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沉默半晌的方应物心里暗笑,自己果然猜测对了。今晚这两人一步一步的,到现在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
大概从一开始他们就等着将话引到这里罢?还真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口去欠下陆大人的人情,然后就可以让自己回馈了。
咳嗽一声表示登场,方应物淡淡道:“张先生此语不妥,在下与陆大人素未谋面,半点交情也无,如何能与陆大人说话?”
张先生便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如若不嫌弃,我可为方朋友引荐。”
方应物还是摇摇头,“不妥,不妥,在下区区一介寒儒,又有何德何能敢去劳烦陆大人!”
张先生大笑几声,很是盛情的称赞道:“方朋友何乃过谦乎!汝名门之后,忠良之家,诗文也流传至杭州,广受赞誉,实乃本地名流也!
何况陆大人素来对方朋友及令尊欣赏的很,赞曰父子皆为本朝栋梁,所以方朋友但请放心,不必与陆大人见外。
而且王家此事,方朋友尽可去请托陆大人,想必陆大人是十分愿意为方朋友欠下人情的。如此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在旁边陪酒的女子眼前一亮,轻声问道:“方公子当真如此出se?张老爷你不会是夸大其词了罢?”
张先生假装怒意道:“好个小娘子,不信我的话么!其实半分也不曾夸大,这方朋友才华横溢,诗词也是出众的,将来迟早名动四方。”
那陪酒女子向方应物抛了媚眼,咯咯笑了几声,娇声道:“那今夜得遇公子,奴家实在三生有幸,也长了见识。”
张先生抬举方应物,王德心里滋味复杂得很,这待遇差得也太大了罢?这两人面对自己百般推脱,不愿沾惹麻烦事情,但他们面对方应物却极力邀请,换了另一幅面孔!
唐管事等张先生说完,接上话道:“方朋友和王员外是同乡故旧,如今若伸手相助,谁能不夸一句仗义?想必王员外也定然是感激于内的!”
方应物洞若观火,这张、唐二人一吹一捧,不知不觉便架起自己出手帮忙,而且还有女人在旁边起哄,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
如果不是自己提前勘破内情,心中早有jing惕,在这连吹带捧情况下,说不定真要吃他们这套,拿着自己面子去请托陆大人。
一个正常少年人,在这种气氛下是很难把持住自己,很多冲动傻事都是这么做出来的。但他是方应物!
若自己去求了陆布政使,那就等于欠了他的人情,他再若有所要求,自己又怎好拒绝?
在图谋左布政使的关键时期,陆大人的要求必然都是令人为难的,实在不能轻易参与进去,弄不好便里外不是人。比如说,陆大人求他去与商相公说好话,他答应还是不答应?
想到这里,方应物以猫戏老鼠的眼神环视一圈,起身道:“两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不必麻烦陆大人了。”
张先生很疑惑方应物的想法,“方朋友这是要去哪里?”
“回去休息!明ri在下亲自拜访李太监去。”
唐管事愕然,张先生也愕然,如果方应物真有直接与李太监对话的能力,那又何必多此一举,通过陆大人当中间人去说情?
唐管事与张先生对视一眼,猜测这莫非是方应物虚张声势的技巧?
方应物轻又道:“前天我见到了李太监,那李太监亲口承认了许多,不用在下详细说明了吧?”
其实镇守太监李义没有承认过什么,方应物只是顺手在陆大人和李太监之间钉下一个楔子,不挑拨白不挑拨。
当然,方应物也不想彻底撕破脸,所以没有直接戳穿陆大人的把戏,保全了几分颜面。
今晚的主导张先生不禁疑神疑鬼,李太监到底承认了什么?难道方应物已经全明白真相了?
该死!这么重要的信息,他居然不知道!今晚完全是自作聪明,一招失算,满盘皆输!
敢情他和唐管事上窜下跳的,全是被方应物看猴戏!这少年人也真够坐得住,最后能忍住不撕破脸点到为止,也真够把持得住。
眼看方应物头也不回,已经走到门口,张先生忽然也起身站了起来,高声道:“方朋友留步!在下还有一桩机密之事,请方朋友移步到僻静之所商议。事关重大,方朋友还是听听好!”
方应物转身看向张先生,发现对方神情严肃,不像是空口虚言。难道说,这才是今晚的正戏?
张先生心里也暗暗苦笑,如果第一套方案能摆平方应物,又何至于用第二套方案?这方应物真不是普通货se,须得全力以赴对待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惊人的机密事
得意楼中辟有静室,也叫茶室,专供客人私下里密谈。张先生邀请方应物一行,方应物想了想,便跟随着去了。
他也很好奇张先生到底有什么机密要对自己说。特别是听张先生话里话外的意思,自己如果不走这一趟,必将会后悔。
这时屋中最不明所以的王德看到方应物出去,也下意识的要跟随,但却被唐管事叫回了宴席。此后唐管事便有一句没一句的,陪着王德东拉西扯起来。
王德虽然略微死脑筋了点,但人也不是蠢到家的,这时候哪还看不出来,今天的主角是方应物,自己只不过是他们要见方应物的由头和中介而已!
方应物和张先生来到旁边密室中,让店家上了烛火,分别落座后,张先生开门见山道:“方朋友心理定然有所怀疑,但我确实有桩不为外人所知的机密事告诉你,这也是我家东翁的意思。”
在这无人之处,方应物也收起了人畜无害的微笑,冷起脸问道:“闲话休要提,不知张先生究竟有何指教?”
“前些ri子,方朋友是不是去过布政使司衙署?是否目睹了地方民众闹衙?”
方应物先是很意外他知道自己的行踪,但随即就想到什么。右布政使陆大人与宁老大人一样,都是在布政使司衙署里办公的,堪称是同衙为官。
虽然陆大人在布政使司衙署里比较弱势,但坐衙官员谁还能没有点眼线亲信?自己去布政使司衙署拜访宁衙内和宁老大人,被人看到并传到陆大人耳朵里也是正常。
难道从那时起,陆大人就注意到了自己,并为了自己使小手段?方应物疑神疑鬼的想道。
不过这不是今晚的关键,又听张先生继续说:“此事方朋友应当知道缘故了罢,不知方朋友听到了什么?”
“听说近三年时间,宁老大人在海塘上头做事心切、用工急迫。导致地方徭役繁重,民众多有怨言。恰好今年又出了海chao冲毁堤防的灾祸,所以这才有闹衙的事情。”方应物答道。
张先生面上现出“早知道你会如此说”的表情,可方应物很快又补充了几句:“不过在下以为情有可原,宁老大人好心是好心,只是心急了而已。”
这左布政使宁良是商相公用的人,而他方应物是商相公名义上的关门学生。所以即便宁老大人偶有过错,但该有的立场是必须要有的,该袒护也是要袒护的,同党的意义就在于此了。
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想从这里面挑拨离间,那也太小看他方应物了,他**年龄虽小,但心理年龄可不小。
张先生对方应物的补充不以为意,“方朋友是从宁家嘴里听到的罢?方朋友以为情况真如此简单么?”
方应物问道:“那你说还有什么解释?”
张先生盯着方应物,压低了声音:“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民众感到海塘动工徭役繁重并苦不堪言,那是因为徭羡银全部都被宁家中饱私囊了!”
方应物很是震惊,纵然沉稳,此刻也忍不住变了se,他实在没想到还有这种内幕。
换做普通人自然无法从着短短一句话中解读出什么,估计还懵懵懂懂的不知所谓。方应物熟知史料世情,脑中闪电般转了转,却明白了。
所谓徭羡银,要从徭役制度说起,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户不但要纳粮,还要服役。而府也会按黄册征发丁壮劳力,从事工程修建、官府差事等劳动。
如果有不想服役并家里有闲钱的,可以向官府缴纳银两以逃避徭役,这就叫做徭羡银。从理论上说,徭羡银是逃避徭役的人交给官府,让官府用这银子另外雇佣劳动力用的。
但事实上,地方官府未必真拿这笔钱去雇佣劳动力。若真出现劳动力缺口,那么工期延缓就是了,慢慢来不着急的。
在起运比例很高的大明朝,地方官府手里税粮所剩无几,徭羡银便成了地方官府的重要小金库来源。
浙江海塘是史上有名的大工程,若要进行大规模修补,必然也是一项浩大事务。动用劳力数以万计,工期估计也要用几年时间,从中征收的徭羡银想必也颇为可观。
如果主导这项工程的宁老大人为了青史留名,而他又年事已高,时间所余不多,那么为了尽快完成进度,就应该把徭羡银拿出来,另行雇工弥补征发徭役的不足,以按期完成。
但如果宁老大人将徭羡银都贪污了,同时又想赶工程进度,那估计也只能超常规的征发徭役了,所以地方民众才会苦不堪言的要闹衙。
这就是地方民众闹衙和宁老大人贪污徭羡银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主宰江山 (终南左柳) 创世VIP2015-04-16公元1200年,乱世将至,群雄纷争,是时,蒙古起于北漠,女真霸有中原,赵宋偏安一隅,党项割据西北,更有...
-
神级大人物 (巨火) 起点VIP2015-02-13 架空历史 帝国殇,共和立,列强环伺,军阀割据,乱世将起。 这是一本讲述纨绔恶少如何一步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