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大郎去安排吧,就明日好了!”孟淑妃毕竟是过来人,善解人意,赶紧把陈墨支走。
“我也去!”
“我也去!”
一群小丫头不干落后,这事情不能缺了她们,没等陈墨离开,一个个争相恐后。
陈墨看着一群靓丽的小美女,除了田喜,他怎么看也不象能干农活的,让他直摇头。
“都去,都去!”孟淑妃可知道这群小丫头的厉害,不让她们去,这内宫恐怕会翻了天,还不如让她们体会一下农人的辛苦。
......
长安城的秩序完全恢复,虽然繁华不如以前,但平静就好,这就是普通人需要的生活。
子午村的全村人本来也随大军来了长安城内,随着秩序的恢复,不适应长安生活的村民全部回了子午村,这其中也包括陈墨的父母。自给自足的小农耕时代收获和耕种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粮食的产量很低,这里面有粮种问题,也有肥料、灌溉和天气诸多因素。
陈墨能够做的其实不多,只能是有限的帮助,比如改良一些灌溉问题,同时,他建议农民选择不同地域的麦种进行混合耕种。杂交是一个最佳选择,陈墨估计能够增加小麦和一些作物的产量,至于增产多少却是一个未知。
战争对民生的伤害很大,加上曾流行一段时间瘟疫,京师附近的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了不少,这让人均土地急剧增长。对农民来说,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负担,在牲畜缺乏的状况下耕种起来更加艰难,现在需要的是官方的鼓励。
孟淑妃巡视民间的意义就在于这种鼓励,长安的驻军现在有限,帮不上太大忙。士兵也就是在距京师较近的地方帮助农民改良一下水渠,以利于灌溉,耕种还要靠农人自己。
出行的队伍很庞大,除了众多的保护者是一种必须,但绝不华丽,众人乘坐的都是最普通的马车,穿的都是普通衣服,哪怕是孟淑妃都是如此。
很多农人都见过这位极度亲民的淑妃,孟淑妃带领百姓和士兵在长安城外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救济灾民,鼓励秋收,兵围长安从来没有缺少过她。农人的尊重绝对出于真心,华夏百姓从来都是勤劳而质朴的存在。给自己尊敬的淑妃送上一束新鲜的蔬菜,几个禽蛋都给人带来无数感动。
京师的官员很有限,地方完全处在一种自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乡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孟淑妃到民间视察农耕,许诺减免粮赋,她的亲力亲为极大促进了农人的积极性。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尽管不用干什么农活,但同样很辛苦,孟淑妃毫无怨言。好在天气一直不错,不冷不热,孟淑妃一直存在的神经衰弱症状也因此减轻了很多,让陈墨很是欣慰。
“大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去商州一趟。”
刚刚回宫,想不到一向喜欢安静的孟淑妃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让陈墨有些纳闷。
175不知道
商州距离京师并不远,只有两百里,但身份特殊的孟淑妃这时候去商州可是一件大事。
“淑妃定是有什么事情,微臣愿闻其详。”
孟淑妃最近的情绪很好,现在,陈墨发现她已经眼含热泪:“父母及家人都在商州......”
陈墨想起来了,孟淑妃一家人正是在商州被害,这是要去商州祭奠家人,顺便把遗骨带回来。
“淑妃节哀,微臣亲自陪淑妃去一趟商州。”
百事孝为先,这种事不能阻挡,孟淑妃的悲戚感染了陈墨。这位不幸的淑妃很不容易,一家人只剩下她和一个孟盈。之前时时刻刻都有生命危险,她挺了过来,还为这个国家做出了榜样,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贤妃。
“商州刺史穆同派人给本宫带来消息,他准备重新安葬父母及家人,我想......”没说完,孟淑妃的眼泪已哗哗落了下来。
等孟淑妃情绪稳定下来,陈墨问道:“微臣这就安排,请问淑妃何时起程?”
“全凭大郎,越快越好吧。”
“淑妃不要过于悲伤...那就三日后如何?”陈墨躬身施礼。
告别孟淑妃,陈墨立刻到了皇城。
商州的情况他要了解,商州刺史穆同这个人他也要了解。京师中没有什么大官,他只能求助于吏部官员了。吏部主事陆伟和陈墨很熟,这位老主事知道的事情多,正好回了京师,陈墨正好求助于他。
双方客气一番对坐,陈墨立刻就问:“请问陆主事,可了解商州刺史穆同这个人?”
陈墨官职不高,可他是京师现在真正的掌管者,陆伟很恭敬:“穆同是进士出身,曾任华阴令,后来走田令孜的关系才得到了商州刺史这个位置。至于为人,听闻很是望势,不是什么淳厚之人。”
明白了,田令孜失势,这个商州刺史穆同想要讨好孟淑妃,这明显是害怕被秋后算账。
“商州驻军兵力如何?陆主事可否清楚?”陈墨继续问道。
“商州地处山中,土地贫瘠,山民生活清苦,素来兵事不强。”
很简单的几句话,陈墨放心了,他接着问道:“请问陆主事,通往商州的道路如何?”
陆伟不愧是老吏,知道的事情很多,立刻就回答:“山间道路崎岖,通往商州的道路还算是可以,并不象山南西路那么难行。”
......
左睿和韩建的大军已经到了五丈原,一切很平静,没有发现王行瑜和其他节度使的动静,这也让陈墨放了心。鲍全友是一个极其稳重的老将,京师交给他没什么可担心的,陈墨担心的是一群不安分的小丫头。孟淑妃去商州迎家人遗骨,这些小丫头不能去,李三斤等人也不适合,因为他们要看家,也要看住这些不安分的女孩。
留下自己看家,小汐首先不干了:“我也去商州,否则不放心。”
一个彪形大汉,身边还随时有众多护卫和军队有什么危险?陈墨一阵好笑:“我不需要保护,这次去商州是陪淑妃祭拜幷迎回家人遗骸,没什么危险。”
“那也不行,不让我去,你走后我就自己在后面跟着。”小丫头一脸倔强。
“你跟着只能添乱!”陈墨一脸无奈:“这是什么事情,你跟着淑妃会不高兴的。”
“淑妃最喜欢我了,再者阿盈也需要一个伴,你也需要人伺候,所以我一定要去。”
小丫头说的是实话,自跟了陈墨,小汐勤快多了,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伺候的陈墨更是贴心,这让陈墨一时不好拒绝。
“这样吧,去可以,但要听话,不听话我立刻让人把你送回来,做得到吗?”陈墨根本不敢抬头,身边还有一个渴望的眼神望眼欲穿的让人心碎,陈墨哪敢再答应?这种事带着几个小姑娘,孟淑妃怎么想?
“做得到!绝对做得到!”小汐满意了,一脸得意。
有满意的就有不满意的,陈墨没办法,赶紧岔开话题:“三斤,这家里可就交给你了,记得看好家,千万不能出了问题。”
“知道了!”李三斤憨厚的答应一声。
低头,不能再看,再看就不忍心了,陈墨撒腿就跑。
商州古称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同时它也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
沿长安向东,经蓝田、越秦岭、穿商洛至河南史称“商山道”。这条“商山道”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曾经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等许多诗人的足迹和诗作,绝对是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诗歌之路。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
不过还好,陈墨护送孟淑妃的队伍不需要跑到商州城,他们的目的地是商州前面的三里河镇。这段路程总计一百五十里,其中有一半的路程属于平坦大路。进山后,还需要走八十里,而这八十里的道路还是这条要道山路最好走的一段,并不艰难。
陪同陈墨护送孟淑妃的是王成,王成现在和田六再次升职,而且升的极快,两人已经是游骑将军。左睿的军队还在膨胀,正是这种膨胀造就了这种飞一样的升职。
三千人的队伍拉开很远,当蜿蜒的长龙到达群山环抱的三岔河镇,已经是五天之后。
商州刺史穆同一副谦逊之态,早已等待多时,他带着手下官员和百姓迎出了三里河镇足足十里。这位刺史四十余岁,很有风度,身材高大,三缕长髯配上方正的面孔,一身威严的官服,很符合唐代人的审美观。
就像陆伟所说,这是一个很会看势的人。早不重新安葬,晚不重新安葬,正好是田令孜失势,左睿战胜朱玫收复京师之后,证明他很精明。
陈墨不太喜欢这样的官员,但现在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大张旗鼓进山是为了孟淑妃把家人的遗骨带走,这些官场滑吏的事情与他无关。
穆同很会来事,他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必要的礼节后,他立刻准备引路:“淑妃的家人葬在镇东的何家沟,下官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更好的陵园,祭拜之物也已备好,请淑妃移步何家沟。”
“辛苦穆刺史了!本宫这次准备...把家人的骸骨带归故里。”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天子 (殷扬) 起点VIP2014-12-22 两晋隋唐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he...
-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重生为皇明末代太子朱慈烺。从不接受失败的灵魂,因此掀起了复兴大明的风暴。从这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