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唐朝当皇帝 [精校] (七月初三)



“李恪?”

李世民重复道,“让他进来吧。”

李恪这几天在王府中也没闲着,他和苏定方、刘仁轨还有陈其等武将们在经过不断的演练,反复的推敲之后,终于确定了重骑兵的最佳配置方案。而今天苏定方的陈条和自己的关于组建重骑兵的奏章刚写好,他就立刻来到皇宫想让李世民看看。

在得到王德的通传之后,站在甘泉宫御书房门外的李恪走了进来。看到李世民在低头批阅奏章,他上前几步跪拜道,“儿臣李恪,叩见父皇。”

“起来吧!”

李世民淡淡的道,因为心情不好,他对李恪的语气也相对冷淡。

“谢父皇。”

李恪道,站起身来,然后就听到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你不好好在府中学习圣人之言,治国之道,跑到御书房来干吗?”

“父皇,自从你下旨让群臣上书关于组建新军的条陈,儿臣想推荐一个人才。”

李恪看着李世民没有表情的脸说道,“还有,儿臣也有一些关于组建新军的建议,还望父皇能够阅览。”

说完,掏出了准备好的两本奏章。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恪手里的奏章道,“拿上来吧。”

然后,李恪将奏章交给王德,王德呈到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拿起上面的第一份奏章看了起来。李恪将苏定方的陈条放在上面,所以李世民看到的是苏定方关于新军的建议。

李世民微微扫了几眼就被里面的内容给吸引住了,他看了李恪一眼,道,“你不用站着,坐吧。”

说完,低头看起苏定方的奏章来,而李恪谢过李世民,小心的坐在了王德搬过来的凳子上。

李世民看的很详细,有的地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看。所以,苏定方的奏章看完之后他长长的舒口气,然后又拿起李恪的那份细心的看了起来。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世民终于将两份奏章看完。

他抬起头说道,“苏定方朕认识,以前在刘黑闼军中的时候就是一员宿将,斩将夺旗,攻城陷阵,战无不胜。只是朕没有想到,他不但是一员虎将,对骑兵之道竟也精通到如此地步,特别是对突厥骑兵配置的分析和新军如何克制突厥骑兵的布阵方面见解独到。”

李世民说到这里,微微一笑,“李恪,你倒是给朕推荐了一个人才。”

李恪连忙起身道,“举贤不避亲,苏定方虽然是儿臣府中的校尉,但他有大才,儿臣也不能以一己私利而让大唐损失一员将才。”

他先给李世民将一军,告诉他自己推荐苏定方不是因为他和自己的关系,而是为了大唐能够多一员将才,别让苏定方因为是自己汉王府的人就埋没了他的才能。

“朕知道你一心为大唐着想。”

李世民又何尝不明白李恪心里在想什么,笑道“你写的关于组建重骑兵的建议很不错,跟以往关于重骑兵的设想有所不同。但是,朕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你就给朕解释解释。”

“父皇请说,儿臣一定知无不言。”

李恪谦虚的说道。

“你所提到的重骑兵的装备只在特别的部位加厚盔甲,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速度和机动性。但如此一来防护能力就有所减弱,达不到重骑兵的效果,又不能当轻骑兵使用,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啊。”

李世民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处。

李恪知道李世民会问到这个,所以他心中早有定计,微一思索道,“启禀父皇,这种重装甲骑兵更加完善,就是轻骑兵所配备的装备,只是在特别的部位加厚而已。如此一来,他们所需要的战马也不需要承载太多的重量,不一定非要精良的战马不可,可以解决大唐缺少良马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扈从,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下马战斗,也可以跋山涉水,长途奔袭。虽然不像轻骑兵那么灵敏,但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轻骑兵使用。”

“恩。”

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也算是符合大唐现在战马紧缺,精良的战马短缺的现状。”

然后,李世民话锋一转,“只在重要的位置加厚装甲,如此一来,重骑的防护能力大大的减弱,如果当做重骑兵使用,还是有所欠缺。”

李世民又抛出一个问题。

“父皇,虽然减轻了他们的装配,但是他们有了灵活的四肢,便于做出任何的劈砍动作,而且我们可以挑选强壮的老兵和箭术高手,让他们在马上使用强大的弓箭或马驽,用他们手中重武器和严格的团队作战技术来弥补一点就行。”

李恪对李世民的这些问题心里早做了思量。所以,李世民一问起来,他答的有理有条,滴水不漏。

李世民在听完李恪的陈述之后点点头,沉吟片刻道,“恩,听你如此一说,朕倒是觉得你的建议还是有可取之处。不过此事还需要跟大臣们讨论才能做决定,你准备一下,到时候你也参与进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儿臣这就去准备。”

李恪听到李世民心里似乎已经采纳了自己的建议,高兴道。

“不用如此着急,你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准备呢。”

此时的李世民心中渐渐转好,笑道,“你府中的苏定方朕就调他到千牛卫任职,给他个千牛备身,然后再让他进新军吧。”

“谢父皇。”

李恪听到李世民对苏定方的安排心里一阵激动,看来苏定方的职位是升定了,在新军的地位肯定不会太低。因为,历来皇帝为了提拔低级将领的时候能够名正言顺,都会把他们调到自己的亲卫中镀金。千牛卫素为皇宫大内,是李世民的亲卫。能在千牛卫任职的军人,外调之后的官职肯定不定,最少也是个中郎将。

然后,李世民又问了一下关于重骑兵的给养等的其它问题,李恪一一解答,才给李世民将自己的重骑兵方案介绍清楚。

李恪知道李世民过完年之后特别忙,所以,苏定方入新军的问题和自己重骑兵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没有打扰李世民,告辞一声退出御书房。

李恪退出御书房的时候,李世民正好拿出红笔在他和苏定方的奏章上写了“同意”两个字,然后交给王德,让他将奏章交给三省兵部讨论。

第九十四章 不敢居后

李恪在御书房给李世民荐人献策的事情不到下午就传到了东宫李承乾的耳中,也传到李泰在延康坊的卫王府,更是传到了李佑的齐王府。

李承乾在东宫知道李恪在御书房推荐了苏定方,并且献上了组建新军的册子之后,心里恼怒。在除夕晚上的家宴中,李恪献上的唐刀就抢了众人的风头,特别是李承乾的风头。李世民在看完李恪的礼物之后,对自己所献的一副盔甲只是点点头表示满意而已。

李承乾在心里就憋着一股气,如今听说李恪上书荐人,而且还提出了什么新军组建方案,让李承乾的心里更加暴怒。他觉得李恪的上书肯定是汉王府的官员出的主意,而自己东宫的这些人除了给自己讲一些圣人之言,明君之道外什么都不说。他们怎么没有一个像汉王府中那样的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呢?所以,他将东宫的一众属官召集到大殿,询问对策。

“大家都知道上午汉王给父皇上书推荐了他府中的校尉苏定方组建新军,而且,听说他自己也上书提出了什么组建新军的建议。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李承乾语气不善的问道。

“太子殿下,汉王献策荐人也是顺应皇上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对。”

说话的是太子少师李刚,“殿下何必在意他人的举动呢?还是勤奋学习圣人明君的治国之道才是上策。”

对于李刚而言,李承乾已经是太子,他现在需要的不是跟李恪等人争宠,跟李泰等人争夺权力。而是好好学习治国之策,到时候顺利的登基就是,没必要趟不必要的洪水。

“学习,学习,你们就知道让孤学习,难道没看见人家都欺负到我的头上了吗?”

李承乾大怒,斥责李刚道。

“难道殿下有什么良策?”

太少少傅张玄素问道。

“孤要是有对策,要你这臣子干吗?你们不就是给孤出谋划策的吗?”

李承乾对张玄素也不客气的斥责道。

李刚和张玄素对李承乾动不动就发怒,没有自己的主见感到无奈,相互注视一眼,微微摇头不再言语。他们都是文臣,知识渊博,会的是治国之道,懂的是圣人之言。但是,对于兵法一事,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所以,在这方面也想不出什么问题。而李承乾如此不顾情面的斥责他们,让两人的心里有些灰心。

确实如同李刚和张玄素想的一样,李世民给李承乾安排的老师都是海内大儒,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家。若论圣人之道,明君之志,治国之道他们无所不精,而说到兵法一事,就不是他们所长。而李承乾虽然有东宫六率,可是负责东宫六率的太保杜如晦和少保刘政会基本只是挂个虚职,根本就不来东宫。所以,东宫六率也不在李承乾的掌握之中。所以,李承乾身边除了几个侍卫之外,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能懂兵法的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