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拿下邺城的当天,颜良便下了休战的旨意,命令各路兵马就在养精蓄锐,以待冬去春来,天气暖和之时,再继续北进扫平刘备。
诸事安排已毕,颜良已在邺城的行宫中,一连几日大宴群臣,犒劳有功的文武诸臣。
这日酒正尽兴,周仓却匆匆而来,拱手道:“陛下,那地道臣已派人清理干净,里面只发现了几具普通士卒的尸体,并没有看到诸葛亮的尸体。”
诸葛亮,竟是不在地道中?
颜良的眉头,不禁微微一皱,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诸葛亮不在地道中,这就意味着他成功的逃过一劫,而附近的军队又没有上报,说是活捉到诸葛亮,这便说明,诸葛亮必是逃出了邺城之围。
“诸葛孔明的这一手,却是令臣有点意外啊,真没想到,他提前数月就在暗挖地道,最后还让曹仁当了一回诱饵,真是……”
庞统感慨之下,不知怎么该评价自己这位同窗的手段,是卑鄙?又或才是聪明?
颜良却冷笑一声:“诸葛亮活着更好,朕还怕他莫名其妙的死了呢,他活着,朕才有机会活捉了他,让他尝尝跟朕做对,会受到何等残酷的惩罚。”
颜良的反应,确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诸葛亮智谋不凡,如今逃出了邺城,必然会投归刘备,如此,则依然将是楚国的大患。
众人却不知,颜良就等着活捉诸葛亮,好好的虐他。
至于什么大患,以诸葛亮的才华,曾经的历史中,在三分天下的情况下,他都没办法力挽狂澜,现今刘备只余下两个半州,颜良对他还有何忌惮。
邺城中,当颜良大宴群臣,庆祝着攻破邺城之功时,消息传往北面,汉国上下,却是一片的震惊。
邯郸城中,军心震恐,人心散乱,到处都在流传着楚军拿下邺城,将大举北上的消息。
刘备的行宫之中,亦是一片慌乱。
龙座上,刘备脸色铁青,有气无力的坐在那里,脸上难抑惊色。
阶下群臣,一个个都低垂着头,一副无助的样子。
邺城失陷,曹仁阵亡,诸葛亮失踪,这般消息,足以把刘备君臣的精神,打入到冰冷的谷底。
“邺城没了,尔等都说说,朕该怎么办。”刘备终于开始,向阶下群臣求助。
颜良麾下,本来也算谋士众多,但经过这些年,陈登和程昱相继病亡,如今诸葛亮也不知所踪,司马懿又身在并州,刘备的身边,竟无一个得力的谋士。
这种情况下,单凭张绣、韩猛、徐晃等一众武将,又有谁能为他出谋划策。
“陛下,臣以为邺城一失,其东面的阳平、平原诸郡将受到楚贼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车骑将军单凭手下三万兵马,实难抵御楚贼的两面进攻,甚至于邯郸城也无法固守。”
“故臣以为,陛下当令车骑将军速弃平原,而陛下也当弃邯郸北退,诸路兵马退往巨鹿,尚可拼凑齐六七万的兵马,凭借巨鹿的地形,或者还可以搏一把。”
阶下进言者,正是徐晃。
刘备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他叹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来,速传朕的旨意,令翼德率东路之军,即刻往巨鹿与朕会合。”
号令传下,刘备的心情微微的安稳了几分,却暗暗的紧握拳头,一副隐恨的样子。
“孔明啊孔明,你拍着胸脯跟朕保证,保证你会守住邺城,可是现在呢,你却朕的**给丢了,孔明啊,你太令朕失望了……”
刘备的心中暗的抱怨着,对诸葛亮是充满了怨意。
正当这时,殿外御林军急入,拱手道:“启禀陛下,诸葛丞相回来了,现在正在殿外候见。”
诸葛亮回来了?他还活着?
在场的众臣尽皆一惊,刘备也是身开一震,一股又喜又忧的情绪涌上心头。
喜的是,诸葛亮这位智谋绝顶的谋士还活着,忧的却是,诸葛亮丧失了邺城,让他失望透顶,自己当如何待他。
迟疑了片刻,刘备还是平伏下复杂的心情,命将诸葛亮宣入。
半晌后,“吱吱呀呀”的声响传入了殿中,众人寻声望去,不禁面露诧异。
诸葛亮是进来了,但他却不是走进来的,而是坐着轮椅,在士卒的推扶下才进入殿中。
见得诸葛亮这般样子,刘备也是满脸的奇色。
“臣诸葛亮,拜见陛下。”
诸葛亮说着,就双手撑着轮椅,艰难的从上面爬了下来,向刘备跪伏行礼。
他这般情况,看起来竟似双腿不能动弹似的。
看着诸葛亮那艰难的样子,刘备心中的怨意,也不禁缓解了几分,却忙道:“丞相快快请进,丞相的腿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伏跪在那里,眼中含泪,哽咽道:“启禀陛下,臣的这双腿,乃是为颜贼所害,如今已经废了,臣再也不能用腿走路了。”
诸葛亮那般可怜兮兮的样子,只将左右众臣听着动容,刘备心中的怨意,更为诸葛亮这惨状给打消。
刘备遂是起身,几步下阶,亲手将诸葛亮扶上了轮椅,万般关怀的样子。
扶定诸葛亮,刘备才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诸葛亮这才叹道:“臣本是主张死守邺城,但无奈曹子孝非要突围,臣压制不住他,只能跟他分头突围。谁料臣突围过程中,从马上跌落,被倒下的战马压断了双腿,才会变成这般模样。”
听得这番解释,刘备的眼中,顿时涌现几分怒色。
第八百六十九章寒心
“邺城乃**,乃我大汉重中之重,关系重大,朕的旨意,明明要让你们死守邺城,曹仁他焉能违抗朕的旨意!”
刘备极是愤怒,怒斥着曹仁的抗旨。
邺城被围,与外界完全断绝了关系,最终逃出来的,也只有诸葛亮和他亲信,可以说,诸葛亮已成了邺城守军中,唯一的证人。
便是如此,他说什么,刘备也只能信什么。
“臣当时也是这么跟曹仁说的,臣说邺城中的粮草,还可以支撑很久,陛下也不会抛弃我们,早晚会发兵来救我们,可是曹仁他就是不听,非要一意孤行。”
诸葛亮见刘备对曹仁有怨,趁势又编了一番故事。
刘备的眼中闪过一丝尴尬,却忙正色道:“朕当然不会放弃邺城,更不会抛弃你们,朕本来正酝酿着再度南下救邺,谁知兵马未动,邺城竟已失陷。”
刘备数度南下,却为文丑所阻,其实已放弃了救援邺城的失望,当然,对外界时,刘备却依然咬定不会放弃邺城。
而今诸葛亮那巧妙的一番话,不动声色的就把刘备拐了进去,迫使刘备只得急忙表态,对诸葛亮的话是更加的信任。
诸葛亮见状,又叹道:“曹仁想要弃城而逃,臣苦苦相劝,怎奈臣并无兵权,曹仁强行要突围,臣也无可奈何,只能任他所为。”
诸葛亮强调了自己没有兵权,委婉的暗示刘备,如果自己有兵权的话,或许可以阻止曹仁的独断专行。
听得诸葛亮这番话,刘备眼中又露尴尬之色,心中不禁暗生悔意。
想当初,他留曹仁在邺城,为的就是钳制诸葛亮,防范其归降于颜良。
谁想,曹仁确实对自己忠心,但却违反了自己的旨意,致使邺城失陷,这样一来,他钳制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岂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反观诸葛亮,非但没有背叛自己,反而还为了突出重围,回归自己,还落得个双腿残废的惨烈,如此忠心,简直感天动地。
念及于此,刘备对诸葛亮的愧疚之意,便是俱增。
“唉,朕当初留曹仁掌军,也是想他领兵多年,而丞相虽精于智谋,但毕竟没有实际的统兵经验,谁想曹仁这厮,竟然敢不听从丞相的号令,朕真的是看错了人啊。”
刘备当然不会承认自己钳制诸葛亮的意图,只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了已死的曹仁身上。
“曹仁善于统兵,确是可用之将,陛下用他是自是正确的,是臣监督曹仁不利,这都是臣的错。”诸葛亮又自责起来。
经过适才的一番铺垫,诸葛亮这会再将责任往身上揽,非但不是在自招罪责,反而是为刘备搭了梯子,让刘备有台阶下。
“唉,还是诸葛丞相,对朕最忠心啊。”
刘备在心中大赞诸葛亮,先前那些对诸葛亮的怨意,此时竟是烟销云散。
“丞相为了大汉,落得这般身残的地步,已是难能可贵,邺城之失,全是曹仁之过,与丞相无关点关系。”刘备也投桃报李,对诸葛亮再无半点责怪。
诸葛亮暗松了一口气,一副感动难抑的样子。
刘备又宽慰了诸葛亮一番,便将徐晃的进言,向诸葛亮复述一遍,以征询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亮思索了半晌,也只能赞同徐晃的意见,同是,又建议刘备速令司马懿从并州发兵,来增援冀州。
刘备当下便令诸葛亮之计,下旨安排下去,同时又令太医赶紧为诸葛亮治伤,看看有没有失望把诸葛亮那道残废的双腿,给治好过来。
于是,当天,数骑斥候飞奔出邯郸,一骑径往平原郡而去。
几天后,平原郡治所,平原城,车骑将军府。
府堂之中,一片的悲凉肃穆。
张飞面色悲凉,向着正堂上供奉的那樽牌位叩首祭拜,伤悲的眼睛从眶中抑不住的滑落。
堂上的那樽牌位,正是书着关羽之名。
关羽在邺城之外,为汉军射死,距今过去了数月,张飞的悲痛却还没有消解。
自得关羽死的消息后,张飞便在堂中设灵位,每逢初一和十五就焚香祭拜。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群芳谱 (木易言) 17kVIP2014-01-31 事业有成的奔三男人魂穿大唐,附身于市井无赖,自此大唐盛世再不太平。 大家闺秀、巾帼...
-
大凤雏 (冰冻一尺非三日之寒) 起点中文网2014-1-10完结 来到汉末,成为了庞统的哥哥,诸葛亮的同窗,庞山民的压力很大。 不想被乱世左右人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