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粒老之见,谁人可担此任?”赵扭起身行至许翰案前,提起酒壶亲自替他满上一杯。后者骇得连退两步,
良久,方才答道:“臣亦知此言犯忌,然非常时期需用非常之谋,万般无奈这下也只得权且变通。”
赵祖见他提前作铺垫,宽慰道:“但说无妨,百无禁忌!”
时何栗徐绍等重臣皆洗耳恭听,其实大家心里也猜到几分,不过是等着他说出来而已。许翰捧着官家亲手斟倒的酒,把牙一咬,仰头饮尽,置杯于案,长舒一口气,大声道:“臣建议,选派武臣前往节制五路王师!”
虽然早料到是这句话,但当真真切切听在耳里之后,众臣也不得不佩服许翰的胆量。自立国以来,朝堂早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共识,那就是“武臣掌枢密,知机要,于国不利”。现在国家残破如此,西军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所托非人,那结局将是个灾难。许翰敢冒天大的风险,提出这条意见,姑且不论对与不对,这份忠肝义胆。着实令人钦佩。
赵袒提着酒壶浑然忘物,那壶瓶倾倒,酒水洒在案上方才惊醒。紧皱着眉头,一脸的晦气,作难道:“可是祖宗家法”
许翰闻言低声道:“陛下。先王之法固当遵守。但臣冒昧猜度,先王恐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秋夷北虏会兵临陵寝所在吧?”
这句话不吝晴天霹雳,震慑赵祖心胸!是极,历代君王制定完善这文臣统兵的铁律时,恐怕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皇陵会遭受金军威胁!现在粘罕提大军来攻,滑州之事又悬而未了,万一生了变故。难道要联作那李煜?
突然一把将手中酒壶掷在地上,摔了个稀烂,皇帝慨然道:“联意已决!祖宗不足法!当遣能征惯战之武臣前往统兵入援!诸卿,但有适合人选,尽管报来!若事成,与所荐之人同功!”
众臣吓了一跳,当转动脑筋。苦想合适人这时,却发现一个字,难!首先,要去统率五路西军,这个人官衔资历都不能低,而且要有辉煌战绩,否则如何服众?可在京的武臣里能挑出这样的人来么?刘延庆资历例是足够,可他那战绩委实太过差强,尤其是攻辽之役一败涂地,把朝廷储存了几十年的钱粮败了个干净,如果用他,兆头就不吉
。
除他之外,也只有检校少保。步帅何灌了。此人武举登第,出身可谓显要,又在西部任职多年。累立战功,但凡近几十年幕大的战役他都参与其中,而且又身为三衙大帅之一,若派他前往,或能建功。当下,在座大臣几乎都推荐何灌前往潢关统兵入援。但赵桓听了,却不置可否,只点头而已。
“陛下,臣举荐一人,比何少保更适合。”许翰突然说道。
赵祖手一招:“何人,速速讲来!”
“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左威卫上将军,徐彰”。许翰今日连出惊人之语,众臣本以习惯。可听到这句时,仍旧不免震惊。谁?徐彰?徐卫他老子?这能成么?徐彰从前好像是在西军供职,可致仕日久,离开沙场多年,如今已然老迈,岂复廉颇之勇?
赵祖不太清楚徐彰履历,因此问于其弟徐绍。绍答说:“臣之兄徐彰,年十五从军而征,为嘟延帅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士卒,初战青洞城,斩级十三,升队将。筑绥州城有功,再获擢升。米脂一役,率先登城,叙功又居第一。后党项八万大军来援,官军危急,老种相公亲赠身甲于臣兄,命其率敢死之士夜袭,斩级八百余,夏军由是大溃。元丰中,官军进兵银、石、夏等州,臣兄皆为先锋大将,升任嘟延兵马拆锋辖。后奉诏回京。任步军都虞侯。以此官致仕。”
皇帝听罢叹道:“原来良将常在联侧。徐彰既为西军宿将,有威望,兼胆略,联欲使彰统军,诸卿以为如何?”
何灌比徐彰,两人本事嘛。从往昔战绩上看,不相上下。徐彰因其勇猛,在西军中名声更大一些。何灌官阶要高一些,年纪也轻一些,但胜就胜在他常年带兵,回京管干步帅司才没多久。这两人中,恐怕还是用何灌稳妥一些吧?结果,还没等大臣们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已自顾言道:“既然诸卿都无异议,那联即匆命有司起草诏书,任徐彰为西京留守,往潢关节制五路王师入援!”
第一百七十六音 徐卫婚事
自打徐卫屡立功勋,声名鸠起之后,这徐府在东京百姓眼中便不一样了。无论是兵士军官,亦或是贩夫走卒,经过西水门都不免打望几眼。天色渐暗,戒严的京城早早陷入了宁静。西水门历来昌荣,此时也不见几个行人。
徐彰骑着马在府门前勒停缰绳时,旁边经过的路人顿时驻足,这便是徐卫之父么?门人奔下台阶下牵住马,徐彰见府门之侧停着一溜官桥。忙问道:“这是,”
“太公,枢密相公前脚刚到。”老门人回答道。
徐彰一张布满风霜的脸上不禁露出笑容。两个儿子都在外带兵,尽忠国事,他丧妻多年未曾续弦,平日里除忙于公务外,便在穿着孙为乐。徐绍是他亲兄弟。虽从前有隙,但毕竟时过境迁。一母同胞,终究还是血浓于水。撩了衣摆,大步而入,方才中族便见客堂门外立着三五位着青袍的官员。见了他,那些官员纷纷行礼。徐彰拱手相还,急行堂中而去,只见徐绍坐于客位,此时正起身来。对方既然着公服而来。又带着佐官,必是为了公事。徐彰因此见礼道:“见过枢
。
徐绍脸色不太好看。打量着须安半白,老态龙钟的亲哥哥,心下不忍:“还是坐下说吧。”
徐彰请他上座。徐绍不从,分宾主坐下后,枢密相公没有直接表明来意,而是问道:“兄长想必知道范致虚率陕西五路兵马勤王一事?”
徐彰是三衙长官之一,如何不知?当下点头道:“自然知道,只是可恨,竟被北虏败于潢关。”老爷子就弄不明白,西军的战力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可有数。二十万西军那是假,六七万总有,为何被女真人数千骑打得狼狈逃回渣关据守?这仗到底怎么打的?
“老九好不容易将斡离不逼入滑州团守孤城。可粘罕来势汹汹,非但强渡黄河,更攻陷西京直指帝阙!高世由等辈变节投降,河南震动!官家深为忧虑啊。”徐绍言毕,垂首暗叹。
徐彰一掌击在桌上,怒道:“北虏猖狂如此!”武臣不言政事,他虽怒,话也只能说到这个份上。
徐绍见状道:“今粘罕迫东京而来,社稷有倒悬之危,朝中大臣上奏,言致虚一介书生。不通军务,建议选派能征惯战之将前往潢关接手指挥。”
徐彰闻听,目光闪动,急问道:“哦?那,那官家指定何人?”
徐绍缓缓起身。目视兄长正色道:“便是二哥。”
嘴唇一动,却没说出话来,徐彰难以相信。我?官家点了我的将?这,这是真是假?但看弟弟模样,也不似诳语,况且如此大事,谁敢儿戏?这是真的!正出神时,徐绍已经说道:“官家诏命,任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左威卫上将军徐彰为西京留守,进官太尉,诏命下达之日,即刻启程前往潢关接手指挥,五路兵马均受节制。”
徐彰脸色一紧,望禁中方向遥拜道:“老臣领格!”
徐绍这才唤进佐官,指着他们手里所捧之物道:“这是官家赐予的战甲戎器,以及金银钱帛。”
谢恩之后,徐彰唤过仆人收下,见天色已晚,便对弟弟道:“公事说完。天已黑尽,就留下吃饭吧。”
“敢不从命。”徐绍拱手道。
当下,徐彰吩咐儿媳,命厨房添办酒菜。摆上大半桌,两个老兄弟同席而坐,把酒言谈。看得出来,徐彰很是激动,本来因身体不好,平素里极少饮酒,可今天一开始便连喝两杯,大呼痛快!
倒是徐绍,显的满腹担忧,每每举杯也是浅尝辄止。首先他是担心二哥非但致仕多年,离开沙场时老九还在蹒跚学步,如今朝中无大将,他被重新起用。能挑得起这个担子么?其次让他挂杯的,便是兄长老迈,且多病,这征伐之事最多艰苦,他吃得消么?
当时在殿上,除许翰之外,其他大臣都举荐何灌。他为什么没有替亲哥哥推脱?原因就在于,他看出来了。官家不想让何灌去。新君继位之时,郓王赵揩带大批内侍闯宫,何灌挡住不放,有拥立之功,被官家视为心腹。现在这种紧要关头,官家肯定想将他留在身边,万一,万一有什么不测,东京总还有个知兵善战之臣。以此看来,眼下皇帝对西军似乎也不抱多大期望了,更不用说对二哥,
“二哥,此去凶险非卑,弟,”徐绍欲言又止。
徐彰饮下第三杯,长叹道:“深受国恩,常思回报。
奈何老迈,不堪大用。幸得两子皆投身行伍,颇有功绩。我原以为,这辈子也就够了!没想到,土埋半截,还有这为国征战的机会!老三,你不知道,这么些年,为”
用力捶着胸口,这位老臣闭着双眼,不住摇头。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皇帝分身 (香港大亨)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 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技术流、争霸、...
-
北洋天下 (准噶尔刀王) 我们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就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正义和公理,那么大家就凭大炮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