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铠大喜,当即起身谢恩道:“多谢总督大人赏识。”
宋彪点着头,示意他坐到旁边再谈。
等袁金铠毕恭毕敬的在宋彪书桌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宋彪才和他说道:“新政这个事,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一面是求新求变,坏的一面是铺张浪费,朝廷若是不能控制住火候,指不定就成了上下各级官僚。还有地方乡绅恶霸们乘机海捞的借口。届时搞的百姓苦不堪言,那可就是好心办坏事了。我也想搞新政,但我一个原则是不增加三省百姓一分钱的负担。你觉得呢?”
袁金铠大为惊叹,心悦诚服的拱手作揖道:“原先以为大人以善用兵法称雄天下,以此而为官,如今才知大人实乃名臣之资,下官敬佩不已,也要我三省百姓谢过大人。我东三省能有大人出任总督。实乃是我三省之幸事,百姓之幸事啊!”
宋彪心里苦笑。心里真不明白袁金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过来拜见他,他还会不会继续当这个总督都是问题呢。
等了片刻见宋彪并不再说话,袁金铠就毅然和宋彪道:“不瞒总督大人,卑职前来辽阳也有几天了,原本想要去拜见赵尔巽赵大人,正好看了新军游行,很是震惊,这才下定决心转而前来先求见您一面。赵尔巽赵大人身边的幕僚中有一位是我同乡好友,他与我说了一些消息,说是京师因为新军游行之事大为震怒,我想清楚其中各种变故后,这才急忙前来求见,想要向总督大人献上奇策!”
“哦?”
第一百零九章奉天新军示威事件(三)
清政府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荒诞愚昧,至少在最后十年,清政府也积极在全国大力举办新政,建立各种新式学校,为后来人才济济的民国政府奠定了基础。
清政府也是有血性的,在辛亥**之时,清政府还曾经派遣唯一的重巡洋舰在墨西哥西岸示威,迫使墨西哥政府就排华事件道歉。
在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选择局外中立是明智的选择。
在宋彪积蓄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后,又具备和俄国斡旋的条件时,清政府被迫任命他为东三省总督也是明智的,这不代表清政府就会将所有权利都交给宋彪,恰恰相反,清政府既任命他为东三省总督,又通过保留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位驻防将军控制着东三省的一切军政大权,因为三省驻防将军和东三省总督在管辖上正好是完全重叠。
奉天新军示威事件在本质上也是清政府的这种看似精明的安排导致的,而始作俑者就是慈禧太后,她早已习惯用这种伎俩驾驭百官,只是没想到宋彪和赵尔巽的反应都是如此激烈,完全摆出了一场死斗的态势。
袁金铠的那两招迅速见效,在宋彪摆出就是要和赵尔巽争夺东三省总督实权,以求施行新政的强硬姿态后,攻击宋彪的官员反而有所减少,甚至有官员上奏要求严查赵尔巽。
就在这种激烈的争斗中,1905年12月3日的这天下午。慈禧在宁寿宫召见了荫昌。她之所以要召见荫昌,正因为荫昌是极少数苛责赵尔巽的官员。
严格来说,荫昌甚至不算是官员,他只是准官员,身为天津武备学堂的总办而已,好歹也有正三品的官衔。
宁寿宫在皇极殿的后面,自庚子新政之后,慈禧太后就常住在这里秉办新政,投其所好,各地总督巡抚也是马不停蹄地抓紧督办新政。只是一群旧人办新政的结果无非是表面荣光焕发,内里都是败絮,各地巧借新政豪取强夺,巧立各种名目胡乱征税。百姓苦不堪言,如新政办理的最为热闹的四川,往年地丁税不过一两白银,1902年之后却增加到6至8两,个别如合州等地甚至激增至14.3两。
最终,所谓被称之为庚子新政名臣的满人锡良,实际上也是四川铁路暴动的最终缔造者。
此时的慈禧太后显然未能觉察到这一切,她看到的都是庚子新政的各地欣欣向荣,举国日新,除了东三省和光绪皇帝之事外。她似乎也没有太多忧虑。
荫昌虽然是见过慈禧,心中依旧惶恐,总担心自己此前上奏支持宋彪的折子会成为罪状,在二总管太监崔玉贵的陪同下进了宁寿宫的大殿。
进了大殿,荫昌只是在前面的长椅上看到一位身穿墨绿色旗袍的老妇,这便迫不及待的离着很远就跪了下去,拜见道:“奴才天津武备学堂总办荫昌给太后老佛爷请安!”
人至老年,慈禧的眼神早已不如过去,记性更不如过去,虽然见过荫昌却有点想不起对方的模样。隔着这距离也看不清楚,这就悻悻而烦恼的摆了摆手,道:“起来说话吧!”
荫昌连头也不敢抬的答道:“奴才身份低微,在太后老佛爷的身前岂敢站着说话,奴才还是跪着答话为好!”
关于慈禧。众说纷纭。
她其实只是一个想要维护满人特殊权位和利益的满族老贵妇而已,也是满清王朝最后还能堪称是政治家的女人罢了。她手里捧着精致的暖手炉子,淡淡的感叹道:“如今像你这样守规矩的奴才倒是不多见了,站起来吧,本宫今个正好有些话想要问问你。”
荫昌这才起身,答道:“奴才谢过老佛爷。”
慈禧太后续问他道:“你是见过东三省总督宋彪宋大人的吧,我记得奕劻那时候是举荐你去辽东见他,据说回来禀告的时候,说宋大人倒是个还不错的人。”
荫昌毕恭毕敬的答道:“回禀老佛爷,确实是奴才见的这位宋大人,可奴才是说真话,这位宋大人并非是谋反之人。”
“哦?”
慈禧太后其实真心希望这话是真的,她的大清国早已是风雨飘摇,经不起折腾了,如今的宋彪比起当年的粤匪长毛不知道要凶狠多少,万一是真要谋反,就算大清国挡住了这一波,这个朝廷也算是彻底的毁了。
她悄然一抬满是褶皱的眼帘,依旧看不清荫昌的模样,就和身边陪同着的二总管太监崔玉贵吩咐道:“给他搬个凳子来靠近些说。”
“喳!”崔玉贵毕恭毕敬的点头弓腰,转身就指挥两个守在门口的小太监将圆凳端过来,请荫昌坐下。
荫昌心里这才高兴,赐坐就说明是好事啊,他这就和慈禧太后答谢道:“奴才谢过太后的隆恩。”
说完这话,荫昌就真的坐下来,离慈禧太后也就三步远的距离。
慈禧这就继续问荫昌道:“你觉得宋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荫昌答道:“老佛爷,您还记得朝廷前些年派了好些个幼童赴美留学,如今回来的很不少,可有哪一位是谋反的,又有哪一位是**党?”
慈禧觉得这话说的巧妙,就问道:“你这是说……?”
荫昌顺着话答道:“奴才以为宋大人就和当年那些幼童差不多,奴才见过宋大人,其实也就是二十岁的光景。要是真见过,那真觉得稀奇。如他所说,三省之中没有一个官员听他指挥调配,都听各省驻防将军的,将他视作无物,搁着谁当这个总督,谁也受不了。何况是一个年轻人?奴才是见过这位宋大人。那些没有见过他的人,大体想起来都以为是四五十岁的老者,自然各种想法都有,可多半都是自己妄自猜测。这位宋大人,奴才以为他有两个特点,一是爱钱,在日俄战争期间赚了很多钱,在东三省又买地,又买煤铁矿,坐拥数百万的家财。犯不着冒一无所有的风险反叛朝廷;二是能打仗,确实是难得的兵法大家,极其擅长用兵,哪怕是多给点钱养着他。那也总有用到他的时候,总好过让俄国人养着他。”
慈禧一听这话觉得荫昌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她其实也听赵尔巽密报,说宋彪在东三省贪赃枉法,乘乱强夺良田数万垧,又在俄国人的支持下巧夺各地煤铁专营权,胆大妄为,专营不轨。
她一直觉得赵尔巽有添油加醋的份,乘机多赚些钱怕是真的,这世上有多少人是不爱钱的?
荫昌说的对。养着宋彪总能有用处,总好过让俄国人养着他。
听了荫昌的这番话,慈禧微微颔首。
此时的京师城里也下起了小雪,天气恰是转寒之时,阴风冷雪,让这宁寿宫外的青色砖地上也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粒子,慈禧这些天的心情并不好,天气一转寒,她的手腕和膝盖就阴冷冷的疼着,上个月还犯了痢疾。
慈禧穿着锦丝墨绿袄子。手里捧着黄铜质地的暖手炉儿,身边燃着火炭炉子,房间里倒是热乎乎的,可她心里却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冷意,她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总是担心哪天就会一觉睡去便再也醒不过来。
每每想到此处,她心里就有着太多的担忧和害怕。
她也是人。她爱权,她也怕死,她也想青史留名,更想保住这大清的江山和基业。
她老了,再多的珠光宝气和再小心的保养也掩不住她年过七旬的衰老,还有那脸上的老年斑,她和这个帝国都已经是行将就木了。
她一贯是板着脸的,总是这样严苛冷漠和无情,因为她掌握着这个帝国的一切大权,驾驭着这个帝国,却是心情最为沉重和忧虑的老女人,她甚至找不到几件值得自己高兴的好事。
慈禧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的事儿,她就和荫昌感叹道:“前些日子,还没有任命宋彪当东三省总督之前,本宫找来了直隶总督袁大人,那也是个有能耐的主,本宫就问他,如果宋彪造反,挥师南下,你挡得住吗?你猜袁大人是怎么回答本宫的?”
相似小说推荐
-
豹牙 (战舞飞扬) 17K小说网 2013-10-24 VIP 完结经历军营历练,社会小青年成长为骁勇善战杀筏果断的时代尖兵,穿梭于索马里,戈兰...
-
逆子乱臣 [精校] (路人家) 都市小青年魂穿到架空古代,内有奸党误国外有胡人滋扰,且看他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从候门庶子成长为朝中权臣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