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东宫众人给李承乾出谋划策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实质性的建议。如此,弄得李承乾对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好脸色。
“你看看你们,平日里把自己吹捧到说什么会什么,问什么懂什么,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你们就拿不出一个好点的建议来呢?汉王参与组建新军,李泰和李佑还能善罢甘休?你们不拿出个方案出来,让孤怎么下台,怎么跟父皇交代。”
李承乾在想到李恪,李泰和李佑今后会因为组建新军献策而受到李世民的夸奖时,心里就不由的气愤不已。
“汉王推举他府中的校尉苏定方,其目的不言而喻,皇上肯定不会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在微臣看来,汉王献策多半是为了推举苏定方而掩人耳目。所以,殿下不用为此动怒,他汉王能举荐人才,殿下为何就不能举荐一名将军呢?”
此时,王仁表站了出来说道。
“王舍人说的对,微臣也建议殿下举荐一亲信之人,组建新军。”
崔知机也符合王仁表的话说道。他们两个论才能不及张玄素和于志宁等人,论威望不及李刚于志宁等人。唯有他们的家世,他们背后的家族的原因,才能让他们能够侍奉太子。所以,他们两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便结成了同盟,时常给李承乾出些主意,以便不让自己失宠。
李承乾在听到王仁表的建议之后,眼前一亮,他也觉得王仁表说的有道理,没准李恪献策的目地就是为了推举苏定方呢。所以,他面色有些缓和的说道,“那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两人哪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被李承乾一问,半晌沉默不语。李承乾又将目光转向李刚等人,见他们都沉默不语,脸上出现了怒色。
李刚和张玄素等人心中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因为刚才崔知机说让李承乾举荐一名亲信之人。可是,能跟李承乾有亲信之称的是谁?他们心里都清楚,除了长广公主之子赵节之外,再无他人。所以,他们宁愿沉默不语,也不愿意给李承乾推举这样的人,让李世民对他们心生不满。
而崔知机和王仁表如此说是因为他们都是世家之后,而赵节是公主之子,平时在一起很合得来,又见到赵节在被推选长安县令的事情被驳回,才如此想帮自己的好友一把,顺便在李承乾面前献宠才如此说。此时见李承乾又要发怒,王仁表连忙道,“殿下,长广公主之子赵节能文能武,殿下何不举荐他呢?”
李承乾对赵节本就很亲近,见王仁表这么说,又见众人不说话,就将事情定了下来,让于志宁给他草拟奏章。
而在一旁的李刚和张玄素知道李承乾的秉性,见此事已定,也就不再说话,免得自己又被他训斥。
再说李泰在搬到延康坊的齐王府之后,下了一番功夫,四处走动,终于有了不小的收获,将检校吏部侍郎温彦博和右骁卫中郎将程名振纳入了自己亲信之中。此时,他也在齐王府的书房和温彦博,程名振好友司马苏勖讨论李恪上书推举苏定方的事情。而他们得出的结论也和李承乾一样,认为李恪献策多半是为了推举苏定方而掩人耳目。所以,在几个人详细的讨论了一些关于如何组建新军,如何上书的问题之后,李泰决定上书推举程名振编练新军。
李佑和李泰一样,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几个大臣的拥护,他们分别是薛万彻和王文度。不过,这两人跟李佑的态度很暧昧,让李佑搞不清楚他们是真心投靠他,还是敷衍他。所以,在知道李恪上书举荐苏定方之后,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人没人,要策略没策略,只能作罢,望洋兴叹。
第九十五章 苏定方入主千牛卫
李恪回到府中,将觐见李世民的过程跟众人简单地叙述了一下。众人对苏定方能受到李世民的青睐表示高兴,纷纷跟他祝贺,弄得苏定方一时手忙脚乱,尴尬了半天。
等道贺完了,众人坐定,马周笑道,“定方,看来过不了几天你就去千牛卫报道,千牛卫人才济济,你可不要丢了我们汉王府的威风啊。”
马周是在开玩笑,李恪也就打趣道,“宾王说的对,要是本王听到牵牛卫说新来的苏定方也不过如此之类的话,那本王以后连皇宫都没脸再去了。”
苏定方见两人如此打趣自己,老脸一红,认真的道,“殿下放心,定方一定不会丢了王府的威名。”
李恪见苏定方说的认真,立即严肃道,“父皇将你调进千牛卫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让你进新军。他能如此提拔你,是因为你的那份奏章起了作用。所以,在千牛卫你只要不出什么大事就行,关键在新军营里,你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出来。”
李恪沉思片刻后道,“据我估计,你在新军营的官职应该是中郎将,可以单独统领五千的兵马。所以,有可能新军重骑兵就由你来组建,你要做个充分的准备。”
“末将明白,请殿下放心。”
苏定方严肃的答道。
“定方,你在千牛卫我可以找人扶持你一二,在新军营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不过你以后在新军营遇到什么困难就来找我,本王一定会进而帮你。”
李恪真诚的说道。
“谢殿下。”
苏定方语气哽咽,封德彝请他出仕,李恪对他礼贤下士,真诚相待。如今,又为他在新军中谋取职位,还说自己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如此知遇之恩,苏定方如何能不感动。
“咳咳。”
马周看到气氛有点不对劲,咳嗽两声。苏定方及时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失态了,老脸一红,不再言语。
李恪明白马周的意思,笑道,“大家没什么事情本王就先回书房了,你们继续聊。”
然后,李恪和陈其两人走出了聚义殿。众人在李恪走后,又跟苏定方说了片刻,这才作罢。
李恪回到书房,就见陈其一脸疑惑的表情,似乎有什么事情想问,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便道,“陈其,你是不是对宾王如此做法不满意啊?”
“殿下,末将是这么想的。”
陈其直率道。
“宾王做的对,我们理解他的意思。”
李恪慢慢说道,“你要知道,定方现在已经是父皇的人,将来在新军里他是朝廷的人。所以,有些话不该在本王面前说,本王也不该听。”
“原来如此啊!”
陈其恍然大悟道。
“现在明白了?”
李恪问道。
“末将明白了,谢殿下提醒。”
陈其憨厚的说道。李恪看到陈其的憨态,也是微微一笑。
甘泉宫的御书房,李世民一天收到了三位皇子的关于新军的上书,他心里感到很安慰。他觉得皇子们已经开始懂事了,懂的为他分忧解难了。可是,当他看完李泰的奏章,再看完李承乾的奏章之后,他怒了,他真的怒了。他觉得是自己想错了,自己把他们想的太好了,他们这哪是在给他分忧解难,分明就是在分他新军中的兵权啊。
李泰的奏章,全篇都是圣人之言,明君之道,最后在结尾部分说了一下关于组建新军的见解。但是,很明显就是书生之见,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而同时在他的奏章中还附有一份被推荐人,右骁卫中郎将程名振的奏章。
程名振确实是一位大将之才,深得兵法韬略,奏章中对新军的组建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兵法谋略,引据经典,无所不通。但细细品味,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经验。综合两份奏章,李世民不难看出这是李泰为了举荐程名振而敷衍的奏章,他根本就没有把组建新军这件事情放在心里。没有仔细研究,没有揣摩推敲过。
李承乾更加直接,奏章中没有提及新军组建问题。满篇说的都是鸿胪寺主簿赵节的光辉事迹,英勇表现,明显就是举荐赵节进入新军而已。可是,李世民知道赵节是何许人。只是一个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而已。平时在长安城仗着自己是宗室亲贵,根本不把众人放在眼里。要是长广公主苦苦哀求自己,他连鸿胪寺主簿的闲职都难以胜任。李承乾难道不知道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新军吗?难道为了自己的私欲和权力就不把大唐的荣辱放在第一位吗?
李世民想到这里,想到李承乾和李泰的做法,又想想李恪的所作所为。顿时气愤不已,大笔一挥,一份诏书一蹴而就。盖上大印,交给王德让到他汉王府传旨。
王德拿着圣旨,看了看已经到了酉时,见李世民不理会他,躬身退了出来,直奔汉王府而来。
汉王府,李恪和马周一边喝着兰儿沏的热茶,一边聚精会神的看着眼前的棋盘。两人都杀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都在半步之间就要置对方于死地。所以,格外的认真,就连杨恩走了进来也没有发现,而杨恩也是王府中唯一一个可以不用通报就可以进入书房的人。
“殿下,宫里的王公公来传旨了。”
杨恩走到李恪身边,躬身说道。
“王德?”
李恪抬起头,疑惑道,“这都什么时辰了?他来传旨?”
见杨恩一脸不解,随即看了一眼马周,“难道,宫里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相似小说推荐
-
小兵来袭 (笑而不宇) 这一年,世道变了,人民在兵荒马乱中苦苦挣扎,向往自由安逸的生活。 这一年,侵略者霸占了我们的国土,干着畜生般...
-
我的萌妹军团 (乌拉雪人) 纵横中文网13.08.26完结萝莉御姐软妹一个都不能少,且看一个纨绔子弟花丛任逍遥,美女任我推的风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