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军队最多的时期是天宝年间,也才五十四万的样子。如今的唐朝,总兵力还没有这么多,光是派驻万里疆域就需要二十万,这是最低数字了。还要留出足够的机动兵力,就需要更多的军队。
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需要五十万以上的军队。唐朝在军队的缺额上很大,不练兵不行。
因而。大练兵就是第一要务。
“如今,府兵败坏,已不适应需要。臣以为,当以蓦兵取而代之。”张说提议。
要大练兵,就得有足够的兵员,若是连兵员都没有,还谈甚么练兵。
而府兵早已不能适应需要了,在征战突厥时,武则天连四十万大军都拿不出来,由此可见府兵是多么的败坏了。
因此,用蓦兵取代府兵就成了必然。
虽然第一个发现府兵败坏的人是陈玄礼,然而,他并没有找到取代之法,蓦兵是张说提出的,也曾施行,只是施行有限。如今,要与阿拉伯帝国大战,就得全面推行蓦兵制。
“赞成。”狄仁杰他们深表赞成。
就是与张说不对付的姚崇也是点头认可。
“第二件就是重制军械。”张说接着道:“大食的投石机射程比我们的强弩更远,若是运用得好,完全可以压制我们的弩阵,那我们的麻烦就大了。是以,重制军械,投入大量的射程更远的投石机就成了必然,可以用来压制大食的投石机。”
与古太白一战,唐军充分认识到了阿拉伯帝国投石机的可怕。古太白之所以败得那么快,就是因为他不熟悉唐军的打法,没有保护好投石机。不然的话,唐军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投石机,还要在铠甲上下功夫。”张说又道:“大食的铠甲远远不如我们,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可是,经过这一战,相信优素福会想办法弥补。若是我们不能在铠甲上保持这种优势,我们就有大麻烦了。”
铠甲是唐军最大的优势,因为唐朝的钢铁产量是阿拉伯帝国的好多倍,唐朝完全可以让唐军大量装备防御力惊人的铠甲,而阿拉伯帝国因为钢铁产量有限,不可能达到唐朝这种程度。然而,以优素福的精明,他不会不想办法弥补这一缺陷。
是以,唐朝要想保持这种优势,就需要投入。
“第三件就是有了新的军械,就要研究新的战术战法,并进行针对大食的训练。”张说提出第三策。
新的武器出现,就需要新的战术战法与之相适应,这点显而易见。
光有好的武器,并不一定就能打胜仗,因为这还需要新的战术战法。比发说两伊战争,号称“现代武器的展览场”,全世界的先进武器集体亮相,然而,打得却是一塌糊涂。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不会用!用不好!
之所以用不好,就在于没有先进的战术战法。
研究新的战术战法,并且以此来训练军队,让军队掌握,这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唐军的战力才足够强大,才能战胜阿拉伯帝国。
当然,可以专门针对阿拉伯帝国军队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件就是应当重新制订军制,以及奖惩措置。”张说眉头一挑,声调有些高,道:“征战大食,是在万里之外打仗,会很辛苦。臣以为,无厚利不足以诱人前往,朝廷应当让前往之人能够得厚利。”
张说眼光独到,很务实,一语切中了要害。(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武则天的提议
张说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眼光独到,很务实,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儒家崇“义”,把义视为高于一切,总是指责别人“言不及义”。而事实上,儒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言不及“利”。
义,当然重要,没有义,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利同样重要,没有利,也是不可想象的。
利为什么如此重要?
因为是个人就得吃饭穿衣,赡养父母,养儿活女,这就需要钱,就要产生“利”。去万里之外打仗作战,光有“义”还不行,还需要“利”相辅。
击破大食,是唐人心中所愿。早在唐太宗时,唐朝就有机会出兵波斯,只是因为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唐太宗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
虽然这事儿没有成行,但唐人并没有忘记这事,若要出兵攻打大食,唐人一定会踊跃参与,这就是“义”。
然而,攻打大食毕竟太远,远在万里之外,那里太苦,远不如在国内舒适。而且,风险还很高,父母妻儿一定会担忧,若是没有厚利为之辅,又能有多少人前去呢?
即使前去,又能持续多久呢?
若是有厚利,辛苦三五年,可以过上十几二十年的舒适日子,那么,就会有不少人甘冒风险,前去参与此战。
如此一来,这仗就好打多了。
想想看,大英帝国以三个小岛子,统治半个地球几百年,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用重利引诱国民前去海外冒险。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普通英国士兵。在英国国内不过是个普通人。到了印度他就是人上人。他的薪水足够他在印度养个小情人,再请三两个佣人,把他当老爷一样侍候着。
而且,他辛苦几年后,回到英国国内,存的钱可以够他舒舒服服的过上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安逸生活。
如此优渥的厚利,谁不想去冒险?
至于军官。所得到的薪水就更加丰厚了。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厚利刺激,英国人总是爱好冒险,英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
“有理!”众人齐声赞同。
在座的人都是务实的政治家,对于利的重要非常清楚,不能不赞同。
“第五件事就是在加强消息的刺探。”张说接着道:“这事儿,可以交给波斯王来做。陛下,臣的意思是给波斯更多的钱财,让他招蓦更多的人手。”
情报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孙子兵法》云“百战不殆”,这是建立在完善的情报工作基础上的。若是没有完善的情报工作,不能得到有及时可靠的情报。何来“百战不殆”?
要完成这一工作,非泥涅师莫属。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是波斯王子。在波斯故地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可以利用这影响力打探消息。二是因为唐人的长相与中东人截然不同,若是由唐人来打探消息,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阿拉伯帝国可以一眼就辨认出唐人。
是以,在准备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时,一定要加强泥涅师的实力,要拨给他更多的钱财,让他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说得不错。”李隆基重重点头,道:“泥涅师,你需要多少钱财,先预估一下,再报给朕,朕拨给你足够的钱财。”
“谢陛下!”泥涅师大喜过望,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
他如此欢喜,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可以放开膀子大干一番了,同时也意味着他离回归故土更近一步了。
“第六件事就是派出大量的人手,进行游说,要让阿拉伯帝国境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反对大食。”张说眼中精光一闪,笑道:“当然,他们还得为大唐说好话,要让大食境内的百姓对大唐心生好感,最好是起而迎接大唐之军。”
游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舆论攻击,政治攻势。这有多重要,我们都清楚,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使用过了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采纳尉缭的建议,出重金收买读书人,为秦国游说,为秦国背书,这是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比如,汉高祖刘邦用陈平之计,大出金银,收买人心,分化瓦解项羽的手下,取得巨大成功。
从阿拉伯帝国内部攻击,分化瓦解,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若是成功的话,对唐朝有着莫大的好处。
“张说,你这主意非常妙。”李隆基大为赞赏,笑着道:“如今的大食,残暴不仁,所到之处,赤地千里。他们强迫百姓信奉他们的真主,若是不信任,就会被杀死,这些百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得到大唐要西进的消息,他们一定会揭竿而起,迎接大唐。”
阿拉伯帝国在崛起之初,强硬推行宗教政策,要被征服的百姓信奉他们的宗教。若是不信奉,就会被杀头。
而恰恰在被阿拉伯帝国占领之地有着不少的宗教,其中的摩尼教更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拥有众多的信徒,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这些摩尼教徒为了信仰,揭竿而起,与阿拉伯帝国对着干,这是阿拉伯帝国虽然征服了波斯故地数十年,却是始终无法平定的原因所在。
曾经一度,阿拉伯帝国想要放弃波斯之地了,要不是优素福以血腥残暴的手段平定了这里的叛乱的话。
在吸收了足够的教训之后,阿拉伯帝国这才改弦易辙,要这些被征服的百姓用交税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宗教信奉,反抗才算是减弱了许多。
当然,这一措施现在还没有被推行。
“呵呵。”对阿拉伯帝国的情况,众人都有所了解,听了李隆基的话,众人齐声畅笑。
“还有,大食征服之后,就会把那里的百姓变为奴隶,供他们驱使。而大唐不会要奴隶,这又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李隆基接着道。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驸马 (淡雅的墨水) 创世2014.12.15VIP完结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
-
囧囧有神 (千百渡) 创世VIP2014-12-23 架空历史囧态频出的柳明和女扮男装的美女郎玥,在被追杀的危急时刻意外裸穿到危机四伏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