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愿往…”
李存孝和李存勖同时请命.彼此对视一眼后.李存勖谦和地笑了笑:“十三弟.你部只一万铁骑.当面之敌不下七万.这一仗.请让于为兄吧.”
李存孝满脸凶光.杀气腾腾地道:“欲歼敌众.当数将军.破阵.某一万兵马足矣.”
李存孝是李克用最喜爱的义子.李存勖是李克用最疼爱的亲生儿子.李克用不由得犯难了.权衡片刻之后.道:“此番破阵就由存孝去吧.存勖你率领所部.只待敌阵松动便围杀上前.务必诛杀田贼.”
“末将遵命!”二人齐齐抱拳.
“将士们.田贼就在当面.随某杀过去.斩将夺旗.立一功蠢轰烈烈的大功劳.”李存孝举刀斜刺长空.短暂的发出了一声动员令.便一马当下.向神策军军阵冲去.
“杀.”
大片的长枪大戟斜指苍穹.随着一声杀气腾腾的大喝.士气正旺的骑兵随之杀出.
“亲.”
近千人的骑兵驰出数十马身.第二梯队的士兵依样举枪亮刀.大喝一声.再度策骑杀去.
“杀.”
“杀.”
“杀.”
一队队黑甲骑兵.皆以锲字形冲锋阵形向前冲去.近十余层的骑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扑田令孜中军本阵.
一见李存孝如此威势.李克用不禁抚须赞道:“吾儿.真英雄也.”
“将军威武.我军必胜.将军威武.我军必胜.
除开骑兵以外.余下的步骑将士.或以刀击盾.或以枪顿地.震撼人心的“轰轰”声中.用一声声的呐喊为自己的战士助威起來.
眼见河东军仅有百余骑.竟视他们如无物般迎面杀來.田令孜激怒的须发飞扬.紧握枪杆长振声大呼道:“迎敌.”
殷雷滚滚.连绵不绝.李存孝带着一万铁骑.践雪狂飚.径直撞进了田令孜的本阵.一时人仰马翻.杀声盈野.
怒湘汹涌.如山呼海啸.整个平原上到处都是狂奔的战马.半空中到处都是锋利的长枪、雪亮的钢刀.旌旗舒卷.往來冲杀.一万人的黑甲骑冲进了神策军本阵.就像一锅沸油中浇了瓢冷水.立时炸裂开來.
此时.殿后的李存勖部三万骑兵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静如山岳.肃杀无声.唯有战旗猎猎.更增无形压力.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蜂拥而出.
因此李存孝以一万铁骑硬冲敌军本阵.固然在冲阵的刹那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一旦突入敌军.却是如鱼得水.东挡西杀.悍勇无敌.把田令孜本阵搅得天翻地覆.
“晋王麾下名将如云.大丈夫不当此时于马上取功名.于勇将中争先锦.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不争功求战.更待何时.”李存孝是真的拼了命了.后有援军.后顾无忧.他只是一味地向前、向前、向前.撕裂、撕裂、撕裂.纵骑游走.率领所部如汹涌的波浪般进退散聚.从容自如.整个神策军本阵都被撼动了.随着惯性.整个神策军阵营都像一口大锅里的水.激裂地荡漾着.阵形大乱.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一章 靖王靖国难
“存勖.胜败在此一举.你部可以冲锋了.“
眼见李存孝冲乱了神策军阵形.已然有机可趁.经验老到的李克用立即抓住时机.断然下令.
“末将遵命.”
一语方了.早已按捺不住的李存勖便喜不自胜地答应一声.一举长枪.大喝道:“兄弟们.莫让存孝将军专美与前.叫他们瞧瞧咱们兄弟的手段.杀呀.”
“杀呀.”
三万骑兵分作两路.呈钳形向神策军主力包抄过去.与此同时.田令孜也下达了将领.两军两翼呈雁翅状迎了上來.潮水般的攻击.箭雨、刀山、枪林.汇聚成了一副悲壮的画面.
神策军是在发动局部反击.李存孝和李存勖又像较劲儿一般亡命厮杀.湘水般的压迫力.顿时椎动着神策军迅速整体向后退了片刻.
仅仅是片刻的后退.同样是混战.气势便完全不同了.二李气势如虹.田令孜的大军已形成了被压着打的局面.这一点.对李存孝的一万骑兵强行突入敌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心理战的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
此时神策军正处于攻城不下.士气不高.这种情形下他们应该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击不中立即远遁.一旦形成正面决战的态势.对无心恋战的神策军士兵们來说.是一件十分威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田令孜再度犯了错误.
当河东军各部将领的共同统帅晋王李克用及时回援.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军令通达.上下一体.这也是在这场大会战中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河东军将士上下一心.顽强作战的战斗作风.在此战中产生的作用也是勿庸质疑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意外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比如在这场战斗中.河东军当中有一个小小校尉.名叫周德胜.周德胜此前是河东一个小小的盐丁.因为参加了河东军.成为这支军队的一份子.
他在战斗中负了伤.肠子都流了出來.他在不支落马后.随手拔出佩刀.折断了冲到面前的一匹战马的前腿.使得马上的敌军掉了下來.然后.周德胜就顺势一刀砍下了这个敌人的脑袋.而他万万沒有想到的是.被他一刀杀死的人居然是神策军的主帅田令孜.
田令孜的意外死亡.使得该部神策军军心大乱.从而加速了神策军的溃败.从而使得整个战局迅速向河东军方向倾斜.使得神策军以较小的伤亡代价换取了一场大胜.战场上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刻不可轻言胜败.一个小人物、一件小事、一个意外.都可能彻底改变战局.蒲州城头的王重荣见状.立刻打开城门.率领三军杀了出來.
是役.田令孜殁.所部主力或杀或俘.歼灭近七成.可以称得上是完胜了.但是二藩军队仍不依不饶.神策军部下仍然有一些部将杀出重围.率本部残兵败将脱离战斗.依靠仍滞留在战场上竭死战斗的士兵争取的宝贵时间迅速后撤.撤退的方向是长安.但是王重荣似乎被神策军欺负得狠了.阴魂不散.紧追不舍.
神策军撤出数十里.來到一处小山.名叫中南山.以居高临下的优势.神策军仍有难敌蒲州军的急攻.王重荣也是马上起家的藩镇元帅.一但有了决一死战的决心就毫无惧色.王重荣率部登山仰攻.一场血战.迫使神策军放弃中南山.继续撤退.一日之间.四易防御阵地.而王重荣则始终咬紧了他们.战斗之激烈.从王重荣累死三匹战马.换骑四次继续冲锋陷阵便可见一斑.
最后.神策军只有三百余骑从山谷中逃脱.所部为掩护主将脱身.全部做了蒲州军的俘虏.神策军的一个都尉率三百余骑残兵败将逃回长安城.唐僖宗李儇闻讯如五雷轰顶.这支长安主力的全军覆沒.对唐军士气的打击是重大的.前一次田令孜打下陕州城.有取巧的成分在内.还不那么叫人服气的话.这次两军主力的遭遇战.却是一刀一枪的真功夫.
这一战.神策军仍然是完败、惨败.长安上下悲观的气氛之重可想而知.
金銮殿上.李儇气急败坏的道:“怎么了.都哑巴了.一群饭桶.朕对你们太失望了.”
李儇气得浑身直打颤.朝上众官员面面相觑.都拿不出一个准确的主意來.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左厢站出一老者.李儇定睛一看.乃是神策军左使杨复恭.神策军左军现在是长安的最后一支兵马.也是李儇最后的倚仗了.
按捺下自己的情绪之后.李儇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道:“杨卿可有良策.速速道來.”
杨复恭道:“回禀陛下.臣现在左军中实有兵马三万.长安城实不足守.另外.王重荣.李克用.朱兹已经合兵二十万.气势汹汹.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速速撤离.先至陇右李昌符处.另外再令洛阳七王爷和段国公立刻率兵回援.大事方才可期.”
李儇颓然的坐倒在龙椅上.两度迁出长安.大唐三百年的君王里.他可是独一份啊:“真的只能如此了吗.”
杨复恭拱手道:“望陛下三思.”
如今长安城就仿佛一座牢笼.一旦离了这牢笼.说不定我还有机会光复唐国.再莅帝王.
说到这儿.他又患得患失起來.紧张地看着与杨复恭道.“杨卿.你说……七弟他……他们真的把握把能收复长安吗.如果收复不了.那咱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呀.”
杨复恭只得好言安慰道:“段国公手握重兵.战无不胜.相信国公可以做到.”
李儇咬了咬牙:“那好.传朕旨意.立刻撤出长安.令七弟和段国公速速回师救援.封段明玉为……”说到这里.李儇顿了一下:“杨卿.以你之见.应当封个什么才好.”
杨复恭撇了撇嘴.转而正色道:“回陛下.应当封王.”
“那好.朕就封段爱卿为靖王.希望段爱卿真的不负众望.能靖国难……”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险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來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來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611 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精校] (官笙) 起点vip完结 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灯前共剪西窗烛,镜里齐修举案...
-
宋医 (沐轶) 起点2011-01-17VIP作品 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开始了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