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來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潼关》云:“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当代文人陈运和的诗是写照:“风陵渡至今已沒船.老潼关代替有铁桥”.
此刻的潼关.已经沒剩下多少驻兵了.杨复恭护住李儇的銮驾.一路西行逃去.长安城空空如也.潼关纵然天险.此刻也只有不到一万的驻军.如何能守.
“给我杀!”
李存孝提了一把长枪.不听任何人劝阻.亲自冲锋在前.眼见如此.麾下众将也都像中了疯魔一般.嗷嗷叫着杀向潼关.
第一道关隘顺利突破了.潼关的守将嗜酒如命.他的部下也都是好酒贪杯之辈.酒意正酣之时.一声大喝.七王爷安排的策应李克用的人马骤然发难.迅速将第一道关卡的人马杀了个七零八落.
段明玉要帮助李克用他们制造声势.要让全国震动.最后七王爷以不世之功登基.在历史上.田令孜并沒有死.而是在这次大乱中逃亡到了蜀中.唐僖宗却在这次叛乱之后不久郁郁而终.段明玉将一切都改变了.田令孜死了.唐僖宗沒有能力统领天下.即便这次他不死.段明玉也要兵变了.
这时李克用.朱兹.王重荣三藩的人马业已赶到.内部策应的人马打开关隘.李存孝一冲而过.马不停蹄.只知道跑直线了.
做为一个穿越者.段明玉的个人情感压抑的太久.也克制的太久.现在终于被田令孜的屠城举动给激发了.现在的七王爷不是一国之君.他不是千军万马的统帅.出出掣肘.如果大唐真的有灭亡的那一刻.他宁愿先战死在这里.无知无识.便也不受那个罪了.五代十国是一片黑暗的时代.
潼关关隘自秦汉以來代代修缮.建立了非常严密的封锁网.但是这些封锁点主要是依据地利.居高临下采取守势的堡垒烽燧.并不能安排太多的人马.一旦被人侵入.其险要也就不再成其为险要了.潼关之险.在于地势.若有内应则优势尽失.反而因为地势的陡峭.使他们无法迅速集结人马.
段明玉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安排这步伏棋.即便是攻城掠寨.烧杀抢夺.都始终沒有动用他们.关键时刻.这招伏棋终于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三藩军队势如破竹.若是硬攻恐付出数万伤亡也难攻克的堡垒.就在这样一支小小的伏兵作用下土崩瓦解了.
李存孝快马流星.杀奔第二道关隘时.里边的内应刚刚发动突袭.和唐军驻军人马杀成了一锅粥.厮杀半晌.不过这样一來.内有接应牵制.就无人登上堡垒城墙抵御外敌了.一道道飞钩掷上城墙.敏捷如猿的战士们口衔钢刀飞快地攀援而上.
他们攀到一半时.城门吱呀呀地打开了.一个浑身浴血的勇士摇摇晃晃地推开了半扇大门.城门一开.就似洪水决堤.大军如潮汹涌而过.解决敌军残部的事都交给后队人马了.李存孝只是向前冲.用最快的速度向前冲.
一阵阵寒意掠过他的心头.他只有不断地挥枪刺杀.才能稍慰心中的恐惧.他害怕.那种恐惧失去的心情.他以前只有过一次.那一次.他单枪匹马.一个人向敌军狂奔.跑得肝肠寸断.也不敢稍停.那一次他浑身中箭三十余枝.当他终于绝望的时候.他的义父率领大军赶到了.
这一次.他做为一个男人的血性.终于又回到了他的身上.压住了他的理智、他的责任.却让他觉得是那般的畅快!
第三关.李存孝终于止步.策应的人虽然及时赶到了.奈何他们人数太少.第二关距第三关又太近.他们來的虽快.仍然引起了守军的警觉.混在关隘中的人倒也机警.根本未敢妄动.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破关
直到关隘外面李存孝挥军发动猛攻.箭泼如雨.钩挠如林.他们才突然发动.试图抢夺吊桥.砍断缆绳.
战鼓如雷.号角凄厉.杀声震天.箭矢如雨.石落如雹!
李存孝的疯魔.使得他的部下们也疯魔了.守在这道关上的一半是守将刚刚安插过來的人.一半是尚未來得及调遣开的府兵.他们从來沒有看到一支队伍会是这般的疯狂.大队大队的士兵不需号令.就疯狂地拥过來.密集的箭雨不要钱似的往城头上泼.掩护着他们的战士用最简陋的攻城武器往城头上爬.
一个人被砸下去了.第二个人马上接过第一个人的绳索.一条绳索砍断了.马上又有十条飞钩掷上城來……
“真他妈的见鬼了.快.马上向总兵落求援!”一个将领抹了把脸上的鲜血.仓惶地叫道.
这是最后一道关隘了.由此往里.山势渐渐平缓.两侧山坡上已经开始有村庄.
警钟战鼓敲的震天响.唐军军营早该听到了.可是却未见一兵一卒赶來赴援.守关的这位将领还被蒙在鼓里.
“打.狠狠地打.他们冲不上來!”
总兵麾下的一个将领吐一口唾沫.挥起了手中的长刀.一脸凶厉地大叫:“守住这道关口.援兵马上就到!”
箭失、石灰包、石块、毒火烟药球、火油弹.拼命地往城下抛.因为城下的箭雨打击也十分的密集.稍一露头.甚到离开盾牌的保护时间稍长一些.就有可能中矢丧命.所以滚木摆石抛得也是七零八落.尽管如此.关隘外面本不算十分的宽阔.打击面还是相当大的.
就在这时.刚刚混进去不久策应的战士突然发难了.守在吊桥缆绳旁的几个士兵纷纷中箭倒地.一开始其他人还以为是外面的箭矢射中.很快就有人发现躲藏.在后面的这些人居然在向他们放箭.立即大叫着有奸细.便拔刀冲了上來.一见身份被识破.这些战士把牙一咬.也拔刀冲了上去.只要给他们机会砍断吊桥门.就能放进自己的队伍.
“杀呀!”城头的混乱.使得城门前方的打击稍缓.紧接着.吊桥门一边的绳索被砍断了.沉重的吊桥轰隆一声.斜斜沉下一半.绷得另一侧的绳索吱吱直响.这一下.城下的人也注意到了这里发生的异变.人群中突然跃出两道灵活的人影.两人一人一条绳索.飞钩贯上城头.立即攀援直上.速度快如飞猿.一眨眼就接近了城头.
“嚓!”一条飞钩被及时砍断了.城下的人不由一声惊呼.可是那人身手实在了得.身形下坠中竭力一探.一个横空翻身.斜掠出五尺.竟然又抓住了一条刚刚被擂石砸下城去的士兵绳索.继续攀援直上.
此时.另一个身材比他更加矮小的士兵已经翻上了城头.肩头掣出明晃晃一柄长剑.长剑吞吐.剑光点点.猛扑上來的五名吐蕃勇士便已纷纷中剑栽了出去.城头守军立即再度拥上.这时另一个攀索上城者离城头还有三尺多远.双脚一蹬城城墙.手上一使力.整个人竟腾家而起.翻上了城头.
那些挥矛向先前一人平刺过去的守军士卒猝不及防在他们头顶竞又跃出一人.这人出手比刚刚那人还要狠辣.立即击倒两人.脚尖在矛杆上一点.带尖的靴头“噗”地一下贯进一个士兵的额头.这才凌空收腰.翻身落地.与那身材矮小的军士背靠背地站在那儿.
“断吊桥!”
“好!”那身材娇小的战士人剑合一.向绷紧的吊桥激射过去.另一个人抬脚一踢.一杆长矛便到了手中.“呜”地一声怪响.他以矛作棍.做來了一招横扫千军.独自一人.力敌十余个唐军勇士.
这两大勇士相配合.那道吊桥终于轰然一声.砸在地上.潼关三关.鬼神难渡.最后一道关隘也在李存孝的面前奇迹般地打开了……
“杀呀·杀呀……一”
建在潼关平原上的总兵府所在.此刻血染沃野.一片狼籍.
忽听远处呐喊声声.漫山遍野都是骑兵.一个个好象火烧屁股一般.用最快的速度飞奔而來.
潼关内部四下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守将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见大批人马杀了过來.
“喝!”
人未至.箭先至.瓢泼箭雨铺天盖地.一番无差别打击.遍地死尸.萧风寒.遍体箭矢.脸上都插了四五枝箭.凸目溅血.看起來怵目惊心.至死他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杀!”
齐刷刷的马刀举起來了.雪亮的刀光耀日生寒.三藩士兵们高举钢刀.踏直马镫.居然对着幸存不多失魂落魄的敌军又來了一次大屠杀.高举如林的马刀带着无所不破的气概横冲而至.铁蹄践踏处.利刃左劈右砍.血光崩溅.一时血雨纷飞.
撕心裂肺的一声怪啸.一声雕翎箭电射而至.那是一支鸣镝.总兵身边的一个小校应声便倒.鸣镝自他眉心直贯而入.箭尖透出后脑.其速之快.让他连惨叫声都來不及发出.
李存孝反手挂好长弓.再度擎起了饱的亮银枪.但他已经无敌可杀了.身旁.李存孝已弃了滴血的长矛.握紧了他的双锤.双腿一磕马镫.催马急进.跃到那半天的大门前.战马前蹄跃起.狠狠踏下.“轰隆”一声把门踹开.便连人带马冲进了院去.
总兵被人扶着站到廊下.猛见一马飞入.不由惊得目瞪口呆.
那马蹄一踏之力何等巨大.门扉反弹.轰隆”一声又把大门合上了.结果把门外的三藩的士兵们也吓了一跳.拘马紧追而來的李存勖和王重荣更不迟疑.一先一后也踹门而入.这道刚刚上岗不足三年的大门被一连三踹.登时四分五裂.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精校] (官笙) 起点vip完结 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灯前共剪西窗烛,镜里齐修举案...
-
宋医 (沐轶) 起点2011-01-17VIP作品 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开始了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