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流民不可能都住在百陌城,需要分流到各郡各县,这就需要各郡县的太守县令全力配合,做好尽快接受的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很繁琐,总之能够累死人。
分流这百万流民所面临的各种麻烦太多了,就比如这能把人冻死的鬼天气,对流民的迁移过程就是个严峻的大考验,弄不好还有可能出意外,卫大衙内可不希望出什么让人心情不好的意外。
这个工程实在太庞大了,卫大衙内不得不催促巫悠和田豫赶紧想出解决的好办法来。
如今,左军师祭酒田策之子田豫,温子山之子温俊臣都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官二代中的翘楚人物,得到了卫大衙内的重用,象鹰扬郎将夏侯义之子夏侯衡,表面上是受到了颇为严厉的处罚,实则正得衙内全力栽培,有统掌中央军团的锦秀前程,不知多少人眼红羡慕。
三人是官二代的翘楚,也是学习的楷模,却把同辈的世家公子哥、官少们给害惨了,他们家的老爷子发了狠,玩命的往死里栽培,别说还想要拎鸟笼逛青楼把良家小娘子了,长辈们栽培之严格,学习强度之大,让你连个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长辈们要求的条件其实也不算很高,不要求你有田豫、温俊臣、夏侯衡那种水准,有人家的一小半就算过关,最起码也要比同辈中人高出那么一点点,达不到?行,月钱减半,这辈子别想迈出大门一步,省得给老子丢人现眼。
这一时间,不管是世家子、官二代还是富二代们,这心里的幽怨比独守空帷,漫漫长夜何了的寡妇还甚,这三个家伙害人不浅啊。
于是,各地的百姓发现拎着鸟笼子,带着一大帮家奴耀武扬的纨绔郎君几乎绝迹了,专供纨绔们斗鸡斗蛐蛐垒长城的场地空无一人,当街调戏良家小娘子的事件呈几何倍数的下降,就连青楼里的红阿姑们收入也大不如从前,那帮败家仔们好象人间蒸发一般,半月都不见一个。
姑娘们也要吃饭,也要赚银子赎身从良,一掷千金的败家仔们都集体失踪了,她们只好把目标转移到那些真正上了年纪,却很有钱的大老爷身上。
第344章 百万流民
当百万流民中最前面的一拨到达时,全城,全城上下忙得鸡飞狗跳,大小官员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场面看似混乱,实则各部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安排百姓先喝上香喷喷的热呼呼肉汤,啃过二个大馒头后,到指定的地方排队登记造册,领取过冬的棉衣棉被和日常的一些必须品等物,再步行个二三里,进入指定的临时营地,住进简易的帐蓬里。
安置好之后,男男女女再排队到指定的大澡堂,洗上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统一集中焚烧,这个流程是硬性规定,卫生必须讲究,以免发生疾病并传染。
一些重病的百姓被安排进临时搭建的医院医治,由家属护理,小病诊治开药后可回营地,大多百姓是冻伤,消毒后上药包扎,基本没事。王棠等义军首领的家眷,卫大衙内给予了一定的关照,他们住的是大户腾出来的房子。
总之,如此安排,无人有怨言,所有百姓都感恩戴德,感叹能够加入秦籍是他们此生修来的福份。
在安置这一大批流民期间,首批流民已由官员引领,带上他们的行囊,拖儿带女,浩浩荡荡的前往他们的新家。
此时,大雪已停,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直没至膝盖,但行进中的百姓没人叫苦叫累,因为每一户都将住进崭新大房子,分到田地和日常的生活用品,而且还减免一年的赋税,日子有了盼头,心里除了感恩,感觉浑身的力气都使不完。
为了加快分流工作的进度,尽可能的减少百姓的迁徙劳累,卫大衙内征用了大量的牛车马车,组建成几支运输大队,轮流载运流民,到达分流的郡县后,就是当地父母官的事儿了。
卫大衙内还担心各方官员安置不够力,还派了专门的官员随行监督,甚至还让黑衣卫统领丁喜派出不少黑衣卫密谍暗中监视,以确实安置工作落实到位,或受当地人的排挤刁难,以便能让这些原唐籍百姓能够尽快融入、习惯当地的生活习俗。
工作量之大,各种物资与钱财的消耗不亚于一场持续一年的大战争,之前派虎豹铁骑到处洗劫赚到的那笔横财基本都投进去了,卫大衙内肉痛,但科技极度落后的大陆,人口就是生产力,大量的流民增强了帝国的综合实力,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唐帝国的国力。
当然,耗费如此众多的财力物力,也难免有人想不通,保王党就接连上书弹劾,都给独揽朝权的丞相卫煌压下,双方又打起口水仗,把个庄严肃穆的金銮殿闹腾得象菜市场,这越发令卫煌心中不爽,寻思着如何收拾几个闹腾得厉害的老家伙。
此时,乌龙岗要塞的战事异常的惨烈,唐军疯狂进攻,王棠率残存的义军拼命抵抗,直至百万流民安全撤离,剩下的少数流民依恋故土,死也不肯离开生活了几辈子的家园。
王棠已经做得够仁至义尽,面对官军的疯狂进攻,他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残存的三千多义军在南北两城门堆放大量的干柴杂草,放火阻挡官军的追击,然后率残部撤出乌龙岗。
王麻子和温俊臣率三千骑兵在乌龙山险道的半道上接应,或许是天命,或许是王麻子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他的坐骑突然失蹄,摔下万丈深崖,连尸首都找不到。
温俊臣理顺成章的接管了他的三千部下,接应到王棠后,迅速向百陌城撤退。
李文东坐镇西林县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帝国的百万流民逃进百陌城,却无力可为,他还知道王棠兵败,残部正在撤离,却没法派兵堵截,因为驻扎庄县的数万精锐秦军和百陌城的义军似乎有攻打阳县城和陈县城之异动,他不得不严加提防。
在温俊臣的引领下,王棠率残部抵达百陌城,卫大衙内亲自出城迎接,他的礼贤下士令王棠感动不已,当即跪下宣誓效忠。
王棠被封鹰扬郎将,归入卫大衙内统率的中央军团,他的一众部下皆有封赏,不过,在掌兵之前,还得进入帝国军事院校学习半年。
他和一众部下感激都来不及,哪敢有半点不满,他在唐军中虽然也是军官,但只是基层军官,手下百八十号人,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多是大头兵,能封这么高的官已是恩赐。
镇守平塘险关的夏侯复也接收了三十多万流民,其中半数是清峰寨义军的眷属,他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接下来,卫大衙内除了命镇守边关的将士严加防范外,帝国开始进入休养生息期。
唐帝国境内,韩瑞统率大军击溃了以王棠为代表的东部义军,收复了乌龙岗要塞等失地,恢复了与百陌郡的交通运输线。
不过,大军狂攻乌龙岗要塞时损失颇重,破城后,韩瑞也无法约束杀红眼的士兵,只好无奈的任由他们掠劫,不少士兵为了军功,残杀无辜百姓,用他们的人头充数,以至乌龙岗一带的百姓十不存三,韩瑞也因此背上了“屠夫”的千古骂名。
焦头烂额的唐王吉利焦躁不安中总算等到了好消息,他迫不急待的下令韩瑞所部稍作休整后,尽快出兵,争取在年前把南方所有大小义军全部清剿干净,好安心过个好年。
同时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责问秦帝国不遵守刚刚签署的和平协议,强占百陌城,强抢大量流民。
唐王吉利心里也清楚,进了嘴里的肥肉没人会吐出来,换作是他一样,所以,除非出动大军,复克百陌城,否则,秦人是不可能归还百陌城的。
此次闹民变,死伤无数,大量的房屋、家田毁于战火,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帝国伤筋动骨,没个十年以上的休养生息,很难恢复元气,他已经无力再一次跟秦帝国交战。因此,收复百陌城不现实,故退而其次,索要逃往秦帝国的流民。
据不完全统计,逃往秦帝国的流民几达百万之众,他也不指望秦人如数归还,能有一半也知足了。
第345章 发飚的节奏
唐飞儿在雪停的当天就起程回国,这些天来,孔蓉一直陪着她,但她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同时也担忧国内局势,整日一副忧心忡忡样。
她暂住相府,消息闭塞,不知道父王是否已经控制了局势,不过,她仍能从信使频繁出入相府,还有长安城内的一些异动看出了一些东西。
秦人没有调动军队,只是调集了大量的粮草、布匹、棉花等东西,说明签下和平协议之后,两国之间的战争真正的停止了,父王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清剿乱民。
这算是好消息吧,可是,秦人调集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布匹棉花等御寒物品,莫不是哪个地方受了雪灾?
她否定了这个想法,但又猜测不出原因,心中越发惴惴不安,只能加快行进速度,早点赶回国。
进入宁远边关地界,她看到成群结队的百姓在茫茫雪地上行走,看他们挑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的,好象大搬家的样子。
唐飞儿上前一询问,得到答案之后,整个人显得愈发的忧愁,国内的局势表面上是好转了,可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半点解决,相反更加严重,才逼得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投靠秦帝国,人数之多,达到了百万之众,这可是令大唐帝国伤筋动骨的严重事儿。
相似小说推荐
-
红警大中华1985 (白面黑厮) 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振兴的希望,却也带来了道德沦丧和无耻的带路党。再度踏上八十年代赤诚大地...
-
大明小皇帝 (辰雨星痕) 起点VIP2014-12-12完结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