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杨延彬是再笨的人现在也明白了。
寇准笑道:“第三系,就是我们了!”寇准指指他自己、谢慕华和杨延彬。
“谢大人不必说了,他是皇上面前最说得上话的人。在下虽然不才,也是天子门生,当朝状元。而你们杨家,虽然战功彪炳,却是……啊……后来大宋的。谢大人是杨家的女婿,咱们才是皇上自己的班底……”
谢慕华忍不住插口道:“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皇帝没有自己的班底,治理朝政如何得心应手?这次出征大瞿越国,七郎你也看到了,要不是你威震军营,制服刘澄,换一个软弱的主帅,三路大军互不归属,还不乱了套了?皇上要有自己的班底,出了科举选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军中有自己的亲信!”
“大宋虽然重文轻武,却不代表军队不重要,没有军队,如何抵抗契丹入侵;没有军队,如何震慑东南;若是军队不重要,数十万禁军为何都要留在开封府呢?”
“这一仗,本来是我们为皇上在军中建立自己的班底的好时机。可是军方一向是那些老将的地方,而赵普根本就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势力扩大,因为我们每多拥有一份权力,他的权力就少一些。这一次,侯仁宝不死,赵普就会借着侯仁宝的口,把我们准备培养起来的班底压制下去。原本这次打下大瞿越国是一件好事……可是就因为一个该死而没死的人,唉,禁军,我们还得替皇上想办法啊……”
谢慕华长叹一声,满脸都是痛苦之色。
杨延彬只觉得脑子有点晕,官场上这么多东西他是一点都不懂,一时间目瞪口呆的看着谢慕华。
寇准正觉得有些尴尬,咳嗽一声想要说话,忽然远处一匹白马飞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叫道:“寇平仲,你想赖账么?”
寇准顿时变了脸色,躲在杨延彬的身后,那匹白马飞奔过来,从马上跳下一个明眸皓齿的女孩子,却是大理国的阳明公主段语灵,这次段肃顺御驾亲征羊苴咩城,公主殿下也死缠烂打跟着来了。
“寇平仲,昨天你输给我的时候怎么说的?赌注是今天陪我下三盘,这么快就不记得了?还是输不起想赖账啊?”段语灵厉声斥道。
眼下大理国局势稳定,大宋军队一到,杨峰书自然是无能为力。段语灵心情大好,在军营中也没事找寇准来下棋。
寇准愁眉苦脸的站了出来:“下象棋行不行?”
“不行,就是围棋,没商量!”段语灵一改平日精明能干的作风,在谢慕华的眼里,她现在就是一个张牙舞爪的小女巫。
“算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日我寇准就舍命陪……陪公主了,大不了连输三盘……”寇准鼓起勇气,大步走了出去。
段语灵得意瞥了谢慕华和杨延彬一眼,福了一福,翻身上马当前开路去了。寇准满脸悲壮之色跟了过去,一阵微风袭来,吹动寇准的发梢,几根发茎随风飘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
“唉,平仲今天又惨了……”谢慕华摇头叹息道。
杨延彬笑道:“大理国的公主也这么泼辣么?”
谢慕华忽然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情,自己嘀咕了一句:“许仲宣的女婿十有**可是没了……”
杨延彬不知道谢慕华是什么意思,不敢接话,忽然看到九妹打马而来,九妹看到杨延彬,心花怒放,远远就叫道:“七哥。”
“九妹!”杨延彬赶紧迎了过去。九妹看着七郎,忽然笑道:“没想到交趾的阳光这么厉害,把你晒得像黑猴子似的,回去开封府叫娘看到了,只怕都不让你进门!”
谢慕华咳嗽一声:“九妹,你忽然跑来,有什么事?”
“差点忘记了……大理国皇帝的侍卫在外边被五哥拦下了,不让他过来。他请我转告你,晚上大理皇帝要大摆筵席,请姐夫你、七哥、孙团练使他们都去!”九妹眨眨眼,说道。
谢慕华揉了揉下巴:“来得这么快?”
【第十一章 大理竹杠】
大理竹杠当里个当……谢慕华坐在自己的大帐里,闭着眼睛,手指轻轻在桌子上敲来敲去,就像真的在敲竹杠似的。
满大帐的人都在等着谢慕华发话,谢慕华睁开双眼,看了看站着的众人,就连正在下棋的寇准都被五郎给架回来了。于子廉、高启德、杨延彬、孙全兴、潘惟吉和曹琮等人都站在帐下。
“要是我猜的没错,今天晚上段肃顺请咱们,十有**就是要摊开了说话!”谢慕华朗声说道:“大理国的竹杠我是敲定了。各位看看,咱们能敲到多少?”
现在的局势已经明朗了,高家的势力已经不存在了,杨峰书现在手下自己的族兵不过两万人,大多也是乌合之众,尚义立赞的三万大军,还有两万余人,只不过尚义立赞很聪明,学会保护自己,借口要和羊苴咩城遥相呼应,先带着大军退到大和城去了。杨峰书现在退也不敢退,进又进不得,被歼灭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至于尚义立赞能顺利的退到大和城,也是谢慕华故意让人网开一面,否则的话,吃掉尚义立赞那些筋疲力尽的吐蕃大军,对于大宋禁军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可是在这一场战争之中,段氏的实力也消耗殆尽,段素正一败,四万大理正规军几乎全军覆没,而诸侯军被尚义立赞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眼下在羊苴咩城外,除了段肃顺象征性带来的五千大理军马之外,其他的四五万大军全是大宋的军马。尤其是殿前司的一万多大军,军容整齐,一看就是骁勇善战之师……
“大理国,呵呵,已经不能叫国了……”于子廉笑道:“大理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了,现在若是大宋的军队撤回中原,那无论是吐蕃还是缅甸都可以要了大理的命。所以,现在不是我们要抢大理国的土地,而是离开了大宋的军队,大理国就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高启德接着说道:“段氏的实力消耗殆尽,就算是击败了杨峰书,他也不能将乌族的百姓全部杀死。到时候他没有足够的力量镇压乌族,那乌族死了一个杨峰书,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新的人来造反。大理国内,白族和乌族的矛盾由来已久,以前是高家和段氏两支白族的势力震慑着乌族,现在高家完了,段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局势堪忧啊!”
谢慕华点头道:“你们说得对,现在不是我们要留,而是段肃顺想继续当他的大理皇帝就要留着我们在这里。这个竹杠该怎么敲呢?”
孙全兴耐不住说话了:“监军大人,既然这样,咱们索性把大理给占了不好么?”
莽夫啊……满帐的人都微微摇头,谢慕华却耐心的说道:“我们是汉人,他们是白族和乌族人,一旦我们要摆明车马吞并大理,那就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到时候大理国就会全民皆兵跟我们作战。他们和大瞿越国不同,交趾人千年来都是我们的领地,那里的人习惯了被中原统治,我们只需要打垮大瞿越国的军队,就可以将整个国家接手过来。但是大理不行,大理国立国比大宋还早,他们从建国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代皇帝……白族人和乌族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理人,而不是被汉人统治的人!武力不是我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为了控制大理,我们有必要留下军队在这里,同时也可以防止缅甸和吐蕃瓜分大理,只是从中原到大理,路途遥远,广南西路是贫瘠之地,养活不了这么多军队,到时候大理是要负担我们的军费的,所以驻军多少就是个问题,多了,大理也无法养活,少了,不足以震慑吐蕃和缅甸,杨指挥使,你觉得多少驻军能行?”寇准问道。
杨延彬想了想:“若是都是岭南厢军的话,我看,三万足矣……有三万大军,大理国无论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以支持到禁军赶来!”
谢慕华笑道:“我们帮他们看着国土,自然是要他们来出军费的,不然的话,咱们岂不是亏本了?又帮别人看家,又要自己出钱?三万,倒也合适,之前段肃顺自己养了三万大军,也养得起。只不过咱们来帮他们看着大理国,他们只出军费似乎不太好吧?”
潘惟吉到底是将门子弟,轻咳一声:“监军大人,我听家父曾经提起,说是大理产的马匹,长途行走甚好,虽然身材矮小,不能和辽国的高头大马相抗。但是能负重,能走山路,用来用军马甚是不错,现在大宋没有产马之地,在边市和党项人交易的马匹,配给骑兵之后,剩下的就不多了,况且用那些好马来做拉车运粮的军马,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末将以为,不如让大理国每年进贡一些马匹到大宋充着军马,不知道监军大人意下如何?”
谢慕华似乎在后世看《鹿鼎记》的时候,韦小宝和那个谁谁谁打赌赛马,吴应熊就是叫人从云南送了一批马来,准备逃往云南的。这样看起来,云南的马或许真的很有可取之处,不管怎么样能把从边市买来的优秀战马保存下来,用大理国的马来做运输的军马,就已经省了不少了。而且就算是那些不怎么样的马,大宋从边市购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好提议,还有什么?”谢慕华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