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借天改明 (叫天)



一见到钟进卫,就连忙要跪地行礼。

钟进卫伸手拦住了他们,然后关心地问道:“蒸汽机爆炸,那几个受伤的工匠怎么样,士气如何?”

方以智及一众研究员听兴国公如此关心,很是感动。其中方以智连忙回答道:“其中一人受伤较重,其余二人轻伤,现都已在家养伤。”

“你怎么不把此事禀告上来?”宋应星趁着这个机会质问道。

方以智犹豫了一下,看看兴国公,然后才回答宋应星道:“院长,下官怕上报了,因为有危险,就不让研究了。”

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历时这么久时间在这个蒸汽机上面。要是蒸汽机因为爆炸而被禁止研究,就像夺走好友冒辟疆最喜欢的女人一般,是绝对不想有这个结果的。因此患得患失之下,就选择了隐瞒不报。

钟进卫听得无语,没等宋应星说话,他先交代道:“不要有这个顾虑,这蒸汽机乃是关系到今后大明强盛与否的最为关键的东西,朝廷是无论如何都会坚持研发下去的。只是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性。”

如果按照以前朝廷官员的性子,一件事情,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和他们本人关系不是太大,往往就会不做下去,这样才是最安全。正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就是指这种情况。因此,方以智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此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钟进卫说到这里,又郑重地交代道:“你们都是大明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要再有闪失了。”

没想到兴国公说出这样的话,把他们抬得如此之高,使得方以智和他的手下都非常感动,连忙答应。

其中方以智还解释道:“国公,这个爆炸其实下官已有预料,因此做过一些防备。否则的话,恐怕还会出现伤亡情况。”

他对于蒸汽机显然是精通了,气压过大引发爆炸之类的情况都有推测,才会有此防备。

钟进卫点点头,接着问道:“现在可以过去看了么?”

“国公请!”方以智和他的手下都侧身让到一边,然后伸手请钟进卫前往作坊。

倒是顾百川听了,心有疑虑,就先一步上前,稍微挡在钟进卫的面前,然后问方以智道:“这蒸汽机现在没事了?”

见东厂大档头问话,方以智不敢怠慢,也很有必要要解释一下,就连忙道:“已经释放了蒸汽,蒸汽机不会爆炸的。”

得到安全的答复,顾百川才放心,侧身一让,把路让了出来。

于是,钟进卫熟门熟路地来到了蒸汽机作坊。一看之下,与之前已有不同。

在这个蒸汽机作坊,已经摆放了两台蒸汽机。其中的一台显然就是爆炸后的那台,正在重新组装中。而另外一台,则已经熄了炉火,没有在运转。两台蒸汽机之间,有一堵厚厚的墙隔离着。

方以智给钟进卫介绍道:“国公,这蒸汽机已经能够初步使用,包括国公所说的提水例子,就已经试验成功了。但效率太低,因此就做了改进。正是因为这个改进,没有处理好,才出现了爆炸。”

在钟进卫面露惊喜之下,方以智开始给钟进卫详细地做了介绍。

他不愧是大明时代的物理天才,在年后不久就已经研究出了真空蒸汽机,但效率很低,远远达不到钟进卫之前和他们说过的应用到各种地方作为动力使用的要求。

因此方以智和手下进行琢磨之后,又进行了改进。效率虽然上来了,却也增加了危险。

钟进卫听完他的介绍之后,一点都不吝惜他的口水,连声夸奖他们。然后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安全阀。

怎么做钟进卫没研究过,但原理还是知道的。当他解释给方以智听时,却正好符合方以智他们所设想的解决方案。

于是,钟进卫也不再打扰,让方以智千万注意安全,好好研究,争取早日研究出来。

第七百九十四章钢铁厂

钟进卫对于蒸汽机的研究进度很满意,因为按照这个进度,实用型的蒸汽机将会比历史上提前出现,并且是首先诞生在华夏这片土地上。

其实仔细想想,钟进卫又觉得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和欧洲研究蒸汽机的那些人比起来,此时华夏之地的研究有太多优势了。

且不说方以智是世家出身,父母两边都有实干型的大儒长辈,平时耳濡目染就已经精通物理、数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不是西方瓦特那样的学徒工能比。

在蒸汽机方面,钟进卫虽然没有实际做过,可有些概念还是知道的,由他点拨天才少年方以智,那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在其他方面,就更不是欧洲的同行能比了。欧洲那是小家小户,一个作坊一个厂,自己在搞研究;而在华夏之地上,则是集大明整个帝国的力量在研究。

资金不用担心,花多少都会拨下来,当然是国企提供的;要用什么材料,立马能给你找来;需要什么精密零件,由最熟练的工匠手工给你打造出来;等等诸如此类的优势全都是欧洲同行所不具备的。

虽然如此,钟进卫从动力研究所出来后,还是忍不住向宋应星夸奖道:“不错,年轻有为,假以时日,大明下一代的科技中坚必然是以他为首的一代。”

宋应星呵呵地笑了,手下受国公夸奖,他也有面子。

到了研究所门口,他便请示道:“国公,接下来视察哪所研究所?”

钟进卫看看天色,发现还早,就对宋应星道:“走,去钢铁厂看看。”

钢铁厂离得远,就不是走路能到了。一行人就走回研究院,拿了座骑,便往钢铁厂而去。

钢铁厂和玻璃厂一样,都是归研究院管。因此钟进卫一边控马前行,一边问跟在身边陪同的宋应星道:“你应该知道钢铁厂的情况吧?”

原本以为兴国公是要现场视察,因此宋应星并没有马上介绍情况。现在国公在路上就问了,宋应星也就马上回答道:“国公想了解点什么?”

这个时候,虽然快到初夏了,但天气还是比较冷。马跑得快一点,冷风就往嘴巴里灌。

钟进卫就侧着头,避开了风头,看着宋应星道:“就说说钢铁厂情况,随便说。”

宋应星稍微想了一下,也是侧头过来,面向钟进卫,直接开始介绍起钢铁厂的情况。

一直到了钢铁厂,里面的工匠都迎了出来,到了大堂后,还没有介绍完。

又加上宋应星在钟进卫不断地插话问话中,不停的补充,最后基本上把钢铁厂的前前后后,所有事情都讲述了一遍。

原来钢铁厂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理想的钢,也是有原因的。

在明末时期,大明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

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

用柳木棍搅拌生铁液,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这也是后世所说的抄钢法。

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在原本的历史上,被宋应星记进了他自己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从而流传到了后世。

这个技术在历史上,要比欧洲要领先一百年左右。只是技术自满清开始,几百年内不但没有多少发展,反而大幅倒退,让人很是遗憾。

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温度不够,以致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而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

在这个位面上,因为钟进卫的提醒,温度得到提高,达到了炼钢的要求。不过随着温度的提高,又带来了新问题,导致炼钢一直不理想。

第一个问题是高温耐火砖的问题,钢铁厂用了那么久的时间,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直在实验耐火砖的材料,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耐火砖,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炼出来的钢铁质量都不行,比较脆。

有关这个问题,也幸亏是有朝廷的支持,经过南北比较,发现南方炼出来的钢铁普遍好于北方。经过炼铁方法的全方面比较,发现了北方是用煤炭,而南方则用木材。

于是,京师的钢铁厂也改用木材,发现确实提高了钢铁的质量。但京师附近的木材有限,而煤炭充足,光用木材的成本实在太高。

工匠们就又开始琢磨新的方法,实验来试验去,还真找到了法子,就是用焦煤炼钢铁,比单纯的煤炭炼钢铁要好上不少。

或者是受研究所提成的刺激,工匠们不断地努力创新,揣摩更好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又被他们发现在炼钢铁的时候,加入石灰石、石灰之类的物质时,钢铁质量不错。

但随之而来,又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炉壁的侵蚀与破损。自从用了石灰石这些辅料之后,就变得很严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