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天子 (殷扬)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征服哪里那里的百姓就会成为奴隶。而唐朝是封建制度,不会蓄奴,这是唐朝的天然优势。

只要把这点运用得好,就会成为犀利无匹的利器。

“呵呵。”众人又是一阵畅笑。

“陛下,臣要说的就这么多。”张说最后道。

说完之后,挑衅的冲姚崇挑了挑眉头,那意思是在说你能说十事,我也能说六策,不比你差。

姚崇咧了咧嘴角,一副不屑的样儿。

当然,这两人的小动作很快,一闪即隐,别人没有发觉,李隆基却是看见了,却是没有理睬。

这两货命里犯冲,要调解也调解不了,只要他们不危害到公事,可以不去管他们。

历史上,李隆基就曾亲自出面,为这两人调解,结果是没用,两货当面答应不斗了。背后是该怎么斗还是怎么斗,直到死也在斗。

“张说六策说得不错,可圈可点。你们谁还有话说?”李隆基问道。

“陛下,臣以为,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张柬之接过话头,道:“那就是选拔人才。革除积弊需要人才,击破大食后的治理,同样需要人才。这事儿,我们得做在头里。”

“嗯。”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张柬之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只是他有点妇人之仁,不然的话,就会更加完美了。

贮备人才这事儿,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要。

李隆基要开创开元盛世,要革除积弊,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征服之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要知道,阿拉伯帝国有着万里疆域,比起唐朝并不逊色多少,这需要的人才之多可想而知了。

若是唐朝不从眼下开始贮备人才的话,到时就来不及了。

“容国策军略铺开之后,就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李隆基当即拍板。

“陛下英明。”对这点,没人有异议,无不是赞同。

“还有问题么?”李隆基问道。

“姚崇、张说和张柬之,把紧要的事儿都说了,臣没甚好说的了。”狄仁杰摇头。

姚崇十事,张说六策,再加上张柬之的招揽人才一策,把当下最重要的事儿都包括进去了,就是以狄仁杰的才智,也想不到还有什么需要说的。

“没错。”王孝杰他们大为赞成这话。

“你们都没话说了,是吧?那好,我就说一件事,非常紧要的事儿。”武则天扫视群臣一眼,缓缓开口道。

武则天精明过人,有雄视天下之才,她既然有话说,那必然是非常了得的大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她身上。

就是李隆基也不得不重视,眼睛瞪大,看着武则天道:“还请祖母说话。”

“姚崇十事,张说六策,张柬之选拔人才一事,都非常重要,是眼下最为紧要之事。然,要做的话,却是费时费力,需要年富力强之人来做。”武则天把狄仁杰和王孝杰瞧瞧,道:“可眼下朝中的大臣,年岁可不小了,难以担此重任。陛下若是要开创新的纪元,实现宏伟抱负,就需要提拔一批年轻且有才华的人才。”

“圣后英明。”群臣心悦诚服,齐声颂扬。

朝中的大臣,文臣以狄仁杰为首,武将以王孝杰为首。这两人虽然才干非凡,却是年岁不小,六七十岁的人了,身体大不如以前,精力或有不济了。

而要击破大食,需要处理的事儿太多了,必须要一批年富力强,富有才华的年轻人来完成不可。

武则天的提醒非常及时,非常有道理。(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一文一武

“国老,你才干昭着,理政数十载,深得我的信任,就是老八还有陛下,对你也是信任有加。”武则天看着狄仁杰,道:“可你毕竟年岁大了,精力难济了,不如激流勇退,把重担交给年轻人来扛。”

这话颇有些苦口婆心了,也只有狄仁杰这个很得她赏识的人,她才会有用如此语气说话。

“谢圣后提谢。”狄仁杰站起身,向武则天施礼道谢。

“陛下,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难胜任,还请陛下恩准,允臣让贤。”狄仁杰向李隆基见礼,正式请辞。

“嗯。”李隆基很是赞赏。

选拔一批新人,取代狄仁杰这些老人,这是必然之事。即使武则天不说,李隆基也会这么做。武则天提起,劝狄仁杰让贤,倒是省了李隆基一番手脚。

“国老为国操劳数十载,劳苦功高,少有人能及。在这击破大食之际,本应与国老携手共图大事,然国老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朕不得不忍心准你让贤。”李隆基对狄仁杰很是欣赏,道:“国老虽然退下来了,还可以发挥余热,做一幕僚,为大唐出力。”

“谢陛下。”狄仁杰长吁一口气,大有卸下担子,一身轻松的架势。

这也难怪,狄仁杰为国操劳数十载,就没有松懈的时候。如今,他终于卸下重担,可以松口气了,感到身心轻松。

“陛下,臣王孝杰年事已高,身子骨大不如从前。难以胜任繁重的军务。还请陛下准臣辞去兵部尚书之职。”王孝杰不等武则天劝导。噌的一下站起身来,向李隆基请辞。

王孝杰的年岁也不小了,再加上长年征战,身上的伤不少,身体比起狄仁杰还有所不如,是该退下来了。

“嗯。”武则天打量狄仁杰,脸上泛着笑容,赞赏。道:“王孝杰知机识趣,不错!”

声调转高,赞道:“王孝杰,你戎马数十载,征战一生,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先有镇守吐蕃的大功,后有击破突厥之奇功,就是比起卫国公也不遑多让,你能在功成之际身退。可以说是人生乐事也!此生无憾了!”

“呵呵!”武则天这番话是对他王孝杰一生征战的莫大肯定,他是倍儿欢喜。

最让王孝杰欢喜的是。武则天竟然把他与李靖相提并论。要知道,李靖是唐朝的战神,是盖世名将,千古流芳。

李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征战一生,先是为唐朝的创建立下大功,平定江南岭南都是出自他之手。在当时,唐军分为两路出击,一路由唐太宗率领,另一路有李孝恭率领。

李孝恭出身宗室,其本身虽然有才能,却是远远不如李靖。这一支大军的实际指挥权握在李靖手里,是李靖一手策划和指挥了平定江南和岭南的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唐朝建立之后,李靖多次征战,立下赫赫军功,最有名的要数灭东突厥,其次要数击败吐谷浑那一仗。

竟然把王孝杰与李靖相提并论,别提王孝杰有多痛快了。

“圣后谬赞了,臣不敢当,不敢当。”王孝杰一脸的崇敬之色,道:“卫国公是我大唐将领的楷模,王孝杰能及他之万一就当快慰平生了。”

李靖不仅军事才华绝世,更有有口皆碑的良好品德,的确是唐朝将领的楷模。

“王孝杰,你征战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更有击破突厥,屠尽突厥百万之众的奇功,比起李靖也并不逊色。”李隆基赞道。

“真的?陛下,你真的如此以为?”王孝杰的眼睛猛的瞪大了,有些难以置信。

与李靖比,他还没想过呢。李隆基也如此赞誉,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了。

“不仅是陛下如此以为,我也是这样想的。”李旦笑着开口道:“突厥横行,北方告急,王孝杰你是临危受命。而且,率兵出战,还遭人中伤,不容易呀。”

默啜本想把北方化为一片废墟,让唐朝短时间在北方无法集结大量的军队,他就可以挥师北上,平定漠北,恢复东突厥。武则天把平定突厥的重任交给王孝杰,王孝杰的确是临危受命,挑起了重担。

而且,他还遭到武三思的中伤,诬告他要谋反。他能取得如此大胜,着实不易。

“不敢当!不敢当!”王孝杰双手乱摇,道:“这都是圣后英明,信任臣。”

不得不说,武三思中伤王孝杰,告他谋反,的确是一个狠辣招数,然而,武则天英明,并没有怪罪王孝杰。不仅没有怪罪王孝杰,还训斥了武三思,赐给王孝杰尚方宝剑,这才有后来的屠尽百万之众的大胜仗。

“王孝杰,你的请求,朕准了。”李隆基点点头,道:“你年事已高,再加上身上多有旧伤,若是再操劳军务的话,对你不利,卸下担子,好好歇息,养养身子也是应该的。但你仍是可以为大唐出谋划策。”

说到这里,李隆基的声调略高,道:“接下来,大唐要大练兵马,至少还要训练五十万大军,以你丰富的战阵经验,可以监督训练一事嘛。”

要想征服阿拉伯帝国,以唐朝现有的兵力,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大量训练兵马,也就成了必然之事。以王孝杰丰富的战阵经验,让他来监管练兵一事的话,绝对是个不错的主意。

兵部尚书是总揽全局,需要处理的军务特别繁重,王孝杰的身体难以承受。但练兵只是军务的一个方面,他的身体能够承受。而且,他的丰富战阵经验也会起到作用,他训练出来的兵马一定能适应战阵需要。

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儿。

“陛下英明。”张说他们对李隆基这一说法大为赞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