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不一定!”瞿振汉说了一句:“不过当务之急,是把温州府内的叛贼土匪都给扑灭了。”
他总觉得还有一线生机。
……
“浙局糜烂至此,我何根云情以何堪啊!”
何桂清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但是或许就是这绝顶聪明误了自己:“现在大家都有什么办法没有?”
“办法?”王有龄当即苦笑道:“现在的问题是仓无米库无银,度日如年,度夜比年更长啊!只能仰仗于救兵了!”
一说到救兵这两个字,何桂清只能摇头,江南大营看在过去的香火情上,倒是派了参将张玉良领三千兵入浙,最近又派了五百潮勇援浙,但是接下去他们能抽出多少兵马,却是无数之事。
要知道江南大营应付太平军也很艰难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至于曾国藩在江西,也是自身难保,想让这个道学先生玩一回舍已救人,那恐怕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现在想来想去,还真是只能落到福建的身上,偏偏王部堂为了一点意气之急,明明已经击破瞿振汉红贼主力,却是在浙闽边境上按兵不动,因此他问了一句王有龄:“雪轩,你是闽人,最熟闽中情形,你跟我说说,怎么让闽省倾力援浙?”
第258章 红潮
“闽省?”王有龄作为一个福建人,他第一时间就是抱以一声苦笑:“抚台,不是我不肯出谋画策,实在是因为我是个闽人,自然不能误了家乡。”
他说得十分直白,何桂清也知道他的难处,只是再询问了一句:“福建不出兵,那你我只能等死了,或者等到金陵与江西两处战事有所转机!”
王有龄却是站了起来:“此次饶廷选镇台兵溃处州,折损闽勇甚多,我已经是对不起家乡一次,如果让福建全力援浙,以致出现什么变故的话,那我王某人就是闽省的千秋罪人了!”
他继续说道:“但是抚台知遇之恩,不敢不报,如果要让闽省出兵,非得在钱粮方面上有筹划不可!”
钱粮!钱粮!钱粮!
何桂清一直想的就是这两个字,现在怎么筹措镇压红贼的经费,已经成了何桂清的头号难题。
他之所器重王有龄,就是因为王有龄有一个,叫着“催科圣手”,自然是指王有龄在搜刮上很有一套,但是这位王雪轩现在也到了十分窘迫的地步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仓无米,库无银,度日如年,度夜比年更久!”
原来从形势上说,浙江到现在只有是沦陷了温处台金四府而已,这四府除了温州府一向被唤作小杭州之外,并不是什么肥得流油的地方,即使是温州府,与杭嘉湖与绍兴、宁波一比,也不过是普通一府而已。
但问题在于,不但少了这四府的财源,而且增加了一大笔军费开支,又要应付福建方面的协饷,现在各地又在办团练,绍宁有王履谦,宁波有段光清,湖州有赵景贤,他们自身办团需要一大笔开支,根本无力支援何桂清。
而浙江的协饷又重,光是江南大营每个月就需要协饷六万两,江西协饷两万两,加上三防军费十几万两,以及前次击退入浙太平军所开销的经费,浙江财政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了。
因此一提到钱粮,大家都束手无策,倒是按察使晏端书提了一句:“眼下要弄到钱粮,还是有办法的,只是看抚台大人愿意不愿意担责任了!”
他这么一说,何桂清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想到了原因:“你是说停了金陵、江西与安徽三省协饷,这办法是不错,可是一个月也就是挤出二三十万两银子而已!”
“不是!”晏端书的胆子比何桂清想象还要大得多:“如果浙省已经是危难之局,停止协饷尚不能挽回大局,如今之计,非借漕米数万石不可!”
“漕石?”何桂清一个激灵:“这……这不好办吧!”
漕石就是皇粮,每年江南都要输送数百万石漕石到北京去,北京缺粮,每年都眼巴巴望着漕米北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之所以屈服,也是与英军占领了镇江,随时可以切断漕运有关系。
太平天国战争暴发以后,虽然太平军攻占了金陵,但是漕运依旧正常如故,每年都有百万石漕米北运,甚至可以说,北京城内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的嘴巴都要靠着这漕米吃饭,只是从传统的河运开始慢慢向海运转换。
前不久京中有一位何桂清关系甚好的大员还给何桂清来了一封信,告诉他,万事都可以应急,唯独浙中漕米不可停,今年华北大饥,北京城内还眼巴巴地指望着浙江的漕米北来,只要把漕米办好了,天下间八个总督,都有何桂清的份。
可是红贼还没到杭州城,何桂清自己倒是先挪借这漕米应急,而且何桂清更清楚,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虽然晏端书说是借几万石漕米应急,可是只要红贼不被扑灭一日,那么几万石会变成十几万石,最终会变成几十万石。
那么他何桂清本人的政治前途也告以终结,但是他犹豫了一下,却是同意了晏端书的判断:“好!军务紧急,就先挪借几万石漕米先应急吧!”
他有气无力朝着王有龄扬了扬手:“雪轩,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身上,务必要让闽省出兵,即使出几千人也好!”
……
石景芬眼前的兰溪县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龙兰河畔,到处是火光冲天,到处是狂笑的张玉良部兵勇,尸体成堆,到处都是哭声,一个个村落已经在火光中化为废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石景芬已经想起了曹孟德的这句诗,他心中焦灼,朝着围过来的兵勇大声叫道:“我是金华知府石景芬,张玉良在哪里,张玉良在哪里?”
这些兵勇已经完全没有了纪律,他们浑身披金戴银,都是抢来的财物,甚至还抓来了几个少女与少女,身上更是沾染了许多鲜血,但是听到金华知府石景芬这七个字,还稍稍有点敬畏,他们给石景芬指点了一下:“石府台,我们张参戎的大营就在前面!”
“好!”石景芬看了这几个兵勇一眼,心中一寒,就直奔张玉良的大营而去,眼前是无数黑烟、火光与废墟的重影,石景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有点恶心起来。
不管兰溪县曾经做过什么,他都是金华知府,这都是他辖下的生民啊!
他费了好大波折才冲进了张玉良的大帐,只见张玉良在几个亲兵的护卫之下,手仗长剑,面无表情,站在大帐中间,他当即跪了下去:“张参戎,停手吧,你的兵勇已经够多了!”
张玉良却是没回他的话,只是低下头看了一眼地图,石景芬抱定哭秦庭的念头,连声说道:“张将军,张将军,这外面已经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了!收刀吧,封刀吧!弟兄们已经抢够了,杀够了!”
张玉良抬起来头,看了石景芬一眼,然后又低头下去,不理会石景芬,石景芬又劝道:“张将军,张将军,你来援浙的,不是来杀兰溪民团的,如此收手还来得及,如若不然,必然为红贼所利用!”
张玉良象泥塑的雕象那样,一言不发,稳坐账中,石景芬想上前两步,就被他的亲兵推开了,他苦口波心地劝了大半天,张玉良却是毫无反应。
“张将军,张将军!何必误了大事,此例一开,浙省危矣!”
但是石景芬整整劝了一个时辰,张玉良的风度始终很好,但是也就是也好而已,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着地图,就差挑一个眼神让人把石景芬杀了。
石景芬见劝不到张玉良,只能长叹一声,直接出了张玉良的大营:“浙江如若糜烂,张玉良你是罪魁祸首!”
只是张玉良似乎始终听不到石景芬的呼声,几个长随看到这兰溪县内又有新的几道火光点了起来,远处到处是人间地狱的掺景,也不知道张玉良的兵勇到底杀了多少人,当即胆寒起来:“府台,我们去哪里?”
石景芬眼泪下来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金华知府,他跳上马去,大声说道:“还能去哪里,回府城!”
这一路往回走,见到的场景更是让人落泪,大路到处都是战火与屠杀的痕迹,到处都能看到还没有被掩埋的战迹,甚至有些尸体还带着热火。
有些兵勇想直接冲上来把石景芬这一行人灭口,还好石景芬这个金华知府的招牌比较硬,这些兵勇才改身去屠戮其它人,但是以石景芬的身份,也救不回任何一人。
“这是金华史上一场大劫啊!”石景芬长叹了一声:“空前大劫啊,或许只有国朝王师入金华可与这场大劫相比啊!”
一路行来,都是血痕,石景芬只觉得虽然是盛夏,心却是冰凉透心,他也不知道如何挽回眼下的局面,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只是他低着头往前走的时候,一个长随突然叫了一声:“府台,不好!”
石景芬当即抬起头来,却看了远处的山野里出现了一股赤潮!
没错,是赤潮,头裹着红色头巾,腰扎白色武装带的队伍,几个长随都慌张起来,连声叫道:“府台快走,府台快走,那是红贼柳绝户!杀人不眨眼,出手必灭门!”
相似小说推荐
-
郑屠 [精校] (奉旨把妹) 穿越到水浒世界的大宋,化身郑屠镇关西,改变郑屠命运,且看他会群英,上梁山,入朝堂,斗外虏,最终,安定天下!...
-
将明 (知白) 天色将明,黑暗尽去 架空历史,隋末争霸,热血爽文。他总是很谦卑,只两人行亦有我师。他总是很勤奋,劈柴担水也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