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钟进卫有点不解,安置的待遇并不高啊。
“别忘了后面那群喝兵血的蛀虫,兵丁在他们手下,只要不是家丁,那就是炮灰,光给他们赚军饷,吃不吃得饱都是个问题。”孙承宗解释道。
然后,他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你那军制革新之策,以后要是实施起来,恐怕也会受到这群人的强烈抵zhi。”
钟进卫听了沉默不语,这种大明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得赢建虏呢!只要解决了家丁,就是再多的人,在建虏面前,怕也是没用的了。
当下,孙承宗和钟进卫的心情都不怎么好,默默地不说话,骑着马巡视着。
慢慢地,还能站在队列里的兵丁越来越少。忽然,“呜呜呜”号角声又响了起来,还站着的兵丁一下都瘫倒在地上,被汰的人数总算够了。
还在押解途中的兵丁,有一部分返回了军营,而靠近集合点的那批人却被强行押入了集合点。
听到号角声后,孙承宗就让身后的各部将领,回各自的营地整理剩下的摊子去。他和钟进卫带着自己的亲兵赶往汰兵集合点。
看到孙承宗和钟进卫过来,卢象升迎了过去,汇报道:“本兵,监军,一共汰下来二十七万四千三百一十二人。”
圆满完成此次汰弱留强任务,几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就边说边巡查起汰兵集合点来。
这个汰兵集合点,其实也是野外,由大名府的人围成一个大圈,进得来的人不再分以前的所属部队建制,拆散了凑成一圈人,就点火炭取暖。所以现在孙承宗和钟进卫能看到的是,一个大圈里有无数个小圈。
这些被汰下来的兵都垂头丧气的,不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
孙承宗和钟进卫巡视到大圈圆心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孙承宗和钟进卫对视了一眼,然后孙承宗对钟进卫道:“你是监军,代表的是皇上,由你来宣布安置措施吧。”
见孙承宗这么说,钟进卫知道这工作肯定是自己干了,也就不推辞,清了清嗓子,出声喊道:“汰下来的兄弟们,我是中兴伯,监军来的,代表皇上宣布安置你们的措施。”
孙承宗手底下的亲兵一起跟着吼,把钟进卫的意思远远的传了出去。
所有的汰兵听到后,纷纷抬起头,朝着圆心看过去。
“皇上很关心你们,知道你们也不容易,所以,想回家的就回家,每个人发三钱银子和一斗粗粮。”
汰兵们听了,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这相当于是服劳役,都得自备干粮,回去那还有路费一说。
整个集合地一下子响起一片嗡嗡嗡的的声音。钟进卫看着他们的反应,知道他们是不大相信,就又喊道:“对,你们没听错,想回家的,发给你们路费,让你们安心回家。”
孙承宗看钟进卫好像说完话了,就补充一句:“让你们能顺利回家过年。”
钟进卫一听,愣了下,原来要过年了啊,钟进卫是根本不记得这回事。
孙承宗的话传递出去后,嗡嗡嗡的声音变为一片沸腾声音,最后,所有的汰兵都跪了下来,朝着京师的方向磕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只能用这种虔诚话语来表达心中的感激。
“大家先吃饭,吃完了,想回家的就开始排队。”钟进卫等汰兵们激动得差不多后,又说道。
等宣布完了处置措施后,他笑着对卢象升说道:“九台,刚说吃饭,我就觉得饿了,你这里有啥吃的没?”
孙承宗也呵呵笑着要一起吃卢象升的,于是,他们就都留在集合地一起吃饭,也方便下午安置措施的实施情况监督。
中午这顿饭,这些汰兵们放下了后顾之忧,是吃的轰轰烈烈,一边吃一边聊,也一边互相庆幸。聊皇上的好,也聊自己的运气。
有些汰兵吃的很快,就在大名府兵丁的指挥下排起了长队。后续的人见有人先排了,怕轮到自己的时候发完了路费,也三口两口的吃完,跟着去排了。
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去排队,还在吃饭。
汰兵们一排队,就开始发路费了,这么多人,不抓紧时间,怕是搞不完。
也幸好人手充足,队列排了很多列。领到路费的,千恩万谢的离开集合地,走上回家或者去别地方的路。
魏三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来还想跟李老四道个别,但因为不知道李老四现在在什么地方,又不敢找监军,只好把这份情记在心里,回张家口去了。
有家的当然是回家了,一些没有家的见到有路费可领,也就去领路费了,就是打着领了再说的念头,有吃有花的,天下那不能去。
当然,还有一些就留在原地,有点彷徨,不知道去哪里。这些人基本就是家在京畿的,又没有那些无家可归还领路费的人的勇气。他们就这么等着一个未知的未来。
-------
各位书友,看过章节后,有条件的不妨发下书评提提建议意见,虽然很老套,但确实对提高一本书的质量,还是很有用的。现在我都跑别人的书评区去吸取有用的东西了,惭愧。
第七十五章汰兵完成
天sè将近rì落之时,排队的人终于伺候完了。二十多万人,就这么快发完路费,多亏了卢象升事先周密的安排以及有充足的大名府人员可以调配。
这个时候,孙承宗亲兵带领着一大群大名府人员搬来了各部军营空闲出来的营帐,开始给还留在汰兵集合地的人分发。
留下来的汰兵大概还有六、七万人,比预想的要少。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的恋家情节,有机会归去了,就再不肯留这里,何况是要过年了呢。就算是去曾经家所在地方的废墟上转转,也是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对于朝廷官员的不信任,怕留在这里又出什么幺蛾子。
孙承宗人老成jīng,把这两个原因大致解释给钟进卫听,然后又对卢象升说道:“九台,还要麻烦你们大名府一天,明天估计就可以走了,你的兵丁也还赶得及回去过年。”
卢象升连称不敢当,顺便把属下刚报过来的数字给孙承宗汇报了:“本兵,目前还留在营地,待朝廷安置的有六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
孙承宗点点头道:“好,那我和监军就先回中军帐,给皇上写奏章,汇报下今天的汰兵情况。”
然后孙承宗就和钟进卫骑马离开了汰兵集合点,回中军帐去了。
回到中军帐后,写完奏章,监军照样进行签字,还是让东厂王鹏送往京师。毕竟,剩下的汰兵也得尽快处理掉的。王鹏这位能打的汉子,这次跟钟进卫出来,无奈的充当了跑腿的信使了。
忙完了一切后,钟进卫回到自己的营帐,才发现这里还有一个人等着自己安置。
李老四见到钟进卫过来,想起身行礼,却又碍于屁股疼痛,起不来。
钟进卫也不在乎这些虚礼,让他趴着别动。
跟李老四聊了会天,了解了下李老四的情况,知道他光棍一个,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境界,就安慰了他几句,顺便表扬了下他的义气,然后让他好好养伤。
在李老四的千恩万谢中,钟进卫回到自己的营帐,躺在床上休息,然后,想着今天的事情。
每天睡前都总结下当天的情况,然后想想明天要做的事情。这是钟进卫的一个习惯,在上学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很有用。
他想着汰兵这个事情,也算是各种因素凑到了一起,才顺利得以完成。
如果关宁军不是骑兵,恐怕威慑不了其他将爷;如果祖大寿不是有先跑的案例而惶恐,恐怕也不会如此配合;如果自己没有来到这个世上,恐怕汰兵也不会有这个效果;还有,建虏,老天爷都没有来捣乱,这其实也是重要因素,这些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就不会有现在这个汰兵结果。
有的时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明王朝的灭亡,也是各种不利因素凑到了一起的结果。
老天爷把自己穿越到了明末这个时候,看来也是不想看到中华大陆沉沦到几百年的黑暗之中吧,钟进卫想道。
这次的汰兵也有几个地方要注意。第一,汰兵数量如此之多,说明大明军队的**程度之深,靠旧制怕是难以挽回了。像历史上卢象升这样与兵同甘共苦的将领好像也只有他一个,太不靠谱了,只有靠军制改革来挽救大明军队。对了,秦良玉的白杆兵也是一支强军,不过这是土司私兵,自然没可能自己吃自己的空饷。对大明正规军,没有借签的地方。
第二,zhōngyāng一定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作为威慑,这次是凑巧靠了关宁军,下次呢,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一定要建议崇祯皇帝重新编练京师三大营才行。时间越早越好,早点完成,就能早点威慑其他军队进行军制革新。
想完了这些又想起孙承宗说的快要过年的事,恐怕今年是过不成了,那些建虏鞑子至今还在祸害京畿之地的百姓,朝廷救灾都救不过来,那还能庆贺新年啊!
钟进卫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寻他的阿奇去了。
第二天早上,钟进卫和孙承宗在汰兵集合地视察汰兵的情况,并且让人把多余出来不多的营帐送往京师城里的王恭厂难民营,那边的百姓也急需这些营帐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宋王 (尹三问) 起点VIP2014-08-06 王者,帝王也! 回到北宋,注定身居庙堂, 使辽国,战西夏,固社稷,安邦国。 万里山河,风云已动;美人...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