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正轻声道:“侯爷,无论如何,段氏不可能灭了洱海的乌族,他做不到,谁都做不到。乌族只要不灭,咱们就还有翻身的一天。况且现在的大理应该不是段肃顺做主了!”
杨峰书猛然抬起头:“你说什么?”
“汉人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谢慕华带着大批宋军来到大理参战,他来了自然就不会走,将来大理是不是还姓段就难说的很了。要是大理不再以段氏为尊,而正式被大宋并入版图的话,咱们现在做什么都没用了,就算是洱海全部投靠吐蕃,区区一个拉萨王系能是大宋的对手吗?可要是段氏愿意放弃一部分权利,比如军权的话。来保留他们的大理王的荣华富贵,咱们乌族就还有翻身的一天!”杨刚正信誓旦旦的说道:“只不过,侯爷,咱们现在必须投降!”
“投降?”杨峰书眼中一道凌厉的精光一闪,从腰间抽出佩刀,架在杨刚正的脖子上:“你敢再说一次?”
“侯爷,只能投降!”杨刚正平静的看着杨峰书:“乌族人少,白族人多。咱们的男子这次战死了不少,就算回到洱海,也是男少女多,下次想凑齐五万大军,只怕又要等二十年,要是侯爷坚持要作战,杨刚正自然陪着侯爷,就算城破被杀,我也无怨无悔。可是为了乌族想想,咱们乌族的男子一下子没了五万,要休养生息多少年才能弥补实力?而这些年,白族就一点也不发展了吗?咱们乌族本来实力就要逊于白族,这么一来,只能将实力越拉越大。侯爷可还记得汉人战国时期秦国的白起吗?”
看到杨峰书点点头,杨刚正接着说道:“白起够狠,长平一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从此赵国男丁稀少,一蹶不振,直到灭国。”
“咱们乌族现在面临的就是赵国的危险啊,侯爷,您想想,要是乌族的男子都死在羊苴咩城,那以后咱们可真是再也没有希望了啊!”杨刚正说到后来,声音都已经颤抖了。
“投降?”
“为了保住乌族?”杨峰书苦笑起来:“乌族难道就要这样被白族压着吗?”
“侯爷,若是您觉得我有什么异心,你大可以一刀杀了我。杨刚正这条命本来就是侯爷的,侯爷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去。”杨刚正对着闪烁着寒芒的刀锋,靠近了胸膛。
杨峰书举起桌子上的酒壶,那里大概还有半壶酒吧,杨峰书惨然一笑,举起酒壶灌了下去:“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我输了,不过我没有输给段氏,也没有输给高氏,我是输给了宋国。一族之力,对抗一个千年来的大国……我输得一点也不冤枉……”
杨刚正就像一尊雕像一样静静的站在杨峰书的面前,他知道已经输光的杨峰书需要发泄,墙上的火炬一跳一跳的,将两个人的身影不断拉长又缩短。
“你是我们杨家的好孩子。我很后悔,一直不肯听你的劝告……”杨峰书抬起头看着杨刚正,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杨家可以输,但是乌族不能输掉。这次我输了,段氏无论如何都要斩草除根,洱海的妻儿老小,你为他们找一条后路吧。可惜我的儿子个个都是草包,没有一个能像你这样帮我的。”
“不会的,侯爷,我们是向谢慕华投降,谢慕华绝对不会对杨家斩草除根,反而,他还会帮助我们杨家重新培养在洱海的势力。要是我猜的不错,谢慕华是想控制大理,可是他并不想让白族在大理一统天下,权衡,大到君王,小到诸侯,都要用到。谢慕华很需要我们乌族来平衡白族在大理的势力。这才方便他把大理控制在手中。”杨刚正说得很平静。
“哈哈哈……我起兵反白族,吐蕃人来帮我,却是汉人将我打败,还要我向汉人投降,有趣……”杨峰书忽然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猛然用力将酒壶丢向大厅之外,啪的一声,撞在墙上,摔得粉碎。
“侯爷,谢慕华不会拖得太久,他们三路大军围困我们,拿下羊苴咩城之后,挥军洱海,到时候杨家就真的完了。”
杨峰书收起笑容,摘下自己的佩刀,递给杨刚正:“你,带着族人去投降吧。以后洱海杨家,你就是族长。我这柄刀是历代杨家族长的信物。将来,杨家就是你做主了,我的儿子……若是能提携,就提携他们一下,不过……我也知道他们都是……唉,罢了罢了!”
“你走吧,天快亮了,天亮之后,宋军或许就要攻城了……”杨峰书静静的坐了下来,挥了挥手:“走吧,以后的事,就看你了。”
杨刚正跪了下来,对着这位宛如风中之烛的族长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捡起那柄不知道饱饮了多少人鲜血的腰刀,大步走到厅外。他回头一看,杨峰书颓然坐在里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
想必,杨峰书已经不愿意再看到今天的日出了吧?
【第十三章 杨氏投降】
一大清早,围城的宋军就已经生火做饭了,杨延彬下了命令,羊苴咩城必须加紧攻打。围城好几天的宋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厮杀。他们没把那些来自洱海的杨家军队放在眼里,那些乌族战士连大宋的厢军都不如,况且在羊苴咩城已经打了太久的仗,人困马乏,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大宋禁军的对手了。
这几天来,来自大宋的军人和大理国的士兵已经混得很熟了,生火做饭之后,那些大理国的士兵也会三三两两来到宋军的营地打打秋风,宋军刚刚平定了交趾,伙食好的很呢,比段肃顺御驾亲征的部队吃得还好。
“有些奇怪!”一个白族的士兵抬起头看着羊苴咩城的城头。
他身边的几个宋军不约而同的朝城头望去,这些人的动作吸引了更多人顺着他们的目光朝城头望去。那里还能看到很模糊的乌族战士的身影,而杨氏的大旗依然插在羊苴咩城的城头上,宋军有些疑惑……这到底奇怪在哪啊?
“杨氏投降了……”不知道是谁先爆出一声喊,白族战士顿时欢呼起来。
宋人并不了解乌族人的战斗方式,他们的投降就是将自己的旗帜倒挂,只要挂出这面旗帜就意味着乌族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准备投降了。
围城的大军欢声雷动,乌族人投降了,他们就再也不用打仗了。虽然乌族和白族并不是一个民族,但是他们都是大理人,并不想同胞相残。这些天来,死去的、残废的大理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就算拼着老命把羊苴咩城打下来,五千白族战士又能剩下多少了?每一块营地上都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些兴奋的白族战士奔走相告。
大理的军官将这份消息转告杨延彬的时候,杨延彬谨慎小心,立刻披挂出阵,指挥着士卒依然在营地之前加强戒备,诈降的事情杨延彬见得实在太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一道道拒马枪后边就是深深的壕沟,大批弓箭手埋伏在壕沟之后,宋军依然做好了攻城的准备。谢慕华也和段肃顺一起走了出来。
羊苴咩城的大门缓缓拉开了,城内静悄悄的听不到什么声音,过了一会,才能听到整齐的步伐声从羊苴咩城内传来,为首的是杨刚正,他捧着乌族的战旗,走在最前边,脸色非常的平静,仿佛他是出来赴宴的而不是出来投降的一般,朝阳照在他的头发上,泛起一层淡淡的光芒,那张刚毅的脸平静如水,一双坚定的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带着城内的士卒大步走了出来。
所有人都是空着手,一队队乌族的士兵在城外站好,他们的兵器都已经收缴了上去,一辆辆小车推了出来,上边是成捆的刀枪剑戟,成堆的箭矢……那些乌族士兵没有一个人喧闹,仿佛认命似的站在城门两侧。
宋军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缓缓的压了上去,弓箭手已经抽箭在手,一旦乌族人暴起发难,立刻就是万箭穿心。
那些乌族士兵停下了脚步,可是杨刚正并没有停下来,他接着朝宋军的方向走去,穿着那一身整齐的深蓝色长袍,腰间绑着一条黑布腰带,头上挽着一块白手巾,那是他们乌族传统的服饰。手中那面从洱海**来的战旗,折叠的整整齐齐。杨刚正的身上连一支匕首都没有,依然径直朝宋军大阵走去。
“停下,我们要搜身!”两个校尉拦住了杨刚正,双刀出鞘,架在杨刚正的脖子上。杨刚正面不改色,高举起那面战旗,随意让他们搜身。
两名校尉互相看了一眼,确认杨刚正身上没有任何兵刃,便朝后方的士卒招呼了一身。那些排着整齐队伍的士卒如同分流的浪潮一般让出一条道路,数十名穿着官服、铠甲的人骑着战马轻快的跑了过来,为首两人正是谢慕华和段肃顺。
“洱海杨刚正请降!”杨刚正站在原地就像是长在地里的雕像一般,动也不动,不带任何感**彩的喊出这句话来。
段肃顺冷哼一声:“你们杨家胆敢叛乱,如今却知道害怕了,要请降了吗?”
杨刚正淡淡的看了段肃顺一眼,又转过头来看着谢慕华:“洱海杨刚正向大宋国枢密副使,南征监军谢慕华大人请降!”
谢慕华微一踌躇,再怎么说,这里是大理,人家的皇帝陛下还在身边站着,要是自己上去受降,岂不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段肃顺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