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已故前妻,又想起曾将儿子独自丢在淳安几年,方清之不知不觉感到几丝歉意。便严肃不起来了,摆摆手道:“由你自便。”
方应物也给了父亲台阶下,“正遇上明年京城大比,儿子我也需要静心读书。购置院落并不是贪图享受。”
这就像二十一世纪里,无数小朋友说为了学习买电脑、家长仍然轻信一个道理方清之点点头赞许道,“读书人不可忘本,合该如此。”
谈了这半天话。父子之间的生疏感渐渐消失了,室内顿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立在旁边的王管事心中依旧不得安宁。他知道自己的“断腿”危机并未结束,方应物仍然没有吐出半句宽恕之语,所以他仍继续绞尽脑汁的考虑自己怎么脱身。
正当这时,忽有前面门子到了屋门外,禀报道:“有刑部主事林大人前来拜访。”
王管事立刻倒退着却如飞一般的迈出门槛,边退边道:“小的去前面安排上茶侍候!”只要能逃出这间屋子,方应物就不大可能穷追猛打要打断他的腿了。
对王管事的小算盘,方应物不以为意,转头问父亲:“这林主事是何人也?”
方清之一面整理衣冠,一面答道:“林大人与我乃是同年,比我小一二岁,算得上志气相投,素来交厚。”
和你老人家志气相投方应物暗中撇撇嘴,行过礼作别道:“父亲去见客,我且退下回房了。”
方清之本想叫儿子一起去见客。一来这是一种锻炼子侄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为子侄辈拓展人脉,朝中大臣都是这样;
二来自己这个儿子称得上出色,十八岁中举足以夸耀人前,当父亲的多多少少有点显摆心理,让别人看看“吾家千里驹”。
但方清之见到方应物自己主动退下,心里便也就无所谓了,不想去就不去罢,低调谦逊不是坏事。
不过方应物才走出屋门,忽然想起什么,扭头问道:“这个林主事莫非是刑部的?名讳是林俊?”
方清之很惊讶,这位与自己同年进士的林主事确实叫林俊,也确实是刑部主事。可是林俊在朝廷中并不算特别知名,也不是地位清要显赫的人物,自家这儿子是从哪里熟知的?
方应物当即以最快的身法倒退两步,刷新了刚才王管事的瞬间倒退速度,眨眼间便重新端端正正的站在父亲身边,垂手道:“儿子愿侍候父亲去见客。”
方清之顿时无语,他终于发现,他始终看不透自家儿子的心。这样一个比朝中宰辅还难以捉摸的人物,真的是诚恳坦率忠实正直的他方清之生出来的?
却说这林俊,确实在历史上不算太知名,但也有点扬名的闪光时刻,所以方应物突然记了起来。其实应该说,方应物并不熟悉林俊,他只知道林俊的一件事,但只有这一件事也足够了。
前面介绍过,宫中太监的第一把金交椅不是别人,正是权柄赫赫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公公。
在另一个时空的成化末年,大约是三四年后,怀恩公公曾经被赶到凤阳守陵,对太监而言这就相当于被贬谪发配了。而为人刚直、威望一时无二的怀恩公公之所以被发配,导火索就是这位林俊林大人。
当时林大人上疏死谏,言辞似乎比成化十四年的方清之还犀利激烈,也被天子关进了天牢。那时天子真的暴怒了,要杀掉林俊泄愤,林大人的处境比当年的方清之还危险。
而怀恩公公却力劝天子释放林俊,结果惹得天子暴跳如雷,一边大骂怀恩吃里扒外一边顺手抄起砚台狠砸怀恩。最后林俊被活着放出来,但却贬到外地去了,为林俊说话的怀恩也离开了京师。
这件事是成化朝末期著名的大事件之一,自从这件事后,成化朝的政治环境便彻底的一发不可收拾了。所幸没过几年,成化天子便驾崩了,大明朝廷获得了推倒重来的机会。
那件事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方应物记不大清楚了,但他很清楚林俊扮演的角色,隐约还记得林俊是刑部官员。
刚才听了父亲的介绍后,方应物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稍微想了想就有点对上号了。
这个林俊,八成就是历史上那位挑逗得天子想杀人的林俊;八成就是在嘲讽天子这项成就上,比父亲还能拉仇恨的林俊。
难怪父亲说“志气相投”,从史料中的表现看,这哥们像是个成化十四年父亲的加强版,只可惜他没有自己这样的儿子!
当然若仅仅如此,方应物也不至于突然变卦,非要跟着父亲去见客。主要原因还在于,方应物记起林大人的品性后,产生了某些不良直觉和预感。
如果是一般交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也无所谓。但今晚林大人是在饭后时间突然来访,而且明显是没有事先约定好的,这就说明了必定是林大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不是方应物爱操心。林大人是这样的人,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凑在一起会有什么特别点的事情?
要知道,成化天子大小毛病无数,但有一点好,不爱杀人。林俊林大人却能将天子刺激到想杀他,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可想而知。
方应物操心之外,还有点担心,自己这个父亲委实令人不省心呐。
若是没了自己,他老人家能混成什么样?别说提前两年当编修,只怕早就回老家守着茅屋啃野菜了罢?
第二百六十三章任重道远(上)
方应物跟随在父亲后面,去了前面厅上见客。【那林俊年岁果然和父亲差不多,都是三十挂零,相貌是中人之姿但也带着几分文雅。
而林俊与方清之互相见礼,然后便注意到亦步亦趋跟随在方清之后面的少年人,很是好奇的看了几眼。
这林主事与方清之是同年同龄,脾性又相投,而且大家混的都不错,关系自然十分亲密,所以他来方家次数也不算少,但从来没见过眼前这位少年。
当然,林俊也明白,能陪着方清之出来见客的,那至少也是亲戚之流。先开口问道:“这位少年郎是”
方清之略带得意的答道:“此乃小犬也,刚从老家过来,候考明年春闱大比。”
林俊有点意外,他确实知道方清之有个儿子,也耳闻过方应物的事迹,十八岁的举人实在令人眼热。
但刚才他真没往方应物这方面想。因为在他眼里,方应物站在方清之身后,感觉像是兄弟两人更多一点..
父亲方清之太年轻,今年也不过三十三岁;儿子方应物经过风风雨雨,气质上又偏成熟。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也难怪林大人心里误会了,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方应物也上前行礼道:“见过林前辈。”
宾主落座,方应物自然只能站在父亲旁边端茶倒水,而方清之则是克制住炫耀儿子的心里,主动问道:“林贤弟今夜突然造访,有何贵干?”
林俊答道:“如今国事日非,正是吾辈奋起之时。今天在衙门里听说了一些事情,特来与方兄共商。”
方清之疑问:“都有什么事情?”
方应物听到这里暗暗叹口气。不知道是自己要求太高、标准太严还是什么缘故,总觉得自己父亲果然还差得远。
正所谓见微而知著,父亲方清之位列翰林清要,是内阁的候补衙门,号称中枢机要、天子近臣,和外朝各衙门的品流绝对不同的。
所以论起消息灵通,父亲应该比六部当普通主事的林俊更胜一筹才是,但从刚才这表现看,显然是林俊听说了些消息但父亲还迟钝不知。这就能说明很多状况了。一个内廷翰林居然还不如外朝主事消息灵通
方应物再次摇摇头,也许是自己多心了罢,并非人人都是政治人才,跟没有再像自己一样占有未卜先知便宜的人,大多数人还都是中庸的。何必对父亲期望太高,难道自己潜意识里有望父成龙当官二代的念头么?
按下方应物的杂念不表,只听得林大人说:“听说圣上有几件不妥当的事情,皇太后长弟周寿现为庆云伯,要进位为庆云侯,同时太后次弟将进位长宁伯,这只怕有违礼制。孝庄睿皇后家里又当如何?”
方应物顿时庆幸自己穿越前是专业人士,不然这段话听下来必然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根本不懂林大人说什么,皇太后是哪个?孝庄睿皇后又是哪个?更别提进一步思考了。
这段话里的皇太后。指的是当今天子的生母周太后(还活着),也是先帝英宗朝的周贵妃,母凭子贵,如今也有太后尊号。
按说英宗朝的皇后是德高望重的钱皇后(十年前薨了)。只有钱皇后可以在先帝驾崩后称太后,而天子生母周贵妃没资格称太后。
可是周贵妃心气大。很有一点也不肯吃亏的小农精神(本来就是农家出身),自己辛辛苦苦生了儿子当了皇帝,为什么反而要位居姓钱的女人之下?
为了这些礼法问题,周老太太很是与朝臣搏斗若干回合,你来我往的,朝臣被周老太太死缠烂打的没办法,最终还是让周老太弄到了皇太后的称号,满足了虚幻的愿望。
但周贵妃也只是变成了皇太后,而钱皇后的尊号则是慈懿皇太后,还是压了周老太太一头。所以百官称呼周太后是皇太后,前面不用加任何字眼的。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主宰江山 (终南左柳) 创世VIP2015-04-16公元1200年,乱世将至,群雄纷争,是时,蒙古起于北漠,女真霸有中原,赵宋偏安一隅,党项割据西北,更有...
-
神级大人物 (巨火) 起点VIP2015-02-13 架空历史 帝国殇,共和立,列强环伺,军阀割据,乱世将起。 这是一本讲述纨绔恶少如何一步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