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师大可放心。”
王麻子把胸脯拍得嘭嘭作响,只要能升官封赏,他还真不在意那点粮食,就是十天的时间有点儿长啊。
商量好之后,王麻子带温俊臣上山,拿出一部份金银珠宝交给他打点门路,然后精心挑选三千精壮,其余的弟兄全部跟随百姓撤往百陌城。
换上干净终衣的温俊臣骑着一匹骡马,带着几大袋金银珠宝,率领十数万百姓浩浩荡荡的向百陌城方向行进。
苍云大陆科技落后,人口就是生产力,稍有点远见之人都明白这道理,巫悠明白,他更了解衙内心思,衙内对人口非常重视,所以这厮在猛拍衙内的马屁,才会让温俊臣在撤离时,尽可能的动员百姓跟随,并且做足了接收的准备工作,城里屯积了大量的粮食,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各地调粮,安置流民的临时营房也搭建好了十几座,足以接纳四五十万流民。
这些流民不可能全部安置在百陌郡,田地不够划分,得分散往各郡各县,反正都有崭新的房子,有安家费,有田地分,相信那些流民只会高兴得感恩戴德,不会生出不满。
如此大手笔,动静自然是很大,卫大衙内想不知道都难,对这位擅长拍马屁的军师给予了肯定,不过,这厮又看上了任斌的一个美妾,强行收房,功过抵消。
温俊臣率十数万流民抵达,卫大衙内、巫悠等亲自出城迎接,对于这些饱受战火荼毒,流离失所的饥饿百姓,香喷喷的大馒头和肉汤是最好,也是最实际的恩惠,全都跪下叩头谢恩。
说实话,十几万流民不算多,但一下子涌过来,先前虽然做足了准备工作,仍把百陌城的文官们忙得气儿都喘不过来。
有吃的,有住的,有防寒的火炭,这些唐帝国的百姓感动都来不及,哪会有不满,老百姓淳朴憨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谁统治都一样,他们欢天喜地的登记造册,去掉了唐籍,变成了秦帝国的百姓。
甚至有不少百姓请求代写书信,寄给还留在乌龙岗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告诉他们这边的情况,让他们赶紧过来,留在那边,不被官军杀死,也会活活饿死。
这事立时引起卫大衙内的重视,城里所有识字的都被紧急动员起来,帮流民代写书信,之后派人带上这些书信赶往乌龙岗。
有王麻子的帮助,这些书信很快就送到乌龙岗上,这下,整个乌龙岗都沸腾起了,之前还有所担心的百姓不再犹豫,立时拖儿带女,除了带上吃的和少量衣物,尽可能的轻装上路,成群结队的赶往百陌城。
其实,也无需怎么动员,乌龙岗的存粮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解决六七十万百姓的饥饿问题,加之官军对乌龙岗要塞的攻击实在太猛烈,失陷在即,留下来也是死路一条,迁往百陌城,或许会冻死在半路上,但仍有一线生机,百姓们可不想坐以待毙。
王棠不仅没有阻拦,相反,他尽可能的给予大撤离的百姓方便,甚至指定一些有名望的人负责带队,能够结伴而行,一路上相互照应,这生存的机率就大一些。
大量的百姓撤离乌龙岗,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反倒得到缓解,王棠拼命的率众抵挡官军的疯狂进攻,尽可能的为撤离的百姓争取生存的时间。
他和一干心腹也安排了后路,家眷也混在数十万百姓之中撤往百陌城城,区别是一路上都有护卫护送,吃穿都不缺。
仍留在小巫山上的王麻子也没有吝啬,他听从温俊臣的建议,在路边搭建几十座粥棚,熬出香喷喷的肉粥接济疲惫不堪的饥饿百姓。
此举得到百姓的感恩戴德,好评如潮,之前的各种坏名声被洗刷掉,名气唰唰的往上直飚,超过了许多义军首领,差一点就能跟王棠齐名。
加上温俊臣又从百陌城赶回来,还紧急运送来不少粮食和一些家禽牲畜,王麻子想不大方都不行,东东是别人的,好名声却由他赚取,这样的好事上哪找?
百陌郡辖下诸县,阳县靠近庄县城,陈县靠近百陌城,两县的背后是西林县,李文东就坐镇西林县,县内驻有三万人的兵马。
任斌原有近八万人马,强攻百陌城折损近半,加上他从长川带来的八千人马,还有紧急征召的一万多青壮,凑够了六万人的大军。
百陌城虽然丢失了,但其辖下诸县都在,李文东明知这些县城已如鸡肋,但没有大王的圣命,他不敢轻易放弃,只得分兵把守,每县几千兵马,阳县不远就是庄县城,那里驻扎有七八万精锐秦兵,他至少得留一万五千人驻守,阳县靠近百陌城,也得留一万五千人把守,他留三万人马镇守西林县,其实是担心两县受到秦军偷袭,他随时可以出兵增援。
因此,他手上根本没有多余的兵马可调动,才任由王麻子在小巫县一带横行肆虐,他也知道大量的百姓从乌龙岗逃出来,前往百陌城,奈何他无兵可调,哪敢拦截。
据夜不收所报,驻扎在庄县的七八万精锐秦军和百陌城的义军同时有异动,他除了加强警戒外,什么也做不了。再者,数量如此庞大的流民,他就算拦截下来,也没有足够粮食供应。
没有办法解决流民的饥饿问题,强行拦截的结果只会是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百姓逃进百陌城里。
第343章 官二代的楷模
“什么,近百万流民?”巫悠被手中的塘报给吓得脸都绿了,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珠子。
若大一个百陌城,不算先前涌入的十几万流民,满打满算也不足二十万人,一下子涌来近百万流民,不把城池给挤爆才怪。
即便先前做足了接收大量流民的各种准备工作,但他估算最多也就五十万人以下,而且估算是陆陆续续过来,所以,大半临时营地仍在紧急建造之中,现在流民的数量翻了一倍,还是一次性的狂涌而来,这玩笑开大发了。
卫大衙内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大跳,心中既高兴又紧张,唐帝国内乱,死伤的人不计其数,现在又失去百万流民,绝对伤到了筋骨,休养生息十年都未必能够恢复元气,彼消我长,秦帝国国力又增涨不少。
不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这安置工作也真够要命的,光是粮食的消耗就能要了他的小命呐。
为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卫大衙内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百陌城里所有的高级官员都被召来开会。
其实,巫悠先前所进行的安置工作很好,只需要沿着他的方案进行下去就行,最要紧的是解决流民的临时居所和粮食、布匹、棉花、卫生这几方面的问题。
有人提议限制流民每天的粮食供应,但却给卫大衙内当场否定,限制粮食极可能引发流民的不安,如果被心怀不轨之人再散布一些流言,越发引起流民的恐慌,严重的可能引发骚乱,所以,粮食、布匹、棉花只能从各地紧急调来。
临时营地和房屋倒容易解决,地方有的是,只需要动员流民伐木建筑就行,只不过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加快建筑的速度而已。
卫大衙内一声令下,所有大小官员立时忙得鸡飞狗跳,大量的信使持着他的令谕赶往各郡县,着令太守县令紧急调粮。
住在城外临时营地里的所有流民都被紧急动员起来,伐木的,搬运的,凿冰挖地的,总之都卖力的干,百姓们都没有怨言,人家供给吃的,住的,穿的,让他们干活儿是应该的,何况还是帮助他们即将到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
所有的人都忙鸡飞狗跳,卫大衙内却在太守府里大摆宴席,巫悠坐陪,客人是百陌城里所有的世族豪绅商贾,总之都是有钱的主。
卫大衙内没跟这些大款客气,开门见山的说明宴请他们的目的,我现在有困难,希望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捐点粮食布匹什么的都行,大家的人情,我会记在心里。
这一番话,摆明了是白要,至于什么人情会记在心里,你可以理解为衙内是在开空头支票,也可以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真的记住了这份人情。
一众大款的脸上顿时皱成苦瓜样,前些天刚送了大礼,这会又张口索要,这也太狠了吧?
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轮流倒苦水,说什么家底不够丰富,今年收成不好,又接连碰上战事什么的,总之各种借口,仿佛他们也是穷得一日两餐都吃不上的穷人一般。
他们心里也清楚,不捐就会得罪衙内,只怕连门都出不去,捐太多又肉痛,因此先哭穷,等会捐少也有理由。
不少人象征性的捐了一些,也有小半人捐出不少,他们心中的想法大体相同,都是颇有眼界,看得长远一些,当是真心依附的投资。
就算衙内真的是开空头支票,他们损失了一笔,但只要田地在手,半年就能赚回所有的损失,犯不着把衙内给得罪了。
当然了,如果衙内不上道,还继续以各种借口压榨他们,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别怪他们学着王棠闹玩儿。
把这些大款送走后,卫大衙内让巫悠把所有的捐款名单收好,将来好兑现他的承诺。
有了部份大款的大力支持,卫大衙内的压力得到较大的缓解,但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头痛的事儿需要处理。
相似小说推荐
-
红警大中华1985 (白面黑厮) 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振兴的希望,却也带来了道德沦丧和无耻的带路党。再度踏上八十年代赤诚大地...
-
大明小皇帝 (辰雨星痕) 起点VIP2014-12-12完结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