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华部在快速前进,比他迟一个时辰从长安出发的张渐也喝令部下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
张渐和窦华一样,也是杨国忠的亲信,他们是得杨国忠的赏识才得以提拔的,他们对杨国忠都有一种感恩戴德的心思,此次杨国忠令他们率军急救潼关,并且当面嘱咐。他们如何敢大意和延误,当然是以最大的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杨国忠的嘱托,尽快抵达潼关,给予杨晞以增援。
张渐和窦华一样,在军中呆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但对如何领军还是有点心得的,知道这种酷热的天气下,要是倾全力奔跑,那会让很多人马力竭而死,因此也没令部下倾全力连续急跑,而是要将士们以人和马都能吃的消的速度快速行进,准备在夜间天气凉爽后,再加快速度,不休息连续急进。
与窦华和张渐心急火燎的心情不同的是,率后续援军往潼关方向行进的陈玄礼并不是很着急,有那种坐收渔翁之利心思起来的他,更没有令将士倾全力奔跑,相比较,后续援军的速度比窦华及张渐部慢了很多,更不要说那些没有马匹可用的步军,更是在后面拖拉!
还好杨晞不知道后续援军的情况,不清楚陈玄礼此时的心态,不然可要气的发狂了!
c
第四十八章杨国忠的请求
陈玄礼抱着坐收渔翁之利的心态,都是因为杨国忠这些年在朝堂上一再排除异已,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而致。可以说朝堂上对杨国忠抱着敌视,甚至想置其于死地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许多人慑于杨国忠的淫威,不敢声张而已。还有一些人是抱着事不关已的态度,杨国忠没有迫害到自己,或者说没有与自己起冲突,那就不与其正面冲突,当作局外人一样看待。
就如陈玄礼,在朝堂上,因为他与杨国忠并没有太多打交道的地方,也就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平时也不会在朝会上起来反对杨国忠。但在国难当头,因为杨国忠的错误决定导致潼关兵败后,他心里的怒意终于暴,也就在了当殿人指责杨国忠的行为,并且在杨晞率军急救潼关,皇帝令他率后续援军紧急增援后,也故意拖延,甚至想“隔山观虎斗”,要看杨国忠及他的家人倒霉。
因为这手段是比较隐蔽,旁人不好指责,也不怕皇帝责罚。
但杨国忠是知道这情况的,或者说他料到陈玄礼会故意磨蹭,因此也一再面见皇帝,要皇帝下旨令陈玄礼加快行进度。杨国忠知道,这种时候,他的任何命令或者要求都远不能和皇帝的命令相比,至少在陈玄礼身上如此。杨国忠也知道,陈玄礼对他很有成见,这次哥舒翰潼关兵败后,甚至在朝堂上站出来公开要求皇帝责罚他。这让他恨恨,但也清楚,要是陈玄礼率军抵达了潼关,肯定不会听服于杨晞的命令,说不定要杨晞听从陈玄礼的命令,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因此也在陈玄礼率后续援军全部出后,马上再次去求见皇帝李隆基。
在求见李隆基之前,他也先去找了贵妃杨玉环,及杨玉环的几个姐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把他的意思告诉了她们,要她们在皇帝面前陈情。
在得了杨玉环姐妹几个答应后,杨国忠才进宫见皇帝。
因为灵宝之战的惨败,潼关成了危城,心急如焚的李隆基可是坐卧不宁,茶饭不思,经常召杨国忠、韦见素等大臣讨论军情及对策,杨国忠求见也马上得见。杨国忠请见的时候,一身素礼打扮,人看上去有点憔悴的贵妃杨玉环正小心地替闭着眼睛躲在榻上的李隆基捶背,杨国忠进来,也没避见。
“陛下!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已经率所有人马出了,”杨国忠在得了杨玉环一个眼神示意后,上前对李隆基行了礼,先将情况禀报了,并马上请求:“臣怕他们路上拖延,误了救援潼关的时间,恳请陛下再下诏令,上大军加快行进度,争取早日抵达潼关,以免不测!”
“唔,朕知道了,马上传朕旨意,令陈玄礼加快行进度,必须在明日天黑之前抵达潼关,不得有误!”
“是,陛下!”候在一边的高力士马上将李隆基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在高力士去传达命令后,李隆基也睁开了半闭的眼睛,盯着恭敬站在身前的杨国忠看了几眼,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叹了口气后说道:“国忠,朕没想到,国难当头,还要你那未成年的儿子站出来主持军务!朕真的没想到,四郎竟然这般神勇,在抵达潼关后,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整顿了军务,还取得了对安贼之叛军初战的胜利,重创了叛军,延缓了叛军对潼关的攻击度!你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朕也很欣慰!”
“陛下过赞了,”杨国忠赶紧作礼表示谦虚,“犬子敢这样,都是臣过于宠爱之故,以致他无法无天!也所幸他这样的无法无天,竟然歪打正着,取得了几场战事的胜利!陛下,臣也很惊喜犬子有这般能耐,希望他在后续的守城中有更多让人惊异的表现,能将叛军最终阻滞在潼关城前!”
这时一直没开口,很仔细地替李隆基捶背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早说过,我们杨家从来不缺能者,国忠这般能干,四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及弱冠之年就有这般能耐,能率军镇守潼关,并给予叛军以重创,实是让人惊喜!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从哥舒翰还有王思礼、李承光等大将现在甘愿听从四郎调度指挥上看,四郎此番表现说不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呢!”
“唔,玉环说的不错,四郎确实能干,朕现在可是全指望他能指挥潼关诸将,将叛军阻挡在城外!”说到这里,李隆基嘴角露出一点笑容,看了看杨国忠,略带感慨地说道:“国忠啊,朕看四郎处事的手段比你还要果断,先后将燕山郡王火拔归仁和监军边令诚斩于军中!他这叫杀伐果断,朕可是知道,他这样做就是想表明决心,想获取众将的支持,现在看来,他成功了!朕猜着他后面的表现会更让人惊喜的!”
“陛下,臣也希望他能做到更好,能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城外,甚至重创叛军,击败叛军,”杨国忠附和了一句李隆基的话后,马上将他这次进宫的目的说了出来:“不过陛下,臣还是有担忧!四郎毕竟年轻,很难驾驭哥舒翰、李承光、王思礼等将领,如今应该是这些人慑于陛下的天威,不敢拂四郎的意,才暂时听从四郎的调遣指挥的!这应该与哥舒翰输光了手中兵马有关,要是哥舒翰手中还有大量兵马,他肯定不会听从四郎指挥!臣是担心,四郎驾驭不了这么多将领,更不要说率数万人马驰援潼关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哦?!”李隆基轻轻地应了声,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眼睛盯着杨国忠,要杨国忠继续往下说。
杨国忠也马上将下文说了出来:“陛下已经下诏免了哥舒翰兵马副元帅的职务,如今潼关前线无领军之元帅,无论是哥舒翰,还是陈玄礼,甚至王思礼、李承光等人军中职务都不比四郎低,臣想恳请陛下,授四郎以兵马副元帅职务,以元帅身份调遣指挥诸军,那样就不会出现军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
杨国忠说完,很是紧张地看着李隆基,还隐蔽地对杨玉环使了个眼色!
杨玉环微微地点点头,准备在李隆基犹豫的情况下再说点什么。
第四十九章元帅职务
(昨天第一更中午十二点!)
唐时大军出征,特别是李隆基时候,都会委以以皇子为兵马元帅,作为诸军的最高指挥官。
但这大多只是虚衔,一般情况下皇子并不率军出征,朝廷会在任命以皇子为元帅的同时,再任一善战的将领为副元帅,节度诸军,由副元帅实际指挥战事,就如前些时候的高仙芝及哥舒翰一样。
令高仙芝出征时候,是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的;高仙芝、封常清被杀了,朝廷以哥舒翰为副元帅,而元帅职由太子李亨担任,但李亨并去赴任,所有事务都交由哥舒翰处置。
不过军中将领在称呼时候,都将副之隐去,直接以元帅相称。
这个副元帅可是说是实际的元帅,权力很大的,可以指挥同一战场上任何一支人马,只要对方没有挂上元帅或者副元帅的职务。哥舒翰在赴潼关后,尽掌潼关附近所有二十余万人马,威风一时!连杨国忠也非常忌惮,因此就组建了李福德和刘光庭那三千精锐,并让心腹杜乾远率一万余人马屯于灞上,目的就是防备哥舒翰万一可能的威胁,只不过杜乾远这一万多人,最终还是被哥舒翰吞并了。
要是杨晞能被朝廷委了这个兵马副元帅的职,以元帅身份节度众军,指挥潼关的防御战,那从此以后,他再也不需要担心武将对杨家的威胁了。杨晞在抵达潼关后,表现的非常出色,暂时震慑了诸将,基本做到了统一调度指挥潼关诸军,杨国忠对自己这个儿子以后的表现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陈玄礼这个人去潼关后,局势可能会马上变化,杨晞被边缘化也不一定,毕竟陈玄礼还是挺有威望的,后续这数万人中的指挥将领,很多都是陈玄礼的亲信。
除非杨晞得到朝廷元帅的封号,不然不一定指挥的动陈玄礼。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虎臣 (曾经淡然) 起点VIP2014-05-12 一个带着“号令之旗”的穿越者,一个名扬后世,无畏英雄的儿子,他会在明朝末年掀...
-
鲜血染征袍 (更浩瀚的海洋) 起点VIP2014-3-11完结 以战斗为唯一目的,以求和为唯一耻辱!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来吧,一起来回味体验那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