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陈到当然不会听信两个士卒的一面之辞,他们把两个士卒打发走,然后到处打听吕布的情况
在这样的年代,能够流传类似消息的都是世家大族,平民老百姓消息闭塞得很,魏延、陈到从那些世家子弟里当然听不到吕布的多少好话
但是魏延、陈到家庭出身寒微,受够了世家大族的白眼,久而久之,他们对世家大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成见,对那些世家子弟的话是反着听的,反着听,听多了,慢慢就琢磨出吕布的不凡之处
两人都是有头脑有判断力的智将,聚在一起稍作合计,便盘算出吕布的特点:出身寒门、武功绝、救下太后天子和陈留王、深得皇室信赖、智谋深远、求贤似渴,最重要的是吕布求贤是唯才是举,不问出身,这一点儿,就明显过刘表许多
特别是听吕布大破董卓麾下牛辅、杨定部并迅平定了南匈奴,原来还有几分犹豫的二个人当即带领部曲,悄悄离开谯县,往邺城而去
刘表虽然不看重魏延、陈到二人,可一旦对方要离开自己另投明主,他的面子上就挂不住,便命麾下名将袁桐领一千人马追击魏延、陈到
刘表认为袁桐乃汝南袁氏的旁支子弟,通晓兵书战策,又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汝南名将,当可一战而擒魏延、陈到二人,没成想魏延、陈到麾下仅有两百人就敢伏击袁桐,魏延一刀将袁桐斩落马下,袁桐那一千人马一轰而散
魏延、陈到绕过兖州黄巾的势力范围,顺利渡过黄河,到达黎阳,跟驻扎黎阳的张辽接了头,递交了吕布的征辟书信,张辽便放魏延、陈到一路北上与此同时,张辽派人快马加鞭,赶在魏延、陈到到达邺城之前,通知吕布,说魏延、陈到即将到达邺城,让吕布做好迎接的准备
这是吕布的一个独到设计,他吩咐壶关、黎阳等关隘的守将们,密切注意前来投奔吕布的贤才,吕布好提前做出jīng心的准备,给那些千里来投的贤才们特别的感动
当然不是什么贤才都值得吕布亲自迎接,吕布只对那些有真本事的贤才礼遇,当然你有本事同时又有名气的话,吕布欢迎了,但像许靖那样的徒有虚名之辈,吕布是懒得出迎的,都有田丰等人接待
魏延一马当前,陈到领军在后,向邺城进发,刚到邺城南门,他们惊住了,吕布竟然亲自来迎
魏延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乍看起来有几分神似关羽,只是年龄不大,没有蓄须
吕布并不因为有几分讨厌关羽而连带着讨厌魏延,反倒是因为有几分同情魏延在历史上的遭遇,对魏延的态度很好,朗声大笑道:“文长,叔至,我等你们多时了”
魏延本来以为吕布只会派麾下某位将军来迎接自己这样的无名小辈,没成想吕布亲自来迎,赶紧翻身下马,俯身下拜:“魏延何德何能,敢劳烦主公出迎”(未完待续)
第310章 魏延没反骨
吕布赶紧上前把魏延搀扶起来:“文长之武功将略,皆有大将之风,难能可贵的是有双慧眼,能弃暗投明文长跋涉千里来投,我走出城门几步来迎接,又有何难”
说着,吕布伸手取下魏延的头盔,把头盔上的灰尘轻拂了一下:“文长你这头盔上已经积满灰尘,可见这一路之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辛苦你了”
这年头的上位者那里有这等平易近人,想当初那刘表只是远远瞟了魏延一眼就把他打发下去,魏延越发感激,涕零道:“魏延得主公如此厚爱,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力”
吕布一方面是想表达对魏延的厚爱,另外一方面嘛,趁着给魏延脱头盔之际,他手掌轻轻碰了一下魏延的后脑勺
吕布摸了魏延的后脑勺以后,不禁哑然失笑
罗灌水又在忽悠人啊,魏延的后脑勺平顺得很,根本没有他所说的反骨
罗灌水之所以搞出反骨一说,完全是为了证明罗灌水塑造出来那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但他写得太前后呼应了,活灵活现了,以至于把吕布都忽悠住了
实际上书里根本没有描绘魏延具体的骨相,看起来诸葛亮是根据魏延的jīng神气度来决定其反骨存立的
魏延是有将才,但xìng格矜高,持才傲物,他之前的两次表现也让诸葛亮不安,一次是为迎救连逃命都不忍心丢下老百姓的刘备而反叛刘琮勇开城门第二次是为保黄忠而杀韩玄,诸葛亮刻意忽视魏延是为了投靠刘备而做出来那样的举动,刻意认为魏延是两番叛主,脑后必有反骨
罗灌水又写诸葛亮死后魏延有意谋反,诸葛亮死前设计让马岱杀魏延,其实,多半也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英明而刻意污蔑魏延,治史严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吕布又想起,后清初年,太祖决定修三门峡水库,别人都表示拥护有的专家虽有异议也不敢说,只有黄万里坚决反对,结果被打成右派庐山上,太祖说彭帅:“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残酷的灾害证明了大跃进和三门峡都是极端错误的决策,那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都是国家的良心
吕布觉得,魏延的“脑后有反骨”实际上是他一直在维护着他心中的忠义,他认为刘琮不合大义便开门迎接刘备,他认为韩玄残暴不仁,他就杀掉韩玄救下黄忠,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他魏延一辈子都忠于刘备,忠于刘备的蜀汉大业这一点儿无可厚非
吕布对魏延非常器重,不但因为他知道魏延的脑后反骨是千古奇冤有同情之意,而且吕布熟读三国志,他清楚,真正历史上魏延的本事比演义上写的那位还要大上一些
说起历史上蜀汉将领,五虎将之下便是魏延,这种排行或是以资历,或是以武艺,但若是以将略而言,魏延不逊于五虎中的任何一位
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拔魏延为都督,总督汉中,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yù云何?”延对曰:“若曹cāo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厚嘉魏延的豪气
魏延镇守汉中的时期,正是蜀汉政权岌岌可危之时建安二十四年下半年,刘备的荆州三郡被盟友孙权夺去,关羽也被东吴杀害,刘备怒不可遏,在称帝后不久,就倾全国力量东征孙权,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这一败,导致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内部引起了sāo动和反叛,曹魏随时有可能进攻汉中,但是由于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后来魏延死后,王平等人沿用魏延的镇守方针,成功的击退了曹魏军的进攻
如此看来,在那个时空里,镇守汉中的蜀汉名将魏延堪比镇守合肥的曹魏名将张辽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寇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曹魏军队的进攻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不愧为蜀汉名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在阳溪破郭淮、费瑶等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官位仅在诸葛亮之下
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楙乃曹cāo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裙带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rì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如果采用此计策,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
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吕布想到,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正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便对诸葛亮的过于谨慎有些不满,诸葛亮已经跟随他叔父诸葛玄来到邺城就任魏郡太守,自己就要好好敲打一下诸葛亮,让他偶尔也能冒险用些奇谋
不过,就此说诸葛亮压制魏延,也不公平设想一下,后期的蜀汉谁能掌控得了五虎死后唯他独尊、桀骜不驯的魏延呢,掌控不了的话,只有除掉他了,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的下场便注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在生前还一直以将才难得来保着魏延说诸葛亮打压李严、廖立等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蜀汉后期,若没有诸葛亮,指望蒋琬那些人,只会把他们整得惨
当然,魏延落得那般下场,虽然怪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君臣不能容人,多还是要怪魏延自己
相似小说推荐
-
窃隋 (天天肉夹馍) 起点VIP2013-07-15完结 身为大隋官三代。 爷爷是大隋第一守财奴!家财千万贯,还为了几亩地的田租灭掉自己妹夫...
-
辛亥军阀 (青史尽成灰) 一个现代人魂回清末,猛然发现自己居然与未来的黄花岗烈士在一起,是舍身赴死,还是冷眼旁观? 十万里锦绣江宏,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