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美味罗宋汤
- 入库:04.13
“如果以我海军的实力。打下马尼拉是没问题的。”郑芝龙试探道:“南洋公司也需要一个更靠前的总部。”
现在南洋公司的总部在台南,如果搬到马尼拉,倒真的更靠近中欧交易中心区域了。
“大局啊。”沈廷扬感叹一声,道:“飞黄兄,打下马尼拉有什么好处么?”
——好处就是南洋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张,风头更劲。
郑芝龙知道这点好处完全不足以发动一场局部战争,沉默不语。
“军情司传来的情报飞黄兄也看过个了吧。”沈廷扬悠悠道:“现在吕宋的底层商业已经为华商控制,我们就算占领吕宋,也无非是增加一块数万人市场的税源。别说皇爷不会同意。就是国税署也未必有兴趣。”
一提到南洋吕宋,后世人第一反应往往是橡胶、水果、甘蔗、蕉麻和椰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这个世界,距离第一株橡胶树扎根东南亚还有两百余年。而水果作为易**的农产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从吕宋运回大明。更让许多后世人大为失望的是,甘蔗作为经济作物并没有被西班牙人推广种植。
在所有西班牙人控制的种植园,主要是栽培粮食作物,以供当地驻军的需要。
那西班牙人在吕宋干什么呢?
他们从吕宋购入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铁器、工艺品。然后装上大帆船,运往美洲殖民地。而大明从这笔贸易之中获得的是白银、黄金。以及少量的香料。
如果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吕宋,这个没落的帝国将一次性退出印度洋。这对于荷兰、葡萄牙,乃至于英国、法国而言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将瓜分西班牙的生丝市场,取代它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甚至更高。
对于大明而言。却失去了一条贸易渠道,一条白银入口的直接交通线。鉴于大明与荷兰的关系,很可能在世界贸易中增加更多的成本。
打下吕宋固然看着很美好,但获益只有用来制造麻绳的蕉麻,失去的却是一个白银进口渠道和商品销售渠道。
朱慈烺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即便要打。也得等白银进口进一步萎缩,直到西班牙再无利用价值才会开战。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与西班牙一国开战。势必会带上荷兰,将他们一同逐出麻六甲海峡以东。
大明将直面印度洋,制定新的亚洲秩序。
如此才能最大保障大明的贸易利益,同时不让他国摘桃子。
“现在当务之急是推动四大舰队组建,”沈廷扬轻轻抚须,“而且,咱们也该有个海军都督府了,现在的大都督府仍旧守着三百年前争霸大陆的思路不放。”
郑芝龙连连点头称是,心中却在盘算手中的筹码。
ps:国庆节事情太多,真是过节比平时还累。今天一早要出门,五点起来码字,希望大家原谅。最近的更新的确有问题,之前几天都是一日一更,所以周末两天也就维持了,算是补之前的缺额吧,一直到补完为止。
感谢大家支持,请投月票和推荐票哦~~!
六五一峥嵘巨浪高比山(2)
大明的海权论是由朱慈烺进行思想启蒙,沈廷扬在掌管山东水师时提出理论基础,不可胜数的江浙闽粤沿海士子进行讨论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以海洋为疆域,以船舶为战车的外向型国策理论。
因为皇帝的地位已经太高了,所以民间更习惯将海权旗手的重担放在沈廷扬肩上。就连郑芝龙都不能否认,沈廷扬虽然实力平平,但在海军大学的声望不容小觑。而且平平的实力会随着那些年轻人进入水师,掌管舰船,乃至舰队,最终变成海上霸主。
反观自己,拿了那么多钱藏在库房里,只从有限的兄弟、子侄中挑选资质好的,却没想到办学堂,充分挖掘民间每一分力量,巩固自己,这简直是蠢到了极点。
“是不能让那些老顽固继续蛊惑天子,劳民伤财进行北伐。这么多银钱,若是投在海上,四大舰队算什么?四十个舰队都出来了。”郑芝龙不满道。
沈廷扬对此不置可否。就算不进行北伐,银钱投入造船扩编的可能性也很少。他的海权论已经广为传播,但不知道为什么,大明海船不如泰西船的讨论却没有反应。
现在大明虽然也在建造泰西船,但数量有限,如果发生海战,多半还是老战术:大船碾压,接舷跳帮,火船围攻。
以现在南洋界面的泰西船数量,这样打的确也能打赢,但显然是落后且不经济的。
而且皇帝陛下认定的优秀海船,应该是巨舰大炮,形同海上堡垒。这个课题已经广泛推广,大部分资金是从海军军费中划拨,但进展缓慢。非但动力核心远不能达到要求,就连龙骨肋材也很不过关。
所以沈廷扬还是希望独立一个海军都督府,让海军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认同,也不至于兵部、户部一面倒地支持陆军。
所谓建立四大舰队,反倒是安慰郑芝龙的添头。
郑芝龙经年累月地借力打力,最终打跑了闽粤海上的各路大佬。成为海上霸主。如今他“身居高位”,与国家同休戚,这无疑是步上了人生的新巅峰。不过碍于视野,他终究不能跟沈廷扬这样中枢出身的儒商相比,更看中的是铁打的实力。
“哪怕建成四十个舰队也没用。”沈廷扬无奈道:“大都督府总参谋部呈上去的题奏全都是关于陆军的,海军若不是天子想起来了问一句,压根没有声音,而天子日理万机……”
郑芝龙在脑中转了转,知道自己的履历没有沈廷扬过硬。海军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多半是沈廷扬的。若是以前,自己还能用银钱争一争,但现在这位天子却肯定不会放任这事。
“我如今年迈上不得船了,”郑芝龙感叹一声,“若是沈督有用得上的地方,出谋划策还是能够胜任的。”
沈廷扬面带微笑,心中暗道:一开口就要一个总参谋部?不过上不得船,意思是四大舰队总兵位置全让出来?
这样的交换有些不像郑芝龙的风格啊!
“提督各舰队总兵官就交给小子们去做吧。”郑芝龙补了一句。
沈廷扬这回是真被气笑了:这老海盗还真是打得如意算盘。中枢大权要紧握手中。就连四大舰队都不肯放过。谁不知道现在大明年青一代中他长子郑森正得圣眷?
“老夫聊发少年狂,偶尔还是想出海散散心的。”沈廷扬笑道:“我沈氏以商为根。以工为底。子弟多有擅贾能工之辈,总装、后勤两部倒是有信心能够撑起来。”
郑芝龙知道沈廷扬吞并了舟山黄斌卿之后,造船能力上了一个档次,族中造船场坊数十处,不比自己在福建的根底弱。
——不知道紧抓中枢大权,只谋求黄白之利。这眼光也太差了些。就算饶你一个舰队总兵又能如何?你还能擅自出海不成?
郑芝龙心中冷笑。
沈廷扬也望着郑芝龙冷笑:今上本就是权谋大家,对海战海略了如指掌,为人又自信固执,你想给他老人家出谋划策,这工作却艰辛得很呐。
两人目光一交。同时一笑,算是默契在胸。
隆景元年八月间,南方报纸上先是吹风,借着澳洲新奇故事说些大明重陆轻海,焉知海外不复有诸如澳洲之空地?与其在北方与鞑靼、瓦剌争夺草原,不如广建水师,开疆海外。
这本是很常见的南下北上之辩,但是很快就有人接着这个话头说起了大都督府的人员组成,无一例外都是边镇老将。
吹风吹到这个程度,就得看朝廷的意思了。
隆景元年十月,沈廷扬和郑芝龙没有等到皇帝陛下反对的意思,终于松了口气,可以上奏圣前,请求建立海军都督府,就海事海战为陛下分忧,监管海军。
面对海军自立门户的要求,大都督府自然不愿意。秦良玉、尤世威等人先后上疏反对,但沈廷扬和郑芝龙的家底却比他们更厚,朝廷中的关系也比他们更深远——始终不能忘记,沈廷扬可是做过内阁舍人的。
陆军老将们在朝廷和舆论上都不占优势,文官也更乐见武将们内讧,有心要把水搅浑。同时还有一只黑手开始分化大都督府内部,一方面抬高秦良玉,放言海军仍旧接受总训导部的监管;一方面又扯出尤世威、李昌龄等人曾经被俘却不殉节的旧疮。
不见血的战争到了这一步,陆军系算是完败。
隆景元年十月,周遇吉在漠南打了一场大胜仗,俘获西土默特部四万余人,开进归化城(呼和浩特),八大板升尽数归入大明直接统治,彻底平定漠南指日可待。
因为这次的胜利,朱慈烺召见了大都督府的一干老将,也让沈廷扬和郑芝龙出席。
“漠南平定之后,大军还要向北、向西继续挺进,大都督府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朱慈烺先给大都督府下了定论,又道:“不过南面的进度也不差,而且现在我大明海疆与陆疆持平,海防不强,虽倭寇那般岛国都能骚扰我腹地。故而设立海军都督府也是题中之义。”
秦良玉等人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纷纷垂头。
“大都督府不撤。”朱慈烺道:“三军都督府中,各军参谋总部各行其是,大都督府总训导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对三军各总部直领。大都督府总参谋部只负责三军参谋总部的协调工作。”
相似小说推荐
-
君临天下 (白色黄昏) 起点VIP2014-12-12完结真正的君王,当一怒震乾坤,一笑崩天地!手提君王剑,八方慑服,四海震颤!真正的君王,当醒掌天下...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终南道) 起点VIP2015-01-03 秦汉三国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