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王殿下的手下实在是有能人,这一下看起来他是给人人都派了钱,但事实上,是人人都给他钱来做生意。这一下军火厂得扩多少倍啊!”
扩多少倍—00倍,最少每天原产的火枪,将会由原先的100支扩大到在1000支,与之相适应的是,则是弹药生产的扩张。甚至还有一部分,是金属弹壳的散弹枪与左轮式长枪的生产储存。为何现在就生产储备呢,想必这一条大家在后面的章节里就会看明白了。
办完了“福利股份”的事情,赵明卓来到了申请开办企业的窗口。那儿同样立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可以民办的企业名称与简要介绍。
“编织厂、灯具厂、制衣厂……火柴厂……”
各项企业都有人开办,如果懂行的人看了,就会发现全都是轻工业企业。至于重工业,那是将来可能的暴利企业。比如说机床厂,马丁可是知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欧美的高科技机床企业,到底赚去了多少中国人的血汗。
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人家在研发,我们在进行重复投资与重复生产的工作,因为技术含量低所以收入少。而欧美人士拿起我们的财富,继续进行开发。简单来说,没有真正的科技腾飞,那么永远都不可能追得上人家的收益。
想明白了这些,对付此刻欧洲人的手段就容易了。让他们用,不让他们想,同时把农业、资源收集技术向他们推广,以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然后在他们花高价买去华夏岛上的工业产品之后,自己进行迅速的研究。最好形成研究一代、储备一代、销售一代。
同时依靠宗教严密控制欧洲的科技发展,那样的话,欧洲人就永远也追不上。而他们生产的财富,也不过就是在为华夏打工而已。
这些深层次的想法,赵明卓是不懂的。他只是知道,此刻他比起那些拉了货回去的同乡,占了大便宜。不仅仅是“公民福利股份”的问题,而是说现在他就可以开办企业。
具有长远目光的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火柴厂,这东西给他的震惊实在是太大,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您想开火柴厂,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皇家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您需要一次性缴纳相当的专利费用。”
站在窗口的赵明卓知道,这件事缓不得。他现在就得快速动手。因为下一次大宋来的船队里,可都是他的熟人。造得少了,他怕不够那些家伙分的。因此手中的大扇子摇了几摇,急着问。
“麻烦您问一下,我需要缴纳多少钱才能开设这个企业?”
“不多,技术转让费用1000华夏币,不收取手续费,不接受其他类型的货币。”
大概里面的人已经回答了许多次这个问题,因此回答起来迅速而又流畅。
“哟,还真不便宜呢!”
1000中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了,要知道这些钱比阿拉伯帝国的金币甚至都要贵一些,还只是青铜币而已。
“是啊,这还只是专利转让费用,还有机器有采购费用,所以您可以考虑下,这是我们准备好的计划书,里面有预算等费用。”
里面的人看了一眼赵明卓,估计他的荷包并不丰厚,因此想要换下一个人办理业务。赵明卓大致扫了一眼计划书,发现自己的现钱大约够开办一个10人的小厂,这其中包括了设备以及初期材料的钱。
火柴厂里,有专业破木材的机器,也有制药浆的机器。看了一下10人小厂的生产量,心中极快的计算了一下成本与收入的比例,赵明卓一下傻了。他以为在大宋的时候,火柴的价格并不高。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富人来说,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可现在一看那个价格实在是高的离谱,因为成本与商品之间的利润高达50倍。而且他还知道,此刻市场上火柴与纸盒这种消耗品,时常因为各地来的商人大批采购,而经常断货。
“怪不得这些家伙这么有钱,真是黑,实在是黑!”
原先他以为岛上的火柴已经极度便宜了,可是现在一看,照样是5倍的利润。只要稍稍一算就该知道,虽然海运能够赚不少钱,但与这工厂相比,那赚的连零头都不值。
看到计划书的最后一项,他才发现,50倍的暴利不全都属于他。这一行的税也高得的离谱。但总体上来说,他与皇家的利润早55分成。
“那也不亏,就做这个。等有了钱再扩大,将来还可以做其他的事业!”
当赵明卓拿到了开办火柴厂的执照来到外面时,天空已经渐渐黑下来。华夏城满城的灯光正在一盏盏的点亮,不知为何这时他的心中多了归属感。虽然这里的律法可以用“严酷、公平”来形容,但这里对于商人来说,却有着世界上最好赚钱的机会。
晚上步行在行政中心外面的广场上,赵明卓手中紧紧的攥着火柴厂的执照。心中已经在想,下一次有船来的时候,就叫他们给家里捎话,把家里的钱都带来。
“到那时候,我就可以开他上1~2000人的工厂,别说赚25倍,就是赚5倍,那也是不得了的企业啊!”
第六季 欧洲罗曼史 第137章 华夏的铁律
真是福兮货所倚,祸昔福所伏。购新电脑一台,结果老硬盘就挂了,估计给气死了,存稿、大纲、资料皆失。我的神哪,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下面故事开始……
————————
当赵明卓的火柴厂建了没几天,又是一队大船进港。船头上飘着的是烈火金龙旗,赵明卓知道,毫无疑问一路之上,这样的旗比一船兵的力量还大。就他来时的路上,章青和他手下沿路剿灭强盗、海匪的手段不说本也罢。实在的,一路上的人都被这些家伙折腾苦了。
“看起来伏波将来倒得是个仁义之君呢,总算他手下并不待百姓们如此!”
作为纯粹的宋人,赵明卓可没把什么外族人的百姓当成是百姓,那与他无关。他只是知道,赵伏波的手下,对于大宋的百姓们总是爱护的。
就像这些装人的船来说,又是船舱里通风,船上还要派一小队兵,充当押船的。让百姓们即便不得不万里远来,但总算是受不了什么苦的。当带着期盼的心在灯塔上的看到了船队的全貌时,他不由得的深深吃了一惊。
这与他估计的相差的实在是太远遥远!来的船不仅仅是上次从这里贩了货的商人,有一队排得紧密而又与其他船稍稍隔开一些的船舶。显然他们是一家的大船,倘若仔细看一下的话就知道,那是蒲家的船队。
泉州的蒲家,那自然是财雄势大的。赵明卓按人之常情在心里猜,恐怕泉州那里的新货的生意,全都归了蒲家所有吧。虽然稍稍有些妒忌,但他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济州岛上那是蒲金书在做主,他父亲蒲寿庚自然也该得些好处才对。
心中唯一真正不满的就是,他可是真经的大宋皇族,到了索科特拉岛也就是现在的华夏岛上,居然只是被传说中的岛主——那个民族王妃请吃了一顿饭,就再也没有优惠了。在这儿没有什么皇家的尊贵,有的只是《神州律》。
要赵明卓说,那是一部顶不讲理的律法。且不说什么法不责大夫,最少也该法不责皇吧。然而,那位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请他吃饭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他,这《神州律》连赵伏波都得守,别说其他人了,自然更加要守了。
倘若要翻开《神州律》来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那上面头一句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唯能修其身以应万民之法者可得天下!”赵明卓大概品了品这句话,只有一个感觉。倘若按赵伏波的《神州律》来判的话,只怕大宋皇朝的赵家得死一半之多。
对此赵明卓还有点将信将疑,只是现在乍一看来了如此之多的船,他的心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虽然在华夏岛上诸般事务都好,但这里的汉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些。多数都是些金发碧眼的家伙,除过他们还有一些明显血统不纯的汉人。整个华夏岛上的20多万人口,比起来汉人占的份量实在是轻了些。
虽然在这儿按照《神州律》,那是人人生而平等,并不会有人故意排斥又或者欺负汉人。但总体上来说,汉人的数量还是实在太少。在这儿想听名纯正的汉话都不成,那些个异族再怎么努力,舌头不给力,汉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好的。
不过看海上来的,这差不多快50艘“大鲸级快速运输船”以及更多的宋船,正在缓缓的向岸边靠来。
“嘿,要不是那些宋船耽搁,这些大船恐怕早就到了。”
对那些大船的速度,当过海商的赵明卓是清楚的。那些船真要顺风顺水的跑起来,每盘绞车再用两头牛一带,那宋船根本没可能追得下。他感觉到好笑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宋船,此刻全都换了软帆。
还是那句话,不是软帆好,但软帆回起来更加简单。宋船加高了桅杆,也加上多根横,好根据海风的情况来调整他们用帆的数量。赵明卓也敢肯定,就像把宋船搞得怪模怪样,还是跑不过华夏岛上的大鲸。不但跑不过,装货也装不过他们。
“我的天哪,看情形,他们带了差不多有5万人了吧!”