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常欢乐)


  卢植这番话没有让王博清醒,反倒让他更加忿恨,腾地站起身,指着卢植和吕布:“按照我们理解行事,天下才能太平!按照你们这样曲解,天下只会大乱!乱天下者,必是尔等!”
  侮辱老子,老子能忍就忍一下,侮辱老子的师傅,老子就忍不下去,吕布当场就失去冷静,跳起来,冲上前给了王博一个响亮的耳光。
  王博当时正站在案几边,吕布这个耳光把他扇得飞了出去一丈开外,躺在宴会中央,趴伏在地上一个劲地吐血,一个劲地吐出满嘴破碎的槽牙,脸肿起来像是猪头一样。
  吕布大步流星,走到王博面前,把他踩在脚下,厉声痛骂道:“蠢货!回去好好读读史书去!
  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怎么来的?!我们高祖是怎么建立大汉的?!
  赤眉是怎么起来的?!黄巾是怎么起来的?!
  你想愚民,你愚得了吗?!
  你不去教化他,你就以为他真的就是瞪眼瞎,等你摆布?!
  你以为他们会柔顺得像个绵羊一样被你屠宰吗?!
  那你看大汉满地的黄巾余党是怎么回事?!
  真正让天下大乱的到底是谁?!”
  吕布平时都是笑嘻嘻的,碰到谁都是满面春风,有些世家家主觉得吕布没有威仪,对吕布渐渐没有原来的畏惧。今天他们算见识到了,吕布一旦发怒,杀气横生,充塞了整个大厅,在座的四五百人全都噤若寒蝉,连久经沙场的卢植等人也面露惊色。
  吕布亦觉得自己原来笑得太多了,让这些威威而不怀德的混蛋们轻视自己,从此以后,自己还是会笑,但该发威的地方一定要发威,不然老虎不发威会被这些家伙当成病猫的,难道他们忘了自己是怎么对付栗成那五个家族的吗?
  吕布扫视着在场的所有家主,冷冷地喝道:“那些陈词滥调都去见鬼吧,你们相信了那些鬼话,把自己和那些为你们卖命为你们劳作的百姓们割裂开来,与他们互为仇敌,你们觉得这样真的能长久吗?各位家主,我们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吕布这句话放在后世的官场如同放屁一般,当拿到这东汉末年,便如同一块大石投入湖中,卷起千重浪,那些世家家主议论纷纷。
  吕布感觉火候到了,便露出真挚和蔼的表情:“今天我吕布就跟大家交个底,我是寒门出身,父亲只是一介县尉,我今时今日的地位得来不易,我也想让吕家能够世世代代繁荣下去,成为四世三公之类的大世家,但我知道我们这些权贵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管束下层百姓,以为让他们不知礼仪不通诗书,他们就会乖乖地听我们的话,这历朝历代的农民暴乱说明我们这些上位者根本想错了。这些下层百姓占据我们大汉子民的百分之九十,这么庞大的人群如果不把他们纳入正轨,迟早都会出事。”
  那些家主稽首道:“还请吕将军示下,如今该如何是好?”他们经历过一次黄巾起义大暴乱,不想再经历第二次,谁知道第二次他们能不能还像第一次那么幸运地逃脱过去。
  吕布神情凝重道:“之前的全民皆兵便是把这些草民编入行伍,从编制上进行约束。下一步,我准备进行全民教化,首先是对他们的子女进行儒家教化,教他们诗书礼仪,让他们知道忠孝,知道仁义,知道尊卑,知道廉耻,我们要从精神上对他们进行约束。双管齐下,必能让他们不再兴起暴乱。”
  有一个家主敏锐地注意到一点儿隐患:“等这些贫民们知道礼仪诗书以后,将军会不会重用他们,而排斥我们的世家子弟?”
  !@#
  


第210章 中学堂

   第210章 中学堂
  等到第三年,中央大学堂第二期的一千多师范生毕业以后,便开始在各个亭的邬堡分设小学堂,在县里或大的乡镇里设置中学堂。
  中学堂面向所有十岁到十五岁的稍微有些基础的孩子,当然这些孩子要通过五选一的择优录取的选拔考试才能获取进入中学堂的机会。
  之所以设置这个选拔考试,吕布觉得大部分天资鲁钝的孩子还是只接受一定的启蒙教育就够了,只要他们能看懂中央官府发放的中央日报,能看懂中央军的告示,能有意识反抗世家大族的统治,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就够了。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须要大量的自耕农、商贩、奴仆、佃农,若是让他们轻易上了中学堂,再轻易上了大学堂,只会让他们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自己能做文臣武将,便不屑于做普通的工作。
  后世和谐年间,他看到太多这种情况了,大学一开始扩招,很多原本考不上的大学生都能挤进大学校门,他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殊不知,在当局的眼里却成了有文凭的民工,他们被生生拔高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初入社会的头几年很是痛苦,直到放弃了天之骄子的架子,适应了社会,才逐渐快乐起来。
  吕布不能坐看凭投胎好坏来选择人才,只能给大家一个平等的机会,谁的天资好又肯努力,谁就有进一步的机会,
  吕布掌控的司隶地区有六百万人口,六百万人口里十岁到十五岁的男女少年加起来,总共有五十多万,五选一的择优录取考试以后,升入中学堂的只有十万人左右。
  吕布便在每个县城设置一个中学堂,一百个县城,便有一百个中学堂,每个中学堂大概有一千名学生,每个中学堂一开始只有五个老师,这一千个学生刚升入中学堂自然是中学堂一年级,按照吕布的十年教育编制来说,他们算是五年级的学生,中央大学堂毕业算是十年级。
  第一批学员大概有在第一期拨给中学堂五百名教师,平均二百个学生才能摊到一个教师,而且还有那么多科目需要教授,一开始也只能采用优秀学生助教的方式,即便是后来师资力量雄厚了,优秀学生助教的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
  中学堂只设置三年,不分初中学堂和高中学堂,学习的课程基本上是小学堂的升级版,比小学堂稍有不同的是中学堂的学生在每个学年里的寒暑假里,都要去中央军军营里做军事训练。
  吕布想让整个汉民族强盛起来,全民皆兵跟全民教育就必须结合起来,实行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所以学生时期的军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战乱年代,更要加强,最起码要让他们面对敌人有自保之力。
  吕布发现,人跟人的天资相差就是很大,有些孩子天生聪颖,能够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学完其他孩子要一年才能学完的内容,按照吕布颁布的教育制度,这些孩子可以跳级,只要通过跳级考试,就可以接连越级,以至于有的愚钝孩子十五岁还在小学堂读一年级,有的孩子十岁就越级到了中学堂读七年级。
  当然,天资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勤奋刻苦程度才是决定因素,许多孩子天资过人,但他们生性懒惰不求上进,便逐渐地泯然众人,真正笑到最后的有两种人,天资过人且勤奋刻苦的,天资一般非常勤奋刻苦的,反观那些天资过人却生性懒惰的、天资一般却生性懒惰、天资实在太差的都陆续被淘汰了。
  中学堂学生的教材亦是吕布召集邺城内所有文士,包括卢植、蔡邕等海内大儒文宗一起编纂的。
  中学堂所学的礼,便是整本《礼记》里面有些荒谬不合时宜的都被吕布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尤其是诸多学者如董仲舒等人对礼记的注解,简直是糟粕之至。当然更重要的是练习礼仪,有些不适合这个时代的礼仪也被吕布删去,添加了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军礼等新式礼仪。
  中学堂所学的乐,在小学堂的基础上,更富有实践意义,有这些学生组成的乐团、舞团、唱诗团,已经成了中学堂所在的乡镇、县城等地方上每次庆典的主要表演团队,而且不像后世那些可怜的孩子站在寒风中冒着大雨去给那些有人撑伞的混蛋们免费表演,他们都是有报酬的,全部由这些乐团、舞团、唱诗团留作运营经费,吕布要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要学会独立、学会经营。
  中学堂所学的射箭,亦有实践意义,每个月他们都有射箭比赛,都有打猎比赛。
  从太仆丞田畴的牧马场里拨给中学堂的马匹比拨给小学堂的多出一倍,基本上每五个孩子能轮到一匹马,他们可以轮番骑乘,锻炼马术,在中学堂里已经开始教授马球课程,每周都有赛马、马球比赛。
  中学堂的学员同样也编入童子军,辅助地方郡县乡兵做好警戒,在战争状况稳定的情况下,中学堂的部分射箭高手还会登上城楼,在郡县乡兵的保护下,向来犯的敌军射箭。吕布一直坚信,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战斗力,就白学了,纯粹浪费时间。
  因为这个时代的字体都是繁体,很多字有超多笔画,很难记忆,所以到了中学堂还是有识字课和书法课程,书法写得好的中学堂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到中央军的布告宣传队伍,
  中学堂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均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等复杂的数艺,并且利用所学的算术参与到具体的劳动生产上来,为他们各自的家庭算账,去辅助乡镇、亭堡的税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