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怎么对诗也感兴趣,倒是件稀罕事。”身后忽然传来一男子低沉而略带讥讽的声音。
李清回头,只见几步外站着一男一女,男的大鼻细眼,活脱脱一个李林甫的青春版,而女的倒长了一双丹凤眼,但笑起来丹凤眼会急剧缩小,变成细鱼眼,这二人自然就是李银和崔柳柳,他们一早便来到曲江池游玩,沟通心曲,夜了也舍不得离去,李银得他父亲的教诲要多结交文人,便携美趁兴而来,正遇李清。
“彼此彼此!”
李清向李银拱拱手,含笑道:“曲江流饮,一诗一酒一美人,我是为酒而来,李银兄自然是为美人而来。”
李银一早出来,尚不知朝中发生之事,心中记的,还是诬陷李清诱拐奴仆失败之仇,此刻他见李清眼睛向自己的手瞥来,心中更加得意,便将崔柳柳的手捏得更紧。
李清见他自作多情,淡淡一笑,对崔柳柳道:“你娘以为你被恶人挟持,全府上下寻你一天不得,已经报官了。”
崔柳柳从来就没有象她娘说的去学什么刺绣,她本是个任性随心的女子,先是爱慕李清,单相思一场,而此时在李银的有心奉承和迎合下,她的一颗芳心便迷失了方向,此时乍见李清,她仿佛做贼被抓住一般,心中又慌又乱,想将李银的手甩掉,可他偏又捏得紧,只得将头深深低下,不敢看李清的眼睛。
但耳朵却堵不住,李清的话一字不漏飞入他耳中,如果说是父亲找她,崔柳柳并不在意,可是母亲找她,效果就不同了,她急抬头对李银道:“李大哥,我要回去了。”
李银哄了崔柳柳一天,终于盼到暮色降临,他正心痒难耐,不料李清一句话,便击碎了他的美梦,心中不由恼怒万分,恶狠狠地瞪了李清一眼,又对施柳柳柔声道:“等参加完今晚的曲江流饮,我便送你回去。”
他打的主意是曲江流饮散场后,恐怕城门和坊门都已落锁,他们就得在外过夜了,岂不正遂了他的意。
不等崔柳柳表态,李清心中先向李林甫说一声得罪,又对她道:“我来时听你舅父说,你娘已经进宫,恐怕是要请皇上派兵来寻你。”
话虽然荒诞,但对崔柳柳却十分有效,就如同对孩子要讲童话,说历史他们就会睡着一般,崔柳柳心中果然十分害怕,也不想再和李银多说,甩开他的手,便向后面一直尾随他们的马车跑去。
“你!真卑鄙。”李银指着李清,气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又回头看了看已经跑远的崔柳柳,恨得一跺脚,追了上去。
“李公子,若真喜欢,让相国去崔府提亲,不更好吗?”
说罢,李清哈哈一笑,负手进了杏园。
杏园内亭台楼阁鳞次栉比,一角的空地上停了数百辆马车,大多是闻讯赶来看热闹的长安市民。李清诗人没见到一个,倒见不少拖家带口的游人,在草地上铺着厚厚的麻毯,堆满各种吃食,妻子幸福地依在丈夫的怀中,回忆当年的在此相识,也不知头上蚊子还是不是当年那群红娘,而小妾在旁边斟酒沏茶忙碌,却不时斜眼狠盯着男人的苦脸,想着回去后在床上再好好收拾他,一群小孩子在人群中嬉戏追逐,这若在白天倒也是幅明媚的游春图,可是,今晚诗人们的灵感不知是否还能找到。
李清正在东张西望,寻找去处,忽然耳畔传来一声低低地埋怨,怨声中仿佛蕴涵着二十年守寡女人的凄楚。
“阳明,看看你手下做的好事!”
李清扭头,见王昌龄正苦着脸向自己走来,他后面还慢慢跟着一人,也是一身白袍,腰束长剑,身材细高,只是暮色隐隐,看不清面容。
“怎么,张旺他做事不卖力吗?”李清向远处正勤勤恳恳干活的张旺瞧去。
“卖力!他就是做得太卖力,还雇了几百个孩子在长安城里四处宣传,你看看这画。”
王昌龄递过一张宣传纸,李清接了,借着淡淡的月光,见上面是一幅嫦娥奔月图,画得倒不错,关键是旁边的字,什么‘杏园桃花水,醇酒美姬盼’;什么‘胡姬艳舞,盛大奔放’。
如此一来,长安市民自然人人向往,难怪这里热闹得跟游园似的,还有人正络绎不绝赶来,脸上洋溢着对醇酒美姬的向往,自己刚才倒真不必问路,跟着人流来便是了。
“这个……张旺也是一片好心,想搞热闹一些,你也别怪他,他不懂!”
“我们十几个朋友聚会写诗饮酒,要这么热闹干什么。”
王昌龄眼睛都要喷出火来,“那你说说,这下该怎么办?”
“我的意思是换个地方,但王江宁却说要征求你的意见。”
王昌龄身后的白袍男子缓缓走上前来,他声音清朗,略带一点磁性,靠近了,李清看见了一张逸兴飞扬的脸,眉斜刺、眼如杏、目似丹,鼻头准直似卧蚕,两根长须八字飞,一缕美髯垂胸前,他年纪和高适相仿,笑容亲切和蔼,目光中带着一丝热切和期盼。
‘他是谁?’李清忽然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曲江流饮(下)
王昌龄就是这样,脾气有点象孩子,心中有气藏不住,可转眼他便忘了,忙拉过李清的手给白袍男子笑呵呵介绍:“青莲,他就是今天长安城人人在议论的李都督,我大唐最年轻的三品官,当然,那些生在皇室中的金玉之人不算。”
李清唬了一跳,忙低声埋怨王昌龄道:“我不是说不要泄露我的身份吗?你怎么忘了。”
王昌龄老眼眨了眨,摸了摸后脑勺尴尬笑道:“我一时生你的气,倒忘了。”
李清却已经不在意他的道歉,他忽然反应过来,怔怔地盯着那白袍男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王昌龄叫他青莲,那他就是李白了,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伟大诗人李白,尽管李清来唐已经四年,他早就已经溶于这个时代,对无数的唐代名人,他已经见怪不怪,甚至刚才见到岑参,他连招呼都懒得去打一个,可就是这个‘李白’二字,竟让他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正是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将他高高地推到天际,几近神话。
此人正是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今天水),隋末其祖迁到西域碎叶城(今中亚),李白便出生在那里,五岁全家迁回蜀中,二十岁时李白开始游历天下,并四处求仕,渴望登上高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屡屡碰壁,虽然已名满天下,但至今依然一职未得,他已年届中年,这次进京,便想再孤注一掷,以实现人生最大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刚从齐鲁归来,王昌龄的这个酒会,其实也就是为他接风,他见李清有些恍惚,便拱拱手沉声道:“李都督在南诏为国立功,不贪图长安繁华,却又主动去西域戍边,这才是我大唐的热血男儿,在下李白,绵州彰明县人,算起来也是李都督的乡党。”
李清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也淡淡向李白道:“青莲居士名满天下,若说不景仰,那是矫情”
对于李白,李清崇拜的只是他的诗,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谓达到文学艺术的顶点,但对他的人品却并不如对杜甫那般景仰,他一方面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转身又道,‘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他一方面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永王李麟造反,一纸相招,他便从庐山隐居处热血奔来,甘为驱使。
他才高性狂,酒后戏耍高力士,诗讽贵妃杨玉环,可被李隆基赐金遣返后他又抑郁十年,或许是他不满翰林学士的虚职,或许是他不满无才学者位居高位,但治国岂能用诗来为之,民生之事烦琐细小,他又怎静得下心来;政治斗争残酷诡异,又岂是他浪漫情怀所能逢源。
他的人品应该不是卑下,而是才高者的寂寞,而是无人理解的痛苦,而是对平生不得志的激愤,他一生都在矛盾和茫然中度过,正如他本人诗中所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清虽曾是现代人,但他已入唐多年,已融入那个时代,已位居高位,他倾慕李白,而李白又何尝不倾慕他。
他见王昌龄一连焦急,便笑了笑又对李白道:“既然青莲居士有心换个地方,那李清恭敬不如从命。”
王昌龄大喜,连声道:“那我现在就去给你那管家说说!”
他刚走两步,两辆马车从侧面驰来,当先一辆仿佛害怕迟到一般,车速迅捷,停车已经来不及,王昌龄后退也来不及,眼看就要撞上,李清几乎是出于本能,眼疾手快,一把将王昌龄拽了回来,“当心!”劲风扑面而过,将脸刮得生疼。
李清脸一沉,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进了杏园还这般飞速,撞了人岂不是王昌龄的责任。
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后面一辆也在十步之外停下,两辆马车的车门几乎是同时打开,面前一辆下来一个年轻男子,年纪和李清相仿,身材不高,他头戴介帻,身着淡绿丝布交绫罗袍,腰束银带,是个六品官,再看脸上,面色惨白,显得体质有些瘦弱,但目光却明显带着一丝傲慢。
相似小说推荐
-
艳隋 (鬼粒子) 起点VIP2014-01-10完结一个山寨手机厂的技术研发人员,带着一台拥有强大功能的国产山寨手机穿越,拥有这样一台...
-
风流神针 (沐轶) 起点VIP2014-04-12 各种天灾接踵而来兵痞匪患横行的乱世,能帮助她们逃出生天的,只有穿越而来的医科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