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官 (随轻风去)



方应物不想耽误时间,单刀直入的说:“看在同乡亲邻的份上,今次之事我可以帮你解决掉。但事情了结后,我要有借用你们王家的地方,你们也要相助一二。”

王魁听到这句,又联想起那张需要兑现的一千盐引票据,不由得心中一动,猜到了几分方应物的意思。

莫非这方应物自恃身份,不想亲自打理这些俗务,所以要找人来合作?那么他频频对王德忍耐,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王德还是信不过方应物,心里疑神疑鬼,嘴上不咸不淡,“方公子言重了,我们王家帮不上你什么。”

方应物已经极度不耐烦了,在他眼里王大户就是不知好歹。他声音抬高了几度,仿佛是训斥的说:“同乡之间,谁不是互相帮衬?偏生也只有你像防贼一样防着!

看在父亲与你曾为幼年社学同窗的面子上,我再叫你一声世叔!但从今以后,你退居后院颐养天年去罢,或者回老家去也可,别再不知所谓了!”

方应物怒气冲冲的说完,又觉得自己的话怪怪的,又十分霸道,还真像是强行霸占别人家产似的。

他又连忙补充了几句,“你的产业自然是在瑜姐儿名下,至于事务cao持也自然有王魁经手。东家和掌柜都是你们姓王的,你也无须担心什么!”

见父亲还把方应物向外推,王小娘子也快急了眼,又对王德道:“父亲,你也忒糊涂了,怎能如此说话,好心全当驴肝肺么?”

感觉遭到了女儿连同外人的围攻,自己堂堂一个家主成了孤家寡人,王德有点恼羞成怒,不由得看向族弟王魁,但王魁却转头看向外面,仿佛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

没人出来帮腔,王德气咻咻的没奈何。过了半晌,只得对方应物道:“若今次之事真与你无关,我王家当然不会不明事理。”

“但愿你真能明白!”方应物嘲讽一句才道:“我明ri便去拜访镇守太监,事情平定后,你要出面消除流言,别让无知之辈还以为我欺男霸女,把你们王家怎么样了似的。”

听到“欺男霸女”几个字,王小娘子没来由的脸se一红,心口很是跳了跳。忍不住想象了一下,若是秋哥儿真上门抢人,她将会顺从呢还是反抗呢?

随后方应物便离开王家,王魁一直将方应物送到了大门外。想起方应物所暗示的合作,王魁一时技痒,忍不住提出自己的见解:“其实你不必为盐引变现而发愁,也不必在食盐售卖上投入太多jing力,那不划算。而且赚的都是辛苦钱,从各府县回收盐款是个琐碎活计。”

方应物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向来是从善如流,当下问道:“那你说如何?”

“只需找本省有实力的商家,一口价将全部盐引转手给他就行了,无论是用卖的形式还是租的形式,让他去盐场支盐并分销散盐。

然后可以把现银拿去购买丝织物,再运到西北,委托那个三原王家出手,如此才能得到最大获利。”

“这很能赚钱?”方应物又问道。

王魁分析道:“东南盛产丝织物,在江浙售价一两的丝绸,运到西北起码能卖十两,除去成本这至少是几倍的利润,如何不能赚钱?

而且,若你还能继续从西北换回盐引票据带回浙江,那又是一次赚钱的循环。如此就是一条源源不断的生财之路”

方应物脑中想象了一下,这确实是一条很宏大的商路,用盐引票据作为媒介,通东南与西北两地,囊括粮食、丝绸、食盐等大项,其中利润之丰厚不言而喻。

按照最理想的算法,当今在西北七斗粮食可以换一引盐票,假设到东南可以按二两价格卖出,然后购买两匹丝绸,再运到西北就可以卖二十两。然后再换成粮食大概就是十石左右。

一个循环,七斗变成了十石!扣掉各种耗费,那也是暴利了!

但这也很依赖于西北东南两处的综合实力,一般商人是做不成的。即使有这个财力,如果没有过硬关系也打不通这些环节,尤其是西北边镇那里。

不过如今的他好像可以试试看,即便不能长久,但只要能做几年也是可以赚到很多银子了。

想来想去,想得多了,于是方大秀才今夜失眠了。到了次ri,方应物ri上三竿时才起床。

按着计划,今天要去拜访镇守太监。方应物很是发了会子呆,感觉清醒了几分,这才用过饭,然后洗漱出门。

镇守浙江太监李公公的府邸也在西城,位于布政使司衙门北边不到两里的地方。五开间的大门极其壮观,比布政使司衙门的门脸还要豪阔。但门前很是幽静,几个门子百无聊赖的坐在条凳上闲扯。

若非为了王家的事情,方应物也不会踏足这里,那有损自己清白,但这次为了乡亲也就情有可原了。

方应物迈上台阶,抽出自己昨天临时写的帖子,递给最靠前的年轻门子,“李太监在府上否?淳安方应物前来拜访!”

那年轻门子接过帖子,但没有动弹,也没有说什么,只也斜着眼打量。其中意味不言而喻——没有门包,谁会为你跑腿送信?

一省之镇守太监,在太监体系里相当于文官里的巡抚,而且也确实是与巡抚分庭抗礼的。在地方的地位如此崇高,所以镇守太监府这座大门的门包绝对不便宜。

不过方应物哪有这个闲钱去喂饱门子,摆出读书人脾气,呵斥道:“你识字不识字?自己看看帖子,再问问你家主人收不收门包!”

年轻门子装模作样的拿起帖子在眼底下看了看,又抬头嗤声道:“在浙江地面上,还有能大得过我们李公的?”

方应物无语,这门子看帖子是倒着拿的,这说明他分明就是个睁眼瞎,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偏生还装出细读的样子。

与这等惫赖人物真是生不起气来,方应物指着帖子上三个字道:“这个字是西,西厂的西;这个字是厂,西厂的厂;这个字是汪。三个字连起来读,懂否?”

“西厂汪?没听说过浙江有这么一号人!”这门子扭过头去,对其余两个同伴叫道:“笑死人了,你们听说过么?“忽然看到两个同伴都从条凳上立了起来,这门子又惊异道:“咦,你们为何脸se都如此难看?”

天下能与西厂联系起来的汪,只有一个人另外两个人连忙对先前那个接帖子的年轻门子耳语几句,年轻门子立刻从条凳上跳了起来,头也不回的进了院内。

方应物撇撇嘴,堂堂镇守太监的门子中不可能一个懂事的都没有,这个靠前的年轻门子八成是走后门进来的罢。

不知过了多久,又有另外一个中年文人从里面出来迎接,对方应物见礼道:“今ri却不料方朋友到此,请进请进!李公在内等候。”

方应物也松了口气,虽然之前他判断镇守太监李义大概畏惧汪直,但没有亲眼所见之前总是有所担心的。如今看了这状况,便有几分放心了。

不然以镇守太监之尊,岂是能说见就见的?肯当场派人出来迎接,并带进去会面,那就已经是贵宾待遇了。

在那中年文人的引导下,方应物进入一处高大敞阔的厅堂中,李太监正在主位上等候。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让他知道

这镇守太监李义正当盛年,四十岁左右年纪,面貌平常但是身材雄壮,若非没有胡须看着不像是阉人。

上了茶后,主客素不相识,没什么好寒暄的,便借着汪直的话头谈起来。李太监问道:“汪公在榆林可曾安好?”

方应物知道这是对方的试探,便对了几句汪直情况。最后他风轻云淡道:“汪厂公一切安好,只是有回遇了刺,被在下侥幸救他一次。”

看来不完全是假借汪直的名头招摇如此李太监便很直接的问道:“方朋友今ri登门,有何贵干?”

李太监心里很明白,眼前这位年轻人很可能只是打着汪直的招牌来办事。但是人的名树的影,就是汪直的招牌也是不可小看的,该应付还得应付。

对方直接,方应物也不客气,“在下有个王姓乡亲,在武林门外开着一家工场。不过近ri织造局对其索求甚迫,他无力承受,便委托在下向李公讨个人情。”

汪直的招牌不见得是万能,但织造局勒索一家工场对李太监而言,实在是一件小事。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为这种区区小事去触犯汪直的招牌,盘算得失很不划算。

“王家丝织工场?”李太监闻言皱眉半晌,然后才道:“若是手底下不懂事的人惊扰了你那乡亲,我自然会做主训斥他们。但此次这事却另有缘起,却不是我好做主的了。”

这很出乎方应物意料,李太监态度虽不错,可他居然拒绝了?这明明就是一件小事,李太监连这个顺水人情都不肯做?

没等方应物想出门道,李太监又补充了一句,貌似是宽慰道:“其实你不必过于担忧,船到桥头自然直!”

方应物已经有了头绪,正常情况下的确应该如自己所想,但现在却意外了,想来想去大概不超出两个原因。

一是李太监不在意汪直,所以不给这个面子。二是这件事还有别人参与,李太监不好驳了那个人面子,所以才会婉拒。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