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和万安这十来年后必然倒台的阁老攀交情?方应物心里腹诽几句,然后道:“朝中大人物之间的事情,绝非吾辈可以揣度。
而商相公是很善解人意的宽厚长者,他不肯见大宗师,也没有当众赞扬大宗师,正是为了避免出现什么为难事情。”
李提学下意识的点点头,这话不错。大佬暗战,他们这些马前卒是应该小心为是。如果商辂说自己的好话,传到了万首辅耳朵里,谁知道会怎么想?
方应物话头一转,“其实在下不这么看,也一直劝商相公道,这些顾忌是没必要的。既然大宗师正直有力,就该赞扬,难不成因为门户之见,这世道就当不得好官么?”
方应物三言两语,说的李提学越发纠结,名利之间确实难以抉择!
忽然听到方应物话头一转,语气肯定的说:“至于些许顾虑,是没必要的,大宗师自己向万首辅说明了就是!”
李士实下意识问道:“如何说明?”
这句问话,有点暴露心思的意思,就差明说“我也很想找两全其美”的法子。
方应物笑了笑,“这就是商相公委托在下和大宗师谈谈的原因了,在下觉得,不能让大宗师为难。”
李提学很想请教,但抹不下面子说向方应物请教,考虑半晌才开口道:“不知商相公何以教我?”
方应物没在意提学官拿商相公当门面,这不重要。发言道:“同一件事情,事实如何也许不重要,如何解读才是最关键的,便如经书必看朱子注释一般。
大宗师在淳安从严治学,很是有些地方父老不满,若商相公却出言支持并加以赞赏,大宗师可以就此写信给万首辅加以注释,自然能打消万首辅的疑虑。”
经过方应物拿名利诱惑,两人交谈一步一步到了这个深度,李提学也放下了架子,不再把方应物当小小童生看待,直接问道:“究竟如何解释?”
方应物侃侃而谈道:“大宗师可以告诉万首辅,你是故意通过此事测试商相公反应,现在得到了结果,便来上报——商相公能赞扬大宗师,说明了以下几点:其一,商相公心态上还将自己当成宰相,否则应该尽量避免对政务多加议论褒贬,这才是致仕宰相的心态。
其二,商相公还很在意自己的官声,否则从地方士绅私利角度出发,应当反对大宗师这些影响到士绅利益的举动。
可商相公仍然一力支持大宗师,这说明商相公仍然将自己当做讲究大义的官员看待。没有抱着交好家乡士绅,一味维护本地利益的心态。
总而言之,大宗师可以向万首辅表示:经你探查,商相公仍然存有起复之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提学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悟到了许多。自己做了十来年官,没想到却被一个小童生点拨了。
万首辅最关心的就是商相公到底什么心思,只要自己声称打探了出来,并给以貌似合理的解释,万首辅哪里还会有心思去猜疑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相反还会更看重自己!
只要能把万首辅那边糊弄过去,一切就好说!
而且还可以养“寇”自重,只要上报商相公这边有起复的可能xing,万首辅就会更加倚重自己来打探第一手消息。自己便可以趁机增加在首辅心目中的分量,为更上一层楼做准备。
大不了过一两年,再上报一次“商相公虽然有起复心思,但在首辅老大人严防死守之下,已经死心了”,那样最后皆大欢喜。
这就是名利双收!
那么现在的关键是,商相公会公开称赞自己,创造出让自己闪转腾挪的机会么?虽然李大宗师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确实做得还不错。
方应物再次强调道:“在下是受商相公委托而来!”
李提学闻言也下了决心,拍案道:“本官在此任三年,绝不负商相公所望!”
三年还包括以后的乡试么?方应物行礼道:“在下为自己也谢过大宗师!”
达成一致意见,方应物没有久留,又悄悄的从县学角门溜了出去,回到家中专心准备起两ri后的道试。
同时给商相公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如何做“官场题目”的经过都说的明明白白。商相公回信没有点评,只写了一行字:“道试之后,往倦居书院一行”。
第六十八章道试上的惊喜
转眼之间,二月底的道试ri期到了。按照惯例方应物提前一天去了县城,住进项成贤宅中。从这点看,大宗师按临淳安,当地童生还是沾了光的,不用奔波府城参考了。
面对小三关中的最后一关,也是彻底从二等公民兑变为一等公民的一关,方童生还是比较气定神闲的。该做的都做了,目前只有等着结果罢。
次ri凌晨,方应物便提着考篮,到了县学大门外等候点名。道试检查比县试、府试都要严格的多,从某种意义上,道试才是科举之路的正式开端,县试府试都只能算资格预考而已。
脱鞋子、拆发髻等检查手段也在道试隆重登场了,摧残着即将跨入士子阶层的考生的情绪。
随着人流,方应物过了门口,慢慢进入考场。去年县试也是在这里考的,这次布局和县试差不太多,桌案整整齐齐的露天排列在甬道两侧。
方应物按照领取的试卷考号,找到了座位,便开始闭目养神。不知过了多久,几通鼓响,成化十四年淳安、遂安两县集中道试开始了。
方应物睁开眼睛,看到有两个小吏举着考题牌子,一边高喊题目一边在甬道上来回走动。
道试和县试、府试同样是两道题,但有所不同,一道是四书题,另一道却是五经题,不像县试府试都是两道四书题。
耳朵不好的可以看牌子,眼神不好的可以听叫喊。方应物距离甬道比较近,足以看得清牌子上的题目,先看见了四书题,分明是《se难有事》。
这个题目,叫方应物心情很是波动了一下。前几天他刚从倦居书院出来回到家中,正处于疯疯癫癫状态(兰姐儿语),曾经写过一篇《se难有事》。
今天遇到了熟悉题目,当然是好事情,仿佛有一种押题押中的快感,这可是好运气好兆头!只要将前天那篇原文抄上即可,而且搞文章的都知道,疯疯癫癫状态下写出的东西往往是水准最高的。
但方应物随即就高兴不起来了,反而有点痛心疾首,这种类似于押题押中的绝好运气,还不如出现在今后的乡试以上大考试中!在这种已经打通关节的道试里碰到熟题,简直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唏嘘感叹完毕后,方应物又去看五经题,随即发现五经题只有两道。
第一道是《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一章》,出自于《chun秋》;第二道是《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出自于《礼记》。
忽然整个考场哗然,因为这五经题很不正常!前文介绍过,四书是士子必修课,五经是选修课,五经之中只要选一经专攻即可,比如方应物就是治《chun秋》。
当然,《chun秋》和《礼记》是最难的两经,如今很少有人选择这两经攻读。
而到了考五经的考试中,必须每一经都要出题,也就是说道试必须要出五道题,而考生只需选择自己本经的题目作答即可。
但现在这次道试,五经题只出了chun秋题和礼记题两道!也就是说,没有其他三经的题目,怎能不让考生哗然!大部分人都不治《chun秋》和《礼记》,怎么答题?
随即很快又有小吏举着牌子,牌子上提学官告示给出了解释——“近年士气浮躁,贪图简便者甚众,士子多不习《chun秋》、《礼记》,长此以往,唯恐经业失传矣!
故责令诸生习《chun秋》、《礼记》,今次考试,以四书题取士,以五经题定等次。
能默写《chun秋》、《礼节》题目所在章节并行文者,即准补禀膳生员;能行文者,准与补增广生员;能写策论者,准与补附学生员。”
看到这次以四书题取士,而五经题只是定等次的参考,众考生才渐渐平息下来,没有发生大闹考场的祸事。
乡试以下考试的随意xing很大,几乎就看主考官个人兴趣和意愿,由此可见一般。
李士实大宗师这次就是不走寻常路,用避免经义失传为借口,以《chun秋》、《礼记》定等次,能同时默写章节和编出八股文的当禀膳生员,能编出八股文的当增广生员,能写策论的当附学生员。
这对于方应物而言是天大好事——他恰恰是治《chun秋》的!
穿越之前那个方应物前身,别的不行,死记硬背功夫好还可以,一本《chun秋》硬是让他背下了,所以现如今方应物默写《chun秋》是没问题的。只要再编一篇八股文,那么进入县学后直接可以充当禀膳生员了!
却说县学生员分三等,第一等级是禀膳生员,领取国家禀粮;第二等级是增广生员,地位低一点;第三等级是附学生员,地位更低。
刚考中秀才进学的,只能充当附学生员,然后在岁考等考试中成绩出se,才有可能升为禀膳或者增广生员。
现在大宗师别出心裁搞了这么一出,方应物倒是非常意外和惊喜,心里爽的像六月天吃了冰镇西瓜。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主宰江山 (终南左柳) 创世VIP2015-04-16公元1200年,乱世将至,群雄纷争,是时,蒙古起于北漠,女真霸有中原,赵宋偏安一隅,党项割据西北,更有...
-
神级大人物 (巨火) 起点VIP2015-02-13 架空历史 帝国殇,共和立,列强环伺,军阀割据,乱世将起。 这是一本讲述纨绔恶少如何一步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