所以子龙贤弟视兄长为父,决定守孝三年,属下见状不敢再劝了。”
“龟缩在卢奴城里的刘玄德是否与子龙有过会面?”刘存问道。
陆九明确回答:“刘玄德一直在咱们监视之下,一年来除了六次前往蓟县和右北平两头渔利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秘密招兵买马,发动卢奴城和周边民众开荒引水,种粮养马,忙得是不亦乐乎……”
“而且,到目前为止,似乎他还不知道子龙兄长病逝的消息,属下为赵雄兄弟守墓七天,不但没有遇到刘玄德或者公孙伯圭将军的使节,反而在回来的路上得到卢奴密报,刘玄德接到公孙伯圭的调令后。不得不亲率三千人马北上助战。留下他的二弟关云长镇守卢奴城。说不定主公此次北上能够见到他。”
刘存大为放心:“这事办得好!此次北上与公孙将军签订盟约之后,我会悄悄前往常山见一见子龙,整个行程由你全权安排!”
接过重任的陆九心中激动不已,二话不说敬礼离去。
赵溶有些疑惑地问道:“主公,这常山赵子龙真的值得你这么器重吗?”
刘存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这么重视他,只是爱惜他的人才和武艺,可经过陆九两年多的秘密调查。我终于看到了赵子龙最令人动容的品质和才华!”
“赵子龙不但武技超绝,而且一身正气,悲悯万民,更加重要的是,他在骑兵训练和战术运用方面拥有杰出能力……他从十八岁起开始追随公孙将军,至今已有六年之久,勤勤恳恳每战必与,可至今连个别部司马都没混上,可见公孙将军没有识人之名啊!”
“在这六年时间里,公孙将军打过不少败仗。可赵子龙哪怕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也能将自己麾下人马带回来。他不止一次担任断后重任,每次都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这样的人才,难道不值得我器重?”
“说句自私点儿的话,招揽赵子龙不但能向天下人展示咱们唯才是举海纳百川的气魄,还能更多地收编幽、冀二州的残兵败将,稍加训练换上我军的精良装备,就是一支令各路诸侯胆寒的铁骑雄师,我军如今最缺的是什么?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骑兵啊!”
######
五天后,渤海郡治所南皮。
城北青州军大营外,骏马如云,笑声朗朗。
连日来获得主公大力赞扬的青州军副帅太史慈、大将傅闿和张郃等人乐哈哈簇拥在刘存身后,即将卸任另有重用的太守许慈紧紧拉着刘存的手,指着南风吹拂下一望无际如同层层浪涌的麦子,兴奋不已。
“主公请看这喜人景象,再有一个半月,我渤海郡五百万亩麦子和一百六十万亩蜀黍(高粱)就能获得丰收,预计比去年增产七十万石以上,总产量将会再次超过南面欣欣向荣的青州粮仓平原郡,哈哈!主公,咱们青州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刘存脸上满是笑容:“渤海有今日之胜景,兄长和渤海各级官员居功至伟啊!看来不予以重奖不行了。”
周围的数十文武哈哈大笑,许慈颇为感慨地说出心里话:“要论功劳,首推主公和首任太守孝仁兄(苍慈),没有孝仁兄精励图治打下的基础,渤海不会有今日之兴盛!”
“若非主公提前将所有土地分给渤海全境四十万军民,并发布两年免税的德政,鼓励全民垦荒,大力发展养殖,渤海的田亩数量就不会在短短两年内成倍增加,更不会有今日的安定繁荣。”
众人一片附和,纷纷赞扬主公的高瞻远瞩和心怀万民的高尚品德,刘存脸带微笑,心里却感触颇多,随着权威日增,麾下文武对自己的敬畏也就越深,歌功颂德之声也随之越来越多了。
回到军营邀请所有文武官员用完晚餐,夜幕已徐徐降临,文官们知道主公刘存军务繁忙,此次忽然北上极不寻常,于是在许慈的带领下告别离去。
数年来兢兢业业镇守渤海的大将傅闿与刘存商议片刻,悄悄命人点燃十余支巨大蜡烛,将宽阔的正堂照得通亮,位于大营中央的将府四周已经被翟趋率领的五百铁卫悄然接管。
半刻之后,精心装裱的巨幅地图被数名年轻参军高高悬挂起来,堂中十余名将校连忙放下茶杯,簇拥主公刘存来到清晰标注冀、幽二州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各方兵力分布的军事地图前。
刘存接过五尺长的指挥棒,环视一圈,朗声说道:
“根据冀州传来的最新情报,袁绍于昨日任命麾下大将淳于琼为先锋,任命大将张南为平寇将军,任命谋士郭图为军师中郎将,分别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和三万步卒,兵分两路北上巨鹿和安平。”
“参军署与冀州战区参军处根据系列情报判断,五日前悄然发布战争动员令并大肆征召民夫的袁绍,已经下定决心北伐幽州,淳于琼和张南率领的四万五千步骑军只是其前锋,云集邺城和广平一线的近十万袁军很快就会陆续北上。”
“所以,不管战火纷飞的幽州最后谁胜谁负,觊觎幽州数年之久志在必得的袁绍都要把它拿回来,我想最迟三天,开战以来顺风顺水的公孙伯圭将军定会派遣特使赶来求援,这也是我为何特意在此停留两天的原因。”
众将校会意地笑起来,刘存抵达南皮已经两天时间,每天都和文武官员一起视察农业和三大军屯农庄,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
第二一四章双雄会
待大家消化这个最新消息后,刘存举起指挥棒,指向河间与安平一线:“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距离北面被公孙将军数万军队团团围困的范阳城只有两百余里,一直以来只有不到五千的袁军驻守。”
“此次袁绍十万精锐大举北上,必将以河间或者安平为北上征伐的中军大营,此地同样也会成为袁军重要的粮草和军械物资的补给基地。”
“子义、儁义、孝和,从今天起你们必须集中力量,拿出相应的作战计划,如果兵力不足,可以从青州抽调两个正在集训的预备师过来,我只有一个要求:不动则已,一动就必须把敌人彻底打垮!”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进攻邺城的中路军减轻压力,至于河内方向的战事如何,你们不用费心,交给管亥和徐盛他们就行了。”
“明白!”
太史慈三人欣喜不已。
随着袁绍大军的移动,冀州之战的主战场终于摆到了他们面前,只要击溃袁绍北上的十万军队,他们的名字和青州军的威名必将震动天下。哪怕最后没有公孙瓒数万大军的协助,太史慈等人也有信心打败缺少训练、军纪松弛的十万袁军。
负责冀州之战计划制定的军师赵溶突然想起刘存的安危,赶紧劝谏:“主公,如今袁军已大举北上,幽冀边界很快就成为各方斥候的奔驰之地,西去常山之路也会变得危机四伏,恳请主公以大局为重。切勿亲身涉险。”
刘存笑着摆了摆手:“没什么大事。我不会沿着幽冀边界西行的。下去就会一直北上进入幽州腹地,径直前往公孙将军的大本营蓟县与其相会,签订盟约之后才从西面的太行山东麓南下常山……”
“根据情报,这条路目前已经在公孙将军的控制之下,袁绍一时半会儿根本顾不上常山方向,总体来说还是安全的,何况我身边还有熟悉地形的耿武将军和闵纯将军,还有翟趋的亲卫营五百铁卫。”
原冀州牧韩馥死后投奔刘存的耿武和闵纯立刻挺起胸膛。满怀信心地告诉大家不用担忧,他们将以自己的性命维护主公的安全。
######
次日凌晨,公孙瓒派出的特使公孙沛匆匆抵达,一个时辰不到,刘存一行和五百铁卫已经整装完毕,与匆匆用过早饭不愿再停留半分的公孙沛一行迅速北上。
宾主双方千余人都骑着战马,进入幽州边境的泉城之后略作休息并增加战马,便马不停蹄直奔蓟县。
第三日午时,一股尘烟从南方遥远的草地尽头升腾而起,依稀可见的红色战旗。逐渐清晰,距离越来越近。上午时分便伫立在蓟县南门外草亭前方苦苦等候的公孙瓒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身后整齐排列的三千白马义从开始欢呼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医圣记 (董南乡) 起点VIP2015-08-26 架空历史 中医名家穿越古代,成了落魄门第的少爷,是个读书人。 兄长读书掏空了家底,为了生...
-
我的明朝生涯 (千斤顶) 起点VIP2015-07-08 两宋元明 已经穿越到了明末的岳阳无意中打开了一扇大门,发现自己竟然又回到了那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